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道德研究摘要:在社会经济日益复杂化的今天,会计造假事件也屡屡发生,会计职业因此陷入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这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有着必然的联系,为了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的分析,提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措施。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在社会经济日益复杂化的今天,会计造假事件也屡屡发生,从安然的轰然倒塌,到世通、施乐等大公司爆出会计丑闻,再到我国的琼民源、银广厦等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事件,会计界存在会计人员造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诸多问题。会计信息的失真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有着必然的联系。在会计造假方面,会计人员虽然有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但是,会计造假事件的主要责任在单位负责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充分重视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保证会计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保证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与内容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办理会计业务过程中树立和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基本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总和。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活动中利益关系的手段,从本质上讲,它体现着会计职业界各成员之间、成员与其相关的当事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熟悉经济法规,做到依法理财;敬业爱岗;客观公正;廉洁自律;诚实守信;提高技术技能;保守秘密。会计职业道德是衡量会计人员道德品质的准绳,也是衡量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重要依据。二、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淡薄现实工作中,在经济利益的冲击下,一些会计人员在单位利益与国家、社会公众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原则,甚至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甚至直接参与伪造、编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许多会计人员在单位负责人授意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很难坚持原则、不做假账。(二)求私利和享受,监守自盗一些会计人员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冲击,进而丧失了会计人员最起码的法制观念,故意伪造、编造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故意隐藏真实的会计资料,用虚假的资料,运用其职务的特点来挪用公款等,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三)违背准则,弄虚作假在现代企业中,会计人员具有从属地位。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另外,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会计审计人员,有时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时,违背会计准则,弄虚作假的情况比较严重,没有做到客观公正,这也间接的造成了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的现象。(四)会计人员的道德环境欠佳,监督弱化我国现行的《会计法》对会计造假、监守自盗等违法犯罪行为虽然都有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的规定,但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司法解释,监管、执法的主体和手段不够明确,处罚比较宽松。法制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财务活动缺乏透明度等环境因素,都不同程度的造成会计人员的不道德行为。另外,企业对会计行为的监督弱化,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弱化,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发生冲突时,企业往往强调企业的经营为重,从而放松了对违法行为的监督。(五)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不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教育得到空前发展,但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却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各大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方面,往往只注重对会计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从而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对会计人员在后续教育也缺乏职业道德教育,这使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断下降,也使我国会计工作陷入严重的诚信危机。三、造成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一)社会变革和市场经济对价值观念的冲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领域同样得到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也都发生变化,利益关系由原来的单一化逐步向多层次利益关系格局变化,利益关系的变化反映在思想意识上,必然引起道德冲突。一些会计人员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会计职业道德的思想减弱,为了自身利益或单位利益不择手段的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二)会计人员的从业环境不利于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近年来公开曝光的造假账、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典型案例看,产生造假等违法会计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单位负会计与审计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会计职业道德一书中有好多案例

诚实就是真心诚意在言外,实事求是,不虚假,。不欺诈;守信就是遵守承诺,讲究信用,注重质量和信誉

自1720年在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就成为了投资人和债权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由此催生的现代审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世界各国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未如投资人和债权人所希望的那样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案件还时有发生。在中国,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据有关资料披露,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在2000年度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这147户共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在上市公司方面:2001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深沪两市上市的1000余家公司共被审计出应调减虚增利润189亿元,挤掉利润水分达15.9%。其中,审计调减利润317亿元,审计调增利润128亿元,调增调减利润总额445亿元;审计调减资产903亿元,调增资产842亿元,总体调减资产61亿元,调增调减资产总额1745亿元。特别是有6家上市公司资产调减幅度超过50%。同时在上市公司中也发生了如红光股份欺诈上市案,琼民源、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这些舞弊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使会计的诚信基础受到了严重挑战,而且也严重损害投资者的投资信心。2014年重点是中石油总会计师温青山同志被查一事了 是13年底被查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蓝田股份、郑百文、银广厦、红光实业、安然事件、世界通信公司案等由于会计要面对多方的利益冲突,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以及精湛的专业胜任能力,在利益诱惑面前坚守诚信。而目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较为普遍,如有的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监守自盗,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有的不能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立场,按单位负责人意见作假账;有的不学习、不关注会计法规,甚至不知道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守法意识淡薄;有的业务素质差,知识贫乏或老化,专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等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反面案例你可以参考Enron和Auther Anderson(会计师事务所)做假账导致破产的案例 百度搜索一下应该有很多的

需要写论文吗,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