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 乐理

乐理是伴随钢琴学习的,就像你读文章也要认识标点符号一样...那老师让单独学很明显是另收个费,多赚你这份钱.. 如果考级,有可能需要一些更深的理论性可以上几节课.但没必要学起来没完.我上学的时候,基本乐理,也就那几个大点,自己看书就会了.也超不过10节课. 李重光<基础乐理简明教程>跟大班学乐理就足够了,又不考试,不用那么急迫,乐理内容简单,就那么几条.考大学也用不着死扣,只要不是弱智,都学的会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一般来说,无论学什么音乐门类。乐理学了肯定没有坏处。钢琴老师一般是在教课的同事灌输乐理知识。你这位钢琴老师有点不负责任。还有一种情况,现在中央音乐学院考级 是要求学习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和全国考级不同,个人认为中央音乐学院考级更有分量)。考3级以上是需要提供1级的音基的证书(音乐基础知识)。乐理的学习是有必要的。和识谱,听音,视唱,音乐修为,以及艺术素质是有关联的。你看现在青年歌手大奖赛都有考音乐基础知识。学学没坏处。个人认为 钢琴老师应该负责孩子的乐理教学。如果是考中央音乐学院考级责必须单独去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祝你的儿子 学琴快乐!注: 我就是一位钢琴老师。希望你别逼着孩子去学习,从兴趣入手。现在的孩子很可怜,总之,祝福你的儿子早日成才。

您家孩子既然有点儿钢琴基础了,我的建议是学乐理。 以前的老师不教他乐理,我认为不太可能是出于不懂的原因(毕竟这只是儿童的基础乐理,凡是学过音乐的人都应该没问题,除非真是......)。我想是因为孩子那会儿太小,乐理对于小孩子来说是相对比较枯燥的,所以可能担心他因为学乐理而失去弹钢琴的兴趣。 而现在他有了一定的钢琴弹奏方面的基础,现在正是学乐理的时候,可以报名学一下。 也许您不懂,乐理和钢琴演奏的关系,这就好比司机和汽车的关系。只会弹钢琴而不懂乐理就像是您只会开车而不会修车;只懂乐理不会弹钢琴就像是只会修车而不会开车;即会弹钢琴又懂乐理就像是又会开车又会修车。何乐而不为呢? 说到这儿,我想您应该能明白了吧。

初学时钢琴与乐理应该由老师同时教.这个老师不教应该有两个理由:一是不懂;二是赚钱.

  稍有物理知识的人都会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音乐是听觉艺术,其最基本的构成就是声音。但是并不是我们在自然界中听到的一切声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构成材料。在音乐体系中用到的声音,是无数人经过长期实践精选出来的、能够体现人类感情的声音。这些声音组成了一个固定的乐音体系,又经由几十代音乐大师之手,创作出了无数优美、动人、振奋人心的传世佳作。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从听觉角度来讲,声音主要由四种属性——高低、长短、强弱、色彩(即常说的音色)。其中:  音的高低是由发音源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来决定的。振动次数越多,频率越高,音也就越高。反之则低;  音的长短是由发音源振动时所持续的时间来决定的。持续的时间越长,音越长,反之则短;  音的强弱取决于由发音源的振动幅度(振幅),幅度越大,音越强,幅度小音就弱;而发音源的材质、形状及泛音数的多少则决定了音色。  声音的以上这四种属性,在音乐的表现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又以“高低”和“长短”最为重要。比如一首歌曲,本来是由人声演唱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它改编为器乐曲、并且减小音量,虽然改变了音的长短和音色,但是仍然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它的旋律。但是,如果我们把这首乐曲中每个声音的长短、高低随意的改变,其原来的旋律马上会受到严重的破坏——面目全非呀!由此可见,无论是创作、演奏、歌唱的时候都应该对声音的高低(音高)和长短(即后面要谈到的“时值”、“节奏”)加以特别的注意。  由于物体在振动的时候并不是总是规则的,所以声音又有“乐音”和“噪音 ”之分。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乐音,反之则称为噪音。在音乐中,用的最多的是乐音,但是这并不代表噪音就不属于音乐的组成部分,乐队中的大部分节奏打击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就属于噪音,但它同样具有非常丰富的音乐表现力,甚至成为了现代通俗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最后,还需要再提到的一点是——我们平时听到的某一个音都不只是一个单独的纯正的音在响,而是许多个声音的结合,我们称之为“复合音”。这是因为物体在振动的时候不仅整体在振动,而且各个部分也在振动。以吉他为例,在我们拨响一根琴弦地的同时,这根琴弦的1/2、1/3、1/4……各个部分也都在分别振动。这种由琴弦(发音源)整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称为“基音”,是最容易被人耳听到的声音。其它部分振动产生的音,称为“泛音”在与基音同时发声的时候是不容易被听到的,除非我们刻意地抑制基音,突出泛音。比如吉他中的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奏法。  为了说明这个理论,更直观的理解,有吉他的朋友可以在每条弦的第12品附近做一个试验。——先用左手的小指轻轻地虚按在任意一根弦的第12品位置(琴弦不要碰到音品),然后用右手拨动这根弦,同时 马上抬起左手的小指。这时你会听到一个不同于弹奏这根弦的空弦或第12品时的、非常特别的声音,这就是泛音。现在,观察一下儿吉他第12品对于琴弦来讲的大概位置。怎么样?对了是1/2处!同样1/3处(第7品)、1/4处(第4品)都有这种声音。  体系、音级、音列和音的分组  一个不是很重要的概念(简单了解即可)——在音乐体系中,所有具有固定音高的乐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xíng)即从低到高或下行(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起来的音叫做音列。我们在钢琴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乐音体系中所使用的音和音列。标准的钢琴有88个键,也就是说钢琴由88个音高各不相同的音。除此之外的音很少用在音乐中。  下面要讲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音级。  乐音体系中的每一个音叫做音级。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两种。  一.基本音级:  在乐音体系中,具有独立名称的7个音级叫做基本音级。这7个音级表就是现在钢琴上白色琴键所发出的声音。  基本音级的名称有音名和唱明两种标记方法,每个音级的音名是用字母来标记的。唱名则利用读音来表示。(关于音名和唱名的关系,我们将在后面的调式与调性的部分具体讲解。)以C大调为例:C大调基本音级的音名从低到高分别标记为:C、D、E、F、G、A、B与其对应的唱名则是do、re、mi、fa、sol、la、si 七个读音。  在乐音体系中7个基本音级的标记(音名和唱名)是循环使用的。即C、D、E、F、G、A、B之后又回到c、d、e、f、g、a、b或do、re、mi、fa、so l、la、si之后还是do、re、mi、fa、sol、la、si……如此循环往复。  但是,每一个循环中的音级是音高不同的,也就是说,虽然音名(或唱名)相同但音高是不一样的。在标记音名时时采用大写、小写,或者是在大写字母后加入下标、小写字母后加入上标的方法加以区别。如:C、a、a1(后面的数字“1”应为上标形式)、B3(数字“3”应为下标形式)。其中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的关系叫做“八度”。  二.变化音级:  在七个基本音级中,除了E和F(C调唱名为mi和fa)、B和C(C调唱名为si和do)之外,其他的两个相邻的音级之间还可以得到一个音,也是人耳可以明显分辨出来的。  我们举一个例子——在C音和D音之间还可以得到一个音高既不同于C又不同于D的音,也就是说这 个音要比C音高但是又比D音低。我们可以认为这个音是升高C音或者说是降低D音得来的。这种升高或降低基本音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变化音级表现在钢琴上就是黑色琴键所发出的声音。变化音级的标记方法是在基本音级的前面加入#(升号)或b(降号)。如C音和D音之间的音,我们可以说它是升高C音而得来的,这样就把它标记为#C(读做“升C”),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它是降低了D音而得来的,因此也可以把它标记为bD(读作“降 D”)。  由此可见,#C和bD实际上是一个相同的音,只不过标记方法不同罢了。这种标记方法不同、实际音高相同的音叫做“等音”。  三.音的分组  前面我们讲过,在乐音体系中七个基本音的名称是循环重复使用的。因此就会产生许多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为了加以区别,我们将音列分为许多个“组”。  最中央的一组叫做“小字1组”,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f1……(字母后的数字应为上标形式,下同)比小字1组高的音组依次命名为“小字2组”、“小字3组”、“小字4 组”、“小字5组”,其中,小字2组的标记方法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2。其他各组的标记方法依此类推。  比小字1组低的音组依次命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1组 ”、“大字2组”  小字组的音用不加数字上标的小写字母来标记,如c、d、e、f、g、a 、b;  大字组的音用不加数字下标的大写字母来标记,如C、D、E、F、G、A 、B;  “大字1组”和“大字2组”的音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下标来表示:如F1、G1、B2、A2……  同名变化音级的标记方法只要在基本音级的前边加上#(升号)或b(降号)即可,如#A1、#e、#f2、bA、bg3……  下面以钢琴为例,介绍一下儿音的分组(只列出基本音级的分组)—— 在钢琴上,从左向右(由低到高)基本音级(白键)的分组依次为:  大字2组:A2、B2  大字1组:C1、D1、E1、F1、G1、A1、B1  大字组:C、D、E、F、G、A、B  小字组:c、d、e、f、g、a、b  小字1组:c1、d1、e1、f1、g1、a1、b1  小字2组:c2、d2、e2、f2、g2、a2、b2  小字3组:c3、d3、e3、f3、g3、a3、b3  小字4组:c4、d4、e4、f4、g4、a4、b4  小字5组:c5、  五线谱利用许多条相互平行的横线,和音符、休止符来纪录音乐。不同形状  的音符和休止符标明了每个音的时值(声音持续时间的长短),这些音符在五线  谱上的位置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1.谱面构成  五线谱的基本谱面有五条平行的横线,相邻两条线之间的空余部分称作“间  ”,五线谱就是用这些线和间来纪录音乐的。在五线谱上,这五条线和四个间是  由下至上计算的,即最下面的线称作第一线,它上面的一条叫做第二线……其余  依此类推,一直到第五线;由第一线和第二线画出的间叫做第一间,再上面的称  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  很明显,如果仅仅利用基本谱面上的五条线和四个间,我们最多只能纪录9个  基本音级,加上变化音级也不过14个音,这在很多音乐作品中是远远不够的。因  此,为了纪录音高高于第一线或者低于第五线的音级,还要在第五线上面或第一  线下面加上许多短线,叫做“加线”。位于基本谱面上面的加线叫做上加线、下  面的叫做下加线,并且由此产生了上加间和下加间。  加线和加间的计算方法是:上加线和上加间与基本谱面的计算方法相同,也 是由下至上计算。即:第五线上面的加线依次为:上加一线、上加二线、上加三  线……。第五线和上加一线形成的间叫做上加一间,在向上依此类推;下加线和  下加间则由上向下计算。即:第一线下面的加线依次为,下加一线、下加二线、  下加三线……。第一线和下加一线形成的间叫做下加一间,依次向下为,下加二  间、下加三间、下加四间……。  2.音符、休止符:  音符就是在五线谱上记录声音持续时间长短(时值)的符号。  休止符就是记录声音间断时间长短的符号。休止符同样记录的是声音,只不  过它记录的声音不发声而已。可以说休止符是“不发声的音符”,它同样对音乐  的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音符由“符头”(空心或实心的椭圆形标记)、“符干”(垂直向上或向下  的短线)和“符尾”(连在符干末端的细细的旗状标记。)三部分组成。根据时  值的不同分为:  二全音符(很少使用):空心符头,并且左右加垂直的短线。没有符干、符  尾;  全音符:空心符头,没有符干、符尾;  二分音符:空心符头加符干;  四分音符:实心符头加符干;  八分音符:实心符头加符干和一条符尾;  十六分音符:实心符头加符干和两条符尾;  三十二分音符:实心符头加符干和三条符尾;  我们用五线谱记录音乐的时候,并不是把所有的音符、标记堆积在谱面上就可以了,而是要遵循一些标记规则的。正确地掌握这些规则,可以使谱面清晰明了,从而能够准确地反映乐思,并且有助于相互的交流。  前面我们讲过音符最多可以由三个部分组成——符头、符干、符尾,其中,音符的符头可以记在五线谱的任意线或间上。符头在五线谱上的位置越高,则它所代表的音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在记录单声部音乐的时候,因为单声部音乐在同一个位置上的音符时值是相同的,即此位置上的音符可以共用一条符干。所以我们采用单符干方式记谱。 用单符干记谱时,当符头在第三线以上时,符干朝下,写在符头的左边;当符头在第三线以下时,符干朝上,写在符头的右边;符头在第三线上时,符干朝上或朝下均可,此时要邻近音符的符干方向而定。符尾永远写在符干的右边并且弯曲指向符头。如果同一时刻有多个音符同时发声,则各个音符纵向对齐记录,此一列音符共用一条符干,符干的方向以距离第三线最远的符头为准。如果不同时刻、相互连续的几个(列)音符都有符尾,这时可用共同的符尾(符杠)相连。如果符杠在两条以上,则相互之间要平行。  单声部音乐永远用单符干记谱,多声部音乐只有在节奏相同(同一时刻每个声部中的音符时值相同)时才可以用单符干方式记谱。节奏不同时,要用双符干或多符干记谱。在用多符干记录二声部乐谱时,高音声部的音符,符干朝上,低声部的符干朝下。声部交错时(即高声部最低的音有时会低过低声部的音。),其原则不变。  符干的高度一般保持八度音的距离,假如符干连着许多符头时,符干的长度应是符头间的距离加上八度音程的距离。如果符头在上加三线以上,符干必须延伸到五线谱的第三线或者第四线。如果符头在下加三线以下,符干必须延伸到五线谱的第三线或者第二线。音符如果带有符尾,则符尾形状不变。  当许多音符以共用符尾连结在一起时,会出现符干长度长短不一的情况。这是要使符杠(共用符尾)与最近的符头之间的距离保持在八度左右。符杠的角度要和音符在谱面上的走向基本平行。符点(后面将要介绍到)要写在音符符头或休止符右面的间内,而不是线上。  休止符在单符干记谱时要写在第三线或尽量靠近第三线的位置。二分休止符写在第三线的上面,全休止符写在第四线的下面。双符干记谱时,如果是各声部共同休止的时候,休止符的写法和单符干记谱相同。个别声部休止时,休止符要写在五线谱的边缘,或线谱的外面。这时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就需要加线,全休止符写在加线的下面,二分休止符写在加线的上面。  在前面我们曾经讲了一些具有基本时值的音符。但是,当我们利用五线谱记  录乐曲的时候,仅仅依靠这些音符是不够的。比如:当我们要记录一个音符,但  是,它的时值相当于一个半二分音符那么长。也就是说这个音符的时值比二分音  符长,比全音符又要短一些,很明显如果用基本音符来表示就无能为力了。在这  时,我们就需要用到一些给基本音符增加时值的补充记号。这主要由三种:  1.符点:  符点是记在音符符头右边的小圆点儿,用以增长音符的时值。如果一个音符  的右边带有一个符点,那么就表示此音符的时值在原来的基础上还要再增加1/2;  如果是带有两个符点的音符,则表示此音符的时值在原来的基础上还要再增加3/  4。例如:  带有一个符点的二分音符,它的时值就是一个二分音符再加上一个四分音符  的长度。  带有一个符点的八分音符,其时值等于一个八分音符再加上一个十六分音符  的长度。  带有两个符点的全音符,其时值等于一个全音符再加上一个二分音符的长度  。  带有两个符点的四分音符,其时值等于一个四分音符加上一个八分音符的长  度……  同样,符点一样适用于休止符,它所表示的意义和用在音符后面时是一样的  。  2.延音线:  延音线是一条向上或向下弯曲的弧线,其作用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  同音高的音符相连,在演唱或演奏时作为一个音符,它的长度等于所有这些音符  的总和。  在单声部音乐中,连线永远写在和符干相反的方向。如果是双声部音乐,则  高声部的连线朝上弯,低声部的连线朝下弯。如果多于两个声部,连线则分别记  在两边。  3.延长号:  延长号的形状是在一个半圆形的中间加上一个圆点,在单声部音乐中,它写 在音符或休止符的上面,表示按作品的风格、演奏者的意图可以自由的增长音符  或休止符的时值。在多声部音乐中,延长号也可以记在音符或休止符的下面。此  外,延长号还可以记在小节线上,表示小节间片刻的休止。当延长号记在双纵线  小节线上时,代表音乐的结束或告一段落。  第六节 变音记号  变音记号是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一共有五种:  1.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升高半音;  2.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降低半音;  3.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4.重降记号(bb):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5.还原记号:表示把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从纵向位置来讲,变音记号可以记在五线谱的线上或间上,以对应要改变的  音符;从横向位置来讲,变音记号可以记在音符的前面或谱号的后面。  直接记在音符前面的变音记号叫做临时变音记号,它只对所在小节中的所有  具相同音高的音符有效——比如,在一个小节中,临时升记号记在了第五线的F音  上,那么就表示本小节第五线上的F音在演奏时要升高半音。但是,如果在此小节  中还有一个第一间的F音(同名不同高),并且希望这个音在演奏时也升高半音,  那就需要在此音符的前面也加上一个临时升记号#。  注意:临时变音记号只对其所在小节内的音符生效。进入到后面小节中所有改变的音符自动还原。  当变音记号写在谱号(乐曲第一小节最前面的花体符号)后面时,则称为“  调号”,它是用来标记乐曲的调式的。除非在乐曲的进行当中改变调号,否则它  对五线谱内所有具有相同音名的音符都生效。——比如G大调的调号是一个升号,  记在第五线上。它表示谱面内所有的音名为F的音符(包括同名不同高的音符)都 要升高半音,而不仅仅是升高第五线上的F音。  如果在乐曲进行当中需要改变调号,则需要遵循如下规则:  1.增加原有升号或降号的数目。这时只需要在要改变调号的那一小节的开始  处直接写出新的调号;  2.减少原有升号或降号的数目。这时要先在前一小节的最后还原多余的变音  符号,然后在要改变调号的那一小节的开始处直接写出新的调号;  3.升号调号变降号调号或降号调号变升号调号。这时要先在前一小节的最后  还原原有的变音符号,然后在要改变调号的那一小节的开始处写出新的调号。 参考资料: http://www.lcsng.com/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762

关于钢琴的乐理知识,你要用到的主要就是识谱,分辨他的记号、以及音乐术语,术语可以上网查到,识谱你可以在百度视频上找,有很多。

~这里不怎么全面。建议您到书店专门的音乐栏去翻阅。

买本李重光的乐理书自己看看

去网站上输入类似的字就可以查到有的

T:由1-3-5三个音构成的和弦;D:由5-7-2三个音构成的和弦,D6:由7-2-5三个音构成的和弦;S:由4-6-1三个音构成的和弦,S46:由1-4-6三个音构成的和弦。

音符下方(包括及上方)的这些阿拉伯数字都叫“指法”,就是标明那个音要用哪个手指弹奏。谱例中只是一行低音谱表,应该使用左手弹奏。另外有的音符的上方也有指法,那是表示练习时也可以采用上方标记的指法弹奏。 (至于音符上方的指法“3”、和括弧中的“2”,也是根据学习情况,可以临时选用的:比如手型架子太软或小指(数字“5”)很难支撑站立者,就可以先用单独的3指或2指来弹奏)

【主回答】全国的钢琴等级考试一共分为了10级,当然也不是一概而论的,比如比较权威的中央音乐学院就将考级的评分划为1至9级,不过10级往往是一个众数。1至10级在评定上没有一个非常的准确值,但是考级中每一级都有相对应的要求。1级:《拜厄钢琴基础教程》指尖配合需要协调。2级:《钢琴初级练习曲》能够在弹奏中掌握节拍和变化。3级:《钢琴流畅练习曲》能够在前半部分弹奏中保持整体的流畅性。4级:《钢琴流畅练习曲》整体能够达到精准,流畅。5级:《钢琴快速练习曲》前半部分弹奏能够跟上复杂的节奏和速度。6级:《钢琴快速练习曲》后半部分弹奏能够跟上复杂的节奏和速度。7级:《钢琴快速练习曲》能够熟练快速的弹奏完成。8级:《钢琴练习曲手指灵巧和技术联系》中掌握中高难度的演奏技艺。9级:《莫斯科夫斯基练习曲》能够双手协调演奏完成。10级:《肖邦练习曲》达到初级程度,对音乐理念和演绎达到专业的基数。【拓展资料】一般全国的省份地区都有国家批准的乐器考级认证单位,这些考级单位适合业余级的钢琴考级,因为考级的证书含金量并不是太高,每个地区所考级的教材(曲目)也有些大同小异,这些一般儿童教育的钢琴老师都会说的。至于考级的报名,一般每年两次,分别在寒暑假进行,报名地点在省(地区)的音乐家协会。以全国音协的钢琴考级为例,每一个级别都要考查四项技能(四项都为必考项目,因此不存在练一首曲子可不可以考级的说法,此外曲目是专门指定的,只能从其中选择,不可逃避):(1)基本功:要求考查你的音阶、琶音的演奏能力,随着级别的升高,升降记号逐渐增加(10级考6升或6降)、音阶和琶音的速度也逐渐加快(10级音阶要求达到每分钟弹奏144个四分音符,即516个十六分音符,相当于每秒8.6个音),音阶和琶音的长度和难度姐会逐渐在增加,双手同向一个八度到最后得双手反向四个八度。(2)练习曲:是最能考验你的演奏水平的一项了,如果你是系统学习钢琴的话,完全可以跟就目前所学的练习曲程度来检验自己符合与哪一个级别。

现在一般考钢琴1-6级时必须出示乐理1级证书,7-9级时必须出示乐理2级证书,你可以让老师帮你报名,也可以函报,北京可以考,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没有考点的话就可以去北京(我是指考中央音乐学院的级)一般你考钢琴的地方就可以考。你应该去买配套的书,去书店问(专卖音乐书籍的)他会告诉你的,如果你考的是中央音乐学院的级那你买的那本书应该是A4本蓝皮封面的。我也是很久以前考的(3年前吧),有考打拍子的,就是他弹一段节奏你用手拍出来,有3次机会,还有弹几个音让你听是几度的(例如大三度或纯五度等等)还有他弹一段音乐(也就几个小节)让你听是几几拍的,等等。那本书上都有,他考的试题都是那本书上的,考之前你好好练习就行!不用担心!还有进去后大概会有30个人在一起考,先答笔试,卷子上面都给你打好了,你听完后只要在你觉得对的上面打钩就行了,答完后他会把卷子收上去,然后再一个一个的考听力什么的,比如弹一段音乐让你唱出来,都是那本书上的,然后他再打分。 基本就是这样了,加油哦!让老师好好帮你练习一下就行。我2级乐理可考100分哦!加油! 呼~~~终于打完了~~祝考试成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随便在钢琴上按一个音,你要报出来。老师给你打拍子,然后你要把节奏写出来。另外的就是一份按照简谱写音符

建议楼主看看卡丹萨钢琴,是国内多家音乐高校的教学专用琴。非常适合专业练习。最大亮点是其LUO的击弦机,国内仅有的。并且依托音乐院校的施坦威钢琴修造科,借鉴了施坦威的部分制作工艺

钢琴调整是一门艺术,钢琴不经调整就不能成其为钢琴。在钢琴调整的学习与实践中要摸索与遵循钢琴在结构、音律、音质等方面的规律,并将其上升为理论来指导实践,最终将其上升为理性的高度、感性的表象,由感觉来把握对触感、音准、音质的调整。钢琴是为了满足触感与听觉需要而由羽管键琴和击弦古钢琴改进而成的。钢琴的每一次开发与研究均离不开为满足触感与听觉这个前提——在触感方面有击弦机、断联、踏瓣等的产生与改进,在听觉(音准、音质)方面有铸铁弦架、弦列、弦马等的产生与改进,所以钢琴的调整也要围绕为表现感觉来进行。调整艺术的实践方面调整分为三个部分——触感调整、音准调整、音质调整。下面我就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I.触感调整触感包括琴键的触感与踏瓣的触感,是一种很抽象的感觉。什么样的触感才是良好的呢?对琴键来说:手指触键时既不能太沉而吃力,又不能感觉轻而用不上力,击键灵敏度要达到8~12次/秒,且触感要均衡,相邻琴键的力度均匀一致,演奏半音阶时不能忽轻忽重,忽强忽弱。对踏瓣来说:应灵活无杂音,踏下踏瓣时制音器、弱音器或背档应同时开闭。为了能有良好的触感,钢琴有许多调整数据。比如:开门50mm、键深10mm……实际上这些数据起着说明其零部件相互关系的作用,而并非是一个“死”数值。开门50mm、键深10mm表明击弦机总作用比是1:5。在比值不变的情况下,若开门是47.5mm,那么键深达到9.5mm即可。在键深9.5mm时,又可以依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去掉键下垫片或选择白键面平19.5mm,以满足键深10mm、白键面平20±1mm的要求。再如:钢琴键深一般是9.5mm,但有些钢琴制造者认为大部分的演奏是在键盘中央部,就特别把那里的键深定为10mm。这是因为:随着演奏,键子的深度往往浅起来,直到稳定在9.5mm的缘故。这也同样说明钢琴调整的依据不是固定不变的数据。其实就象手指能指出月亮,但并不是月亮一样,数据是钢琴达到良好触感的一个参照指标,但并不等于良好的触感。调整人员要做的是根据数据摸索其中的规律。对于触感,人们各自有着不同的要求。斯坦威公司的音乐会首席技师弗兰茨曾给许多钢琴大师调过琴,他记述到:霍洛维茨喜欢的击弦机必须反应很灵敏,下键时只需轻轻一触,指尖感觉不出键子回弹力,与此同时手指离键后,琴键又会迅速有力的返回原位。鲁宾斯坦需要的击弦机键回弹力要比霍洛维茨的大,他喜欢下沉深度较深的琴键,要求手指感觉到键的反弹。古尔德喜欢很浅的下键深度,他的演奏方式非常独特:身体前倾,坐得很低,有时鼻子都快碰到钢琴了。弗兰茨在调整时要分别满足他们的不同要求,他说:“作为一个钢琴技师我必须清楚的知道每架钢琴能让我做什么”。这也就是说:触感的调整是调整人员依靠良好的表现感觉,按照钢琴构造的规律使其键盘机械部分能如实传达演奏者演奏感觉的过程。——触感调整工作围绕感觉而进行。II.音准的调整音准包含了三项绝对不变的标准:1.钢琴的标准音a1符合要求 2.音程间的相互关系符合十二平均律的要求 3.同度、八度要纯正也许有人会问:国际标准音a1为440Hz,应用十二平均律,钢琴上的每个音会有固定音高,是不是调律应与感觉无关了?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到每个乐团都有自己的音高标准。比如:费城交响乐团和克里夫兰交响乐团的音高标准是440Hz,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音高标准是442Hz,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的音高标准是446Hz。在调律中a1音高的改变将会使整架琴的音高都发生变化;基准音组的音高变化将会影响分律中相关联音之间的拍频。这样看来调律是不是又无章可循了?其实在调律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摸索出音律的规律就会在一切情况下使音准达到标准:1.取音符合a1=440Hz,a1=442Hz,a1=446Hz……2.在最关键的分律过程中,使大三度,纯四度,纯五度,大六度符合渐快的规律就会使平均律正确无误。3.同、八度无“拍”,进而使整架琴音准准确。当然,这一切都依赖于对“拍音”的感觉的把握。在钢琴调律的过程中,不光音准感离不开抽象的感觉,调律人员使用工具将钢琴音律调准这一过程也是离不开感觉的。调律操作的首要问题是将音稳定在准点。而谈到这一问题就不得不涉及到弦轴这一关键部位。弦轴可分为a、b、c三段。a段为弦轴板所咬合。弦轴板牢固地稳定住弦轴,产生定位效应,保持弦的拉力。b段为绕弦部分,力量不断向下,缓解拉力。c段为插入扳子的部分,是最初受力者。调音时c段最初受力。b段因缠有弦,当扳手上行转动时产生相反方向的拉力,当扳手下行转动时与c段拉力一致。而a段因被弦轴板紧紧咬合,所以对由c经b传递来的力产生抵抗,这样弦轴的前部与后部不能同时转动,弦轴将会产生变形。当调律人员通过扳手对c段施力,足以克服b段与c段的阻力时,a段才会在旋轴板内产生转动,而此时c段与b段已产生很大(相对)变形,所以在a段略过准位后要回扳以解除b段与c段的变形,才能使音固定在准位。这也就是威廉.B.怀特在其著作中一再强调的“要转动弦轴,而不是扭弯”的原因。那么如何确认弦轴是否在准位呢?不能靠眼睛看,眼睛看到的只是扳手在带者弦轴旋转;也不能光靠耳听,耳朵听到准位了,往往是一松手音就跑了。正确的方法是用心感觉——通过手对扳手的操作,感觉弦轴在弦轴板内的运动,确定弦轴是否稳定在准位了。弦轴固定在准位了,如何能稳定得长久呢?同样离不开感觉的把握。弦在张挂中分为五段。固定端点分别与弦枕、码钉等部件发生摩擦产生滞涩,使弦在调律过程中很难六段同时均匀拉长,因此给音的稳定带来了困难。解决的方法就是依靠操扳与击键克服滞涩,使五段弦相对均匀运动。金先生曾风趣地将这种情况称做“通了”。只有使五段弦成为一个整体,上下都“通了”,音准才会稳定得长久。判断是否“通了”不能用眼睛去看每一段是否运动了,也不能用尺去量每一段拉长多少,更不会去用公式计算什么密度,看看变化是否均匀,只能依靠感觉,依靠调律人员良好的感觉,在击键与操扳的帮助下去体察弦的运动情况。当然,使弦“通了”与上面讲的对弦轴的控制是同时进行的。在音准准确、稳定长久的情况下我们还要谈一谈音准曲线。威廉.B.怀特在他的著作中对音准曲线问题做了论述——调律师在严密遵循自己感官发展的准确度进行调律时会发现:与计算出的频率相比,最高音部和最低音部的八度有分别向上向下延伸的感觉,这与人的听觉相适,机械的照搬理论与数据只会让人听觉不满。此论述恰恰证明了调律不能靠生搬理论、计算数据、使用仪器来进行,而是要依据正确的感觉来进行。在调律时,要依靠感觉来把握平均律、把握准点、把握弦的运动。调律后的钢琴在音准曲线方面要满足人们的听觉需要。可见:音准调整工作围绕感觉而进行。III.音质调整音质包括音色、响度与发音持久性。由于有制音器的原因,发音持久性取决于共鸣器件(一般不作调整)。音色与响度虽也依赖于共鸣器件,但可因对榔头(主要调整对象)的调整而做改善。对于榔头来说,决定钢琴音色与响度的因素主要是击弦历时。击弦历时适度会使弦充分振动,音色美妙,响度适中。击弦历时过长,长于弦的振动周期,那么榔头将压制住弦的部分振动,音的响度因此而降低,音色也会变坏。影响击弦历时的因素有榔头的质量与弹性。榔头质量大,惯性大,击弦历时长;榔头质量小,惯性小,击弦历时短。在弹性方面,榔头毛毡密度大,也就是榔头硬,在敲击弦时会把积聚的力一下就传出来,击弦历时就短。如果榔头毛毡柔软,情形就相反,这时力的传送是逐渐增加的。当榔头过分柔软时,它会“粘滞”在弦上,击弦历时就大为增加。由于每架琴的共鸣器件在制作中都有所不同,所以即便是同一副榔头,在不同的琴上产生的音质也都会不同。而在同一架琴上:低音部分为造成音色浓厚的印象,第一谐音要强;高音部分要亮,也就是要有高谐音存在。所以在同一副榔头中,榔头的质量、弹性与击弦历时也要随着弦组变化。威廉.B.怀特指出“对音色的调整,是要使一架钢琴完全依据触键的各种情况产生在中音部包括直到第十二泛音的所有泛音的波形。钢琴的榔头的功能是为这个目的提供物质手段。整音师的职能是处理榔头,使原先只不过是潜在的东西最终得以实现。”由于榔头的质量相对不变,整音一般针对榔头的弹性而进行。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1.改变榔头形状以改变原音色2.改变榔头软硬程度以改变音色改变榔头形状的手法主要包括:熨烫与打磨(主要用于对旧榔头的修复)。熨烫是为了使松软的榔头毛毡收缩,而被压缩成较适宜的形状。打磨是在此基础上对榔头搓磨,改变其形状以改变其音色。这时要靠听觉来判断榔头状况。(榔头头部的弧型圆一些,与弦的接触面积会大一些,弹性小一些,击弦历时会长一些,音色会暗一些。)通过改变对榔头的软硬程度来改变音色的方法有两种:1.榔头过硬可采用针刺法使毛毡松软2.榔头过软可涂抹处理液以增加其硬度整个整音环节的关键是良好的音色感,也就是“建立一副音乐的耳朵是成为整音师的最重要的因素”。榔头的软硬程度不是靠手摸眼看来判断的,而是靠听觉来确定的。音色噪而刺耳就说明榔头过硬了;音色闷而音量小就说明榔头过软了。在整音过程中,整音师依据听觉做出判断后采用相应的手法来调整,边调整边进行对比与检验,以免调整过度。调整对比与检验的参照标准就是整音师或演奏者内心建立的音质标准。其实整音就是感觉与把握所调整钢琴的音质变化,使之与整音师或演奏者内心建立的音质标准尽量一致的过程——音质的调整是围绕感觉来进行的。由上可知触感、音准及音质的调整都是围绕感觉来进行的。调整艺术的指导思想方面不光在具体的操作与实践中感觉很重要,在从事调整艺术的指导思想方面感觉也很重要。比如“胸有成竹”这一典故——北宋著名画家文与可以擅画墨竹著称,当时的许多文人都曾对其画法做出过论述:苏轼在其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论述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晁补子在《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一文中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些都指出了在从事艺术的过程中建立艺术概念的重要性。建立艺术概念对于调整人员来说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弹奏感、音准感与音质感。又如:《庄子.养生主》中记载着庖丁解牛由眼中全牛到眼中无全牛,进而到用心去感触而不必用眼去观察的过程。庖丁摸索事物规律的方法用在钢琴调整的学习与实践中是一样适当的——为了科学地调整钢琴(解牛)我们要了解钢琴构造的规律、音律的规律、音质的规律(眼中全牛到眼中无全牛),最终建立良好的感觉,并以其(弹奏感、音准感与音质感)为依据进行调整(用心感触,解牛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结论钢琴调整就是以建立良好的音乐概念为根本,捕捉与把握音乐感觉,利用钢琴构造的规律、音律的规律、音质的规律。通过对触感、音准、音质的调整以使钢琴充满表现力的艺术。感觉是钢琴调整艺术中的重中之重,一切围绕感觉来进行——建立感觉、依据感觉为了表现感觉。

乐理与钢琴就好像汉字与部首笔画一样,看见一个不认识的汉字,却不知道怎么通过部首笔画去查找,就好像只会用钢琴弹单个音,但不知道怎么去弹和弦一样,或者左右手配合能弹出带有和弦的琴音,但为何要这么弹却不知道,这时就需要有乐理知识了。掌握了乐理和和声知识,即使只有没配和弦的旋律,也能根据所掌握的乐理知识弹奏出和弦,所以掌握乐理知识对于理解钢琴弹奏的方式、目的是有很重要作用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