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对我的影响与鼓励。鲁迅先生是一个温和、亲切、慈爱。热爱劳动的人、关心青少年的人。

他是一个和蔼可亲,乐于助人,温和亲切,慈爱,这是从他一元钱是送我两本书中看出来。

- - 不知道。 貌似就是作者见到鲁迅、看见他的住所、他的工作环境而发出许多感概吧。

本文主要讲了1932年秋天我去书店避雨,无意之间看中了一本《毁灭》很想买但没有钱。这是鲁迅先生走了出来,送给我了《毁灭》还用1元钱卖给我了《铁流》。通过我和鲁迅先生一面之缘让我变得更坚强的事情。鲁迅是个热爱帮助别人的人。

19课一面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1张

讲了:作者见到鲁迅一面的过程。

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课文分两部分,先回忆“我”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后讲述“一面”对我的影响和激励。回忆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课文重点展开叙述的。先写作者与鲁迅先生这一面之交的原因:因为要等早班车回来,为了避雨,因此到内山书店去躲一躲。再写内山先生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窘,为鲁迅先生的出场作铺垫。接着重点记叙作者与鲁迅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这里既有对先生的外貌描写,又有对先生推荐书、送书的语言、动作的描写。作者简介:阿累,生于1909年,原名朱一苇,现名朱凡,江苏涟水人。阿累尼乌斯出生于瑞典乌普萨拉附近的威克,从小就喜欢数学,8岁进入教会学校,充分表现出在数学和物理上的天赋。现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上过学,后考人上海同文书院学习日语,最后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入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人共青团,接着参加中国共产党。因参加卖票工人罢工被捕,两年后经人保释出狱,赴马来西亚,在吉隆坡客孔学校教书。后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抗战后参加新四军,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工作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年离休。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阿累和鲁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能从小见大,表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的足印继续前进。

文章主要讲了1932年秋天,我去书店避雨,无意之间看中了一本《毁灭》很想买但没有钱。这是鲁迅先生走了出来送给我了《毁灭》还用一元钱卖给我《铁流》通过我和鲁迅先生一面之缘让我变得更坚强的事情。 作者眼里鲁迅是一个热爱劳动人民,帮助他人,情切的人。

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19课一面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2张

我觉得鲁迅是一个(热爱劳动人民,关怀进步青年)的人

从中体会到鲁迅先生关心,同情劳动人民憎恨黑暗制度。

憎恶黑暗有如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温和、亲切、慈爱、关心青少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