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明白,读懂参考教学用书很重要.其次要备学生、备课文、备自己,有教学思路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  《一、二、三,木头人》是一首幽默有趣的歌曲。全曲歌词内容浅显易懂,曲调简单流畅,节奏变化鲜明,富有游戏性,特别适合小班的幼儿来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因为是小班的幼儿所以我设计的游戏规则就是幼儿在歌曲最后一句句尾处表现木头人的不同动作造型,并在敲击乐器时候保持不动。这样的设计对幼儿来说没有什么负担,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习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歌曲。  2、能在歌曲最后一句句尾处表现木头人的不同动作造型。  3、体验“木头人”的风趣与幽默,享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木鱼乐器一只。  活动过程:  1. 复习韵律活动“红绿灯”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音乐王国去玩,路上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红灯停绿灯行。”  2. 学唱歌曲。  (1) 教师范唱,熟悉旋律,初步理解歌词。  教师:“音乐王国到了,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来吧。你们看木头人来了,他们在做什么呢?你们来听一听。”  “刚才你们听到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呢?”  (2) 幼儿学唱  (3) 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幼儿熟练掌握歌词和旋律  “刚才我们已经会唱木头人的歌了,这次木头人要和你们玩个游戏,注意听这次唱得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不断加快演唱速度)  幼儿学习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歌曲。  3. 学习音乐游戏  (1) 在教师语言引导下,集体创编木头人不同的动作造型。  “现在你们都是木头人,老师说123变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摆一个造型不动,看谁最像木头人。”  (2)观看课件,讲解游戏规则  “木头人先干什么?敲木鱼的时候木头人动没动?”  (3)幼儿随教师清唱,用手指在自己腿上点拍木头人走的节奏。  (4)幼儿跟着琴声,再次练习。  (5)幼儿四散随乐玩游戏,并在教师鼓励下,寻找空间进行活动。  “木头人准备出发了,注意了这次我们会边走边唱,看谁会找空地方。”  (6)幼儿边看课件边根据音乐快慢变化,完整游戏。  “我们来和动画里的木头人一起来玩一玩,这次更难一点,音乐会越来越怎么样呢?你们来边听边做。”  活动反思  首先是学习动作,小班音乐游戏的动作编排比较简单,单一,就是按节奏走路和摆造型,所说设计了玩123变的游戏,通过进行的游戏,帮助幼儿可以更好的进行动作造型的创编。然后是介绍游戏规则,制定的游戏规则相对比较简单,先让幼儿观看多媒体里面的木头人的表演,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然后教师利用清唱歌曲的方法帮助幼儿了解到游戏的歌唱部分是根据节奏走,在敲乐器的时候是要摆个造型不能动了。是让幼儿在敲乐器的时候定住摆一个造型不动。掌握好游戏规则后让幼儿在座位上进行慢的旋律部分的动作练习,并用提示性的言语帮助幼儿记忆规则。对游戏规则的了解后提出新的要求让幼儿可以四散进行游戏。最后继续增加难度,完整听着音乐进行游戏。这样层层递进的活动一步一步带领幼儿挑战自己。最后在我们的歌唱声中,玩着木头人的游戏结束活动。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和音乐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玩,体验游戏的乐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设计意图:  让幼儿能正确的使用方位词:前、 后 。能用方位词正确完整的表述,并读准字音。  活动目标:  1、学习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认识和区分前后。  2、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小班户外活动教案《123木头人》 第1张

 活动目标  1.区分1和许多,初步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学习用语言描述1和许多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和许多的区别,让幼儿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语言描述1和许多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大树图片1幅,树上贴有许多桃子(桃子的数量与幼儿的人数相等)。  2.猴子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猴子摘桃。  (1)教师出示许多小猴子头饰,问:“老师这里有多少个小猴头饰?”(许多个。)  (2)让每个幼儿戴上小猴头饰,引导幼儿观察后回答问题:“老师手里原来有许多小猴头饰,分给小朋友每人一个,许多个头饰分成了1个,1个,1个......小头饰。”让幼儿跟着教师说:“许多个可以分成1个,1个,1个......”  (3) 教师扮猴妈妈,幼儿扮小猴,猴妈妈带小猴去摘桃子。先让小猴观察树上有多少个桃子,请每只小猴去摘一个桃子。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原来树上有许多个桃子,每只小猴摘1个桃子,树上的桃子摘完了,许多个桃子分成了1个,1个1个......桃子.  (4)请小猴把摘的桃子1个,1个,1个......放进大篮子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每只小猴放1个桃子,篮子里有许多个桃子,1个,1个1个……桃子合起来是许多个桃子。

 一、活动内容:背球二、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的团结合作水平2.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三、活动准备:皮球2个、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1.预热活动播放音乐《健康歌》,让幼儿根据音乐自由地做身体舒展活动,注意让幼儿做各个关节的活动。  2.导入游戏《背球》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做一个关于小动物走路的游戏,请一位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  师:看一看,我们是怎样走路的?(横着走)那么哪一种小动物是横着走路呢?(螃蟹)3.与球宝宝共同做游戏活动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出示皮球。让我们和球宝宝共同做这个游戏好吗?  师:在游戏之前,请两个小朋友用背夹上球学一学螃蟹走路,试一试怎样做球既不掉下又走得快 ?(手拉手,同时用力夹着球,同时迈步,两个夹球的小朋友不能一个高一个矮。)师:小朋友说得很好,这就要求小朋友在游戏的过程中齐心合力、相互配合,在迈步时小朋友可以喊着口号,这样就能做到同时迈步,同时停止。  4.老师介绍游戏的玩法将幼儿分成两队,每两人一个小组,站在同一条起点线上,以哨声为准,到达终点后原路返回,交给下一组小朋友,依次进行,最先完成一轮的一队获胜,途中皮球掉下来,应放回身体原位继续前进。  5.游戏开始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出发。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指导幼儿注意活动安全,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6.游戏评价游戏结束后,对配合默契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游戏应反复进行。在幼儿熟练游戏后,增加难度,放上障碍物蛇行穿过障碍物。  7.幼儿听音乐做放松活动。

小班户外活动教案《123木头人》 第2张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橘子的特征,进一步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愿意自己动手,体验自我服务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认识橘子、吃过橘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快乐的小推车》活动。游戏中,幼儿会不断克服自身弱点,遵守规则,锻炼自己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进一步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活动目标 1.两两结伴扮演小推车,增强手部力量,提高平衡、协作的能力。 2.探索体育活动和角色扮演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沙包30只以上。 2.一段优美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和孩子们一起做准备运动,动动头、动动脖子、动动腰、动动手腕(多动了一会儿,因为今天的活动要用到这个关节)、动动脚裸、踏踏腿等等。(孩子们感觉这样的运动很有趣,因此,做得很开心、也很认真)。 1.做准备活动。 ●引导幼儿进行队列变化练习:大圆走——六个小圆走——大圆走。 ●带领幼儿模仿矮人走(半蹲行走)——巨人走(踮着脚尖走,同时双手上举)——解放军走(敬礼行走)——解放军列队打旗语(平举、上举、绕臂)等动作。 2.快乐的小推车。 ●玩推车玩具,激发游戏欲望。 出示小推车玩具,请两个孩子来玩推车游戏,激发孩子们想玩推车的欲望。先请了两个女孩子,又请了两个男孩子。更多的孩子想玩游戏了。 ●两两合作,创造性地玩推车游戏。 抛出问题:大家都想玩推车游戏,可是玩具推车只有两个,怎么办呢? 我建议用人来做推车,我们玩推车游戏,怎么样?(孩子们很奇怪。) 这是热闹的建筑工地,小推车忙忙碌碌。 教师扮演推车人,另一名幼儿扮演小推车,合作示范小推车的“拾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