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做这么一个讲座,别人来做ppt这样真的好吗?至少应该把您的讲座内容给出来,才能有人帮忙做出ppt吧,不然如果什么都没有,那做出来的ppt还是您的观点吗?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面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不能正确地对待生活、对待学习、对待前途和理想的不良表现,想方设法采取及时有效措施,加强对这些留守儿童自律自立自省自强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自我约束、自我生活、自我反省、自我努力向上的能力。关键词:自律自立自省自强 正确的人生观 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儿童,在这个名称的背后,是一个脆弱的群体,一种酸楚的生活状态。当他们最需要父母拥抱的时候,父母却为了生活,远离家乡,一年到头只能见上一两次面。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地对待生活、对待学习、对待前途和理想。行为放纵、思想松懈、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心胸狭窄、性格怪异,缺乏一种应有的自我约束、自我生活、自我反省、自我努力向上的精神和动力,这一不良现象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各个部门要想方设法采取及时有效措施,加强对这些留守儿童自律自立自省自强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自我约束、自我生活、自我反省、自我努力向上的能力,使他们和其它正常家庭孩子一道健康茁壮地成长。一、社会(一)、加强调查研究。首先要及时了解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有什么问题,要弄清楚。根据了解的情况,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探索解决它的办法。(二)、制定相关的政策。农村留守儿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越来越多。它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所以我们要从法律政策的层面,从机制、体制的层面来给它解决。(三)、要完善一个工作机制。工作机制就要形成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然后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四)、扩大社会的宣传,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以及各种宣传媒体阵地的作用,让他们宣传保护儿童的方针政策、法律措施,另外,也要宣传在解决留守儿童好的经验和好的办法。同时,还要表扬留守儿童的先进分子和留守儿童的先进家庭,以他们的经验做法,把他们动员起来。这样就可以动员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切实把他们的事情办好。(五)、要动员全社会的支持。发挥志愿者、农村老党员、优秀的教师、村干部这些作用。办理 “代理妈妈”、“代理爸爸”,还有其他监管的体系。同时也对奶奶、爷爷进行现代化幼儿的知识教育,让他们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六)、依法维护权益。就是进一步的来搞执法力度,执法力度要加强,对于侵犯少年儿童的情况给予打击,对于犯罪的,将其绳之以法。二、 家庭(一)、留守儿童父母(1) 纠正不正确的认识。许多留守儿童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错误认识。有的父母认为,为子女储备教育资金是最重要的;有的认为其子女没有明显的偏离社会的行为就不需要父母在身边;也有的认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对子女学业不能给予帮助;有的甚至认为,孩子的要求就是吃饱穿暖,根本不了解亲情对孩子人格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因此,作为父母,必须认识到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亲情的抚慰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所以作为外出务工父母应尽量将子女带在身边,尽到做父母的责任。(2) 慎重选择委托抚养人。如果外出务工的父母实在没有能力将子女带在身边,那就要慎重考虑被委托的抚养人是否具有抚养能力,如身体、责任感、思想品德状况等。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抚养不仅仅是物质条件的保障,更是心灵的抚慰,是行为上的督促和示范。如果委托抚养人没有责任心、能力有限、甚至品德不良,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所以,父母应当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比较有文化、有一定责任感、能够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子女的亲朋好友处。(3) 加强与子女的互动。首先,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与留守在农村的子女联系,如尽量在节假日回家与孩子团聚,平时增加打电话或写信的次数等。在各种方式的交流过程中,除了问及身体、学习情况外,还要多倾听子女的心声,体会子女内心情感的变化,了解子女的渴望及要求。其次,父母也要经常主动与子女所在的学校、班主任进行联系,交换意见,以便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心理变化。最后,父母还要经常与抚养人保持联系,鼓励督促抚养人理直气壮地对自己的子女行使监护责任。(4) 重视打工经历背后的教育财富。父母应善于用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来教育子女,比如从积极方面讲述自己背井离乡生活中的痛苦与磨难以及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事迹。这样做不仅可以拉近亲子间心灵上的距离,而且可以给子女提供真实的榜样,对于培养留守儿童坚强、独立、积极的个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抚养人应增强角色意识抚养人真正担负起教养留守儿童的责任和义务,可以参加一些社会上组织的家长学校、代养人培训班等,学习教育儿童的新策略、新方法、转变教育观念;经常与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他们的需要及心理状况;及时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学校保持联系,加强多方互动,共同采取措施保证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三、学校教师们要全面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高留守学生的自强能力,提升留守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打下最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全面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以人为根本、为核心、为主体,高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为了学生。和学生交朋友,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既做严父,又做慈母;既做老师又做朋友;既管教又管导,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生活积极性,促进学生自强能力的提高。教师要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更多的机会与学生在一起,去关注、影响学生,激发学生主动性。充分利用校会和班会、安全宣传栏等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同时加强学校的安全保卫,开展安全自救演练,完善“安全管理规定”,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杜绝校园暴力,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自主发展、自信发展、自强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强人。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亲情教育,让他们也受到表扬,享受成功,体验亲情,让自卑者充满自信,让孤独者不再孤独,怯懦者走向自强。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班集体。实行民主班委会选举,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通过完善教育设施,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开发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从而促进每一位留守学生的健康自强发展,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奠定最坚实的基础。四、 留守儿童自身意大利儿童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儿童的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发展。唯物辩证法也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因是根本,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留守儿童人格的健康成长过程中更需要留守儿童自身的积极努力。首先,留守儿童要理解父母的选择、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不要认为自己是被父母抛弃了。要积极与父母联系,比如可以经常写信向父母汇报自己的种种情况,不要因为空间距离阻碍了亲子间的心灵沟通。其次,用健康的心态从积极的角度正视现实。留守儿童应当认识到,父母不在身边这一现实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是培养自己独立、坚强、富有责任感的大好时机,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从而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留守儿童,父母一方或全部不在身边,明白父母为什么出去,自己要怎么做,在家做什么,遇到问题敢分析情况,分析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拿出好的措施去做,自己敢对自己负责,敢承担,独立思考,有事敢分析拿出措施或结论心里也就有底了有自信了,知道该怎么做了,害怕问题所造成的痛苦要远大于面对问题,读读书,有质疑,了解知道实际,学习历代抗击异族先烈,做一个有正气勇敢的人。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心理测试:你依赖他人的程度有多少? 独立自主是人性格中非常可贵的一面,但是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相互的扶持和帮助,你的性格中依赖程度有多高呢?如果你明天有要事要办,必须早起,你会定一个闹钟叫你,那你会把闹钟放在哪? A、伸手可及的地方。 B、放在枕边,吵醒自己。 C、能听见就行,尽量远点。 测试结果:A、你很想什么事都自己做,不想有求于人,而且凡事也表现出一副我自己能行的潇洒样子,可你也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也许对方说什么你不一定接纳,但你总会征询别人的意见。因为你不想给人留下嚣张跋扈的印象,给别人一个面子,给自己增加一点人气,不是一举两得吗? B、你总是那么人见人爱!你非得将闹钟放在耳畔,才觉得自己会按时起床,才能安然入睡。你容易依赖别人,同时由于这个特质,你会比较容易融入一个群体,容易让人产生亲切感和保护你的欲望。 C、你做事干脆,不喜欢依赖他人,热爱自己,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你在一个团归队中大都能够自然发挥你过人的领导能力,能够镇定自若,很容易出众。但树大招风,你也是最容易成为众矢之的那种人。

一、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 1.自卑心理比较普遍 据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绝大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感。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体验而存在。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认知难以改变,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的延长这种自卑体验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和泛化,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与父母关系越密切,感情交流越丰富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的自卑心理问题越明显。 2.存在孤僻心理与人际交往障碍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父母都有依恋倾向,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依恋的程度与性质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影响他们的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和性络特征。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内心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周宗奎等人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时有失落感,在一段时间里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变得自闭,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等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3.性格与行为出现偏差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上、价值上的偏离和性格发展的异常。一方面,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表现为脾气急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打骂教师和同学,甚至是长辈。极少数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出现了违纪行为或犯罪现象。 4.逆反心理严重 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不谦虚”、“恶作剧”等。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自己,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1.父母教育缺位 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大多数儿童来说,亲子关系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因此,无法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无法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就会产生安全感和自尊心的缺失,导致心理上的敌意和焦虑。 2.监护人教育不当 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分为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两种。在隔代监护中,监护人多数是其祖辈,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祖辈的思想、生活习惯多与时代不合拍,不利于儿童社会化,易造成儿童适应不良;祖辈大多溺爱孩子,对孩子要求放松和原则放宽,易使孩子养成刁顽任性的不良个性和行为。上代监护指由父母同辈人,一般为亲戚或朋友来代养的方式,对孩子的监督也大多不如父母强。一是亲友要维持自身生计,难以全精力投入教育孩子。二是孩子不属亲生,或过度溺爱,易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性格;或过于严厉,易使孩子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和行为。 3.学校教育不足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将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但由于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不足制约了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目前,对于留守儿童较好的管护措施是实行寄宿制,但大部分农村学校缺乏寄宿条件,即使有,一般条件都较差,学校很少开设心理课程,也很少对学生进行生存、安全和法制教育,其心理健康发展缺少正确的引导;部分教师忽视了与留守儿童的沟通,75.0%的留守儿童反映老师没有家访过,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发展。 4.社会教育不良 就我国当前教育的现状来看,社会对少年儿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机构太少,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基层很少或没有相关的少年儿童的社区教育组织,使得农村少年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发展在社区教育这一块尚处于真空之中。留守儿童是处于学龄期的孩子。社会不良因素,如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一些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也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孩子们,此时家庭监督力度不强或失控就为他们的不良倾向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和监护人的教育职能 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就要求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除了生活、身体、学习方面外,还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另一方面,监护人要树立角色意识,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对留守儿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同时要定期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并及时与其父母和学校联系以共同采取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 2.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应该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多作贡献。第一,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为全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第二,建立家访制度与家长学校。对家长及监护人进行培训,使其端正教育观念,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探讨并推广先进的家庭教育经验。第三,组建留守儿童朋辈辅导小组。在小组的交往与活动中,留守儿童可以分享彼此之间的快乐,理解并分担彼此的烦恼,交流和讨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疑虑。从共同的交往活动中可以培养他们对集体的依恋和归属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对辅导小组的关注和有计划的指导和参与,可以使留守儿童的朋辈辅导小组成为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3.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各级政府部门明确划分并担负责任,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协调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首先,社区居委会要调查留守儿童的人数、住址、年龄、家庭情况等,对留守儿童进行补充监护;其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活动,如开展公益活动为其创造参加社会实践的环境,开展体谅父母的辅导活动,解决其可能会面临的问题等。在活动中,对留守儿童进行正面引导,如通过活动来赞扬并鼓励其继续发扬自律、自强精神,利用地方闲散的教育资源,成立“关爱留守儿童爱心服务队”,利用农闲时节,承担起留守儿童部分的课外教育工作,协助监护人共同教育管理好留守儿童。 4.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和烦恼,其实都可以认为是缺乏对现实的正确的态度和内心不平衡所致。父母外出务工是一种现实,留守儿童应以健康的心态,正视现实、面对现实。在改变不了父母外出的现实情况下,只能学会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作为留守儿童,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看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勇敢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随便啦,自己想啊,我要积分,给我啊

留守儿童很想念家人的时候,可以这么做:1、给在外打工的父母电话。现在通讯发达,可以给爸妈语音或者视频,虽然见不得真人,但电话那头爸妈的样子却是真真切切的,能在视频里见到爸妈,是可以缓解留守儿童对家里人的想念;如果没有视频,那么可以通电话,见不到人,听听爸妈的声音也会让他们觉得没那么孤独的。2、不要吵不要闹爸妈把孩子放在老家出去打工也是属于无奈的做法,如果可以,谁愿意把自己的孩子扔下呢。这时候孩子不要吵不要闹,能做的只能是照顾好自己,不要给爸妈增加负担,让他们放心的出去打工赚更多的钱,这样能尽快结束自己留守儿童的生活,早日让爸妈回到自己的身边。3、可以勤工俭学我见过很多留守儿童,他们都非常懂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不单会照顾自己,有的还会利用闲暇的时间做一点手工来赚钱了。他们说做手工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想爸爸妈妈了,而且赚了钱他们也会攒起来,以后给爸爸妈妈,或者是想爸爸妈妈的时候可以做为路费去看他们。4、可以央求大人回来一趟留守儿童实在是想自己的爸妈,有时候是可以央求爸妈回来一趟的,虽然这么做有些任性,但毕竟小孩子想父母那是天性,做为父母的如果有时间就回家一趟吧,不要心疼钱,钱是赚不完的,可孩子的童年却只有一次,你们没有参与孩子的成长,那不是你们的错,可是也请你们不要缺席他们的成长太多。希望天下所有的留守儿童父母能够早日摆脱困境,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把思念转为学习的动力吧,实在是太想念可以给父母打电话、视频什么的。我当初也是一个留守儿童,所以我懂得那种思念的感觉。那时候我还小,因为是外籍户口所以没办法在父母工作的地方上学,最后父母决定把我送回了户籍所在地读书。那时候还小,还不懂得什么叫留守儿童,直到有一次班主任让班里的留守儿童到她那里登记一下。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留守儿童这个词。也许是班主任说完以后,看到大家都没有反应,于是她单独叫了我的名字。这时候的我发现,我似乎跟其他同学有点不太一样。内心那种想念父母的感觉真的就是一下子喷涌而出,继而转化成一种刺痛的感觉,同时心里在想,父母是不是不要我了。虽然我一直都知道他们不是不要我,但是那一刻真的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满脑子都是想着为什么我跟别人不一样,为什么就我的父母不在我的身边。可能大多留守儿童都如我一般,内心比较敏感吧。那次在老师那里登记完以后,我真的很想马上给父母打个电话,让他们把我接回去,我不想读书了。得益于当时的科技不发达吧,那时候手机这种东西还不算是很普及,所以等到我能打电话的时候我基本把心态调节好了。从那次以后我一直都很努力的去学习,成绩也还算不错,因为我深信知识能改变命运。毕竟父母那么累那么辛苦,也是为了让我不用走他们的旧路,的确现在的我也做到了。没有哪个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不想陪伴在自己孩子身边的。但是生活所迫,不得已才需要外出打工。希望所有留守儿童都能明白自己父母的苦心,把想念转化为动力,好好学习改变命运。

先顾好自己,如果你想日后过的更好,你所有的能量都不要浪费给你的家人,用来发展自己,做你想做的事,努力赚钱,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你并不欠父母什么,父母养育子女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不是只有你需要吃饭上学穿衣磨鞋,别人家的孩子不是晒太阳长大的!你父母再不容易都和你无关,那是他们的能力问题,不是你的问题。动不动说自己不容易的父母,就算不生孩子他们的生活也不会容易的。心理学上说没有真正从父母那里得到过爱和重视的孩子,长大后会加倍对父母付出来证明自己是有用的。希望你别走这条路。如果人生还有更多幸福的可能,投资自己!投资自己!再说下爱吧,爱投射在孩子身上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出健康完整的人格,温暖、有爱、自信、坚韧。这种爱的力量能滋养一个人的一生。这种爱不是父母逢年过节给的玩具和新衣,不是给孩子各种限制和责罚,不是用父母权威来压制孩子,不是用付出让孩子感恩戴德,而是每天实实在在的陪伴,是真的看见孩子的需要给予回应和无条件的满足。幼年没有和父母朝夕相处的孩子在心理上是缺爱的,会冷漠、胆小、自卑、多疑。有些父母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再去学习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他们就是这么被上一辈带大的,所以觉得这么对你也没什么问题。不想下一代再轮回自己的痛苦,多学习多反思,争取自己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这个真的不好办呀,他们的父母也是没办法,哪个父母不想把孩子带在身边,但是很多困难没法克服。比如上学的问题,户口不在打工的地方,在打工的地方上学,学费会很贵,可能承受不起。工作忙,没时间看孩子。最近我们学校将会有一个三下乡的活动,主题为关爱留守儿童,也许我们给不了父母的亲情,但是我们也能给他们带来一些温暖,比如,我们想让他们给父母写一封信,又或者让他们给父母录一段视频,然后我们就可以联系他们的父母,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别说难道他们没有手机吗?这样的做法没有帮助,农村的留守儿童的确没有手机,有的连每天三块的饭钱都没有,他们的爷爷奶奶没有劳动能力,父母在外打工也挣不了多少钱的比比皆是。别把留守儿童想得爷爷奶奶家里只有一个小孩。而是很多个。很多留守儿童每天放学回家,都要上山割草喂家里的牲口,以前我看着亲戚家那些十一二岁的孩子背着比自己还重的草从山上回来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我也是在那个频频出现留守儿童问题的地区长大的,贵州毕节,我应该庆幸父母都在身边陪伴我长大。身边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教导,有的女孩十几岁就被别人带去做媳妇了,然后几年之后就生下几个孩子,最后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不得不外出打工,她们的孩子也变成了留守儿童,这是一个多可怕的循环。所以我觉得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们每个人的事,不是说部分人能解决这个问题,也不单单是政府的事,需要的是每个人的力量。

办法就是让其父母更努力的赚钱,好有能力把孩子带在身边。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境都很一般,而这样的家庭,都是父母更依赖子女,子女幼年时没有选择的余地,成年后一定会选择逃离父母的掌控。想念,是不可能的,亲近与依赖是后天形成不了的,成年后父母给予再多的关心也是徒劳的,反而会变成束缚。互相保持距离,不过分打扰,用适当的金钱,适度的关心维系亲情,就已经是岁月静好,阿弥陀佛了。三岁的时候就去外婆家,五岁那年开始和姐姐在老家留守了六年,也就是一直到小学毕业。期间有和姐姐一起生活一段时间,还有一段时间是在亲戚家。中学去了中山市,在舅舅家寄读了三年,还有三年自己在学校住,然后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每年也就不到一个月吧。从小到大,我都有个外号叫“古青”意思就是像古人一样很少说话,别人喊我我也不应。我记忆中我从来没有叫过爸爸妈妈。小时候年三十晚总是期待他们回来,但总是记不住他们的模样,当他们去打工的时候,我也不会流泪,只是静静的看着。到中学之后,由于到了新的环境,我更加的孤僻了,在班里几乎不出声,然后老是害怕别人打我,老师骂我。直到初三那年我才交到了几个朋友,开始开朗起来。高中的时候我交到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朋友(班上最漂亮的女生,为人又开朗),她给了我很大的自信心,让我变得更加的开朗,也改善了我和父母的关系(我开始主动的打电话给母亲,但是也是很少打)。现在大学,和初恋分手了,感觉自己稍增强的心灵又碎了。现在的我还是会时不时感动伤心 、孤独,和父母的关系也处在了一个僵持的状态。现在的我,一学期下来主动打电话不超过5次,我妈则是一星期给我打一次。然后我还是没有喊过他们一声爸妈,放假也没主动想回家过。总而言之,长期的父母不在身边成为了我的一个习惯。因此,我再也不会想念父母,对家庭也缺少归属感。为人麻木,缺乏爱,害怕被爱,胆子小,想交朋友又害怕。

你好,高兴帮你解答:个人认为可以播放一些有益的故事片,思维量不要太大,比如《宝莲灯》 《神笔马良》之类的。《宝莲灯》里的沉香就是没有父母在身边,不仅独立成长还肩负着拯救母亲的责任! 《神笔马良》也是孤身一人锄强扶弱,用画笔与坏人做正义的斗争。这两部片子浅显易懂,留守儿童一定能接受它们的正能量的! 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给他们一些正面的例子、榜样,这是给他们树立自信心的好方法!不知能帮到你吗?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