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案例 设计思路:小学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对其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就相应有所提高。不仅能通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会分段,有中心。还应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使文章增色。结合本班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语言平淡,缺乏说服力的问题。设计本课,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排比句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怎样使自己的作文更添亮点。教学步骤:片段1:师:(大屏幕展示一个排比句和一个根据此排比句修改过的陈述句,学生比较。并说一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句子1: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早上出门前一句叮嘱“好好学习”;母爱是回家之后一顿香喷喷的饭菜;母爱是早上穿在身上的带有阳光味道的衣服;母爱是…… 句子2:母亲每天早上都要对我们不厌其烦地说“好好学习”,除了上班,还要做家务。妈妈真累啊,我爱我的妈妈!生1:排比句更顺口,更流利。生2:我读排比句似乎更能表达我对母亲的爱。而且用了排比句感情更强烈。生3:后面用了一个省略号似乎还没有说完。而陈述句是平铺直叙,感情一般。师:很好,你们能比较出排比句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不把它用在我们的作文中去呢?(出示课题)(评论:导入直接入题,既节省时间,让学生很快地明白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而且对一般的陈述句和排比句进行了比较,初步感受了排比句的妙处。)片段2:师: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你还能说出更多的句子吗?(大屏幕展示句子) 希望是春天刚探出头的小草;希望是春天归来的燕子;希望是 ;希望是 ;希望是 ……生1:希望是春天刚展开笑脸的桃花生2:希望是春天刚扎好辫子的柳树生3:希望是春雪覆盖下努力生长的麦苗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赶快把这个排比句工工整整地写在你的作文本上,并向你的同桌读一读吧!(评论:用学生熟悉的春天的景物作为此排比句的原材料,再加上拟人的修辞手法。学生想象的翅膀被打开了,相应的精妙的句子应运而生。无不另人为他们质朴的童心拍手叫好,学生把自己所说的排比句写在作文本上,读着这和儿歌一样朗朗上口的句子,特别有兴趣)片段3:出示多个课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找出排比句的普遍特点。学生归纳出:1、 几个句子句式相同;2、 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句式的句子构成。片段4:师:请补充下列句子,并说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么独特之处? 句子:难道友谊不是你哭泣时一句轻声地安慰吗?难道友谊 ?难道友谊 ?难道友谊 ……生1:难道友谊不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可贴吗?生2:难道友谊不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吗?生3:难道友谊不是你摔倒时伸出的一只温暖的手吗?生4:难道友谊不是雨天为你撑起的一把伞吗? ……生:这个排比句他的每个句子都是一个反问句。师:观察得真仔细啊!我们都知道,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那谁还能说一说,在排比句中除了能用上反问句之外还能用什么修辞手法呢?生:比喻,拟人,设问等等。师:那你能上面这个“排比句+反问句”的句子改成“排比句+设问句”的句子呢?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之后回答:生:友谊是什么?友谊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可贴;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评论:此过程通过对排比句中另外的修辞手法的观察,让学生明白了排比句只是一个架子,在这个框架内可以填充各种各样的内容。学生在补充句子的同时,通过同学及老师赞许的目光中找到自信的感觉,找到积极发言的快乐。同时也找到了拿捏文字的乐趣。)片段5:师: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旅游观光区,一家三口正高高兴兴地坐在缆车上观赏周围群山的风景。突然缆车绳索断裂,三个人随即掉入水潭,说时迟,那时快,爸爸用双手将女儿举过头顶,努力举出水面。女儿才没被水淹没,而她最爱的爸爸妈妈却永远地离开了她……(播放音乐FLASH韩红演唱的《天亮了》)学生欣赏师(深情地):事后,小女孩时时陷入深深地痛苦之中,这痛苦中有思念,有愧疚,有伤心。如果,此刻你就在小女孩的身边,你会怎样安慰这个小女孩呢?请用上排比句。学生思考并书写。生1:爸爸离开你了吗?没有。你就是他生命的延续;妈妈离开你了吗?没有。她在天堂看着你要好好活下去;老师离开你了吗?没有。他(她)希望你振作起来,好好学习;同学离开你了吗?没有。他们都在盼着你回家。生2:别再难过了!昨天已经过去,今天又是新的一天;别再难过!噩梦已经消失,世界依然美好;别再难过!爸妈没有离开,他们只是去远行……(评论:写作本就是为生活的感悟而写。它不应该被命令所挟持,被烦闷所压迫,被平淡所充斥。弄清这个目的,再经由老师精心安排的场景再现,先带动学生情感。此时,我看到了学生眼中有闪亮的泪花。再鼓励学生用排比句安慰别人,情已至,话已满。在此情形下写出的排比句就会少了干涩,多了感情。少了幼稚,多了成熟。水到渠成!另外也让学生明白“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教学反思:一、 课程资源何其多,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为课堂所用,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需要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优先性原则。这样,我们就可以灵活地在生活中选取语文课所需要的材料,而不仅仅停留在语文教科书上。一段音乐,一个故事,甚至一道数学题,一副画,都是课程资源。二、 小学阶段不一定只遵循写整篇作文的模式。适当地给学生增加一定的片段练习。在形式上也不一定只拘泥于记叙文,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诗歌,填宋词。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学生的兴趣也日渐浓厚。三、 现代教育更充满人性美。重视了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中如果没有了“人”,就是毁灭的教育。本课中学生精彩而质朴的灵气是这堂课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四、 因时间关系,本课只能让学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语言魅力。还要靠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利用课程资源,增加练习机会,以加深学生对排比句的印象。巩固学生运用排比句的能力。

《卢沟桥的狮子》——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 傅金英设计理念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为独立自主地学习。设计中我采取以图为线、以读为本、以文为例的学习框架,设计了“索图”“读图”“述图”“写图”“等学习步骤和环节,目的是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展示过程,强调自主,鼓励发现,重视拓展迁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设计与实施 《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介绍我国著名的建筑——卢沟桥的“看图学文”说明文。 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以下能力的培养:一是图文对照、披图入文的阅读能力;二是重点观察和想像能力;三是积累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总之应注意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卢沟桥的狮子》的教学重点应是:理解并体会课文关于石狮形状惟妙惟肖的描写语句,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联系“七七事变”,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实施步骤 一、索图,拓宽学习领域 课文原有三幅图,一幅是卢沟桥一侧的全图,两幅是卢沟桥狮子的特写。这对学生全面形象地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的特点有很大的作用,但也有拓展的必要。因此,课前可让学生在课外查找有关的图文结合的资料,结合课文预习,了解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建筑年代和建筑特点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等等。 二、读图,指导互动探究 教学中根据学生对课文三幅图的观察以及查索所得,请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各抒自己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联系课文,重点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语句,体会卢沟桥狮子数量多的特点。 课文介绍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又该如何认识? 教师在这里可以提出“课文写了几种神态、动作的狮子?还有哪些课文里没写?”等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推动互动的开展。 于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将课外搜集的资料展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作进一步的观察,使丰富的表象活起来。 三、述图,多读以求感悟 围绕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个重点段,指导学生多读,体会作者是怎样从“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两个方面来描写狮子特点的。 具体步骤为: 1 参考资料: http://www.lbx777.com/yw07/r_lgqds/jxsj01.htm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例及反思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反思二:新课程需要什么教学语言  *、教师语言之大忌  一忌病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  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语。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语。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  六忌烦语。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啰嗦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  对学生所听:  *、孩子们对这些问题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对学生所言:  *、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  *、你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帮帮他,再补充。  对学生所读:  *、“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对学生所问:  *、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有一个问题,是我要请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对学生所写:  *、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整洁,书写也端正。我为你们高兴。  *、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没有老底子,就没有新文章”,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同学从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三、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学生没问题,教师有问题。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积极理睬,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  四、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自主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以下是课堂实录的片段: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是那么生机昂然,鸟儿是那么生机勃勃,如果请同学们再这两者之间选择其一的话,你会选择“树”还是“鸟”?  请你作出决定。  (生选择XX)  师:选择“树”学请齐读*、*自然段)  师:选鸟的同学请齐读第**、**自然段。  (生齐读)  师:其实你们不知不觉的已经进行了第一次较量。觉得过瘾吗?待会儿要进行第*回合的较量,看看大榕树和鸟儿谁更有魅力,喜欢“树”和“鸟“的界限要分明一点:”鸟“往那边去,”树“朝这边来。  (交换位置集中)  师:现在请“树“和”鸟“仔细品味一下描写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词语,分别写到黑板上。  (生朗读,交流后,争先恐后的上台写词语)  师:现在“树“和”鸟儿们“把写自己特点的词都写在黑板上了。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面有些词不太合适,不合适的要修改,重复的要删去。  (生思考交流后上台修改)  师:刚才我们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写上去,现在我们能不能把这些词语组织起来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  (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树”先来,可以吗?  生:大榕树枝叶繁茂,颜色明亮,有数不清的枝桠,没有大榕树,小鸟不能生存。  师:如果这样介绍可能会更好一点:“我们枝叶…….”(师把“我们”念成重音,暗示学生角色变化)。  生:我是一棵南国的大榕树,我有数不清的枝桠,枝叶是那样的繁茂。我颜色明亮,每一片树叶都在闪耀,好象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生命力特强,没有我,我们可爱的朋友——小鸟就不能生存。  师:鸟儿们。你们上来吧!  两女生:(甲)我聪明伶俐,(乙)我活泼可爱。(合)我们羽毛美丽。没有我们可爱的小鸟,榕树就没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  两男生:我们是南国的小鸟,我们的羽毛色泽明亮,我们的歌声婉转动听,我们聪明伶俐,我们活泼可爱,没有我们的身影,大家就不会去看榕树。  师:我听出来了,大家去看大榕树,是冲着他们去的。(面向“树“组同学)你们同意吗?  众“树“:不同意;  两女生:我们是南国之树-----榕树,我们枝叶繁茂,能让鸟儿筑窝栖息;我们枝叶繁茂,能为鸟儿挡风遮雨。我们是鸟儿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我们大榕树,小鸟就不能生存,我们就是鸟的天堂。  师:多有诗意的表述!榕树就是充满诗意地生活在这个空间里。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刚才鸟儿说,没有他们可爱的身影,人们就不会去看我们,您也说人们去看我们是冲着“鸟“去的,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本生也是很美丽的,是充满艺术感的。  换位整合  师:请你们考虑一下,在这篇文章中树和鸟是什么关系?  生;我认为树和鸟应该和睦相处,就像花和绿叶一样,有了绿叶陪村,花才显得更美。  生:我赞成刚才着位同学的话。我认为榕树和鸟是朋友关系,而且关系非常密切。  生:大榕树是鸟儿生存的基础,鸟儿在大榕树上栖息为大榕树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认为鸟和榕树是相互依赖的。  师:你不但善于倾听,而且善于思考。  生:我认为鸟和树是形影不离的,就一定会有鸟窝,一定有鸟儿,如果没有鸟儿的话,树就没有生命力。  生:树和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鸟,树很快就会衰老;如果没有大榕树,鸟儿也唱不出动听的歌。  师:可以说树因鸟而年轻,鸟因树而可爱!  生:如果说大榕树是一幅美丽的画,那么有了小鸟,这画才更完美。  生:我觉得要是把大榕树比做一个人的躯体话,那么鸟儿就是这个人的灵魂。  师:树和鸟都真心地感谢你,你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同学们。树和鸟密不可分,还留着这条线干吗?(师将黑板上划分树和鸟的线擦去)我们应该互相欣赏。  师:有了这个认识,“树“读写鸟的部分,感觉可能会更好;同样,”鸟“读写”树的部分,也会更有新意。  (“树”齐读写鸟的自然段,“鸟”读写树的自然段)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鸟儿的确非常活泼可爱,歌声也那么清脆动听。我认为有了鸟儿,大树才会更有情趣。  生:我认为大榕树枝叶繁茂,给我们鸟儿带来了生存的空间。大榕树养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我们应该感谢大榕树。  生:我认为这些鸟儿的确是羽毛美丽,歌生动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我想,如果它们是在为榕树塑造灵魂的话,塑造的应该是活泼的天真浪漫的孩子灵魂。  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来到一棵十分美丽、茂盛的大榕树下面。听鸟儿欢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鸟儿可爱,大榕树美丽。宛如一幅漂亮的风景画。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让这幅美景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生:但愿我也有这个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欢写景的文章,一开始没在意这棵大榕树,现在觉得这大榕树就是我们鸟儿真正的家园,我们不能没有大榕树!  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而刚才,你们已经识得庐山真面目了,真不错!互相欣赏本生就是一种和谐的美!!  *、有趣的作业形式  五花八门的教学内容和名目繁多的作业任务也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并常以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学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写出报告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面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国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入教材中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追问 是要那种某课的教学案例,但不是教案,也不是分析

学科网上有!你可以注册后下载使用!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第1张

这个去百度搜索啊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第2张

不会,找度娘。百度一下。

去百度文库里找,很多的 追问 找不到啊,是要那种某课的教学案例,但不是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例及反思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反思二:新课程需要什么教学语言  *、教师语言之大忌  一忌病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  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语。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语。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  六忌烦语。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啰嗦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  对学生所听:  *、孩子们对这些问题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对学生所言:  *、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  *、你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帮帮他,再补充。  对学生所读:  *、“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对学生所问:  *、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有一个问题,是我要请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对学生所写:  *、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整洁,书写也端正。我为你们高兴。  *、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没有老底子,就没有新文章”,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同学从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三、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学生没问题,教师有问题。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积极理睬,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  四、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自主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以下是课堂实录的片段: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是那么生机昂然,鸟儿是那么生机勃勃,如果请同学们再这两者之间选择其一的话,你会选择“树”还是“鸟”?  请你作出决定。  (生选择XX)  师:选择“树”学请齐读*、*自然段)  师:选鸟的同学请齐读第**、**自然段。  (生齐读)  师:其实你们不知不觉的已经进行了第一次较量。觉得过瘾吗?待会儿要进行第*回合的较量,看看大榕树和鸟儿谁更有魅力,喜欢“树”和“鸟“的界限要分明一点:”鸟“往那边去,”树“朝这边来。  (交换位置集中)  师:现在请“树“和”鸟“仔细品味一下描写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词语,分别写到黑板上。  (生朗读,交流后,争先恐后的上台写词语)  师:现在“树“和”鸟儿们“把写自己特点的词都写在黑板上了。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面有些词不太合适,不合适的要修改,重复的要删去。  (生思考交流后上台修改)  师:刚才我们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写上去,现在我们能不能把这些词语组织起来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  (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树”先来,可以吗?  生:大榕树枝叶繁茂,颜色明亮,有数不清的枝桠,没有大榕树,小鸟不能生存。  师:如果这样介绍可能会更好一点:“我们枝叶…….”(师把“我们”念成重音,暗示学生角色变化)。  生:我是一棵南国的大榕树,我有数不清的枝桠,枝叶是那样的繁茂。我颜色明亮,每一片树叶都在闪耀,好象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生命力特强,没有我,我们可爱的朋友——小鸟就不能生存。  师:鸟儿们。你们上来吧!  两女生:(甲)我聪明伶俐,(乙)我活泼可爱。(合)我们羽毛美丽。没有我们可爱的小鸟,榕树就没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  两男生:我们是南国的小鸟,我们的羽毛色泽明亮,我们的歌声婉转动听,我们聪明伶俐,我们活泼可爱,没有我们的身影,大家就不会去看榕树。  师:我听出来了,大家去看大榕树,是冲着他们去的。(面向“树“组同学)你们同意吗?  众“树“:不同意;  两女生:我们是南国之树-----榕树,我们枝叶繁茂,能让鸟儿筑窝栖息;我们枝叶繁茂,能为鸟儿挡风遮雨。我们是鸟儿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我们大榕树,小鸟就不能生存,我们就是鸟的天堂。  师:多有诗意的表述!榕树就是充满诗意地生活在这个空间里。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刚才鸟儿说,没有他们可爱的身影,人们就不会去看我们,您也说人们去看我们是冲着“鸟“去的,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本生也是很美丽的,是充满艺术感的。  换位整合  师:请你们考虑一下,在这篇文章中树和鸟是什么关系?  生;我认为树和鸟应该和睦相处,就像花和绿叶一样,有了绿叶陪村,花才显得更美。  生:我赞成刚才着位同学的话。我认为榕树和鸟是朋友关系,而且关系非常密切。  生:大榕树是鸟儿生存的基础,鸟儿在大榕树上栖息为大榕树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认为鸟和榕树是相互依赖的。  师:你不但善于倾听,而且善于思考。  生:我认为鸟和树是形影不离的,就一定会有鸟窝,一定有鸟儿,如果没有鸟儿的话,树就没有生命力。  生:树和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鸟,树很快就会衰老;如果没有大榕树,鸟儿也唱不出动听的歌。  师:可以说树因鸟而年轻,鸟因树而可爱!  生:如果说大榕树是一幅美丽的画,那么有了小鸟,这画才更完美。  生:我觉得要是把大榕树比做一个人的躯体话,那么鸟儿就是这个人的灵魂。  师:树和鸟都真心地感谢你,你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同学们。树和鸟密不可分,还留着这条线干吗?(师将黑板上划分树和鸟的线擦去)我们应该互相欣赏。  师:有了这个认识,“树“读写鸟的部分,感觉可能会更好;同样,”鸟“读写”树的部分,也会更有新意。  (“树”齐读写鸟的自然段,“鸟”读写树的自然段)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鸟儿的确非常活泼可爱,歌声也那么清脆动听。我认为有了鸟儿,大树才会更有情趣。  生:我认为大榕树枝叶繁茂,给我们鸟儿带来了生存的空间。大榕树养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我们应该感谢大榕树。  生:我认为这些鸟儿的确是羽毛美丽,歌生动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我想,如果它们是在为榕树塑造灵魂的话,塑造的应该是活泼的天真浪漫的孩子灵魂。  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来到一棵十分美丽、茂盛的大榕树下面。听鸟儿欢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鸟儿可爱,大榕树美丽。宛如一幅漂亮的风景画。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让这幅美景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生:但愿我也有这个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欢写景的文章,一开始没在意这棵大榕树,现在觉得这大榕树就是我们鸟儿真正的家园,我们不能没有大榕树!  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而刚才,你们已经识得庐山真面目了,真不错!互相欣赏本生就是一种和谐的美!!  *、有趣的作业形式  五花八门的教学内容和名目繁多的作业任务也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并常以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学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写出报告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面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国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入教材中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这次考试之所以没有考好,总结原因如下: 1 平时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 2 准备不充分。毛主席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言外之意,无准备之仗很难打赢,我却没有按照这句至理名言行事,导致这次考试吃了亏。 3 没有解决好兴趣与课程学习的矛盾。自己有很多兴趣,作为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明白的人,当然不应该同机器一样,让自己的兴趣被平白无故抹煞,那样不仅悲惨而且无知,但是,如果因为自己的兴趣严重耽搁了学习就不好了,不仅不好,有时候真的是得不偿失。 失败了怎么办?认真反思是首先的: 第一,这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要认真思考,挖掘根本的原因; 第二,你接下来要干什么?确定自己的目标,不要因为失败不甘心接着走,而是要正确地衡量自己。看看想要什么,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弱势是什么; 第三,确定目标。明确自己想要的,制定计划,按部就班的走。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以及盲目的追求。 数学是必考科目之一,故从初一开始就要认真地学习数学。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现介绍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再加个上课讲话 自己加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详见附件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无论是哪个年级的语文教学教后记都很好写的 ,关键问题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系统性的全面地总结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今后的教学水平 。有一些人写教学总结只是做做样子 ,甚至于还拿来同事的进行抄袭 。那样只是起到应付 ,流于形式而已 ,起不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真正的教学总结是善于抓住自己教学之中的点点滴滴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 ,找出成功点 ,这是对自己成功的积累 ;只要坚持写下去 ,你的教学一定会走向一个新的台阶的,会超于一般的老师 。与此同时,还要真正自己的教学失误入手 ,总结为什么今天的课堂教学没有预设的效果好 ,究竟哪里出问题了,还是没有与学生配合好造成的结果 ?把失误也认真地总结出来 ,在下次的教学之中就会自觉地矫正自己的不足 ,你的教学能够达到一个新的起点 ,走进一个成熟的教学能手新阶段 。 语文教学教后记实际上是对自己一个真正的总结经验 ,弥补不足的教学过程 。只要坚持不断地进行自我总结 ,你想不提高都不可能 。那就是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真正做到了你离教育专家就不远了 。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