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中通常把人格、个性作为同义词来理解。一般是指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的总和。人格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人格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概念,人格是一个人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包含了人的品德,又包含知、情、意、行多方面的特征。还有社会道德标准,心理素质标准,行为方式标准,工作能力标准等。正常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所以,培养健全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重视幼年和学龄期宝宝的培养,宝宝时期正是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要培养宝宝做事认真的习惯,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意识。凡是宝宝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让宝宝自己动手,爸爸妈妈不要包办代替。当宝宝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鼓励他们克服,并且给予帮助。现在有不少爸爸妈妈包办太多,致宝宝锻炼机会少,助长了宝宝的依赖性。从小懒懒散散、怕苦怕累的宝宝长大后是很难承受挫折的,极易形成消沉的人格,在事业上也很难有所成就。(2)要鼓励宝宝积极与伙伴交往,和小朋友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爸爸妈妈正确的教育会使宝宝学会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懂得尊重别人的权益,谅解别人的短处和失误。这样的人格特征,就会使别人乐于与他交往。有些爸爸妈妈生怕宝宝出事,总把宝宝关在家里,不让宝宝与其他宝宝接触,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对宝宝的正常发展极为不利。(3)让宝宝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即不骄傲、不自卑,并且具有较强的自信心。爸爸妈妈对宝宝的优点应恰当地给予表扬和肯定,但不能抬高自己的宝宝而贬低别的小朋友。同样,对宝宝的缺点和失误也不能不讲方式,不分场合地指责和数落,更不能以揭短的方式进行挖苦、讽刺,这样很容易挫伤宝宝的自尊心而形成自卑感。(4)培养宝宝乐观的情绪和开朗的性格。乐观开朗的性格是从小形成的。在和睦幸福的家庭中长大的宝宝,性格一般都比较开朗。另外,打骂宝宝、苛求责备等压抑个性的教育方式也会导致宝宝对人敌视、自卑、忧愁等消极的人格特征。所以,在家庭生活中,爸爸妈妈应有民主的作风,允许宝宝发表个人意见,尊重宝宝的权益,从多方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5)增强宝宝适应环境的能力。人们常说,“适者生存”,适应性强的人能迅速调整自己与新环境不一致的行为习惯,在新的生存环境中发展。要增强适应性切忌娇生惯养。为了宝宝将来的生存与发展,应该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加强培养和锻炼,以增强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和适应性。(6)培养宝宝谦虚谨慎、沉着稳重、凡事要三思而后行的品质和习惯,锻炼其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便能够不断地消除其自身弱点,并使自己的行为方式能够不断地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7)培养宝宝广泛的兴趣爱好:这可以使人生活内容充实、知识丰富、视野宽阔,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从而易于取得多方面的工作成就,也容易适应社会各方面的变化。(8)培养宝宝实事求是的精神,以积极的态度,正确的处理生活、学习、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决不回避现实,凡事从实际出发,能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严以律己、对于能做到的事情则要努力完成。(9)培养宝宝热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爱劳动的精神: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密切与同学、同事、朋友的关系,与他们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乐于助人,尊老爱幼、遇事多为别人着想。艰苦奋斗、勇于追求真理和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优良品质。(10)培养宝宝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使宝宝永远朝着正确的方向,把握好人生的航程。目前,有些爸爸妈妈对独生子女重养轻教、宠爱过分等不良倾向,都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

人格教育通俗来说就是将孩子培养成真正的人,就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当代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而“学会做人”又是建立在前三种学习基础之上的一种基本进程,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所以,家庭教育的一条主线,一根主心骨也应该是培养孩子成“人”,这里的“人”是指一个具有良好品德、具有独立意识、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善于合作的个体,是一个既独立又合群的社会人。家庭教育就是这样一种人格教育。  从心理结构来看,人格主要包括自我意识、能力、气质、性格、兴趣、需要、态度、信念、价值取向等因素。正是人格因素的不同组合及不同表现水平使每个人都表现为不同的个体,每一个个体以此不同的表现而相互区分。例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有的人性格开朗,能与人积极合作、愉快地交流,不断进取完善自我;有的人则孤僻冷淡,对人对事消极对待,萎靡不振等等,前者与后者是健全人格与不健全人格的一些表现。那么,健全人格由何而来呢?  在家庭教育中,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因素很多,现着重从家庭中家长的人格特征、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等方面阐述其对儿童的人格建构的影响。  首先,在家教诸多因素中父母的人格因素是施教的核心力量,它对儿童的人格形成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影响。由于儿童的模仿性极强,孩子一生中待人接物、处人处世的态度都直接向父母学习模仿而来。父母的人格特点还会辐射到家庭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使家庭生活染上独特的色彩,继而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如父母为人热情诚实、做事认真踏实,往往会融洽家庭气氛,孩子们经常置身于亲朋好友常相往来之中极易形成热情、诚实、友爱、善于交往等人格特征;如父母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好算计,孩子长期置身于好贪小便宜的家庭生活氛围中,极易染上小市民、利已主义习气,将来走向社会极易养成投机取巧陋习。同时,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知识、观念等也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  其次,家庭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健全人格建构的又一重要因素。家庭的教养方式是父母人格、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教育方式的整合体,一般来讲,可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  专制型、保护型、放任型、民主型和混合型几种。很明显,在所有的家庭教养方式中,民主型是最好的。民主型家庭的父母认为:孩子不只是属于家庭的,同时更是国家的、社会的一员,将来他总要独立生活,走向社会,从小就应教给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而不是处处事倍恭亲、包办代替。然而,在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保护型教养方式仍居多,造成了孩子依赖性强、易反抗、任性、孤僻等不健全人格。  第三、家庭环境对儿童健全人格建构起关键作用。“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的一生成长总是会打上环境的烙印,就家庭教育环境而言,既包括家庭的物质环境也包括家庭内部的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并不是指家庭的豪华装修,而是整洁有序、健康向上的环境,孩子应该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和活动时间。家庭的精神环境内容很多,它包括家庭的文化氛围、价值取向、人际交往、家风家规、家庭气氛等多方面,对于孩子的人格发展来说,精神环境更为重要。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塑造孩子健康人格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合格的父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孩子的成长。  一、注重孩子的全面健康,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建构 “全面健康”,不仅仅指身体的、生理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精神的健康即人格健康。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就是能精力旺盛地、敏捷地、不感觉过分疲劳地从事日常活动,保持乐观、蓬勃向上及具有应激能力。”目前很多孩子的不健康问题都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当的教养方式引起的。如由家长“过度的期望带来过多的无望”、由家长“过度的保护带来过多的无能”、由家长“过度的溺爱带来过多的无情”、由家长“过度的干涉带来过多的无奈”、由家长“过度的指责带来过多的无措”,正是由于这么多的“过”带来了孩子过多的“障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有蔓延上升趋势。媒体多次报道中小学生因心理承受能力弱而造成的一系列不该发生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家长一定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帮助孩子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除了观念上的滞后造成孩子心理障碍外,儿童不健康心理的另一杀手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良好而稳定的情绪和乐观开朗的性格,坚持运动,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注重把孩子培养成正直诚实的有用之人  高尚的道德是人类立身之本,诚实是道德的基础。“学会做人”,先要学会做正直的人。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是要学做正直的人。古代讲“齐家治国”之前,先要“修身”,就是先要修身自己,学会做人,而“修身”之前,先要“正心诚意”,就是指内在道德与外在行为要一致。“诚实”通俗地讲就是不说谎、实事求是,把说真话、对别人对自己都不掩饰、不歪曲事实真相作为坚定不移地准则。“守信”就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做事有信誉,为人讲信用,是与诚信相关联的心理品质,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是最简单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困难的。而没有这一点,其他道德就难以建筑上去。有的家长则采用“棒头下面出孝子”的方法管孩子,认为对孩子管教越严越好、控制越多越好,这种态度和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孩子正直、诚实品质的发展。事实上,孩子不正直、不诚实往往是从模仿成人贪图小利、假冒、虚伪开始的。儿童由于生活经验少,对一些道德观念比较模糊,家长要善于把握孩子第一次发生的不良行为的教育契机,通过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讲故事、说服教育等让孩子改正错误。所以,成人不正直,会教唆孩子不正直;成人粗暴和体罚,会逼得孩子不诚实;成人用物质刺激,会引诱孩子追求物质享受;成人不守信用会培养孩子不守信用。反之家长事事、处处正直,孩子就学会了正直;家长民主、宽容、说理教育,孩子就敢于诚实;家长是非分明,正确引导,孩子就容易养成守信。  三、注重用良好的形象影响孩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父母自身具备的人格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孩子主要是通过模仿的方式向大人们学习的,孩子对成人的模仿,不仅限于行为举止,而且包括思维方式、情感取向、风俗习惯,以及个人性格等。只要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确立,父母的人格对子女就有了决定性的影响。父母品德端正,工作勤奋,就能为子女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激发子女的上进心和成就感,而且,这种影响是终身的,是其他任何教育力量都无法比拟的,因此,父母要不断地完善自我,让孩子学有榜样。父母还要学会尊重孩子,要与孩子建立一种良好的、融洽的、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双向沟通的关系和环境。现代父母对子女的行为不外乎有“爱”和“管”两类。在婴儿期,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全身心的,从身体接触到生理心理各个方面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时候的“管”,应尽量顺应孩子的状态,而不是适应父母的意思;在幼儿期,孩子逐渐形成自我意识,这时父母和孩子必须建立起一种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主体”看待,竭尽全力地使孩子逐渐成为“独立的主体”;儿童期的父母爱和管也必须有利于孩子的独立,“爱”的核心是“关怀”,是“尊重”,“管”的目的是强调启发孩子的自主和自觉;到了青年期,孩子的人格已基本成型,这时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应该是具有深厚友谊的平等相待的朋友,孩子是从父母对他的尊重中,学会尊重父母和他人,也从父母的引导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所以,父母的模范行为和不良行为都会对孩子起巨大的影响。我们倡导的是家长们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要加强自己的人格重塑,各方面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在人格教育中做孩子的学习榜样。当代教育学家普遍认为,没有健康的人格,就没有优秀的人才。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初始期,家庭、社会、群体给孩子的每一个烙印,都会对成年后人格的确定起到重要的作用。进行幼儿期人格训练,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1、爸爸妈妈首先应当尊重幼儿的人格。爸爸妈妈要和孩子平等相处,多用“商量式”,少用“命令式”,多鼓励,少指责,避免当众批评甚至打骂孩子,坚持正面教育,培养孩子从小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品格。2、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进取意识。爸爸妈妈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孩子遇到困难,要积极给予指导,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本领,增进孩子勇往直前的意识。3、强化孩子的公德意识。爸爸妈妈要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不攀折花木,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吐痰;尊敬老人,严守纪律。对孩子违反公德的行为要及时指正,让孩子逐渐认识到:良好的社会行为是人格高尚的外在表现。4、鼓励孩子积极与他人交往。爸爸妈妈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幼儿园或学校的各项集体活动,让孩子和邻居的孩子友好相处,使孩子学会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同伴,并能关心他人,懂得尊重别人的权益,谅解别人的失误。5、爸爸妈妈应常和孩子交谈,使孩子逐渐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理解对方,合理地认识事物;培养孩子具备有了成绩不骄傲,有了缺点不自卑,有了困难不退缩的心理品质。6、爸爸妈妈应和睦相处,并以自身良好的形象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如爸爸妈妈平时刻苦自学,孩子很容易形成勤学向上的品行;如若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污言秽语的家庭,孩子长大后很难做到不出口伤人。8、爸爸妈妈应给孩子创造经风雨见世面的机会。对孩子切忌娇生惯养,百般袒护。为了有利于孩子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应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对孩子加强锻炼,以增强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对困难环境的适应能力。如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送孩子到农村亲戚家生活一段时间等。  综上所述,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其人格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 本回答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 王延明推荐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怎么这么难?明明是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TA为什么不理解我?下面看两个案例:案例一:优秀孩子,得靠打小白妈妈最近很烦恼,她上小学的儿子,不是在学校里调皮捣蛋,跟同学打架,被叫家长,就是在家里写作业不想写,总是得她摁着才能写。儿子的成绩当然不好,每次成绩下来,她都焦虑不已,为儿子的成绩着急上火,对他进行各种口头教育,但好像儿子对写作业和上学越来越反感了。她说,你看玲玲(好朋友的女儿),多听话,假期早就预习完课本,做足了练习,开学后还每周写双份试题,怪不得人家学习总是名列前茅。她说,看来,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只有加强控制了,实在不行,我就给他一顿打,看他听话不听话。提示:要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顺势引导,高压手段只会适得其反,不会有好结果。案例二:你不优秀,只是惩罚不够琳琳爸爸自小刻苦读书,从农村考了出去,当上了市里的小学教师,后来有了一个女儿。他一直信奉刻苦努力,为了女儿将来有个更好的前途,一直对她要求很严格,女儿不听话的时候,就是一顿打。从小到大,女儿很少有机会在外面玩耍,从来都是在家里看书学习,好在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表哥还算满意。可是到了重点高中就不行了,好学生太多,竞争太激烈,女儿从名列前茅慢慢滑倒了中等。他又气又急,连骂带惩罚,让女儿加倍努力,好容易成绩又提了上去。可是女儿却对成绩很焦虑,高考的时候,因为压力过大,成绩比往常差了一大截,上不了好学校了。他知道成绩后,恨铁不成钢地打了女儿一巴掌,这一巴掌却毁了女儿。从此以后,女儿每日把自己关在屋中,整日发呆,谁也不理。时间长了,他终于觉出异样,发现女儿精神出了问题,带女儿去看病,已经晚了,女儿得了严重的忧郁症。他很后悔,带着女儿去看了很多医生,花了很多金钱和精力,可是他的女儿再也不能恢复从前了。这个听话的好孩子,因为父亲给的学习压力过大,不堪重负,得了抑郁症,自闭,从此不能正常生活。为了所谓的“优秀”,把孩子的一生都毁了,值得吗?如何积极培养出“优秀”孩子?1.首先,父母要着力提升自己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减少焦虑,不再将焦点只放在孩子身上,二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好榜样。2.给孩子无条件的爱父母给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跟成绩、表现无关,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3.成为孩子的朋友不用父母的身份压制,跟孩子平等,做他的朋友,倾听他的喜怒哀乐,给他无条件的爱。4.多听、少说教跟孩子交流时,要多听,少说教,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真的把你当朋友,把他的心里话跟你分享。5.适当放手,让孩子独立别试图知悉一切,控制一切,适当放手,引导孩子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培养他的独立性。6.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父母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将对他一生的发展都有帮助。7.顺应孩子的天性,让他的爱好自由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强求孩子的爱好,顺着他的天性培养兴趣,这样做的效果事半功倍。8.不比较,看重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别总拿孩子跟人家的孩子比较,要看重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家长首先要把心态放平和,接受孩子的一切,找到孩子的优点,不必过于苛求孩子,毕竟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优胜教育"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内容观点及真实性归属于原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孩子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关系到孩子未来的成长,尤其是人格培养上更需要谨慎、用心、科学化。关于怎样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点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潜移默化的进行,比如见到地上有垃圾要及时捡起来,并且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第二,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要给孩子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和氛围,孩子从小的成长环境对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对于情感和婚姻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第三,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要让孩子多接触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事物和观点,而不是暴力、邪恶等,当然也要让孩子知道和了解,暴力、邪恶等是不对的,自己应该远离;第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要让孩子能够收获友情,多结交朋友,多接触社会,树立自己的正确友情观;第五,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还需要让自己凡事多动手,热爱劳动,知道每一份辛苦的付出才会有收货;第六,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更需要家长和老师都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让孩子感同身受,从小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总之,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需要从各个方面着手,用心的科学化的让孩子成长。

一是培养孩子的勇气精神。卡尔·威特认为,勇气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动力。无论一个人多么有才华,无论他掌握了多少丰富的知识,如果他是一个懦弱的人,如果他没有勇气精神,那么他最终只能成为一个无能的人。于是,卡尔·威特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把对孩子勇气的开发和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他努力让孩子形成这样的概念:勇敢和坚忍是受人尊重的,懦弱和胆小是被人瞧不起的。 二是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卡尔·威特认为,真正具有独立精神的人对自我意识有一种强烈的需要,他们不借助这样那样的依赖就形成自己的意向,做出自己的决定,自我实现的方向指引着他们履行自己的动机和纪律。家长替孩子做太多的事,是对他们积极性的最大的打击,这样会使孩子失去更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因此,卡尔·威特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十分注意对孩子独立精神的培养。他反复地强调,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千万别替他去做。否则,孩子的独立意识就无从谈起。 三是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卡尔·威特认为,要想让孩子具备能够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必须从小磨练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从一个人成长的一般规律看,逆境、挫折的情境更容易磨练意志,顺境当然可出人才,但逆境更可出人才。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人更具有生存力和竞争力。于是,卡尔·威特时常告诫孩子,人的一生要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自己必须成为一个坚强的人。他对孩子采取的做法是:不管有多么痛苦,都要帮助孩子正视现实,勇于面对各种失败与挑战,从小培养孩子勇敢、坚强和自信的心理品质。 四是培养孩子的健康情绪。卡尔·威特认为,情感的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心理要素之一。人要战胜自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能战胜自己就是对自己控制的成功。于是,卡尔·威特利用“平静下来”的游戏,训练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并且对周围的干扰无动于衷,能以一种轻松的心情面对一些不好的事情,而不是一怒而起。显然,这对孩子健康情绪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是使孩子学会正确取舍。卡尔·威特认为,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关键是你要清醒地把握住自己的长处,只要你发挥自己的长处,你就会在不同的领域中脱颖而出。而一些你不适合做的事,你就应该勇敢地放弃。卡尔·威特时常这样对孩子说:“能够争取的就应该尽量争取,应该放弃的就果断地放弃,因为这是一种智慧,也是很多人时常面临的难题,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正因为如此,小卡尔懂得了既会争取又会放弃的道理,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面临怎样的境况,他都能够凭自己的理智做出正确的选择 。 六是重视孩子的精神卫生。卡尔·威特认为,良好的教育能够培养起光明的内心世界,能够树立起孩子的信心,并能使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而那些愚蠢和无知的教育只会把孩子引向黑暗的深渊。于是,卡尔·威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从来都没有讲那些可怕的东西,只给孩子讲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光明的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体会人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卡尔·威特也常常告诫孩子:“一个人心中充满光明,正直地做人,能够帮助别人,尽力行善,为他人着想,那么他就是天使。如果总是想着自己,只干坏事,那么他就是魔鬼。一个人只要心中光明,就能战胜邪恶,就能战胜无恶不作的魔鬼。” 总之,心理健康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基石。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孩子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这是让孩子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每一个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在心理学中通常把人格、个性作为同义词来理解。一般是指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的总和。人格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人格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概念,人格是一个人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包含了人的品德,又包含知、情、意、行多方面的特征。还有社会道德标准,心理素质标准,行为方式标准,工作能力标准等。正常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所以,培养健全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重视幼年和学龄期宝宝的培养,宝宝时期正是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要培养宝宝做事认真的习惯,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意识。凡是宝宝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让宝宝自己动手,爸爸妈妈不要包办代替。当宝宝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鼓励他们克服,并且给予帮助。现在有不少爸爸妈妈包办太多,致宝宝锻炼机会少,助长了宝宝的依赖性。从小懒懒散散、怕苦怕累的宝宝长大后是很难承受挫折的,极易形成消沉的人格,在事业上也很难有所成就。(2)要鼓励宝宝积极与伙伴交往,和小朋友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爸爸妈妈正确的教育会使宝宝学会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懂得尊重别人的权益,谅解别人的短处和失误。这样的人格特征,就会使别人乐于与他交往。有些爸爸妈妈生怕宝宝出事,总把宝宝关在家里,不让宝宝与其他宝宝接触,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对宝宝的正常发展极为不利。(3)让宝宝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即不骄傲、不自卑,并且具有较强的自信心。爸爸妈妈对宝宝的优点应恰当地给予表扬和肯定,但不能抬高自己的宝宝而贬低别的小朋友。同样,对宝宝的缺点和失误也不能不讲方式,不分场合地指责和数落,更不能以揭短的方式进行挖苦、讽刺,这样很容易挫伤宝宝的自尊心而形成自卑感。(4)培养宝宝乐观的情绪和开朗的性格。乐观开朗的性格是从小形成的。在和睦幸福的家庭中长大的宝宝,性格一般都比较开朗。另外,打骂宝宝、苛求责备等压抑个性的教育方式也会导致宝宝对人敌视、自卑、忧愁等消极的人格特征。所以,在家庭生活中,爸爸妈妈应有民主的作风,允许宝宝发表个人意见,尊重宝宝的权益,从多方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5)增强宝宝适应环境的能力。人们常说,“适者生存”,适应性强的人能迅速调整自己与新环境不一致的行为习惯,在新的生存环境中发展。要增强适应性切忌娇生惯养。为了宝宝将来的生存与发展,应该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加强培养和锻炼,以增强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和适应性。(6)培养宝宝谦虚谨慎、沉着稳重、凡事要三思而后行的品质和习惯,锻炼其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便能够不断地消除其自身弱点,并使自己的行为方式能够不断地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7)培养宝宝广泛的兴趣爱好:这可以使人生活内容充实、知识丰富、视野宽阔,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从而易于取得多方面的工作成就,也容易适应社会各方面的变化。(8)培养宝宝实事求是的精神,以积极的态度,正确的处理生活、学习、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决不回避现实,凡事从实际出发,能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严以律己、对于能做到的事情则要努力完成。(9)培养宝宝热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爱劳动的精神: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密切与同学、同事、朋友的关系,与他们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乐于助人,尊老爱幼、遇事多为别人着想。艰苦奋斗、勇于追求真理和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优良品质。(10)培养宝宝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使宝宝永远朝着正确的方向,把握好人生的航程。目前,有些爸爸妈妈对独生子女重养轻教、宠爱过分等不良倾向,都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心理学25年的专家,73个孩子的母亲,包括《别给我脸色看!》在内的数部教育学专著的作者,我发现以下几个方法确实对开启孩子的自我意识和主动精神意义非浅。事实上,孩子们并不需要我们越俎代庖,将他们从挫折和失意中拯救出来,或者为他们的受挫准备理由,孩子们自己能解决属于他们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用下面五个方法去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教会孩子灵机一动  在回家的路上,孩子委屈地向你诉说他被别的孩子欺负的经历。为了让他高兴起来,你允许他晚上多看一会儿电视,或是做了很多他喜欢的好吃的来“讨好”他,顺便帮他想对付那个“坏孩子”的方式。  不如换个方式来帮助孩子,不要让他习惯于你为他代劳。下次遇到麻烦,你应该问他:“告诉我,怎么啦?”接下来,告诉他你相信他能度过难关,对他说:“我知道你会没事的。”然后鼓励他开动脑筋想办法:“想想看,上次隔壁的小宇遇到类似的问题,他是怎么做的?”  一旦他掌握了这个技巧,你还可以考考他,让他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答案。这个有趣的方法能调动起他的积极性,让他投入地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坐以待毙”。  教孩子有事相互商量  孩子们又争吵起来。两人因为看电视看不到一块儿打了起来。像往常一样,他们希望你来协调纠纷。  一个好办法是:教孩子有事相互商量,这样他们能自己避免太过火爆的情况出现。你可以说:“如果你不高兴,可以出去干点别的。大家都走开去,好好冷静冷静,这样就都能平静下来。”然后,你需要解释一下:“你们必须学会有事相互商量。如果你提议出去玩,他又愿意,那不是两个人都很高兴吗?”  接下来,教他们一些相互协商的方法,比如“石头、剪子、布”,抛硬币,或者这样:“下次两人闹别扭,谁先走到一边去,谁就算胜了。”规定时限也是减少争吵的好办法。可以告诉孩子们:“我规定:你们要是吵架,最多只能吵5分钟。如果5分钟后还在吵,那你们都别看,轮到我看。”  不要帮他,让他学会自我管理  “妈妈,你怎么也得帮我找个理由呀!”女儿在恳求你:“我没时间写周记。但是,如果我不交一篇上去,老师就不允许我去参加夏令营活动。”  Kelly是个34岁的母亲,女儿8岁。她告诉我,她常常掉进女儿给她设的陷阱,不得不替女儿打圆场。“现在,女儿已经习惯于出了事就等着我替她解围。”你是不是也和她一样,一而再再而三地“保释”孩子?如果是,试试下面我提供给Kelly的方法。  拒绝为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写一个字,或者打一个电话:“我们得立个规矩—别再找理由。你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正是因为孩子对自己的生活缺乏组织和管理,导致了这些问题,你不该再替他撑腰。因此,当他又犯了这个老毛病时,你可以反问他:“你想想该怎么办?”  随后,你可以教他设计自己的时间表。她会举着日历查看,并在相应的日子上标注何时该上交周记,或者可以用磁贴将一张便签条贴在冰箱的门上。他们甚至还能把自己的日程安排画成图像,以便记忆。  鼓励孩子自己拿主意  10岁的孩子已经同意了晚上去陪一个朋友,但突然又接到当天晚上去参加一个同学的生日宴会邀请,而那个朋友却没有收到邀请。“妈妈,我该怎么办?”她想让你给她拿主意呢!  不要为她决定。相反,你应该引导她去思考她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帮助她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你可以通过问问题来引导她,比如:“如果你去参加珍尼的生日会,你觉得可能会发生什么呢?”“你觉得,如果你告诉朋友你要去参加珍尼的生日会,又会发生什么呢?”对于一个大孩子,可以建议她:“列出每一个你作出的选择可能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孩子自己拿主意的次数越多,将来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就越强。  让孩子学会承受来自同伴的压力  12岁的儿子对你说,他“不得不”买价格不菲的运动鞋,因为“所有男同学都穿这样的鞋子”。事实上,有时候来自同伴的压力可能是积极的。但是,我们担心的是孩子们是否受到同伴不良行为的误导。而如果他们学会了对事物进行客观的逻辑分析,那我们就不用担心他们会因为担心同伴排斥自己而趋炎附势,最终受到误导了。  你可以先拖延一段时间,一个月之后,你可以问他:“你要的和别人一样的那种昂贵的运动鞋值得买吗?如果不买会怎么样?”孩子或许仍然“嘴硬”地说必须要买,但他可能已经开始思考“值不值得”的问题了。可以为他设立“服装津贴”。这可以帮助他自己决定自己的资金安排,从而使他学会更实际地去安排自己的服装支出。  Tips:跟“插手”说拜拜  如果你想培养出一个独立性很强的孩子,你就需要为他提供独立做事的条件,改掉自己什么都插手的毛病。以下句子敬请对照检查,逐一“闭口”:  保护:“如果你需要什么,就来找我,我在这儿等你。” 援助:“我会有办法的,宝贝。”  溺爱:“我会让那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邀请你参加他的生日会的,放心吧。”  代劳:“你累了,宝贝,去睡会儿吧,我给你做。”  说出你必须杜绝这些行为的原因。清楚地告诉自己,这些行为将无法开发出孩子的独立品格。

建议你也可以尝试一下用优芽互动电影来里面有现成的模板人物素材,可以直接让你来做动画人物形象,声音都有蜡笔小新的比较适合小孩呢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尽量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多给孩子所做的事情鼓励和表扬。有些孩子自己的事情可以教他怎么做,然后放手让他自己。做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