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损失的核算

(1)甲产品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5*100+30*3*5+30*4*5=1550(元)(2)可修复废品损失=2130+969+1360=4459(元) 甲种产品不可修复废品和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1550+4459-160-120=5329(元)(3)不可修复废品借:废品损失——甲产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借:原材料 其他应收款 贷:废品损失借: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1)甲产品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5*100+30*3*5+30*4*5=1550(元)(2)可修复废品损失=2130+969+1360=4459(元) 甲种产品不可修复废品和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1550+4459-160-120=5329(元)(3)不可修复废品借:废品损失——甲产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借:原材料 其他应收款 贷:废品损失借: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以下三种情况造成的损失不包括在废品损失范围内,不作为废品损失核算。第一,产品入库后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产品变质、毁坏。这是由于管理的原因造成的,所以这部分损失要计入管理费用,不作为废品损失核算。第二,产品虽未达到质量标准,但可降价出售造成的降价损失。这部分产品并没有增加成本,只是减少了收入,它表现为销售损益,是通过减少收入来解决,不作为废品损失核算。第三,产品销售后实行“三包”的费用。三包发生的费用,按现行制度,也计入管理费用,不作为废品损失核算。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1、可修复废品损失:借:废品损失-××产品贷:基本生产成本-××产品2、发生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借:废品损失-××产品贷:原材料、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制造费用等3、回收废品残料价值以及应向责任人索赔款项借:原材料其他应收款贷:废品损失-××产品4、根据废品损失明细帐归集的废品损失,结转分配废品净损失。借:基本生产成本-××产品贷:废品损失-××产品在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中,废品损失应列作产品成本中的独立成本项目,以便正确反映由合格产品成本负担的废品损失费用,有利于产品成本结构分析。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废品损失可在“废品损失”帐户进行核算,辅助生产车间的废品损失,一般直接在“辅助生产”帐户核算。对于人为过失造成的废品损失,应分清经济责任,予以索赔,自然灾害造成的废品损失、则应计入“营业外支出”。扩展资料处理分录1、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2、本科目可按“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明细核算。3、所得税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借记本科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②资产负债表日,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分录

废品损失会计分录一共要分四步:1、可修复废品损失:借:废品损失-××产品贷:基本生产成本-××产品2、发生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借:废品损失-××产品贷:原材料、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制造费用等3、回收废品残料价值以及应向责任人索赔款项借:原材料其他应收款贷:废品损失-××产品4、根据废品损失明细帐归集的废品损失,结转分配废品净损失。借:基本生产成本-××产品贷:废品损失-××产品扩展资料废品损失的处理政策:(1)实行三包(包修、包换、包退)的企业,发生销售退回的“三包”损失,包括修理费、退修或调换产品的运杂费,退回报废产品的实际成本减去残值后的净损失等,可列入企业的管理费用,不作为废品损失处理。(2)对于产品质量较差,但经检验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即可降级出售或使用的产品,应作为次品处理,其损失在销售中体现,不包括在废品损失之内。废品损失的成本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计算方法,有两种:(1)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法。将本期某种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合格产品和废品之间进行分配,确定应由废品负担的各项生产费用,其计算公式如下:(2)按废品所耗定额费计算法,即根据各产品的废品数量及其各项生产费用定额计算出废品损失总额,再减去废品残值,即是该种产品的废品损失数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废品损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您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废品损失分为可修复废品损失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根据题意,假设12万为不可修复废品损失那账务处理如下:1、成本转入废品损失借:废品损失   12万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12万2、残料入库,过失人赔偿借:原材料(残料入库)  2万其他应收款(过失人赔偿) 2万贷:废品损失  4万3、结转净损失借: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   8万贷:废品损失  8万拓展资料:废品损失是由于产生废品而发生的损失。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残料和应收赔款后的损失。废品损失不可单独核算,直接通过“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和”原材料“、”其他应收款”等科目体现。关于会计的有关问题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到您,欢迎您与我们联系共同探讨

废品损失会计分录,分四步:第一步,可修复废品损失借:废品损失-××产品贷:基本生产成本-××产品第二步,发生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借:废品损失-××产品贷:原材料、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制造费用等第三步,回收废品残料价值以及应向责任人索赔款项借:原材料其他应收款贷:废品损失-××产品第四步,根据废品损失明细帐归集的废品损失,结转分配废品净损失。借:基本生产成本-××产品贷:废品损失-××产品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

如果废品可以修复:借:废品损失 贷:生产成本如果废品不可修复:借:废品损失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 待修复完毕后,借:生产成本 贷:废品损失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在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过程中,不可修复废品成本的计算是关键。不可修复废品成本通常是从该种产品的实际生产费用中区分成本项目计算确定的。按成本项目分别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实际成本的公式如下:废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某产品直接材料成本总额/(合格品数量+废品约当量)×废品约当量废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某产品直接人工成本总额/(合格品数量+废品约当量)×废品约当量废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某产品制造费用总额/(合格品数量+废品约当量)×废品约当量在计算不可修复废品成本时,应注意到,不可修复废品是发生在制造过程的中途,还是最后阶段,这对废品数量的确定及其费用分配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废品损失的核算:1、计算废品损失的原始凭证“废品通知单”是计算废品损失的主要原始凭证。它由企业质检部门在发现废品时填制,也可由产生废品的单位(分厂、车间或班组)填制。“废品通知单”应包括的内容有:⑴废品的种类和数量,⑵产生废品的原因和过失人责任以及废品的生产工时,⑶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⑷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该单一式三联:一联由生产单位存查,一联交质检部门,一联交财会部门核算废品损失。只有审核无误的“废品通知单”,才能作为核算废品损失的原始凭证。2、可修复废品修复费用的核算废品损失包括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和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二者的含义不同,核算也不相同。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复可以重新入库出售的产品。它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就是在修复过程中发生的各项修复费用,这些费用最终由该类产品的成本负担。所以,修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成为可修复废品的主要核算内容。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包括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这些费用发生时应根据相关原始凭证归集到“废品损失”账户。材料费用根据“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归集;人工费用根据“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汇总表”直接或按生产工时等资料分配计入;制造费用根据“制造费用分配表”分配计入。月末将归集的修复费用费用转入同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帐户,加大了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总成本及单位成本。3、不可修复废品的核算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是指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减去残料价值及应收赔偿款后的余额。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项目。这些费用与同种合格品的成本是同时发生的,已记入了该种产品的成本计算单(或生产成本明细账)。因此,应将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采用一定的方法从产品成本计算单(或生产成本明细账)中转出来。结转的方法可以根据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采用第八章介绍的各种方法。此处为了便于理解,成本结转方法采用定额成本法。4、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处理当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很少,而且管理上也不要求单独核算废品损失时,不需要设置“废品损失”账户,成本计算单中也不需要设置“废品损失”成本项目。发生的可修复废品修复费及不可修废品的生产成本都已根据“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工资及福利费分配汇总表”和“制造费用分配表”提供的资料计入了成本计算单,对于发生的废品残料价值收入和应收赔偿款,也应直接冲减生产成本。

废品:生产中的废品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后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或产成品。   废品包括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可修复废品,另一种是可修复废品。   不可修复废品是指在技术上不能修复或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可修复废品是指在技术上可以修复,而且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的废品。 废品损失及其范围 :  废品损失是指因生产了废品而发生的损失。   废品损失的范围包括两部分:一是生产中发生的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废品的净损失指用废品的成本扣除废品的残料价值及由责任人赔偿以后的损失净额。)二是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