《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识图收集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西藏的生产、生活、风俗文化。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探究活动,了解藏民族。知道藏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和藏汉之间的悠久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参与活动,形成尊重藏族人民和民族团结的情感及态度。【活动重点】通过搜集、探究活动,了解藏民族。了解西藏的生产、生活、风俗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生准备: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西藏生产、风俗文化等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汇集成报表。教师准备:1、中国政区图、西藏自治区在全国的位置图、中国地形图。2、有关藏族的图片、照片、音像等资料或实物(如服装、饰物、用品等)。3、歌曲录音:《青藏高原》《珠穆朗玛》。4、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教学活动引导预案】活动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测 活动意图 媒体 一、情景导入,萌发好奇的种子 1.今天老师听到了一首美妙的歌曲,想跟同学们分享,想听吗?(播放《青藏高原》)2.知道这首歌写的是那个民族吗?这首歌给你什么感觉?3.(出示政区图)你能指出西藏在哪儿吗?过渡: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里有56个成员,分布在祖国各地。这首歌描写的就是同学们熟悉的藏族,他们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民族。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掀开藏族的神秘面纱。 1.听歌曲《青藏高原》。2.猜想这首歌曲的曲风与所属民族。3.在政区图上找出西藏的位置。 透过歌曲的聆听与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活动课堂,激发学生对藏民族的好奇,从而萌发学习的兴趣。 课件 二、手牵手,架起藏汉两族友谊之桥 (一)我想了解1.藏族是一个既神秘有有着悠久历史底蕴的少数民族。对他们你想知道什么?2.收集学生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兴趣,把问题进行整理,分成三大类进行交流。 1.小组讨论,关于藏族,你想了解什么。2.汇报问题,进行分类整理。 通过收集学生对藏民族感兴趣的话题,再进行整理归纳,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后面学生自主地分享与交流铺垫。 课件、资料 (二)了解藏族的生活环境1.(问题预设)出示学生刚才提出的问题:(1)你知道为什么藏族被誉为“离太阳最近的民族”吗?(2)珠穆朗玛峰在那儿?(3)为什么西藏地区的气候寒冷?寒冷的气候对藏族同胞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4)藏族的聚居地青藏高原的的特征是什么?2.跟自己要好的小伙伴进行交流分享,把所得进行汇报。(交流时肯定学生资料收集的认真与仔细。)小结:藏族人民居住的环境造就了他们豪迈、爽朗的性格,犹如初升的旭日,热情而奔放。,下面我们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领略他们的风土人情吧! 1. 跟自己要好的小伙伴进行交流分享。2.把所得进行汇报。 在分享与交流过程中,学会与同伴合作分享,同时加深对藏民族的认识。 课件、资料 (三)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1、(问题预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藏族人民的生活同样别具特色。出示学生刚才提出的问题:(1)藏族人民日常以什么作为食物?藏族最具特色食品是什么?(2)藏族人民以什么作为交通工具?(3)藏族的服装是怎样的?(4)藏族人民居住的房子是怎样的?2、小组交流分享,把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汇报。(学生交流时,鼓励学生多补充资料,大胆质疑,让学生搜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逐步提高。)3、小结:藏族的确是一个别具特色的民族。他们的历史源远流长,与我们汉族人民的关心尤为密切。现在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疑问跨入民族的桥梁,了解藏汉两族友好交往的历史。 1. 跟自己要好的小伙伴进行交流分享。2.把所得进行汇报。 通过交流分享,理解西藏地区的位置、地势和环境决定了那里的生产和藏族人民生活和民族的特点。 课件、资料 (四)了解藏汉民族之间的关系1、(问题预设)出示学生刚才提出得问题:(1)藏汉两族从何时开始来往?(2)藏汉两族的关系如何?2、指名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鼓励学生多补充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枯燥的历史化为有趣的交流。)3、自古以来,藏汉两族人民都在和睦的环境下共存。一位叫小文的汉族小朋友就亲身体验了藏族同胞与汉族人民之间的友好情意,并把它写了下来,不如我们一起去看看她的故事好吗?4、阅读小文的故事《真情的援助》5、看了她的故事,你想说什么吗?6、你有类似的见闻吗? 1. 跟自己要好的小伙伴进行交流分享。2.把所得进行汇报。3.阅读小文的故事《真情的援助》。4.看了小文的故事,我想说。5.谈谈自己看多的类似的见闻。 把小文的故事作为突破关键的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藏汉两族间的深厚情意,并通过交流身边的见闻,让课堂活动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 课件、资料、教材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识图收集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西藏的生产、生活、风俗文化。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探究活动,了解藏民族。知道藏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和藏汉之间的悠久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参与活动,形成尊重藏族人民和民族团结的情感及态度。【活动重点】通过搜集、探究活动,了解藏民族。了解西藏的生产、生活、风俗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生准备: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西藏生产、风俗文化等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汇集成报表。教师准备:1、中国政区图、西藏自治区在全国的位置图、中国地形图。2、有关藏族的图片、照片、音像等资料或实物(如服装、饰物、用品等)。3、歌曲录音:《青藏高原》《珠穆朗玛》。4、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教学活动引导预案】活动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测 活动意图 媒体 一、情景导入,萌发好奇的种子 1.今天老师听到了一首美妙的歌曲,想跟同学们分享,想听吗?(播放《青藏高原》)2.知道这首歌写的是那个民族吗?这首歌给你什么感觉?3.(出示政区图)你能指出西藏在哪儿吗?过渡: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里有56个成员,分布在祖国各地。这首歌描写的就是同学们熟悉的藏族,他们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民族。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掀开藏族的神秘面纱。 1.听歌曲《青藏高原》。2.猜想这首歌曲的曲风与所属民族。3.在政区图上找出西藏的位置。 透过歌曲的聆听与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活动课堂,激发学生对藏民族的好奇,从而萌发学习的兴趣。 课件 二、手牵手,架起藏汉两族友谊之桥 (一)我想了解1.藏族是一个既神秘有有着悠久历史底蕴的少数民族。对他们你想知道什么?2.收集学生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兴趣,把问题进行整理,分成三大类进行交流。 1.小组讨论,关于藏族,你想了解什么。2.汇报问题,进行分类整理。 通过收集学生对藏民族感兴趣的话题,再进行整理归纳,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后面学生自主地分享与交流铺垫。 课件、资料 (二)了解藏族的生活环境1.(问题预设)出示学生刚才提出的问题:(1)你知道为什么藏族被誉为“离太阳最近的民族”吗?(2)珠穆朗玛峰在那儿?(3)为什么西藏地区的气候寒冷?寒冷的气候对藏族同胞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4)藏族的聚居地青藏高原的的特征是什么?2.跟自己要好的小伙伴进行交流分享,把所得进行汇报。(交流时肯定学生资料收集的认真与仔细。)小结:藏族人民居住的环境造就了他们豪迈、爽朗的性格,犹如初升的旭日,热情而奔放。,下面我们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领略他们的风土人情吧! 1. 跟自己要好的小伙伴进行交流分享。2.把所得进行汇报。 在分享与交流过程中,学会与同伴合作分享,同时加深对藏民族的认识。 课件、资料 (三)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1、(问题预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藏族人民的生活同样别具特色。出示学生刚才提出的问题:(1)藏族人民日常以什么作为食物?藏族最具特色食品是什么?(2)藏族人民以什么作为交通工具?(3)藏族的服装是怎样的?(4)藏族人民居住的房子是怎样的?2、小组交流分享,把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汇报。(学生交流时,鼓励学生多补充资料,大胆质疑,让学生搜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逐步提高。)3、小结:藏族的确是一个别具特色的民族。他们的历史源远流长,与我们汉族人民的关心尤为密切。现在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疑问跨入民族的桥梁,了解藏汉两族友好交往的历史。 1. 跟自己要好的小伙伴进行交流分享。2.把所得进行汇报。 通过交流分享,理解西藏地区的位置、地势和环境决定了那里的生产和藏族人民生活和民族的特点。 课件、资料 (四)了解藏汉民族之间的关系1、(问题预设)出示学生刚才提出得问题:(1)藏汉两族从何时开始来往?(2)藏汉两族的关系如何?2、指名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鼓励学生多补充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枯燥的历史化为有趣的交流。)3、自古以来,藏汉两族人民都在和睦的环境下共存。一位叫小文的汉族小朋友就亲身体验了藏族同胞与汉族人民之间的友好情意,并把它写了下来,不如我们一起去看看她的故事好吗?4、阅读小文的故事《真情的援助》5、看了她的故事,你想说什么吗?6、你有类似的见闻吗? 1. 跟自己要好的小伙伴进行交流分享。2.把所得进行汇报。3.阅读小文的故事《真情的援助》。4.看了小文的故事,我想说。5.谈谈自己看多的类似的见闻。 把小文的故事作为突破关键的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藏汉两族间的深厚情意,并通过交流身边的见闻,让课堂活动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 课件、资料、教材 三、真实的援助,真情的交流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常常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经济、医疗等生活条件十分落后,要帮助他们就得多想办法。2.藏族人民常年生活在高原地区,冰山雪地中常常难以种植粮食和养殖畜牧。经济难以开发,我们该怎么办呢?(出示藏族人民生活现状)3.四人小组讨论,如何帮助藏族同胞改善生活环境。4.(预设办法):(1)制作西部地区小册子(帮助人们认识西藏,认识藏族。)(2)给中央领导人写信,提倡开发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促进该地经济的发展。(3)制作宣传片,让更多的人认识西藏。(4)捐资助学,帮助贫困的藏族小朋友走进校园。(5)…… 1.小组讨论:如何在经济难以开发的情况下,对藏民族实施有效的援助。帮助藏族同胞改善生活环境。2.汇报讨论结果。 民族间的友好互助不仅是简单的言语交流,或是偶尔的援助,它是长久维系着彼此成长的纽带。以藏族人民生活调查表为切入点,帮助学生了解藏族人民真实的生活困境,激发学生主动想办法帮助少数民族的愿望。 课件 四、感悟深化,回归社会 小结:中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族间相互帮助,共建社会的和谐正是体现此精神。藏族人民只是少数民族中的一个,我们56个民族犹如56个兄弟姐妹,一方有难百方支持。让我们把心中所想化为实际行动,回家后与父母一起把刚才自己的想法做出来吧! 拓展延伸,把活动的感悟延伸至课文,让品德课堂回归生活。 请采纳,谢谢!

花及基金基金基金基金基金基金基金 iiiiiu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

上百度文库的PPT里面输入关键词,都是的!

直接搜索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或单节的PPT课件 应该找到,祝你成功

不要意思 品德与社会我没教过

试试说祖先有哪些令你感到骄傲的

我从事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已有三年的时间,时间不长,拥有教学经验谈不上,但对我来说,却是十分宝贵的经历,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育的乐趣,享受着我给予孩子的和孩子给予我的爱,这种爱每在升级的时候,总是浓浓的,让我感动的流泪。基于对这门课程的热爱,今年我要求再教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个机会,我想我应该尽我所能继续探讨教学新方法,让每位同学通过这门学科都能有所收获,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一下自身对这门学科的认识和教学感悟。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课堂教学都提倡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我认为小学《品德与社会》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应该具备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精心设计导入情境,为整节课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入新课。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从课的开始就让同学们进入到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这对整节课堂的气氛调动非常重要。第二,品德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新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中提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教材的编排是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鲜活起来。第三,思品课堂一定要和时政相联系。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是最主要的,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教师应投其所好,简略课本上的一些事例,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第三单元中《站起来的中国人》这节课,要求让学生通过中国的奥运史来感受祖国的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但是教材中没有编排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内容。所以,我在讲这节课时,就结合了2008年奥运会,出示一些影像图片,让学生畅谈对2008年奥运会的感受,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教学效果自然就很好。第四,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只有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产生具体深刻的体验,如果没有自身的参与,没有活动作为依托,体验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维目标的落实就成了一纸空文”。所以,我们在品德课堂教学中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小组讨论、资料调查、现场采访、情境模拟、角色表演、讲故事等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悟人间真情、明白做人的道理。第五,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课前教师要精心制作课件,好的课件可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另外,《和谐高效思维对话》中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我们要注意做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自由留给学生。一、把时间留给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改变教学观念,精讲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自学后完全能理解的知识,坚决不讲;只有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才讲。把课堂上的时间节省下来,留给学生去思考、探索。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又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二、把空间留给学生。教师要营造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知识教“活”,使学生学“活”,“活”学。三、把自由留给学生。教师要把言论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表不同见解,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我们应该遵从新课标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会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育人目的,就一定能会使我们的课堂达到和谐高效,实现思维对话,我一直相信用心的课堂会让学生记住我这个不起眼的品德老师的。

教学目标:  1、丰富对学校周围地区的认识。  2、通过整理各种调查结果,锻炼和提高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  3、体验合作的力量和乐趣  教学准备  1、拟定汇报的步骤,并告知各个小组的汇报员。  2、提醒各个小组的汇报员按照汇报的步骤,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3、为学生画草图准备一些纸张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书中44页的日记;谈谈几天来分工合作,进行调查,有些什么感想;交流调查的结果。  2、小组发表。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调查所得。汇报工作由汇报员完成,小组其他成员可作补充。  3、整理调查记录。教师肯定各小组的调查,再次强调调查结果对完成学校地图的重要性。请学生看书45~46页,学习怎样整理自己的记录。还可查过女士绘出草图。  4、教师小节。  5、布置作业:完成书47页的“我们的记录”,请家长看“我们的记录”,并向家长介绍自己小组的调查结果。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