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产品成本结构分析

主要从:材料、工艺、模具、生产、装配等方面考虑;成本结构分析。分析产品的成本结构,可以寻找进一步降低成本途径。研究产品成本结构,首先应对各个成本项目的上年实际数、本年计划数、本年实际数的增减变动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其增变动额和变动率;其次应将本期实际成本的结构同上年实际成本的结构和计划成本的结构进行对比,结合各个项目成本的增减情况,了解成本结构的变动情况;再次应结合其他有关资料如产品各类、工艺技术、消耗定额、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各个项目成本发生增减及成本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

结构分析,主要从:材料、工艺、模具、生产、装配等方面考虑;

  导语  导语也称前言、总述、开头。分析报告一般都要写一段导语,以此来说明这次情况分析的目的、对象、范围、经过情况、收获、基本经验等,这些方面应有侧重点,不必面面俱到。或侧重于情况分析的目的、时间、方法、对象、经过的说明,或侧重于主观情况,或侧重于收获、基本经验,或对领导所关注和情况分析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作重点说明。如果是几个部门共同调查分析的,还可在导语中写上参加调查分析的单位、人员等。总之,导语应文字精练,概括性强。应按情况分析主旨来写,扣住中心内容,使读者对调查分析内容获得总体认识,或提出领导所关注和调查分析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引人注目,唤起读者重视。  主体  主体是分析报告的主要部分,一般是写调查分析的主要情况、做法、经验或问题。如果内容多、篇幅长,最好把它分成若干部分,各加上一个小标题;难以用文字概括其内容的,可用序码来标明顺序。主体部分有以下四种基本构筑形式。  1) 分述式:这种结构多用来描述对事物作多角度、多侧面分析的结果,是多向思维在谋篇布局中的反映。其特点是反映业务范围宽、概括面广。  2) 层进式:这种结构主要用来表现对事物的逐层深化的认识,是收敛性思维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反映。其特点是概括业务面虽然不广,开掘却很深。  3)三段式:主体部分由三个段落组成:现状;原因;对策。如此三段,是三个层次,故称三段结构。  4) 综合式:主体部分将上述各种结构形式融为一体,加以综合运用,即为综合式。例如,用“分述结构”来写“三段结构”中的“现状”;用“三段结构”来写“层进结构”中的一个层次;用“总分结构”来写“分述结构”中的某一方面内容;也可以使用“总分总结构”来写,分述之后总结主要情况、做法、经验或问题。  公式  完全成本=生产成本+期间费用。  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  即:完全成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成本分析报告的根本任务是为了挖掘降低成本潜力,促使企业以较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使用价值,实现更快的价值增值。因而,成本分析的核心就是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充分认识未被利用的劳动和物资资源,寻找利用不完善的部分和原因,发现进一步提高利用效率的可能性,以便从各方面揭露矛盾,找出差距,制定措施,使企业经济效益愈来愈好。 (一)成本分析的内容 成本分析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定期分析。即对价值链各环节的商品产品成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等指标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2.成本效益分析。即对百元商品产值成本指标、百元销售收入成本费用、成本费用利润等指标的分析。 3. 成本技术经济分析。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产品单位成本影响的分析。 4.厂际间产品单位成本的分析评价。 5.成本的预测分析。 6.成本的决策分析。 (二)成本分析的方法 成本分析方法要以成本分析的原则作为指导,它是达到成本分析目的,完成成本分析任务所应遵循的分析程序和所采用的手段。成本分析方法是成本分析实践的科学总结,随着成本分析实践的发展而完善,随着人们对成本分析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充实。它包括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从分析的全部过程(或程序)的观点来看,也称分析的基本程序。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分析目的,制定分析计划。 2.贮存分析信息,全面掌握情况。包括企业外部信息收集和企业内部信息收集。 3.进行定量分析,建立分析模型。 4.搞好定性分析,抓住关键因素。 5.作出综合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成本分析的技术方法,也称为数量分析方法。分析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指标对比分析法 它是根据分析的不同要求,对指标实际数做各种各样的比较,揭示差异,研究、评价企业成本工作,以便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以前实际指标的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相比较。 2.比率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是把分析对比的数值变成相对数,也就是计算出比率,进行观察比较。根据分析的不同内容和不同要求,它主要有以下几种:相关比率分析;趋势比率分析和构成比率分析。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一般包括:(1)连环替代分析法;(2)差额计算法;(3)按百分比计算的差额计算法;(4)因素分解法;(5)因素分摊法。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导语也称前言、总述、开头。分析报告一般都要写一段导语,以此来说明这次情况分析的目的、对象、范围、经过情况、收获、基本经验等,这些方面应有侧重点,不必面面俱到。或侧重于情况分析的目的、时间、方法、对象、经过的说明,或侧重于主观情况,或侧重于收获、基本经验,或对领导所关注和情况分析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作重点说明。如果是几个部门共同调查分析的,还可在导语中写上参加调查分析的单位、人员等。总之,导语应文字精练,概括性强。应按情况分析主旨来写,扣住中心内容,使读者对调查分析内容获得总体认识,或提出领导所关注和调查分析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引人注目,唤起读者重视。

要正确进行成本分析,关键是定量分析 1、单位应对各种产品分别制定标准成本,该标准成本应当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略低于平时生产的平均成本,这样做是为了明确一个努力方向,该标准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该标准成本分别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四个项目制定,每一项都分解成二、三个因素标准来分别进行考核。 有了标准成本,月末就可以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了,方法如下: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为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两者相加就是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为工资率差异和人工效率差异。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两者相加就是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两者相加就是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4、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闲置能量差异、效率差异。 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 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三者相加就是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所以说,定量分析是成本分析的基础,只有搞好了基础工作,才可以做成本分析的 至于成本分析的格式没有固定的,可以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各个单位的都不一样,没有什么可比性

一、分析成本的步骤如下   1.列明开支项目   要估算你的创业成本,你需要找出公司在创业阶段有可能需要消耗的所有费用,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掌控自如。有的费用是一次性的,比如注册费用;有的是必须支出的,但在一段时间内也是固定的,比如,办公场地费用、硬件设备费用等;而有的则是长期费用,如员工工资、员工福利保险、公关外事费用等。   当你把所有开支项目都罗列出来后,最好先评估一下它们是否是必需的开支。一家处于创业阶段的公司应该只把创建公司必须开支的费用列入预算中。那些必要的支出包括两方面:即固定支出和临时支出。固定支出包括租金、薪水、设备费用等。临时支出包括仓库费用、运输费用和销售提成等。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所有的支出费用都列在一张表上,根据各类支出项目的必要性来排序。然后慎重决定哪些费用是必需的,哪些可以暂时不列入预算,这样就可以估算出创业所需要的最低成本。   2.分析产品研发与生产成本   手中拥有一笔资金,到底投什么项目,不仅要看项目的前景与自身的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对项目开发、生产与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成本做一个分析预测,以便判断是否应该进入某个领域。   不仅如此,进行产品研发与生产成本分析的目的也在于帮助企业改善成本管理,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成本管理应从企业的成本分析开始,找出差距和问题所在,然后对企业成本的形成和成本管理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根据我们预先得出的成本法则,回答以下问题:   (1)目前企业可以支配的流动资金数额;   (2)项目盈利时间有多久;   (3)未来一段时间内可以融到多少资金。   根据这种对比,基本上可以判断出我们是否适合投入某个项目、进入某个行业。如果对比之后,发现差距太大,就应该考虑退出。   3.企业成本水平分析   企业成本水平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企业总成本水平、各经营领域的成本水平、各经营领域中主要单位产品成本的水平。   1.企业总成本水平的分析   企业总成本水平分析,是把企业实际总成本和计划成本,与同行业的先进成本水平做比较,然后再对构成总成本的各要素进行分析,寻找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主要成本指标有企业产品总成本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降低率,影响因素的分析,通常可以从产品产量的变动、产品品种结构的变动、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三个因素来分析。   2.各经营领域成本水平的分析   分析各战略经营领域的成本水平是确定其经营资本利润率的基础工作,是制定企业战略不可缺少的依据。   3.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对于经营领域结构复杂、产品品种众多的企业,需要选择重点分析对象,比如,主要产品。所谓主要产品,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1)代表性产品,即分析了该产品的成本后,就可推算出其他产品的成本情况;   (2)成本因素是取得成功关键之一,而该产品在战略经营领域各品种中,对经济效益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不同的战略经营领域有不同的主要产品。   在分析具体成本因素时,还要注意以下要点:   (1)材料费分析要点   ①是否具有控制实际消耗量和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意识、措施?   ②是否研究过降低采购价格的措施?   ③标准价格、消耗定额的计算方法是否妥当?   ④库存程度是否合理?   (2)工资分析要点   ①是否具有掌握实际工作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及具体措施?   ②工资比率的决定方法是否合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如何?   ③标准工资和工时定额的设定方法是否妥当?   ④是否做过必要的差异分析?   ⑤多余的二线人员是否进入一线工作?   (3)车间经费分析要点   ①车间经费预算编制的状况如何?其预算是否有弹性?   ②标准值的确定是否妥当?   ③是否积极地控制实际发生的车间费用?   ④在差异分析后是否作出必要的处理?   (4)企业管理费分析要点   ①管理费中各部分费用是否必要、是否合理?各部分费用的结构是否合理?   ②管理费的预算和企业的需要是否平衡?   ③管理费的使用是否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④是否定期对实际使用中的差异进行分析和寻找原因,并提出必要的纠正措施?   如果要更彻底地了解影响成本项目的原因,还可以对管理费用的各个具体项目再做分析。对于不同行业,有些费用或许不存在,比如,对于信息服务、软件、互联网、公关、媒体等行业的企业,车间的经费则不存在,可能会换成其他项目费用,比如,印刷、刻录一类的费用名目。   二、成本的形成过程分析   企业的实际总成本、各经营领域的实际成本和各单位产品的实际成本均是在投入、转换、产出过程中形成的。   第一,描述与成本水平问题有关主要工作流程的现状(预计的)。   各部门、各项工作均有工作程序(例如,设计部门从新产品的经济、技术可行性研究分析开始,直至产品设计定型的流程,备件从接受订货、制定计划,直至生产、库存、发运的流程)。   第二,研究降低成本的措施。   其基本方法是: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于工作流程和工作成果进行分析。

  一、具体方法:  1)比较法  比较法,又称“指标对比分析法”,就是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挖掘内部潜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便于掌握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时必须注意各技术经济指标的可比性。比较法的应用,通常有下列形式:  ·将实际指标与目标指标对比。以此检查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影响目标完成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在进行实际指标与目标指标对比时,还应注意目标本身有无问题。如果目标本身出现问题,则应调整目标,重新正确评价实际工作的成绩。  ·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看出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动情况,反映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程度。  ·与本行业平均水平、先进水平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反映本项目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与行业的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而采取措施赶超先进水平。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置换法。这种方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因素分析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确定分析对象,并计算出实际数与目标数的差异;  ·确定该指标是由哪几个因素组成的,并按其相互关系进行排序;  ·以目标数为基础,将各因素的目标数相乘,作为分析替代的基数;  ·将各个因素的实际数按照上面的排列顺序进行替换计算,并将替换后的实际数保留下来;  ·将每次替换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前一次的计算结果相比较,两者的差异即为该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应与分析对象的总差异相等。  3)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4)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先把对比分析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再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施工成本分析的概念:  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的对比评价和总结工作。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的对比评价和总结工作。 施工成本分析贯穿于施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其是在成本的形成过程中,主要利用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资料(成本信息),与目标成本、预算成本以及类似的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等进行比较,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同时也要分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成本的影响。

  成本分析概述  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编辑本段]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包括: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成本影响的分析、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等。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编辑本段]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也称数量分析方法)很多,企业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分析对象的特点,掌握的资料等情况确定应采用那种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三种。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比较分析法按比较内容(比什么)分为:  (1)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  (2)比较结构百分比  (3)比较财务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如材料费用指标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  (2)计算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期数(如计划数,上期数等),从而形成了两个指标体系。这两个指标的差额,即实际指标减基期指标的差额,就是所要分析的对象。各因素变动对所要分析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影响合计数,应与该分析对象相等。  (3)确定各因素的替代顺序。在确定经济指标因素的组成时,其先后顺序就是分析时的替代顺序。在确定替代顺序时,应从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使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替代的顺序一般是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先替代实物量指标,后替代货币量指标;先替代主要指标,后替代次要指标。  (4)计算替代指标。其方法是以基期数为基础,用实际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因素,逐步顺序地替换。每次用实际数替换基数指标中的一个因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指标。每次替换后,实际数保留下来,有几个因素就替换几次,就可以得出几个指标。在替换时要注意替换顺序,应采取连环的方式,不能间断,否则,计算出来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就不能与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异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5)计算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其方法是将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结果与这一因素替代前的结果进行比较,其差额就是这一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6)将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数额相加,应与该项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上述因素分析法的计算过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设某项经济指标N是由A,B,C三个因素组成的。在分析时,若是用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对比,则计划指标与实际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指标N0=A0×B0×C0  实际指标N1=A1×B1×C1  分析对象为N1-N0的差额。  采用因素分析法测定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程度时,各项计划指标,实际指标及替代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指标 N0=A0×B0×C0-----------(1)  第一次替代N2=A1×B0×C0-----------(2)  第二次替代N3=A1×B1×C0-----------(3)  实际指标 N1=A1×B1×C1-----------(4)  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数额按下式计算:  由于A因素变动的影响=(2)-(1)=N2-N0  由于B因素变动的影响=(3)-(2)=N3-N2  由于C因素变动的影响=(4)-(3)=N1-N3  将上述三个项目相加,即为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程度,它与分析对象应相等。  根据因素分析法的替代原则,材料费用三个因素的替代顺序为产量,单耗,单价。各因素变动对甲产品材料费用实际比计划降低8 000的测定结果如下:  计划材料费用=250×48×9=108 000(元)-----(1)  第一次替代=200×48×9=86 400(元)------(2)  第二次替代=200×50×9=90 000(元)------(3)  实际材料费用=200×50×10=100 000(元)------(4)  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降低8 000元的影响程度如下:  由于产量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1)=86400-108000=-21600(元)  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的影响=(3)-(2)=90000-86400=3600(元)  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4)-(3)=100000-90000=10000(元)  三个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程度=-21600+3600+10000=-8000(元)  上述分析计算时,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简化的形式,即差额计算法。差额计算法是利用各个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直接计算各个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以上述经济指标N为例,采用差额计算法时的计算公式如下:  由于A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A0)×B0×C0  由于B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B1-B0)×C0  由于C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B1×(C1-C0)  〖例3〗以例2材料费用的分析资料为基础,采用差额计算法的结果如下:  由于产量增加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250)×48×9=-21600(元)  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50-48)×9=3600(元)  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50×(10-9)=10000(元)  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1600+3600+10000=-8000(元)  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同,但采用差额计算法显然要比第一种方法简化多了。  3、相关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是指在分析某个指标时,将与该指标相关但又不同的指标加以对比,分析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企业的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依存关系, 在这些指标体系中,一个指标发生了变化,受其影响的相关指标也会发生变化。如将利润指标与产品销售成本相比较,计算出成本利润率指标,可以分析企业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再如,产品产量的变化,会引起成本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相关分析法找出相关指标之间规律性的联系,从而为企业成本管理服务。  4、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5、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先把对比分析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再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常用的比率法有以下几种。  ● 相关比率法 由于项目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的,因而可以将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加以对比,求出比率,并以此来考察经营成果的好坏。例如:产值和工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关系又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都希望以最少的工资支出完成最大的产值。因此,用产值工资率指标来考核人工费的支出水平,就很能说明问题。  ● 构成比率法 又称比重分析法或结构对比分析法。通过构成比率,可以考察成本总量的构成情况及各成本项目占成本总量的比重,同时也可看出量、本、利的比例关系(即预算成本、实际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指明方向。  ● 动态比率法 动态比率法,就是将同类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以分析该项指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动态比率的计算,通常采用基期指数和环比指数两种方法。

下面说得比较好

1、正确计算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计算产生的差异;2、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3、正确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4、提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和方案。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资料对成本指标所进行的分析。其包括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1、成本的事前分析是指在成本未形成之前所进行的成本预测。进行事前成本分析,可使企业的成本控制有可靠的目标。2、成本的事中分析是指对正在执行的成本计划的结果所进行的分析。事中分析主要是为了进行成本控制,防止实际成本超过目标成本的范围。3、成本的事后控制是指对成本实际执行的结果所作的分析。事后分析主要是对成本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总结成本降低的经验,以利于下一期的成本控制活动的开展。扩展资料成本组成1、持有成本现金的持有成本,是指企业因保留一定现金余额而增加的管理费及丧失的再投资收益。实际上,现金持有成本包括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两部分。2、转换成本现金的转换成本,是指企业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以及转让有价证券换取现金时付出的交易费用,即现金同有价证券之间相互转换的成本,如委托买卖佣金、委托手续费、证券过户费、实物交割手续费等。3、短缺成本现金的短缺成本,是指在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现金的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呈反方向变动关系。现金的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现金持有量的减少而上升,即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分析

一、分析成本的步骤如下   1.列明开支项目   要估算你的创业成本,你需要找出公司在创业阶段有可能需要消耗的所有费用,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掌控自如。有的费用是一次性的,比如注册费用;有的是必须支出的,但在一段时间内也是固定的,比如,办公场地费用、硬件设备费用等;而有的则是长期费用,如员工工资、员工福利保险、公关外事费用等。   当你把所有开支项目都罗列出来后,最好先评估一下它们是否是必需的开支。一家处于创业阶段的公司应该只把创建公司必须开支的费用列入预算中。那些必要的支出包括两方面:即固定支出和临时支出。固定支出包括租金、薪水、设备费用等。临时支出包括仓库费用、运输费用和销售提成等。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所有的支出费用都列在一张表上,根据各类支出项目的必要性来排序。然后慎重决定哪些费用是必需的,哪些可以暂时不列入预算,这样就可以估算出创业所需要的最低成本。   2.分析产品研发与生产成本   手中拥有一笔资金,到底投什么项目,不仅要看项目的前景与自身的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对项目开发、生产与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成本做一个分析预测,以便判断是否应该进入某个领域。   不仅如此,进行产品研发与生产成本分析的目的也在于帮助企业改善成本管理,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成本管理应从企业的成本分析开始,找出差距和问题所在,然后对企业成本的形成和成本管理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根据我们预先得出的成本法则,回答以下问题:   (1)目前企业可以支配的流动资金数额;   (2)项目盈利时间有多久;   (3)未来一段时间内可以融到多少资金。   根据这种对比,基本上可以判断出我们是否适合投入某个项目、进入某个行业。如果对比之后,发现差距太大,就应该考虑退出。   3.企业成本水平分析   企业成本水平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企业总成本水平、各经营领域的成本水平、各经营领域中主要单位产品成本的水平。   1.企业总成本水平的分析   企业总成本水平分析,是把企业实际总成本和计划成本,与同行业的先进成本水平做比较,然后再对构成总成本的各要素进行分析,寻找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主要成本指标有企业产品总成本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降低率,影响因素的分析,通常可以从产品产量的变动、产品品种结构的变动、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三个因素来分析。   2.各经营领域成本水平的分析   分析各战略经营领域的成本水平是确定其经营资本利润率的基础工作,是制定企业战略不可缺少的依据。   3.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对于经营领域结构复杂、产品品种众多的企业,需要选择重点分析对象,比如,主要产品。所谓主要产品,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1)代表性产品,即分析了该产品的成本后,就可推算出其他产品的成本情况;   (2)成本因素是取得成功关键之一,而该产品在战略经营领域各品种中,对经济效益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不同的战略经营领域有不同的主要产品。   在分析具体成本因素时,还要注意以下要点:   (1)材料费分析要点   ①是否具有控制实际消耗量和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意识、措施?   ②是否研究过降低采购价格的措施?   ③标准价格、消耗定额的计算方法是否妥当?   ④库存程度是否合理?   (2)工资分析要点   ①是否具有掌握实际工作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及具体措施?   ②工资比率的决定方法是否合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如何?   ③标准工资和工时定额的设定方法是否妥当?   ④是否做过必要的差异分析?   ⑤多余的二线人员是否进入一线工作?   (3)车间经费分析要点   ①车间经费预算编制的状况如何?其预算是否有弹性?   ②标准值的确定是否妥当?   ③是否积极地控制实际发生的车间费用?   ④在差异分析后是否作出必要的处理?   (4)企业管理费分析要点   ①管理费中各部分费用是否必要、是否合理?各部分费用的结构是否合理?   ②管理费的预算和企业的需要是否平衡?   ③管理费的使用是否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④是否定期对实际使用中的差异进行分析和寻找原因,并提出必要的纠正措施?   如果要更彻底地了解影响成本项目的原因,还可以对管理费用的各个具体项目再做分析。对于不同行业,有些费用或许不存在,比如,对于信息服务、软件、互联网、公关、媒体等行业的企业,车间的经费则不存在,可能会换成其他项目费用,比如,印刷、刻录一类的费用名目。   二、成本的形成过程分析   企业的实际总成本、各经营领域的实际成本和各单位产品的实际成本均是在投入、转换、产出过程中形成的。   第一,描述与成本水平问题有关主要工作流程的现状(预计的)。   各部门、各项工作均有工作程序(例如,设计部门从新产品的经济、技术可行性研究分析开始,直至产品设计定型的流程,备件从接受订货、制定计划,直至生产、库存、发运的流程)。   第二,研究降低成本的措施。   其基本方法是: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于工作流程和工作成果进行分析。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