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涡虫、血吸虫、绦虫等。涡虫的消化器官是口、咽、肠。 3、线性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代表动物: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代表动物:蚯蚓、沙蚕、水蛭等。蚯蚓是靠能分泌粘液的体壁进行呼吸,所以体表必须保持湿润。 5、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为足。 代表动物:河蚌、乌贼、蜗牛等。 6、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代表动物:所有昆虫、蜘蛛、蜈蚣、 虾、蟹等。 7昆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翅和足都生在胸部。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外骨骼起到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蝗虫是靠气管进行呼吸。 8、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是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是 无脊椎动物。 9、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 用游泳。 10、 鱼有可以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身体呈流线形,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身体表面分泌粘 液,起保护作用。 11、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 靠尾鳍控制前进的方向。 12、我国的四大家鱼:青鱼、鲢鱼、草鱼、鳙鱼。 1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有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 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蝾螈、大鲵、蟾蜍等。 15、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代表动物:蛇、鳄鱼、龟、鳖等。 2 16、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17、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18、鸟类的骨骼适于飞行的特点是: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少体重。胸骨上有龙骨突, 发达的胸肌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19、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排便频繁。其原因是直肠短,粪便随时排出,有利于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20、、鸟类、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它们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其它动物都是变温动物。 2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其中最突出的特征 是胎生和哺乳。 22、门齿的作用是切断食物;犬齿的作用是撕咬或撕裂食物;臼齿的作用是磨碎食物。牙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加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23、动物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24、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其中关节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使关节牢固的结构:关节囊,及关节内的韧带。使关节灵活的结构:关节软骨(减少摩擦,缓冲震动)、关节囊分泌的滑液。 24、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25、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26、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7、按照行为的获得方式可分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鸟类的育雏行为、蜜蜂采蜜、老鼠打洞等。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做算术、海豚表演、猴做花样表演等。 3 28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29、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30、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蝶娥类昆虫可用性外激素通讯。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2、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33、培养菌落的一般方法:制作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34、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多呈白色。 真菌菌落特点: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多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35、细菌和真菌的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有的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 36、细菌的发现者是列文虎克。“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37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38、细菌的结构:都是单细胞的,能独立生活。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39、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 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40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落在适当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41、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引起食物发霉的真菌为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大型真菌有香菇、银耳、木耳、牛肝菌等。霉菌包括青霉(发霉的橘子)和曲霉(面包发霉)。 42、真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真菌的繁殖方式:孢子生殖。 4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这些植物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营寄生生活); (3)与动植物共生(营共生生活):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根瘤(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能固氮)。 4 44、人类对细菌和真菌(体内含有大量的酶)的利用: 酵母菌——无氧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能量、酒精、二氧化碳,如酿酒。 有氧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能量、二氧化碳和水,如制馒头、包子、面包等。 乳酸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制酸奶、泡菜等。 45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他们的生长和繁殖 乳酸菌——制泡菜; 青霉菌——产生青霉素; 苏云金杆菌——细菌杀虫剂; 甲烷菌——净化污水; 酵母菌——制作馒头,面包; 枯草杆菌——引起水果腐烂 ; 链球菌——使人患扁桃体炎; 根瘤菌——固氮作用。 46、保存食品的几种方法: 脱水法——干蘑菇; 腌制法——咸肉; 烟熏法——腊肉; 真空包装法——袋装肉肠; 巴斯消毒法——盒装牛奶; 渗透保存法——果脯; 罐藏法——罐头; 冷藏和冷冻——肉类,鱼类。 第五章 病毒 48、病毒的发现是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9、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将病毒分成:(1)动物病毒;(2)植物病毒;(3)细菌病毒。 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的繁殖: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第六单元 50、生物分类的依据:根据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目的: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51、每个界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共同特征最多。 5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53、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54、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55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乱砍滥伐;(2)乱捕滥杀;(3)环境污染;(4)外来生物入侵。 56、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57、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是“活的自然博物馆”。 58、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A建立自然保护区;B迁地保护;C科学研究保护;D法律保护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一、 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二、显微镜的使用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五、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二者联系

我有在书店里头教材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的分类: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鱼 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运动器官:鳍 尾(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腹(保持平衡)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整体起协调作用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鱼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鱼不能离不开水的原因:其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四大家鱼是:草鱼、青鱼、鲢鱼、鳙鱼 第二节陆地上生活的动物陆地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蚯蚓:生活环境:白天在洞穴居,晚间出来活动。 食性:枯枝落叶、垃圾运动:身体分为许多体节(可运动灵活),环带上的肌肉(收缩),可带动刚毛运动。 呼吸:靠体表皮肤(分泌黏液),黏液溶解氧气进入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兔子体表被毛(保温),用肺呼吸,心脏4腔;血液循环路线分为肺循环和体循环两条路线,输送氧气的能力强,分解有机物快,产生的能量多,体温恒定,食性:植物 消化:牙齿有门齿、臼齿盲肠发达:可以贮藏大量的纤维性食物,植食性生活相适应。神经:神经系统发达调节体温(大脑发达、神经布满全身)生殖: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 运动:跳跃(后退比前腿发达)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那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完整分隔的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陆地中生活的动物所要的基本条件是:水份、充足的食物、隐藏地。变温动物和恒温的区别:哺乳类和鸟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它们都是恒温动物。其他动物的体温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⑴鸟类适于空中飞翔生活的结构特征(1)外型:流线型或梭型结构 (2)有翅(翼):羽毛、翅膀展开利于飞行(3)胸肌发达 (4)骨轻,长骨中空,有利减轻体重(5)角质喙,无牙,直肠短,直接排出粪便 (6)肺,气囊(辅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进行双重呼吸 (7)心脏4腔,输送氧的能力增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完全分开,体温高恒定,42度左右。 (8)小脑和神经系发达 (9)没有膀胱,不贮存粪便,减轻体重各种动物的特征(1)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2)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3)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4)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 螺等)(5)甲壳动物:有坚硬外壳(水蚤、虾、蟹)(6)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⑴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由骨骼(骨和关节)和肌肉组成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结构: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 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特性:肌肉无论受到哪种刺激(包括由神经传来的兴奋)都会发生收缩,停止 刺激,肌肉舒张。运动的产生过程:受刺激收缩,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头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关节的结构图: 关节软骨作用:有弹性,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面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组成脱臼:关节头由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⑷骨、关节、骨骼肌的协作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部屈伸由两组肌肉群共同完成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同时处于收缩状态)⑸神经系统调节作用、关节相当于支点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的行为有取食、繁殖、迁徒、防御等行为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遗传基因物质决定的行为2、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第三节 社会行为⑴特点: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⑵信息传递:声音、动作、接触、气味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的反应,这种现象就叫通讯。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是普遍存在的。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⑴动物维持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⑵动物促进物质循环 ⑶动物能帮助传粉或传种子第二节动物与人生活关系⑴与人的关系食用、观赏、药材、衣服等⑵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应用的是转基因技术。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物质(药物和营养物质)的好处。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细菌很小,要观察细菌形态的话一定要借助于高倍的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 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2、列表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大小形状颜色细菌菌落小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白或黄 真菌菌落 大 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状 红,褐,绿,黑,黄3、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适宜温度、水分、生存空间4、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和真菌要氧气生活,有些不要。如:酵母菌发酵不要氧气,是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 第二节细菌⑴细菌是由列文·虎克发现的⑵法国的巴斯德进行了“鹅颈瓶”实验,证实细菌的产生。⑶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病毒比它还小)⑷形状:呈球、杆、螺旋状 [5]细菌的结构: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5]细菌生殖 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分裂生殖、20-30分钟一次。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 、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⑹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 ⑺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和寄生(靠现成的有机物来养活)[8]作用 作为分解者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 第三节 真菌(酵母菌、蘑菇、霉菌)一、酵母菌⑴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⑵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⑶营养方式:异养(腐生)放射状扫帚状有氧呼吸:葡萄糖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无氧呼吸:葡萄糖 酒精(多)+二氧化碳+能量(少)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二、霉菌(青霉、曲霉)⑴形态:(多细胞)⑵结构:青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扫帚状曲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放射状⑶生殖:孢子生殖⑷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如 :如下图三、蘑菇⑴结构:菌盖和菌柄又称子实体,菌褶,菌丝⑵营养方式:异养(腐生)⑶生殖:孢子生殖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⑴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⑵使植物人类生病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⑶地衣共生:细菌和真菌与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与植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天麻是密环菌与植物的共生体与动物: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维生素与人: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作用一、⑴食品制作[2]保存食品 “巴斯德“消毒法” 罐藏法 脱水法 腌制法 真空包装法 晒制烟熏法 渗透法 冷藏冷 冻法⑶防治(由真菌分泌)抗生素的发现抗生素: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⑷保护环境 甲烷细菌 沼气二、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利用现成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个体微小,体内没有成形细胞核 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 细胞内没有叶绿体真菌:既有个体微小的种类,也有个体较大的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三、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CO2,水,无机盐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与动植物共生: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根瘤(根瘤菌与植物共生)第六单元一、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内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作为依据。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花、果实、种子二、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在等级法进行分类的时候,分类的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物种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物种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林奈双名法的内容包括:1、属名 2、种加词三、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鱼类、两栖类,哺乳动物也位于世界的前列。2、基因的多样性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运用。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4、自然保护区----是指含有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这个区域就是自然保护区。具有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馆的特点。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5、我国面临濒危的动物:水生无脊椎动物:红珊瑚 鹦鹉螺;鱼类:中华鲟 白鲟陆生无脊椎动物:金斑缘凤蝶爬行类:鳄晰 扬子颚哺乳类:大熊猫 金丝猴 白鳍豚 藏羚羊 麋鹿 亚洲象 华南虎、白头叶猴等。我国面临濒危的植物:人参 珙桐 水杉 银杉 桫椤 、、、等。 追答 你把联系方式给我我吧图片版的发给你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体有无脊柱可分为: 脊椎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鱼 无脊椎动物 体形:梭形体表:鳞片;分泌黏液体色:腹白背暗(保护色)身体分布:头、躯干、尾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运动器官:鳍:尾(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腹(保持平衡)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整体起协调作用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其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四大家鱼是:草鱼、青鱼、鲢鱼、鳙鱼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第二节陆地上生活的动物陆地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⑵蚯蚓:生活环境:白天在洞穴居,晚间出来活动。食性:枯枝落叶、垃圾运动:1身体分为许多体节(可运动灵活),环带上的肌肉(收缩),可带动刚毛运动。呼吸:靠体表皮肤(分泌黏液),黏液溶解氧气进入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⑶兔子体表被毛(保温),用肺呼吸,心脏4腔;血液循环路线分为肺循环和体循环两条路线,输送氧气的能力强,分解有机物快,产生的能量多,体温恒定,食性:植物消化:牙齿有门齿、臼齿盲肠发达:可以贮藏大量的纤维性食物,植食性生活相适应。神经:神经系统发达调节体温(大脑发达、神经布满全身)生殖: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运动:跳跃(后退比前腿发达)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那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完整分隔的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陆地中生活的动物所要的基本条件是:水份、充足的食物、隐藏地。变温动物和恒温的区别:哺乳类和鸟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它们都是恒温动物。其他动物的体温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⑴鸟类适于空中飞翔生活的结构特征(1)外型:流线型或梭型结构(2)有翅(翼):羽毛、翅膀展开利于飞行(3):胸肌发达(4)骨轻,长骨中空,有利减轻体重(5)角质喙,无牙,直肠短,直接排出粪便(6)肺,气囊(辅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进行双重呼吸(7)心脏4腔,输送氧的能力增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完全分开,体温高恒定,42度左右。(8)小脑和神经系发达(9)没有膀胱,不贮存粪便,减轻体重*各种动物的特征(还有些见最后)(1)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2)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3)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4)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 螺等)(5)甲壳动物:有坚硬外壳(水蚤、虾、蟹)(6)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⑴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由骨骼(骨和关节)和肌肉组成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结构: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特性:肌肉无论受到哪种刺激(包括由神经传来的兴奋)都会发生收缩,停止刺激,肌肉舒张。运动的产生过程:受刺激收缩,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头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关节的结构图:如上图 关节软骨作用:有弹性,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面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组成脱臼:关节头由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⑷骨、关节、骨骼肌的协作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部屈伸由两组肌肉群共同完成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同时处于收缩状态)⑸神经系统调节作用、关节相当于支点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的行为有取食、繁殖、迁徒、防御等行为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遗传基因物质决定的行为2、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第三节 社会行为⑴特点: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⑵信息传递:声音、动作、接触、气味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的反应,这种现象就叫通讯。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是普遍存在的。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⑴动物维持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⑵动物促进物质循环⑶动物能帮助传粉或传种子第二节动物与人生活关系⑴与人的关系食用、观赏、药材、衣服等⑵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应用的是转基因技术。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物质(药物和营养物质)的好处。(要求掌握)要会举例会区分: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细菌很小,要观察细菌形态的话一定要借助于高倍的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 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2、列表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大小 形状 颜色细菌菌落 小 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白或黄真菌菌落 大 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状 红,褐,绿,黑,黄3、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适宜温度、水分、生存空间4、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和真菌要氧气生活,有些不要。如:酵母菌发酵不要氧气,是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第二节细菌⑴细菌是由列文•虎克发现的⑵法国的巴斯德进行了“鹅颈瓶”实验,证实细菌的产生。⑶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病毒比它还小)⑷形状:呈球、杆、螺旋状[5]细菌的结构:如下图(从外到内)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5]细菌生殖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分裂生殖、20-30分钟一次。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 、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⑹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比较内容 动物 植物 细菌细胞壁 无 有 有细胞膜 有 有 有细胞质 有 有 有细胞核 有 有 无,只有未形成细胞核叶绿体 无 有 无鞭毛 无 无 有荚膜 无 无 有⑺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和寄生(靠现成的有机物来养活)[8]作用作为分解者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第三节 真菌(酵母菌、蘑菇、霉菌)一、酵母菌⑴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⑵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⑶营养方式:异养(腐生)有氧呼吸:葡萄糖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无氧呼吸:葡萄糖 酒精(多)+二氧化碳+能量(少)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二、霉菌(青霉、曲霉)⑴形态:(多细胞)⑵结构:青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扫帚状曲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放射状⑶生殖:孢子生殖⑷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如 :如下图三、蘑菇⑴结构:菌盖和菌柄又称子实体,菌褶,菌丝⑵营养方式:异养(腐生)⑶生殖:孢子生殖⑷生活环境:阴暗潮湿,有机物丰富,温暖食用菌的结构图: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⑴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⑵使植物人类生病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⑶地衣共生:细菌和真菌与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与植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天麻是密环菌与植物的共生体与动物: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维生素与人: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作用一、⑴食品制作⑵保存食品“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脱水法腌制法真空包装法晒制烟熏法渗透法冷藏冷冻法⑶防治(由真菌分泌)抗生素的发现抗生素: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⑷保护环境 甲烷细菌 沼气二、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利用现成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个体微小,体内没有成形细胞核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细胞内没有叶绿体真菌:既有个体微小的种类,也有个体较大的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三、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CO2,水,无机盐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与动植物共生: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根瘤(根瘤菌与植物共生)第六单元一、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内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作为依据。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花、果实、种子二、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在等级法进行分类的时候,分类的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物种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物种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林奈双名法的内容包括:1、属名 2、种加词三、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鱼类、两栖类,哺乳动物也位于世界的前列。2、基因的多样性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运用。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4、自然保护区----是指含有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这个区域就是自然保护区。具有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馆的特点。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5、我国面临濒危的动物:水生无脊椎动物:红珊瑚 鹦鹉螺;鱼类:中华鲟 白鲟陆生无脊椎动物:金斑缘凤蝶爬行类:鳄晰 扬子颚哺乳类:大熊猫 金丝猴 白鳍豚 藏羚羊 麋鹿 亚洲象 华南虎、白头叶猴等。我国面临濒危的植物:人参 珙桐 水杉 银杉 桫椤 、、、等。*各种动物的特征:(1)昆虫:身体可分为头(触角),胸(足3对,翅2对),腹(气管)(2)哺乳动物门:体表被毛、牙齿有门、犬、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4个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3)鸟纲: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中空,内充气体,心脏4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5)节肢动物门:身体有许多体节,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6)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7)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8)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螺等)(9)甲壳动物:有坚硬外壳(水蚤、虾、蟹)(10)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

1)声现象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①鼓膜的振动 →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 听觉神经→ 大脑 ②颌骨、头骨 → 听觉神经 → 大脑 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 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2)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摄氏度( ℃ )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0℃ ; 沸水的温度 —— 100℃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三读: ○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 ○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 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5.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6.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8.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1沸腾: a.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b.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 ②继续加热。 c.沸腾时的特点: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2蒸发: a.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8.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雾、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种“白气”、窗边的冰花、卫生球变小、灯管变黑、灯丝变细、冰化成水、铁水涛成钢件等。 10.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光现象 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 8 m/s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 3.元电荷: e = 1.6 × 10 –19 C 二.要点知识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2.光源: ○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 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 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i=入射角r 光的折射规律: ①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②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 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距) 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垂直) 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 6.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7.反射有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举例说明) 8.红外线的作用 紫外线的作用。 ① 红外线摇控 ①杀菌作用 ②红外线夜视仪 ②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判断物质的真假 ③探测病人的健康情况 ③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 9.光谱太阳光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4)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能找出主光轴、焦点、焦距。 5.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关系 像距与焦距关系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2f 不 成 像 u<f 无限远 正立 放大 虚像结论: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6.照相机: u >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幻灯机: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 目镜:起放大作用;物镜: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望远镜:目镜: 起放大作用;物镜:u > 2f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7.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 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凹透镜为负);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为正)。 8.透镜焦度:Φ=1 / f ( f →焦距

200-72=128 128/32=4道 乙做错了4道做对了10-4=6道 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5]细菌生殖 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分裂生殖、20-30分钟一次。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 、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⑹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 比较内容 动物 植物 细菌 细胞壁 无 有 有 细胞膜 有 有 有 细胞质 有 有 有 细胞核 有 有 无,只有未形成细胞核 叶绿体 无 有 无 鞭毛 无 无 有 荚膜 无 无 有 ⑺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和寄生(靠现成的有机物来养活) [8]作用 作为分解者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 第三节 真菌(酵母菌、蘑菇、霉菌) 一、酵母菌 ⑴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 ⑵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 ⑶营养方式:异养(腐生) 有氧呼吸:葡萄糖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呼吸:葡萄糖 酒精(多)+二氧化碳+能量(少) 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 二、霉菌(青霉、曲霉) ⑴形态:(多细胞) ⑵结构:青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扫帚状 曲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放射状 ⑶生殖:孢子生殖 ⑷营养方式:异养(腐生) 如 :如下图 三、蘑菇 ⑴结构:菌盖和菌柄又称子实体,菌褶,菌丝 ⑵营养方式:异养(腐生) ⑶生殖:孢子生殖 ⑷生活环境:阴暗潮湿,有机物丰富,温暖 食用菌的结构图: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⑴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⑵使植物人类生病 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 ⑶地衣 共生:细菌和真菌与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 与植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天麻是密环菌与植物的共生体 与动物: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维生素 与人: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一、⑴食品制作 ⑵保存食品 “巴斯德“消毒法 罐藏法

http://huaxue.zxxk.com/SoftList.aspx?ClassID=624

建议你去学科网 那里的资料还不错 还有八上没什么难点,中考也不是重点,不用学太精

自己上教育网查去 让我回答累死也打不完

打出来太慢了,文库里有,图文全都附着的

不好打呀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2.音调、响度和音色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3.光的反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4.平面镜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1.光的折射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3.透镜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黑盒问题4.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1.温度计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2.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升华和凝华——实例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4.其他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第四章 电路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2.电路相应概念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不知

你是问什么,说具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