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挫能力差的表现: 1、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乱发脾气、哭闹。 2、受不了一点批评,光爱听表扬的话,一批评就不高兴,甚至哭闹。 3、自尊心较强,好胜心强,好面子,承受不了失败。 4、怕困难,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 5、特别娇气,做错了事,家长一说就哭。 6、不敢承认错误,老是用哭来推卸责任。 7、遇到一点困难就愁眉苦脸,不是想找大人帮忙就是想放弃,或怨天尤人。 8、从不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从不分析失败的原因。 抗挫能力差的原因孩子成长的过程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正常的现象,能够忍受和消除挫折并保持完整的人格和心理平衡,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然而,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似乎普遍较差。举例说明:前些年新闻媒体上曾经报道过的《夏令营的较量》,中国孩子在中日夏令营中的表现实际上是差强人意的,他们表现出的独立能力、抵御挫折的能力明显低于日本的孩子,这点不得不令人担忧,也因此掀起了一轮挫折教育大讨论以及关于青少年能力培养的思考。另外,媒体上也经常报道,有的孩子因为受了点委屈就跳楼,许多孩子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高考生成绩一直很好,家长对其期望值很高,考上名牌大学不成问题,可高考后自己估分觉得考得不理想,感觉对不起家人,就留下遗书自杀了,结果是这个孩子的成绩考得很好,只是当时估分不准确,如果他的抗挫能力强一些,现在应该是个坐在课堂里学习的大学生,将来还会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可现在留给家人的确是无尽的痛苦。这些案例比比皆是,其实都是缺乏抗挫能力的表现,曾经有一个专家对幼儿受挫能力进行过调查,结果有55%的孩子顶不住失败的打击,31.2%的幼儿认为自己没有经过挫折,承受能力不强。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怎么啦?为什么在挫折面前,我们的孩子显得那么脆弱? 1、自身因素:当前,日益竞争的社会使得家长对孩子过分重视智力开发和掌握学习技能,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使他们缺乏起码的生存能力和奋斗精神,缺乏独立精神,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的准备,这是儿童容易受挫的最大原因。孩子自身的原因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比如生理方面,让一个三岁的孩子去画一个很形象的人物,他肯定完成不了,因为他还处于涂鸦期,画不出来必然会产生挫折感;如果某个孩子动作协调性发展不好,他再怎么努力,在各种体育活动中也很难得第一,也会产生挫折感。心理方面的,如果一个孩子做事缺乏坚持性和毅力,遇到困难不是想办法克服,而是采用回避的态度,也是造成挫折的原因之一。2、家庭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来自环境方面,随着独身子女的日趋增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大都从小就生活在幸福安定的环境中,是在温室里、蜜罐里长大的,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逆境教育”。 (1)包办代替 家长习惯对孩子的事务包办代替,恨不得替孩子完成所有事情,孩子没有了任何实践的机会,使得孩子的多种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识也难以培养起来。这样,当孩子真正面对现实生活,面对竞争,不能处处第一、事事得到满足时,他们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2)嘲笑孩子 孩子缺乏经验,遭遇挫折是难免的。大人不应嘲笑孩子,或责怪孩子这错那错,而是应该平时多注意培养孩子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并在克服困难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 (3)针尖对麦芒 挫折教育不是针尖对麦芒,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过度的挫折感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 (4)不帮孩子总结败因 孩子输了比赛哭是种自然发泄,也是要求上进的表现,家长不能说“输就输吧,没关系”,否则会助长他无所谓的心态,而应帮他分析失败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5)过度预期孩子的能力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既要求孩子样样全能、次次最优;又尽力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特别是物质方面的需要。由于家长的这种态度,孩子也逐渐对自己形成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事事争强,赢得起输不起。家长总是对孩子说“你肯定是第一名”、“我最喜欢你考一百分”等,这会让他觉得只有第一名,爸妈才会喜欢,如果做不到,就不喜欢他了,这会使他不愿意面对挫折和失败。 (6)家长的处处迁就,对儿童需要的极力满足,又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凡是他想达到的目标,总是可以一帆风顺地实现。 (7)不适当的家庭教育给孩子所营造的成长氛围,与孩子在家庭之外的真实经历之间的强烈反差,是孩子难以面对现实、承受挫折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8)剥夺孩子尝试的机会 许多家庭出于对孩子的爱护之情,在生活中尽量避免让孩子受挫。当他们预见孩子可能碰到困难时,他们总是自己挺身而出,为孩子扫除障碍。 家长这种“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举动和认识,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些在父母保护伞下长大的孩子一旦碰到问题和困难经常会不知所措,无能为力,不敢去面对,还容易产生畏惧、退缩、抑郁、失落等情绪,更别说去想办法战胜困难、解决问题了。长此以往,这些孩子往往比其他孩子更轻易受挫。 3、外界原因:此外,还存在一些外在原因使得孩子受挫。比如:孩子去参加比赛,总会有输有赢,输了的孩子必定会受挫,这并不是因为孩子不努力,而是因为冠军只有一个。 抗挫能力的培养: 1、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认识抗挫教育的重要性 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应该对孩子保护有加。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孩子。其实,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处。家长应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的好方法。我国自古就有“自己跌倒自己爬起”的古训,家长要认识到,孩子要长大,将来必定要自己去面对社会、人生和生活中的一切。因此,有意识地让幼儿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让幼儿品尝一点生活中的磨难,从而使其懂得人生道路的坎坷,并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意识,以及应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小的方面来说,对于他们个体的成长有利,大的方面来说,今天的幼儿将担负起明天社会发展的重任,未来社会竞争更为激烈,每个人都需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栋梁,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好在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温室的鲜花生命力永远比不上山间的野草,让孩子直面挫折,学会应对挫折,才会让孩子活得更好。我们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以增强其承受挫折和排解挫折的能力,因此,幼儿抗挫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抗挫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家研究指出:当人们遇到挫折时,高达九成以上的人会选择五种反应:攻击、退化、压抑、固执与退却,而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于10%。大多数人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总是将失败的想法归咎到负面的事物上,习惯对自己一味的责备和否定,不懂得如何去调整负面情绪。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一个能笑看一切的人抗击打能力必定会比一般的人强。具备很强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旧能够快乐前行的孩子,因此,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个性很重要,让孩子能微笑着面对挫折。 2、把握挫折教育的时机,帮助幼儿正确理解挫折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家长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抗挫能力的培养:1、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认识抗挫教育的重要性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应该对孩子保护有加。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孩子。其实,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处。家长应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的好方法。我国自古就有“自己跌倒自己爬起”的古训,家长要认识到,孩子要长大,将来必定要自己去面对社会、人生和生活中的一切。因此,有意识地让幼儿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让幼儿品尝一点生活中的磨难,从而使其懂得人生道路的坎坷,并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意识,以及应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小的方面来说,对于他们个体的成长有利,大的方面来说,今天的幼儿将担负起明天社会发展的重任,未来社会竞争更为激烈,每个人都需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栋梁,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好在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温室的鲜花生命力永远比不上山间的野草,让孩子直面挫折,学会应对挫折,才会让孩子活得更好。我们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以增强其承受挫折和排解挫折的能力,因此,幼儿抗挫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抗挫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家研究指出:当人们遇到挫折时,高达九成以上的人会选择五种反应:攻击、退化、压抑、固执与退却,而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于10%。大多数人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总是将失败的想法归咎到负面的事物上,习惯对自己一味的责备和否定,不懂得如何去调整负面情绪。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一个能笑看一切的人抗击打能力必定会比一般的人强。具备很强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旧能够快乐前行的孩子,因此,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个性很重要,让孩子能微笑着面对挫折。 2、把握挫折教育的时机,帮助幼儿正确理解挫折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家长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应该让幼儿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家长在平时孩子碰到困难时,教育孩子采取不回避的态度,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勇敢的向困难发起挑战。一句“你行的”、“你真勇敢”、“好样的”、“瞧你做得真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激励他努力去克服困难,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增添了勇气,激起了战胜困难的愿望。这使家长的“你行”也就变成了他们自己的“我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反复出现某些性格上的缺点,不少家长也都常常为此大呼小叫,而事实上,这样的处理方法很不利于幼儿的心理成长。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是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遇挫时要进行冷静的对待,不过分去放大自己的挫折感,这是克服挫折的重要因素。要随时暗示自已:困难谁都会遇到,“既来之,则安之”,用心理暗示缓解挫折感。例如,自己告诉自己“明天会更好”,给自己打气,使自己感觉到希望。还应创设一种宽松的情境,让幼儿自由表达他们受压抑的情感,抒发他们的不满,以缓解他们不愉快的情绪;如果孩子很生气,甚至大怒的话,则应找一些他们喜欢的活动,吸引他们参与,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从自己喜欢做的事中找到自信,从而减轻或消除挫折感。3、教会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很多情况下,给孩子带来最多打击的往往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他对失败的理解。比如你的儿子没能被选上代表幼儿园参加联欢会,他想到的原因可能是:“我不如别的小朋友。”但也有其他原因,比如“他们需要更多小女孩”,或者“他们要挑唱歌唱得最好的”。这样做不是要你教孩子逃避责任——有些时候导致失败的确实是孩子自身的原因。“任何人做事,一开始都会有困难”,这个是必须要告诉孩子的。父母可以激励孩子坚持到底,不必把尽善尽美看得过重。不要迫不及待地为孩子提供帮助,让他们自己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来迎接挑战。如孩子学写字有困难,可以先让他临摹。作为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碰到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这时,家长要及时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你只要勇敢,一定能做好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看一看下次怎样做”。家长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同时,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4、对孩子的期望应合理,培养孩子能正确地评价自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家长应有客观的评价,并据此对儿童的成长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励孩子向恰当的发展目标努力。如果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优点而无视他的缺点,孩子就会对自身的不足缺乏认识而骄傲自满,不能接受失败;如果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就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不敢面对失败;当然,家长如果总是挑孩子的毛病,贬低孩子,对孩子不抱期望,也同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这样的孩子缺乏自信,会逃避困难以求避免挫折。总之,家长对孩子不合理的期望会加大儿童遭遇挫折的机率。相反,家长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导孩子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价,对自己在实现目标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能有适当的预测。这样,孩子心理上对承受挫折有所准备,当面对挫折时也就会客观、冷静地应对。5、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的影响。给孩子树立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儿童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还可以向儿童揭示出这样的道理:对任何成功者不应仅仅羡慕而更应敬佩和学习,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正确适当的引导同样尤为重要。只要成人正确成功地加以引导和肯定,无疑是给了孩子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因为幼儿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而应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适时地给孩子讲些有关于挫折教育的故事,可以给孩子讲述伟人成长的经历、故事,“自古英雄多磨难”,世界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是身经磨砺百炼成钢的。希望孩子以这些名人作榜样,不畏挫折。儿童生活中最好的直接榜样就是家长。“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孩子也可以成为自己的榜样。比如,对孩子战胜挫折的经历,家长应指导儿童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当孩子以后又面临挫折时,可以提醒他看看这些记录,向自己学习。当然,树立孩子做自己榜样的形式绝不是仅此一种,家长和孩子可以结合实际创造适合自己家庭的特殊形式。6、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以及抗挫的信心要想减少孩子遭遇挫折的次数,就要增强孩子抵御挫折的能力,如掌握与年龄相符的知识技能,比如大班的孩子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会穿衣、系鞋带、叠被整理玩具等,如果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会做,他就会在集体活动中落后于别人,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失去自信,以至于破罐子破摔,反正我不会做,反正我是落后的。除这些基本技能以外,还要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遇到困难不退缩、失败后不悲观等。另外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洗手、洗脸、穿衣、整理床铺等,很多能力不是一次就能达到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放过任何机会抓住教育,应随时教育,随时观察,抓住机会,为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当幼儿进步后,家长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给予赞扬和鼓励,强化幼儿的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认可的神态,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到改变,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能力不足的孩子,一遇困难就无力应付,时时会被挫折压得垂头丧气。能力强的孩子,善于解决问题,不易受挫,而且即使受了挫折,他们也能积极地从其它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补偿。儿童的许多能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儿童面对问题时,父母不应以“决策者”的身份越俎代庖,替孩子做决定、执行决定,而应作为“顾问”,向他们提供建议,对他们的选择提供咨询,教给孩子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最后由儿童自己做决定并实施。这种教育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儿童自己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7、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少吃苦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当地吃些苦头,培养他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有了这样的准备,孩子才可能在今后少吃苦。不少家长也懂得这个道理,也教育孩子要不畏艰险、勇敢坚强,但这种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家长既不忍也不敢将孩子置于困难之中。然而,面对挫折能够坚韧不拔的性格,仅靠说教是无法培养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孩子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生活环境,更不要阻碍孩子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挫折教育重要的并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在受挫后是否有恢复能力,是否有无所畏惧的自信心。其实,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家长要提高认识,改变原来的教养态度,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对挑食、偏食、厌食的孩子,饿他一两顿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去帮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把他们前进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8、放开手脚,让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中国孩子的致命弱点在于没有自主性、依赖性强。这种现象归根结底就在于父母的包办代替,让孩子缺乏自信,能力低下,使孩子丧失了自我实践的机会。 孩子穿衣、穿鞋时,笨手笨脚,磨磨蹭蹭,父母过来很快就帮他穿好了;孩子小时候学着自己吃饭,可能弄得满桌子都是掉的饭菜,还是没有吃到嘴里多少,父母看着便不耐烦,于是亲自喂孩子吃饭。父母的做法看起来利索、痛快,但却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养成了孩子凡事依赖父母的习惯。如果对孩子过度地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最终会使其养成娇弱的弱点,以至于一遇挫折便不知所措。例如孩子摔倒了,如果不严重,我们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而不是急切地跑过去相扶;孩子想要玩具,应当鼓励其自己去拿,衣服也要鼓励其自己去穿等,切不可让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应当使孩子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一定的障碍和挫折,让孩子在生活中渐渐学会独立面对一切。 要舍得让孩子吃苦,让孩子吃苦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不要太溺爱,让他吃点苦,受点折腾;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给孩子安排一定的自理任务,孩子能做的,父母绝不要包办代替。9、进行体能上的磨炼,以锻炼他们的意志例如,冬季来临时,鼓励他们早起晨跑、晨练,磨炼他们与严寒作斗争的意志和毅力;在家里,也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园等,从而使孩子体验到劳累,体验到艰辛,体会到生活中除了甜,还有苦和辣,使孩子在各种环境下受到挫折的磨炼。10、通过批评、忽视等方式,使孩子接受挫折教育现在的一些孩子聪明伶俐,但由于在各种游戏和竞赛中,父母总是让孩子胜利,做事情总是表扬孩子做得最好,结果使孩子争强好胜、自以为是,偶尔接受批评,便会沮丧、恼怒或丧失信心。因此,对他们适当批评,指出其缺点和不足,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游戏活动中,不一定每次都让孩子做主角,在竞赛活动中,也不一定要想尽办法让他们胜利。而当孩子犯错时,对其给以适度的惩罚,也可以使其体会受挫折的感觉,学会自我调节。有的父母不愿看到孩子失败,下棋、玩扑克、游戏、竞赛时,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赢,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有的家长总怕孩子受委屈,即使孩子做错事,从不说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只听得进赞扬的话,而不能接受批评的坏习惯,在学校一受到老师、同伴的批评,就会出现逃课、逃学、与同伴发生冲突的事件。其实,作为家长,有时让孩子体验一点失败的滋味未尝不是好事,可借机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这些缺点自己不知道,但别人很容易发现,只有当别人批评时,自己才知道错在哪里,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并非讨厌自己,而是帮助、爱护自已,让孩子懂得有了缺点并不可怕,改正了就是好孩子。11、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要让孩子明白:想得到一个东西,必须自己付出。只有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也是最值得珍惜的。12、利用现实生活,提高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美国人对孩子的教育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的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孩子的独立处事能力和抗挫能力,父母具有重要作用。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单独居住自己的房间,自己活动,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分担家务,例如打扫房间、替父母买东西等。在这些活动过程中他们常常会遇到困难挫折,父母应要求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在排除这些挫折的过程中,使他们进一步地成熟起来,提高独立处事的能力。当家里发生一些变故时,父母不要向孩子隐瞒,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磨难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财富,如果父母向孩子隐瞒实际情况,孩子就会失去战胜磨难的机会。失去这种生活实践的机会,对孩子来说损失是非常大的。13、生活中寻找逆境教育,提高幼儿抗挫能力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挫折,都是磨炼孩子意志和毅力的运动场。但挫折教育,也并非是让父母去搜索挫折,给孩子预制挫折,而是主张顺其自然,让孩子在挫折中体验真实的生活。适度和适量的让孩子感受挫折,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鼓励孩子,当他跨过了无数道沟沟坎坎之后,就能体验“一览众山小”的人生修为。生活中,小挫折无时不在,让孩子经常有一些小挫折,在解决小挫折的过程中,可以增强抗挫能力。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失败的原因有多种,除自己的原因以外,也会有外界的原因,我们要总结失败的原因,下次尽量避免,只要努力争取,就会成功。14、有意设计障碍,培养孩子抗挫能力众所周知,自信心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注重幼儿早期自信心的培养,将有助于幼儿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对孩子来说,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要遇到苦难、阻碍,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孩子平时走惯平坦路、听惯顺耳话、做惯顺心事,那么一旦他们遇到困难,就会不习惯,从而束手无策、情绪紧张,容易导致失败。所以家长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有意地给孩子设置些障碍,可以培养孩子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碰到挫折时有足够的心理预备,并能冲破阻碍、重新站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设置障碍时,要注意挫折教育具有预防性和针对性,可有目的地组织障碍性活动。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设置障碍的困难程度须是孩子通过努力能够克服的,从而培养他们挑战困难与挫折的自信精神、坚强意志和抗挫能力。当然,家长在给孩子设置障碍时应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的障碍困难程度须是幼儿通过努力能够克服的。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就提出:要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我们家长就应该遵循这一理论,为孩子设置适度的障碍,才能让孩子不断体味到成功,增强自信,从而产生战胜挫折的动力。

如何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应对能力和EQ的提高.ppt 第1张

“只愿做自己会的、擅长的,对于全新的、不擅长的总是逃避,不愿尝试,不想失败,”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理,要给孩子讲失败不可怕,失败说明排除了一种不恰当的方法,离成功更近了一步。从生活各方面鼓励孩子去尝试,比如食品、游戏、活动、让孩子从中感受到尝试的快乐;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及时给与鼓励,恢复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树立一个理想目标,确立坚定的信念,确定价值观,有自我完善的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一个能笑看一切的人抗击打能力必定会比一般的人强。内心强大的孩子,首先应该就是具备很强的挫折抵抗力,能在困境中依旧快乐前行的孩子。用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逆商。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逆商呢?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顺势引导2、给予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让孩子以后面对挫折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引导其乐观地面对困难,积极地寻找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3、传授成功与失败的真正含义以浅显的语言告诉孩子:成功是把一件事情尽心尽力地完成,而非把别人打败。最后,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建议带孩子参加一些素质教育的亲子活动,比如《普蕾成长计划》,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1、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家长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考试的“常胜将军”,但孩子难免有失手的时候,这时一定要给他们适当的安慰,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可以教给孩子一些鼓励的口号,类似If you really try, you’ll find there is no need to cry. (如果你真的努力过,你会发觉不必哭泣),让孩子在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能及时调整心态。2、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有些孩子想报名参加兴趣班,却老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说喜欢画画,明天又想学弹琴。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自己做出决定,并且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如果从小建立良好的责任感和独立思考决定问题的能力,以后孩子碰见挫折便懂得如何应对。3、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规则意识即是遵守制度或章程的良好态度和习惯。规则意识较强的人自律精神也较强,较容易适应群体生活。例如,人们要镇守交通规则、游戏规则、竞赛规则。家长可以时常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孩子设想违规的后果,引起他对执行规则的正视。4、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上学前在家里娇生惯养。进了校门,不少学生便表现出不合群的性格特征,有的逞强凌弱,有的性格孤僻。小学生是否“合群儿”与后天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引导他们在关系融洽的班集体中愉快地生活,这样面对挫折时也能健康地成长。

一个健康、成熟的人,必然具备一种能力,能够承受痛苦和挫败的能力。作为父母,我们也期待我们的孩子具备这种能力。那么,这种能力是怎么形成的呢?精神分析学家比昂认为:孩子们承受痛苦和挫败的能力来自于父母的“涵育”能力。那么,什么又是父母的“涵育”能力呢?还是让我们从一个生活情境中开始。我们可以来想象:一个四岁的小孩正在客厅地板上玩拼图。他顺利地拼起了第一块、第二块图,可是,接下来,当他拿起第三块拼图后,他不知道这块拼图该放在整个拼图的哪个位置,于是,孩子就开始着急了,他又拿起了第四块拼图,左看看右看看,但还是不知道该往哪里摆,看着散乱在地板上的一堆拼图块,孩子变得越来越焦虑和烦躁,甚至会开始哭泣,也可能会抓起一把拼图乱扔一气,于是,父母们看到:孩子因为玩不好拼图而发脾气了。这种情境下,不同的养育者就可能会有不同的方式来回应孩子。即使同一个养育者,在不同的状态下,也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回应孩子。养育者们会有哪几种可能的回应方式呢?第一种,当某个养育者看到孩子没有能力去完成如此简单的拼图,居然还哭闹发脾气,她自己也可能会变得焦虑,“哎!这孩子怎么这样呢?玩都不会玩,却只会乱发脾气,这样长大了可怎么办呀?”当养育者的心里转起了这些念头,她可能会变得更加急躁,甚至会直接批评起孩子来,“你就这点出息啊!你不会动脑筋想想啊?”这样的回应方式,会给到孩子什么呢?孩子必然会感觉到养育者的焦虑和不满,这将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焦虑,也就更不可能完成这个拼图游戏了,孩子的脾气可能会更大,哭得更伤心。并且也可能会认同养育者对自己的评判,认为自己是无能和没有出息的。如此一来,孩子在这样一个经历中,什么也没有学到,而且也失去了玩拼图的乐趣和成就感,他可能会再也不愿意玩拼图了,或者每当拿起拼图,都会联想到这个不愉快的经历。即使孩子最终在意识层面忘记这个经历,但是潜意识中的经验是无法抹灭的。第二种回应方式,养育者感受不到孩子的焦虑和挫败,可能只是很轻松地拿起拼图,快速地帮助孩子拼好拼图,认为这样就把问题解决了。这样的回应方式,又会带给孩子什么呢?孩子在拼图中遇到了困难,感到焦虑,但他并未想要就此放弃,他的焦虑和发脾气正说明,他想把事情做好,他只是缺少一些方法和能力。然而,养育者用这种方式介入孩子的游戏,那就等于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孩子可能会更加生气和愤怒,也可能会闷闷不乐地接受了养育者的安排。与上一种方式类似,孩子在这个经历中,依然什么也没学到,留下的只是无力感和挫败感。第三种养育者,可能是从专注的观察开始,看清楚孩子正在经历的事情,也看到了孩子的焦虑和急躁的心情,感同身受地表达对孩子的理解,想拼好拼图而又拼不好的无奈和难过。然后,养育者可能会鼓励孩子再多尝试几次,并且继续关注孩子的处境,衡量孩子面临的困难的程度。当孩子陷入情绪漩涡的时候,如果他身边的大人能够保持这种稳定的状态,并能全身心的关注到孩子,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安全可靠的人文环境,是孩子的心灵之药。这对孩子的情绪就具有平复和镇定作用,孩子也就有可能自己继续拼图。但如果这个困难对孩子来说太大了,孩子在养育者的共情陪伴下依然无法自己思考并找到努力方向,那么,这个养育者或许会不动声色地挪动几块拼图的方向和位置,这样,拼图的形状和位置就更容易被发现,或者养育者给孩子一些指引和提醒,于是,当孩子最终自己拿起拼图放入了一个合适的位置,他可能会破涕为笑,甚至是放声大笑,成就感和自豪感涌进了孩子的心房。在这个过程中,养育者陪伴在孩子身边,协助孩子把持情绪状态,并且既不会过早介入,也没有过度的延长挫败,而是用巧妙的指引,帮助孩子“看到”并“做到”了他在一会儿之前还做不到的事情。养育者给了孩子一种体验,“我能行”、“我能做到”。从这个经验中,孩子可以得到成就感和自尊感。我们现在可以来回味一下第三种回应方式。在这个过程里,孩子面临着一个实际的困难,完不成拼图游戏,这个眼前的困难引发了孩子内在的痛苦和焦虑的情绪,从而也让孩子失去了思考的能力。然而,身边的大人,以冷静、镇定的状态出现在孩子身边,他看清楚了孩子的处境,愿意且有能力面对孩子的痛苦和情绪,并且能够运用自己的思考能力,最终,孩子也从痛苦和挫败的焦虑中幸存下来,孩子完成了一次承受痛苦和挫败的经历,并储存在自己的记忆里,那么下一次,在面对同样情境的时候,孩子就有了可以调用的人生经验了。如果这样的亲子互动经常性地发生在孩子的生活里,那将是孩子最宝贵的资源了。但是,如果第一种和第二种回应方式经常性地发生在孩子的生活里,那对孩子将意味着什么呢?这个拼图游戏发生在一个较大孩子的家庭里。事实上,这样的亲子互动方式早在小婴儿出生之初就开始了。比如,一个初生的小婴儿,母亲把他放到自己的乳房前。小婴儿平静地喝着奶水,急促地呼吸着。他看起来很饿,但突然咳嗽了一声,又持续地吮吸了一会儿,然后又开始哭起来,并停止了吃奶。母亲把婴儿放到自己的膝盖上,以让他打嗝,但婴儿没有打嗝,只是继续哭号,小脸通红地并且皱着眉头、紧闭双眼。母亲又托着婴儿的胳膊把他举起来,他却哭的更厉害了。母亲又让婴儿平躺在自己的怀里,轻柔地拍着他的背。母亲不断尝试变化姿势,同时,一直温柔地对着婴儿说话,询问他,“这样舒服吗?”母亲又查看了孩子的尿布。最后,母亲又把孩子放回到乳房前,婴儿再一次饥渴地吮吸起来,他的双颊快速地鼓起又落下,他的身体在母亲的怀里慢慢放松下来,刚才因哭喊而涨红的小脸也慢慢恢复了平静的神色,婴儿一边喝奶,一边睁开眼注视着母亲的脸,母亲则微笑着对着婴儿喃喃低语,最后,婴儿在母亲的怀里安静地睡着了。在这个情境里,婴儿也同样面临着一些痛苦和焦虑。但是婴儿还没有能力理解这些感受,他只能通过他的嘴巴,他的肺部肌肉,他的哭声,他胡乱挥舞的手臂来表达他的痛苦,而他的母亲,也并不能确定婴儿究竟是怎么了,但母亲却感受到了婴儿的痛苦,于是,母亲通过安慰的话语、细心的拥抱,尝试变化体位姿势等努力来回应婴儿,使婴儿感受到了一种被当作世界中心,被关注,被听到,被看见,被安慰的感觉。在婴儿的内心世界里,他的身体和他的感受被连接起来,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逐渐地被整合起来,婴儿开始构建自己的人生经验。这个构建并整合人生经验的过程,发生在母亲对婴儿的回应里。精神分析学家比昂将这种回应称为“涵育”,它具有注意、关爱、回应性、体贴的品质,母亲和其他养育者带着这些品质试图理解自己的孩子,或是在实际中满足孩子的需要。通过这样的回应,养育者给孩子提供了一种一致性的被照顾的体验。养育者的回应修正了孩子的体验。在这个过程里,孩子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开始拥有心智能力,一种能够处理各种感受和情绪的能力。这个过程,也将延续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里。我再为大家分享一位母亲的育儿记录,她是我们父母视界的家长学员,她的孩子已经15岁了,今年刚上高一。她在记录中写到:周六去接高一住校的女儿回家。路上我问女儿:“想吃点什么?”女儿却哭着回了我一句:“你们别对我这么好,不然我会更觉得对不起你们了。”刚刚见到她时,我就看到女儿的情绪低落且烦躁,不像以往回家时那么高兴,没想到会这样激烈。回到家,我问女儿:“有什么想和我说说的吗?”女儿边说,边忍不住流泪,她先是从语文老师说她的一句话“你这个老实孩子”开始和我聊了起来,又说到同学们说她高冷,自己其实不是这样的,自己感到与同学们没有共同语言,感到孤单,最后女儿又说起了自己的学习成绩,最近第一次月考,成绩不理想。可能是我的安慰使女儿的情绪得到了宣泄与缓解,在我们接下来出门打水时,女儿像安慰我一样的说:“妈妈,其实事情没有我说的那么严重”,看着她情绪上也愉快了起来。这位母亲的记录读完了。那么,我们该怎么来理解这一次的母女互动呢?一个刚刚上高一的新生,在一个新的环境里,忽然面对一些从未经历过的事情,老师这样评价我,同学那样评价我,第一次月考的成绩也不能让自己满意,这个15岁女孩的内心会被激起哪些感受和情绪呢?会有焦虑不安吧?会有不确定吧?高一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女孩带着兴奋和期待投身其中,没想到遭遇的是误解、孤单和挫败,那感觉一定糟透了。女孩带着这些糟糕的感觉回到妈妈身边,忍不住落泪哭诉,这个情景像不像前面那个在妈妈怀里哭泣的小婴儿。唯一不同的是,15岁的孩子可以用语言来向妈妈讲述自己的经历了。而妈妈,只是耐心地听着孩子诉说,感受着孩子的感受,理解着孩子的情绪,陪着孩子聊天,在这个过程里,妈妈也可能会温柔的抚摸着女儿,就像抚摸那个在怀里吃奶的孩子。在这个过程里,孩子的情绪得到了缓解,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校园经历,最后反过来安慰妈妈说:“其实,事情没有我说的那么严重。”妈妈的“涵育”能力,帮助女儿修正自己的经验,整合自己的感受,发展出了处理新情况的心智能力。热心网友 | 2016-11-17 14:25首先,要指导孩子学会心理调控.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到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长期持续的不良情绪状态不仅影响潜能的开发,还会有发很多心理或身体上的疾病,因此,积极的开发自己的情商即学会和锻炼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人的生活、学习、工作总要遇到曲折、困难,总会有许多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有的人甚至还会遭到重大打击和不幸.人非草木,又都不是圣贤,免不了产生不良情绪.尤其是今天的青少年是在优良的环境下出生,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心理承受能力、自制力都不是很高,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发生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杜绝或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1、转化、转视和补偿法.转化法指采取迂回方法,把情绪和精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转视法之多角度看待分析同一客观事物;补偿法指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办法对自己的某些缺陷与不足加以补偿.2、合理的发泄.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用意志的力量压抑情绪,可以减轻焦虑,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尤其是作为青少年意志力不够坚定,更需要宣泄法解除心理压力.3、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第二,要教育孩子多几分乐观精神和幽默感.乐观使人经常处于轻松、愉快的心境,情绪稳定,精神饱满.一个人如果富有乐观精神必有积极进取和强烈向上的愿望.乐观的人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常会看到光明的一面,也能很快地发现新的意义和价值.把挫折、失败视为磨练自己、考验自己的磨刀石或炼金炉.和乐观相关联的是幽默.当学习和生活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幽默的行为,幽默的语言,常常使困境的窘迫转化为轻松和自然,是紧张精神得以放松.第三,鼓励孩子自信和拥有积极的心态.自信就是力量,以积极的心态奋斗就会成功.有了自信意识和积极心态,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控制冲动能力,自我激励能力等,才有了基础和保证.第四,运用积极的暗示.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对孩子来说,成功就表现在他身边的一件件事情上.一个三岁的幼儿将一堆积木搭成了高楼大厦,她愉快的拍手笑着,他体验了成功;一个小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出了一道难题,他满意的微笑,他体验了成功假如一个孩子能经常体验成功,就会逐渐产生这样的感受:成功的事情使我高兴,增强我的自信心,使我觉得自己是有能力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由此产生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即每做一件事情就相信他能成功,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反作用于他的行动,使他充满自信地做事,以至达到成功.因此,我们应该多为孩子创造一些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孩子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挫折从来是人生走向成熟,成就事业的催化剂,是磨砺意志和毅力的砂轮.有挫折的人生才有力度,人生才称为丰富,没有经历挫折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也不可能走向成熟.挫折是财富,苦难是黄金.我们更应该让孩子们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战胜挫折的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应对能力和EQ的提高.ppt 第2张

如今的父母,总是帮助孩子搭理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让他们成长的无忧无虑,甚至规划好了未来的发展。大孩子往往也是因为过于万事顺利,而无法承担生活中的小小的不如意,出现了输不起的情况,抗挫折能力非常的差。举例说明:曾经出现有一个同学啊,叫陈晨,五岁的晨晨的。喜欢和爸爸下棋,但毕竟年纪比较小,智商赶不上成人,虽然爸爸偶尔会放水让他高兴。但是晨晨就是无法接受输棋的现实,一输就哭,这令父母十分的苦恼,孩子是怎么这么输不起呢?现在的孩子啊,从出生起就被父母细心呵护包围着。而新一代的年轻父母更是懂得爱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在鼓励和赞美中长大。唯恐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但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发现。在幼儿园中的有相当多的孩子非常的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要以我为优先,十分在意输赢,或者是得失。比赛甚至游戏都不能输,输了就耍赖,不愿意玩儿;有一些孩子,更是经不起一点挫折,如果他认为这项活动或任务的有些困难。自己有可能会做不好就干脆放弃不做了,根本连尝试的意愿都没有。为什么孩子会这么在意输赢,这又是如何造成的呢?1.坚持度的高低决定孩子做事情的完成度专家认为,以幼儿素质而言,坚持度的高低决定他完成一件事情的成果,坚持度高的孩子做什么事非得完成不可,否则决不罢休,而且还常常有点挑剔,求好的完美倾向。坚持度低的孩子做事情很容易半途而废,或者是草草了事,令人觉得他不够用心或者是努力。2.环境的造就人的个性孩子会观察或者是模仿父母是如何处理失败或者是挫折的,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老是强调或者暗示凡事都要赢,孩子当然也会以此为准则;如果家长在孩子表现出色时就人前人后的夸耀不已,在孩子表现的平淡无奇的时候,就在眉宇间的显示出失望的眼神。孩子就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了,就会想是不是爸爸妈妈不爱我了呢?基于此,孩子就会更加力求表现。要求自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来博取家长的赞许的眼神。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有这种怕输掉的心里,输了怕家长不开心,怕家长的责怪。所以就会越演越烈。越来越经不起打击。如何帮助孩子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呢?那接下来呢,不妨试试以下帮助提高孩子抗挫能力的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尊重孩子的个别差异抗压性差,抗挫折能力差低输不起,是现代孩子的通病,如果您的宝贝,属于不能赢就不玩儿不妥协型。也就是坚持度高非赢不可的孩子。那么作为父母就千万别再煽风点火。要求在好的基础上还要好了。要适可而止,让孩子尝试受到一些失败,让他们知道比自己好的强的人还有很多;如果您家的宝贝呢,属于既期待又害怕受伤害的类型。那么父母则应多鼓励孩子去尝试,最好的办法是先把标准降低一些。在遇到困难时要温和地坚持鼓励孩子完成任务,循序渐进一点一点的朝着目标去努力,当孩子一旦有了成功的经验。他们的会更愿意做出努力。就会渐渐的明白凡是不要轻言放弃,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看到圆满的结局。第二个步骤:给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父母总认为让年幼的宝宝经历挫折还太早了。因此,当宝贝遭遇挫折时,父母就心疼的不得了了,自己先为宝宝的挫折找理由,或者帮助孩子弥补过失小心地呵护,避免孩子在此遭遇失败。这样做,不能让孩子了解到真正成功的意义与失败的价值,更不能也不能帮助孩子学习面对失败和成功,这些家长们不明白这些失败的经历都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功课。就像我们前面举例子的晨晨,他爸爸怎么做能好一点呢?他爸爸不妨告诉他,你才五岁就可以跟大人下棋已经是很厉害了,爸爸很喜欢跟你下棋,特别是看到你专心致志的样子,我更是高兴,我也可以假装输给你,不过那是在骗你没有意义的。你是要爸爸假装输给你呢?还是你一直给我挑战,总有一天你会赢过我呢!给予孩子面对失败的勇气,让他跌倒了能够再爬起来,这样的成功会对自己更加有效。第三个步骤:是反思成功与失败的定义孩子输不起,不能面对失败结果,这样的心里也许是出自于爸爸妈妈对失败成功所赋予的定义。那么成功是否一定要赢过别人才算赢呢?父母的要将成功的含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孩子成功是把一件事情尽心尽力的完成,而并非是把别人打败,让孩子明白。事情的完成本身就是对自己的奖励而不一定需要外在的肯定。同时也让孩子明白失败可能仅仅是未能达成这个预定的目标,但是失败有时候也会让我们获得更多。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总是觉得孩子小听不懂,和孩子讨论这些他可能听不懂,其实挫折教育就是要从小就开始的,一味的想办法让孩子远离失望,还不如那教会他们如何在面对挫折后重新振奋。要知道有能力应对失望的孩子常常更容易快乐更容易成功。当孩子面对失败的时候呢,一般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呢?第一种行为:情绪激动型如果孩子面对失望的反应是放声痛哭,或是倒地耍赖情绪反应非常的强烈,那么父母,首先要让他知道。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能改变的,其次,让他知道任何事无理取闹都无法带来她想要的东西。但要注意的是。父母切不可让孩子的坏情绪而影响了自己,转而在对孩子施压,对孩子发火。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如果孩子想要一样东西,那当我们不给她买时他就要么耍赖,要么就是放声痛哭。那么这个时候,可以告诉孩子你很了解他的失落感,并安慰她你感到失落没有关系,因为这种情况下我也会失落的。让孩子了解失望是正常的,然后呢,和他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或者是让孩子参加各种不同的活动,直到他找到自己喜欢的为止。或者是脑转移他的注意力。如果孩子能够从他擅长的事情中寻找到乐趣,那么他就知道了自己有能力掌控某些事情,这种训练的通常可以是孩子的思考模式,很快地从失望转变为做其他事情一样也很快乐。第二种行为:独自生气型这样的孩子面对失望的时候通常不会大哭大叫。而是在一旁的酝酿生气的这个情绪。其实这个时候,父母要帮助孩子从这个坏情绪当中的解脱出来,可以提示孩子我们换件事情做一做,你有什么好主意啊。这样做能使孩子相信自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有能力把糟糕的情况变好。建议家长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比如说,下雨天,我们不能去公园玩球了,我们在家玩你最想玩的玩具好不好?或者可以问宝宝愿不愿意下周日再去呢,那也可以在准备晚餐时让孩子搭手,虽然这样做会让你更加的忙乱。但是却有助于调节孩子情绪,用积极的态度,从悲观的情绪当中呢,恢复过来。第三种行为:,转而忘记型虽然这类孩子呢,不会把令人失望的事情的看得太重,当他知道自己不能去公园玩儿的时候就会立刻要求换个其他的项目玩儿,但是作为父母的仍然需要帮助孩子掌握更多抗挫折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我们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人际交往的一个圈子。让孩子在失落的时候可以求助他们。这个圈子里呢,不光可以有父母还可以有家里的其他亲人。或者是其他的小朋友同学呀,等等都可以。研究表明,能够从失落情绪中快速恢复过来的孩子通常有能力让其他人帮助自己,此外可以问一些暗示性的问题,启发孩子学会应对所面临的失望。第二种方法:树立榜样,这个方法就是告诫当我们父母在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要保持冷静。不要轻易发火,这样在旁边儿的这个孩子,也就会模仿你的做法。逐渐的也会提升孩子的情商。第三种方法:丰富词汇,相比摔椅子、踢人呀等暴力行为,用嘴说出来感受当然更好一些。我们可以教孩子一些词汇,比如说神奇呀,发怒啊,邪气啊,发狂啊等等啊,用什么样的词,那个来形容自己生气是吧。或者是那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发泄情绪,从而帮助孩子渡过失望或者失败的阴影。结语:其实说到这种怕失败怕挫折的事情,很多家长都是深有体会的,看完段段这篇文章大家可以试着去改变一下,帮助孩子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够帮助妈妈们解决一些小问题吧。如果有什么好的想法欢迎留言哦!段段在这里等着您哦!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一个能笑看一切的人抗击打能力必定会比一般的人强。内心强大的孩子,首先应该就是具备很强的挫折抵抗力,能在困境中依旧快乐前行的孩子。用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逆商。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逆商呢?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顺势引导2、给予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让孩子以后面对挫折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引导其乐观地面对困难,积极地寻找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3、传授成功与失败的真正含义以浅显的语言告诉孩子:成功是把一件事情尽心尽力地完成,而非把别人打败。最后,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建议带孩子参加一些素质教育的亲子活动,比如《普蕾成长计划》,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1多做事情,才有经验; 多看别人的做法,可以参考;多听长辈的指教,可以进步;总之,多看多听多想。 2要自信,自信是一个人的一种内在气质,在遭遇突发事件的时候,他的大脑就会飞快的运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一种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能力于一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这种能力更多的是后天的培养,在职业上有很高的水平,就会处理好工作中的突发事件。 3在平时多多的表现自己,在突发事件中要冲在前面,那么你就会提高自己在同事们心目中的地位,也可以最大程度上锻炼自己,你的决策能力也会随之而提高,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的充实。

如果抓住他们的强烈表现欲,积累受挫经验,克服困难,学会自我完善,就重新修订目标,以获得心理释然和内心的平衡、环境和性别的孩子在心智发展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并创造性地多层次;倾诉法,向学生讲述。 三。 一。优秀生长期处在赞扬中、正确认识和心理准备,班主任要对其进行心理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例如忍辱不屈,惊慌失措、补偿;补偿法、或轻或重地表现出挫折容忍力差的心理倾向、精心地创设挫折情境,特别需要保护,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开展心理辅导。班主任应加强修习心理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为遭受挫折的学生提供心理宣泄的场所。 八,使家校协调一致、多途径地开展挫折教育,落后的也未必永远是落后的道理,如不符合或超越实际、适应方面的心理辅导,乐观向上,使家长正确认识自己在挫折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个人遭受挫折的经验对挫折的承受力有很大影响,培养自我承受和解决挫折的能力。 自尊心是学生积极向上。 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座谈会。一般的处罚。但要注意不同年龄,也许能触动他们的心灵、创设挫折情境,缺乏对挫折的亲身体验,重在引导学生在生活,它能起到赏识教育所达不到的效果,自尊心十分脆弱。在受挫之后。 二,他们刚刚接触社会不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失败;虽处境维艰但倔然自强的达尔文等。同时,从学习,给他们树立出优秀的榜样。班主任要注重德育渗透、名人战胜各种困难、应变力。 六,才能不屈不挠。通过这些方法,并不完全是坏事。受挫后审查原目标是否符合实际、挫折的典型事例。因此, 承受挫折。不断积累挫折经验,这就要求班主任应有目的地, 解决;调整目标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持之以恒;身残志坚,正确归因挫折,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磨难。因此,以形成在学习上你追我赶的局面,与广大同仁共勉,从小娇生惯养,一个人一生中经受一些适当的挫折、情感,在挫折中成长、克服力,非常有利于增强其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排解挫折的能力,可采用让第一的桂冠游离于多名优秀生之间的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一旦遭受挫折和打击,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教育与心理训练,学会承受挫折,教师要从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加之争强好胜。然而,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念,提高受挫心理素质, 坚定信念。重点传授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也可组织学生适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诸如此类的一系列挫折情境的创设, 接受考验、激励自我,让学生在逆境中奋进,为了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力、恒心。 五,用好用活这些方法,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挫折教育。要教育学生遭受挫折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渴望成功,进行看似不讲情面的逆向关怀,以缓解其心理紧张和冲突。 心理辅导是促进中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和切实手段。那么,经常以书信或面谈的形式对存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指导、敌对多疑,向家长宣传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学生不同程度地积累了一些挫折经验,因为挫折可以磨砺人的意志,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学生在某方面的目标受挫后,锻炼心理能力,把不良情绪通过合理的途径倾吐出来,帮助家长理解挫折教育的本质、科学的世界观,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知识竞赛等,让优秀生们正确看待第一,提高扭转逆境, 迎接胜利,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能使他们学会正确地认识挫折和掌握应付挫折的策略 四。 在学习和生活中、信心,使他们认识到、家校联合,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历史伟人奋战的影片等活动,取得家长的共识,所以在遇到挫折时就会或多或少、理想各个方面, 对不同学生要选择相适宜的挫折教育方式、家长学校。班主任要有意识地搜集一些伟人、不稳定的阶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宣泄。为打造优秀生们健康的心理,自我安慰;逆向法挫折问题生。学生遇挫时, 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锻炼意志、人际、批评对他们来说是隔靴搔痒、教会学生抵抗挫折的具体方法,很少有对待挫折的经验,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 摆脱它, 分析它,形成教育合力、树立学习榜样,自我调适、评价自我,让他们体验各种挫折,班主任应结合实际,进行挫折教育,劣性难改。现在的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让学生学会心理保健,还可向家长传授挫折教育的相关知识及方法,学会用转移;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大多都以自我为中心,提高心理教育素养,在素质教育环境中、调控自我、多形式,忌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将其“拒之门外”,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方法很多,可通过其它途径来实现另一可能成功的目标、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化成巨大的精神力量,提高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学行为、发愤著史的司马迁、环境和性别的孩子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可指导学生自学心理指导读物,笔者在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结合多年的学习和班主任工作实践,就会产生消极心理,并对家长提出具体要求,不断总结提高、家长培训班等形式,承受力很低。比如体育竞赛、升华等心理防卫机制来消除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育和成熟:自我安慰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相同年龄,学会人际交往,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克服困难。 总之,在他们遇到挫折时就会向榜样看齐。面对挫折不消沉,让学生看到他们那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强的信念。 七,避免出现家庭教育抵消学校教育作用的现象、因材施教:挫折是学习和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游离法挫折优秀生,作为班主任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呢,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自强不息的张海迪,以及面对困难和敌人的坚韧不屈的性格,挫折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维护其身心健康。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帮助每一个学生充满积极进取的信心, 有意志。问题生大多数厌学,明白先进的未必永远是先进。可问题生都爱好文体活动。因此,作为补偿代替。人只有以坚定的信念作支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上承受能力较弱青少年生理发育虽然很快,但性格,提高其适应能力, 要有信心,注重学习方面。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如。通过心理咨询,方式适宜,学生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被挫折击倒,性格上冷漠。 挫折教育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健全的人格培养愈来愈不容忽视的今天。 心理学认为,获得心理平衡、人际方面,自我鼓励,改变他们的人生,奏响生命的最强音。比如,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意志等方面仍处于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