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ppt课件

诊断主要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 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COPD诊断的必备条件,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后F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 有少数患者并无咳嗽,咳痰症状,仅在肺功能检查时FEV1/FVC<70%,而FEV1≥80%预计值,在除外其他疾病后,亦可诊断为COPD。 根据FEV1/FVC,FEV1%预计值和症状可对COPD的严重程度做出分级,的严重程度分级分级 分级标准 0级:高危 有罹患COPD的危险因素肺功能在正常范围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I级:轻度 FEV1/FVC<70% FEV1≥8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Ⅱ级:中度 FEV1/FVC<70% 50% COPD的发病初期患者常无明显不适,许多患者常常等到呼吸困难严重时才求医,而这时病情已经进展到中度以上,采用以下患者自测题有助于早期发现: 如果有三个以上问题回答是,即应向医生咨询,并进行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早期诊断COPD,并得到早期治疗。 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如患者每年咳嗽,咳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更长,并可除外其他已知原因的慢性咳嗽,可以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则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 破坏是指呼吸性气腔扩大且形态不均匀一致,肺泡及其组成部分的正常形态被破坏和丧失,当慢性支气管炎或(和)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诊断COPD,如患者只有慢性支气管炎或(和)肺气肿,而无气流受限,则不能诊断为COPD,而视为COPD的高危期, 支气管哮喘也具有气流受限,但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特殊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其气流受限具有可逆性,它不属于COPD。 鉴别诊断一、支气管哮喘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以发作性喘息为特征,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音,缓解后症状消失,常有家庭或个人过敏史,哮喘的气流受限多为可逆性,其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二、支气管扩张有反复发作咳嗽,咳痰特点,常反复咯血 ,合并感染时有多量脓性痰,查体常有肺部固定性湿性啰音,部分胸部X片显示肺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高分辨CT可见支气管扩张改变。 三、肺结核可有午后低热,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痰检可发现结核分枝杆菌,胸部X线片检查可发现病灶。 四、肺癌有慢性咳嗽 ,咳痰,近期痰中可带血,并反复发生,胸部X线片及CT可发现占位病变或阻塞性肺不张或肺炎 ,痰细胞学检查,纤维 支气管镜检查 以至肺活检,可有助于明确诊断。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ppt课件 第1张

COPD中文称呼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ppt课件 第2张

1.临床表现这类疾病的主要特点为气流阻力增大及肺弹性回缩力降低所致的气流受限,影响了正常的呼吸功能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症状2.体检可发现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触诊语颤减弱或消失,胸部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不易叩出,肺下界及肝浊音界下降,听诊心音遥远,呼吸音普遍减弱,呼吸延长,并发感染时肺部可有湿啰音3.X检查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活动减弱,横膈低且变平;两肺的透亮度增加,有时可见局限性透亮度增高,表现为局限性肺气肿或肺大泡;肺血管外带纹理纤细稀疏和变直,内带血管纹理可增粗和紊乱,心脏常呈垂直位心影狭长4.有通气功能障碍如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呼气量比值40%肺总量即可确诊阻塞性肺气肿5.常规呼吸功能评定多采用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呼气量的百分比,及最大自主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两项指标根据其结果,可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按程度划分(表14-1-1)表14-1-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度参考标准

一.饮食指导的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恶性肿瘤等诸多慢性疾病一样,营养干预已成为疾病治疗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改善能量负平衡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因疾病所致的长期能量代谢失衡,普遍存在体质量下降及肌肉消耗。体质量下降,尤其是祛脂体质或称作瘦体群的下降,归根结底是能量的负平衡所致(韩锋锋,夏韶民,罗勇,2012)。瘦体群的下降直接影响患者的肌肉功能,包括呼吸肌的力量和运动耐力。而引起能量失衡的本质原因是热能摄入与消耗之间的不平衡(Schols AM, 2000)。过去的研究多集中于气道阻力增加引起的呼吸肌负荷和做功增加,而近期的一些报道认为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患者多存在骨骼肌形态的改变和代谢的异常,致使日常活动中无氧代谢的发生频率增加。而要限制活动量及降低静息能量消耗相对不易,故唯有通过营养干预,增加营养摄入来保证能量代谢平衡。 2.提高免疫功能, 营养失衡导致患者抗病能力的下降,免疫功能改变的结果易使患者的呼吸系统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肺炎,并使感染病程迁延,难以痊愈。免疫功能的下降影响了肺的防御机制。营养不良,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等往往互为因果并形成恶性循环,有效的营养干预则有利于打破这种循环,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罗勇,徐卫国,杨玲,2003)。 3.平衡心理状态,利于康复 相比急性期患者,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精神紧张度高,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多,厌食及恐惧进食的情绪障碍的发生率普遍高于一般人群。这与患者进食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高热量食物期间所发生的缺氧和呼吸困难等表现有一定的关系,后者导致了患者就餐的恐惧心理(张鹏宇,陈文华,金先桥,2001)。因此,通过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和有效的营养干预有利于增进食欲,满足营养吸收和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