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和像距的关系:一、u>f成实像:当:u>2f时, f<v<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u=2f时, v=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u<2f时, v>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二、u=f不成像。当u=f时, 不成像。 三、u<f成虚像:当u<f时 ,v>u,成与物同侧,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变大。

物距:u 像距:v 焦距:f 关系:1/u+1/v=1/f 光学中最基本的高斯成像公式:1/u + 1/v = 1/f,即物距的倒数加上像距的倒数等于焦距的倒数。 其次,请你明白物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有物才会有像的。不同的物距会对应不同的像距,但是反过来却不行。象你这样自己设定一个像距就不一定会找到对应的物距,也就是说你设定的像距根本就无法成像。 对于凸透镜成像而言(照相机就是凸透镜成像),物像关系是这样的: 当物距为无穷远时,像距等于焦距,成像在焦平面上(照相机聚焦无穷远的情况); 当物距为无穷无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成缩小的实像(照相机一般都属此类情况,在物距接近两倍焦距时为微距拍摄情况); 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此时物像等大,1:1微距即此种情况; 当物距小于两倍焦距并大于焦距时,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成放大的实像(幻灯机,电影放映机就是这种情况,对照相机而言,少数的微距拍摄,如美能达的1X-3X微距,佳能的5X微距拍摄也是这种情况); 当物距等于焦距时,像距为无穷大,物上的光线经透镜后为平行光线,不成像;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像距为负值,即在物的同侧成虚像(放大镜就是这种情况)。 显而易见,像距是由于物距和焦距决定的,而且像距小于焦距成实像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解答: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像距、物距三个因素有关。有像的放大率公式为证。  证明如下:  根据成像放大率公式;K=A'B'/AB=v/u K为放大 率,A'B'为像高,AB为物高,v为像距,u为物距。  则A'B'=AB*(v/u)  上式说明A'B'的大小决定于AB、v、u三个因素。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距指的是物体到光心的距离。像距是指光屏到光心的距离。物距、像距与成像的特点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物点(要拍摄的主体)离开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像点(透镜的成像)离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物点和像点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物距的改变像距也随之变化,当物点处于无限远时此时对应的像点叫焦点,焦点离开透镜的距离叫“焦距”。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可近似的用:1/像距=1/物距+1/焦距的公式表示。对焦为当物点不同时要想清晰成像必须移动镜头和感光元件之间的相对距离的过程。 物距 u像距 v像距 f镜头的焦距一般用毫米来表示,例如我们常说的35mm的镜头,50mm的标头,135mm的镜头等等。镜头根据它的焦距可以分为广角镜,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等等,其实这是根据镜头的防大倍率来决定的,更准确的说是根据镜头的视角,在35mm胶卷里,50mm的镜头的视角相当于人眼的视角,也就是说防大倍率为一,我们把它称为标头。 请注意:根据“1/焦距=1/物距+1/像距”的公式,不同的底片其标准镜头不同。120胶卷的幅面大于135胶卷的幅面,所以120相机的标准镜头是75mm。目前数码相机的镜头划分一般参照35mm系统。 而焦距小于它的称为广角镜头,而焦距大于它的则称为长焦镜头,另外还有很多变焦镜头,它通过镜头各组件之件的变化来改变焦距。小于20mm为超广角镜头,在24mm 到35mm为广角镜头,50 mm为标准镜头,80mm至300mm为长焦镜头,大于300mm为超长焦镜头。由于目前的镜头一体化数码相机较容易做出焦距较大的镜头,因此数码相机的长焦划分标准要相应提升,指拥有200mm以上焦段镜头的数码相机。如果以光变倍数来计算的话,则为七倍光学变焦以上的数码相机。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应 用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f / 平行光 u<f /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物距是指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焦距是指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将光线会在同一个点上时(焦点),这个点到光心(是凸透镜的中心点)的距离、像距是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频上所成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物点离开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像点离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焦点离开透镜的距离叫“焦距”。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1/像距=1/物距+1/焦距(物距 u、像距 v、像距 f)。

初二物理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和像距有什么关系 第1张

f是物距u是像距

光学成像如何简单分辨实像、虚像,凸透镜成像物距、像距、焦距之间的关系

1、U>2f  倒立缩小实像  。2、 f<u<2f    倒立放大实像。3、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4、u=f    不成像            5、 f>u 正立放大的虚像扩展资料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种光学定律。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如果是厚的弯月形凹透镜,情况会更复杂。当厚度足够大时相当于伽利略望远镜,厚度更大时还会相当于正透镜。2、    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规律是: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也越大,像和物体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可以简单记作“物近像远像变大”;当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也越大.总之,不管是实像还是虚像,都是物体越靠近凸透镜的焦点,像越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 凸透镜成像规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1、当物距u>f 时,在光屏上成倒立实像.①物距u>2f,2f>像距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与像之间的距离大于4f ).物距大于像距.应用:照相机.②物距u=2f,像距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4f ).物距等于像距.③2f>物距u>f,像距V>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与像之间的距离大于4f ).物距小于像距.应用:投影仪,幻灯机.注:成实像时,物与像之间的最小距离为4f.若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小于4f,则光屏上得不到实像.变化规律: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物向镜靠近,像远离镜,像变大;物远离镜,像靠近镜,像变小.) 用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凸透镜上部分(或下部分),光屏上的像仍完整无缺,但亮度比原来的暗.2、当物距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在光屏上得不到像.透过凸透镜在物的同一侧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变化规律: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注:不管成实像还是成虚像,物体离凸透镜焦点越近,像越大.物点、光心、像点在同一直线上.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总是倒立的,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实像能用光屏显示出来.虚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虚像不能光屏显示出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焦距是透镜的光心到光聚集的焦点的距离物距是物体到光心的距离像距是所成的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V是像距,就是成像后的实物与像的距离.U是物距,就是物体离镜头的距离.(蜡烛到凸镜的距离). F是焦距,就是镜头(凸镜)焦点到焦平面(光屏)的距离.2f是2倍焦距 当U>2f 则f<V<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用于照相机 当f<U<2f 则V>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用于幻灯机 当U=2f 则U=V=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用于测焦距 当U<F 成正立方大的虚像 用于放大镜 当U=F 不成像

透镜是用玻璃制成的能让光透过的镜子,有凸透镜和凹透镜之分。焦距是透镜的焦点到透镜中心(光心)的距离,常用f表示。物距是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是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透镜是由玻璃、水晶等透明物体制成的,可以使平行光发散或会聚的光学元件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物距:物体到光心的距离叫物距像距:透镜所成的像到光心的距离

焦距:平行光经透镜后聚为一点,这一点叫焦点 之间的距离叫焦距物距:是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透镜所成的像到光心的距离

如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位于物的异侧。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种光学定律。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扩展资料:记忆规律:1.u>2f,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简记为:外中倒小实(或物远像近像变小)2.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可用来测量凸透镜焦距简记为:两两倒等实(或物等像等像不变)3.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简记为:中外倒大实(或物近像远像变大)4.u=f 不成像 平行光源 探照灯简记为:点上不成像(或物等焦距不成像)5.u<f正立放大的虚像 无 虚像在物体同侧 放大镜简记为:点内正大虚(或物小焦距像大虚)注:u大于2f简称为远——离凸透镜远一些;u小于2f且大于f简称为近——离凸透镜近一些参考资料:凸透镜成像规律   百度百科

初二物理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和像距有什么关系 第2张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中,物距、像距、焦距的定量关系是:1/f=1/u+1/v定性关系是:物 距(u) 像的性质 像 距( v )u > 2f 倒立、缩小、实像 f<v<2fu = 2f 倒立、等大、实像 v = 2f (像的大小转折点)f< u<2f 倒立、放大、实像 v > 2fu = f 不成像 / (像的虚/实、正立/倒立、像物同侧/异侧转折点)u < f 正立、放大、虚像 v > u说明:在利用公式 1/f=1/u+1/v 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上式适用于各种透镜,在运用此公式解题时,如果成的是虚像,则像距v应以负值代入;如果是凹透镜,焦距也应以负值代入。相反,通过计算,得出某像的像距是负值,其像必为虚像;得出某透镜的焦距为负值,该透镜必为凹透镜;扩展资料: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种光学定律。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如果是厚的弯月形凹透镜,情况会更复杂。当厚度足够大时相当于伽利略望远镜,厚度更大时还会相当于正透镜。结构凸透镜:边缘薄、中间厚,至少要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可分为双凸、平凸及凹凸透镜三种。凹透镜:边缘厚、中间薄,至少要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可分为双凹、平凹及凸凹透镜三种。对光线作用凸透镜主要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主要对光起发散作用。成像性质凸透镜是折射成像,成的像可以是正立、倒立;虚像、实像;放大、等大、缩小。对光线起汇聚作用凹透镜是折射成像,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对光线起发散作用。记忆口诀(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2)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注: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到主光轴的那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也可直接称为焦距;两倍焦距就是指该距离的两倍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分界点:2f点是成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点是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薄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注:透镜成像公式是针对薄透镜而言,所谓薄透镜是指透镜厚度在计算物距、像距等时,可以忽略不计的透镜。当透镜很厚时,必须考虑透镜厚度对成像的影响。(3)凸透镜、把光聚,成象规律真有趣;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二焦以外倒实小,我们用作照相机;一二焦间倒实大,我们用作投影仪;焦点以内正大虚,我们用作放大镜;欲想得到等实象,两倍焦距物体放;焦点之位不成像,点光可变平行光;成象规律记心间,透镜应用法无边。 物近(远),像远(近),像变大(小)。(4)物进像退,像越退越大,大像总在小像后,同向移动。(5)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近像远大,巧记活运用。在镜检时,人们总是希望能清晰而明亮的理想图象,这就需要显微镜的各项光学技术参数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要求在使用时,必须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各参数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显微镜应有的性能,得到满意的镜检效果。 显微镜的光学技术参数包括:数值孔径、分辨率、放大率、焦深、视场宽度、覆盖差、工作距离等等。这些参数并不都是越高越好,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在使用时,应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参数间的关系,但应以保证分辨率为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凸透镜成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①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应用:照相机、摄像机。②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③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④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扩展资料:结构凸透镜:边缘薄、中间厚,至少要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可分为双凸、平凸及凹凸透镜三种。凹透镜:边缘厚、中间薄,至少要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可分为双凹、平凹及凸凹透镜三种。对光线作用凸透镜主要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主要对光起发散作用。成像性质凸透镜是折射成像,成的像可以是正立、倒立;虚像、实像;放大、等大、缩小。对光线起汇聚作用凹透镜是折射成像,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参考资料:凸透镜成像规律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凸透镜成像时,像距、物距和焦距三者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若用一个公式表示,就是:1/u+1/v=1/f(其中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f表示焦距)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关于符号的正负:物距u恒取正值。像距v的正负由像的实虚来确定,实像时v为正,虚像时v为负。凸透镜的f为正值,凹透镜的f为负值。)扩展资料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大,像距越大,虚像越大。在焦点上时不会成像。 在2倍焦距上时会成等大倒立的实像。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反之,则称为虚像,只能由眼睛感觉。有经验的物理老师,在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所谓“正立”和“倒立”,当然是相对于原物体而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凸透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中,物距、像距、焦距的定量关系是:1/f=1/u+1/v 定性关系是: 物 距(u) 像的性质 像 距( v ) u > 2f 倒立、缩小、实像 f<v<2f u = 2f 倒立、等大、实像 v = 2f (像的大小转折点) f< u<2f 倒立、放大、实像 v > 2f u = f 不成像 / (像的虚/实、正立/倒立、像物同侧/异侧转折点) u < f 正立、放大、虚像 v > u 说明: 在利用公式 1/f=1/u+1/v 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 上式适用于各种透镜,在运用此公式解题时,如果成的是虚像,则像距v应以负值代入;如果是凹透镜,焦距也应以负值代入。相反,通过计算,得出某像的像距是负值,其像必为虚像;得出某透镜的焦距为负值,该透镜必为凹透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物距为u,橡距为f,那么二者关系是:物距与像距存在共轭关系,物距越远,像距越近;相反,物距越近,像距越远。u>2f 倒立缩小 实像异侧 f<v<2fu=2f 倒立等大 实像异侧 v=2f 此时物体与像的距离是最小的,既4倍焦距。f<u<2f 倒立放大 实像异侧 v>2fu=f 不成像,因为v=无限大(平行,所以无限大)u<f 不成像,正立放大 虚像同侧扩展资料:物距成像公式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关于符号的正负:物距u恒取正值。像距v的正负由像的实虚来确定,实像时v为正,虚像时v为负。凸透镜的f为正值,凹透镜的f为负值。)公式变形后可以得到f=uv/(u+v) 或u=vf/(v-f)或v=uf/(u-f)光经过凸透镜只在中间(这里的y轴处)发生一次折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凸透镜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照相机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u<f 正立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1)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也减小;反之,若物距减小,则像距 增大,像也增大。 (2)凸透镜成虚像时,若物距增大,则像距和像都增大;反之,若物距减小,则像距和像 都减小

实像物近像远倒像增大。虚像物远像远正像增大。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照相机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u<f 正立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