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秋季传染病预防

  秋季是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的多发季节。避免这三类传染病造成流行或暴发,应及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预防工作。  一、肠道传染病主要是一组由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体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感染性腹泻、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主要经水、食物传播。预防肠道传染病如下:  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蔬菜、瓜果不能生吃,一定要洗干净,煮熟再吃;剩菜、剩饭要煮后再吃,食用餐具要经常消毒。适当进食蒜、醋等以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2、注意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要喝开水。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4、增强抵抗力,经常进行体育活动。  5、感染性肠道传染病病人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产生耐药性。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使用不当,甚至可致生命危险。  6、要加强对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做好灭蝇、灭蟑螂工作。  二、呼吸道传染病是由于细菌或病毒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的细菌、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而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的有流感、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预防如下:  1、早期发现病人,应及时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  2、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日常用品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  3、做好寝室、教室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4、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  5、到疾控中心进行相关疫苗的接种: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三、虫媒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病原体传入健康人体内导致发病。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预防如下:  1、积极消灭寝室内的蚊、螨、虱子、跳蚤,使用蚊帐、驱虫剂等。  2、傍晚外出时穿长袖衣服。  3、已患病病人,立即到医院就诊、治疗。

秋季是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的多发季节。避免这三类传染病造成流行或暴发,应及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预防工作。

学校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发病初期类似感冒,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出现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叶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是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3、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传染,儿童多见。4、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症状是发热,腮腺肿痛,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5、诺如病毒感染诺如病毒传染性强,以恶心、呕吐为主,部分伴有腹痛、腹泻,大多数无发热。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学龄儿童和成人易感,大部分患者1—3天好转。预防措施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避免过度劳累,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2、每天应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室内空气和物表进行定期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净的食物,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4、学校应加强晨检,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应立即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治愈后方可返校上课。5、隔离患者也需注意:住所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居家期间尽量不要和家人过于近距离接触,外出到公共场合应戴口罩;使用独立饮食用具,要远离厨房,不要加工处理食物;安排独立厕所。6、积极接种相关传染病疫苗。

流行性感冒在冬季是高发的季节,所以在冬季一定要注意预防流行性感冒,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防寒保暖,根据天气的变化适当的增减衣服,少去一些公共的场合,日常的生活中要多喝水,多注意休息还有维生素的补充,时刻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情。要适当的加强体育锻炼,可以进行一些类似于慢跑和游泳的体育锻炼,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所帮助。如需获得更多权威医美知识,尽在柠檬爱美柠檬爱美

早晚教室内要消毒。适当通风。保持室内温度。叮嘱学生出教室穿好衣物。做好晨午检,对发热学生及时检查治疗

菌痢,手足口病,伤寒,流感,疥疮,甲肝等。常见的有菌痢,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秋季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所以说秋季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一、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 —— 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1. 霍乱 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夏秋季为流行季节。人群普遍易感。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2. 伤寒 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本病以夏秋季多发,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苍蝇和蟑螂传播。 3. 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常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 4. 甲型肝炎 是由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是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 5. 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 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以饮食卫生为重点,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 1. 提倡良好的个人和饮食卫生习惯。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实行分餐制,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罐头食品出现鼓起,色香味改变的情况,不可食用。不喝生水。 2. 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3. 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二、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必要时可进行疫苗的接种: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三、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虫媒传染病预防措施 这种传染病预防的最好措施是防止被蚊子叮咬,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子;注意居室灭蚊;如果不能保证彻底灭蚊,房间内则要有有效的防蚊设施,使用蚊帐。使用驱蚊剂,应每隔数小时重复涂搽;外出时(特别是由黄昏至日出时)穿长袖衣服;对早期发现的病人,应早期诊断、早期隔离,防止病毒传播。若在旅行期间或之后有任何高热或类似感冒病征等病的话,要尽快看医生治疗和接受血液检查,越早诊治越有效。○ 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习惯大食堂的饭菜,确实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有的同学不喜欢食堂的饭菜,可能就会选择其它的一些包装食品和快餐食品等。口味也许对了,但这些食品难以保证同学们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学校的饭菜可能不是每顿都那么可口,但是卫生、营养,有利于身体的成长,不要随便吃营养少、热量大的快餐食品,少吃零食等,因为经常吃零食会影响食欲,妨碍正餐的摄入量。另外还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有的同学喝饮料喝上了瘾,都不会喝水了,这样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住校学生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非常重要。要勤洗澡、勤换内衣裤,床铺保持干燥整洁卫生。自己的毛巾、洗漱用具、碗筷、水杯等自己用,不要用别人的,也不要借给别人用。吃饭时不要碗筷不分你我,避免某些传染病的交叉感染。 ○ 根据气候变化适量增减衣物 秋季温差较大,气温变化幅度也增大,同学们容易患扁桃体炎等病症,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引发严重危害,因此要特别提防。 每周日返校时应带够衣服,保证无论气温如何变化,同学们都有相应的服装,并能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服,以免病痛的“侵袭”。○ 合理使用教室和寝室的空调及电风扇 天气渐凉,应尽量减少室内空调和电风扇的使用,倡议开窗通风,增加室内外空气的流通与交换,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和氧含量,杜绝传染病的侵袭和蔓延,这样有利于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保障同学们健康生活。

因为秋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所以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请大家不要麻痹大意。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细菌性(阿米疮痢疾)痢疾、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因为秋季天气仍然炎热,各种细菌、病毒性仍处于旺盛生长繁殖期,食物、水源、环境仍然容易受到传染,所以疾病仍容易发生与流行。病媒生物如苍蝇、蚊子、蟑螂等在秋季繁殖频繁,它们携带各种病源体传染食物、水源、环境。1、要搞好室内卫生,搞好粪便管理,清除拉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四害;2、搞好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吃苍蝇、蟑螂等叮爬过的食物,碗、筷等餐具要严格消毒,传染病人和带菌者要暂时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岗位;3、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五要”、“七不要”。(即“五要”即要按时作息;要睡前刷牙;要饭前、便后洗手;要勤洗澡洗衣服;要勤剪指甲勤理发。“七不要”即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物;不吸烟吸毒;不喝生水;不食不洁食品;不用公共毛巾和未消毒杯碗、筷。)4、肠道传染病的普通症状,起病急,腹痛,腹泻,排稀便一天可达十次以上,继之脓血便,偶尔伴有轻度发热,四肢无力。严重的有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5、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及时向医务室报告,做到早隔离、早治疗。

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人为传染源,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学校防控要点: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如出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应及早离岗离校居家休息。儿童和体弱多病者可及早接种流感疫苗。2、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托幼机构防控要点: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落实环境(含公共场室、校车等)及物品清洁消毒工作。一旦出现病例,应及早严格隔离。聚集性疫情要及早发现和报告,并按要求规范实施停课、物品消毒等防控措施。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可经飞沫或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其传染性很强。典型的麻疹首先表现为发热,体温达39~40℃,可伴有流涕、喷嚏、咳嗽、流泪、畏光、眼结膜炎等症状。约90%以上患者口腔可出麻疹黏膜斑(科氏斑),即位于双侧第二磨牙对面的颊粘膜上,为直径约0.5~1.0mm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于发疹后的第二天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是麻疹早期具有的特征性体征。学校防控要点: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消毒制度。一旦出现病例,应及早严格隔离。4、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学校防控要点: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消毒制度。一旦出现病例,应及早严格隔离。5、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学校防控要点:做好入学入托查验证工作,督促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查验和补种。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及时发现和严格隔离病人。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收藏!开学季学校传染病防控指南来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青少年儿童是传染病的好发人群,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传染病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能扩散到家庭和社会。因此,学校、卫生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早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学校常见传染病种类及症状:     1、出疹性疾病:★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全省多次组织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目前多为散发。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其发疹特点为先热后疹,皮疹颜色深,疹间参差不齐,手摸粗糙,疹后皮肤呈皮糠样改变。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疫苗接种率普遍不高,儿童普遍易感,易呈暴发流行。流行季节为冬春季,临床特征为为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颜色淡,出疹均匀,整齐,疹后皮肤光滑,干净如常。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2、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在学校及幼托机构易造成暴发流行。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肿、痛。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可怕。可能导致:1、男生睾丸炎:较大儿童及体弱患儿易并发睾丸炎,常有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疼痛。若治疗不及时出现睾丸萎缩而引起无精症,故而不生育;2、卵巢炎:10岁以上女患儿易并发卵巢炎。症状是小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全身乏力,发烧较重可达39℃以上。治疗不及时,婚后不孕;3、脑膜脑炎:在腮腺肿大一周后出现嗜睡、呕吐、头痛、颈项强直、发烧39℃以上,一般无抽搐。隔离期限:至腮腺完全消肿后3天止,自发病起约3周时间。3、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手、足、口腔可发现皮疹、丘疹或疱疹,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14天。4、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体温达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等。以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轻为特征。流感病毒的变异化非常快,是一种无国界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多数人以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于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心力衰竭等,后果十分严重。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7天5、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水痘结痴后病毒消失。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并发症:皮肤继发感染:最常见,如脓疱疮、蜂窝组织炎等;水痘肺炎;心肌炎、脑炎。易感孕妇在妊娠早期如患水痘,终止妊娠是最佳选择。隔离期限: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少于发病后7天。6、流脑:为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冬春季,病变主要在脑膜、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高烧、头痛、皮肤瘀点及脑膜刺激症。现已有疫苗预防,发病率低。隔离期限:症状消失后3天,但不少于发病后1周。7、乙脑:为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流行季节为7、8、9三个月,传播途径是经蚊子叮咬。临床上以高烧、意识障碍、抽搐及脑膜刺激症为特征。现已有疫苗预防,发病率低。隔离期限:隔离至体温正常。    二、学校常见传染病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与条件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和《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范围》的规定:1、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或者同一个村发生有联系的麻疹病例2例及以上。2、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等集体单位或者乡镇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3、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等集体单位或者乡镇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手足口病:当单位出现聚集性病例,即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的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3天内有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自然村(居委会)发生10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联系的手足口病病例。5、流感 :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它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人,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人死亡。6、水痘: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等集体单位或者乡镇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7、★流脑:1周内,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或乡、村因同一因素发生流脑3例及以上,或者有1例及以上死亡;或周边地区(全国、省、市、县)发生流脑暴发流行期间,发生1例及以上流脑病例。 8、★乙脑:在一个县内,1周内发生乙脑病例5例及以上。备注:打★者为《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范围》的规定;其余为《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规定。三、学校常见传染病个人预防措施1、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上述学校常见传染病除手足口病外,均有相应疫苗可预防。2、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晒衣被,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    4、均衡饮食、加强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增强抵抗力。5、在传染病流行高发期尽量避免让孩子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不到病人家串门,以减少患病机会。    6、药物预防 :可服板蓝根冲剂、玉叶冲剂等抗病毒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同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治疗。四、学校常见传染病的疫情控制1、疫情的判断与核实:根据上述介绍的学校常见传染病主要症状判断与核实为何种传染病;确认后向当地卫生院防疫组做疫情报告,疫情报告电话见附表4。2、坚持晨检制度:按照《学校传染病防控晨检工作规范》要求,认真询问、观察、检测(测体温)学生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认真登记《学生晨检因病缺勤记录登记表》(附表1),督促就诊并严格居家隔离。3、严格病人隔离:严格掌握并按上述各种传染病的隔离期限责成患病学生居家隔离治疗,直至满隔离期限后或经当地卫生院提供医师开具的无传染性的证明,患病学生方可返校上课。教师职工亦同。4、执行疫情日报告:每日根据晨检结果,指定专人汇总填写《学校晨检结果汇总表》(附表3),报告当日新发病例数、痊愈病例数,住院病例数等信息,每日上午9时前上报辖区卫生院防疫组;若波及学校多,各校统一将《晨检结果汇总表》上报给学区,由学区汇总后每日上午9时30分前上报给辖区卫生院防疫组。疫情报告信息要准确、及时。5、环境清洁与消毒: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学校环境卫生的清洁,校园内无卫生死角;定期对教室、宿舍等学生活动场所进行通风、消毒,消毒对象与方法详见《学校各场所的消毒方案》。6、健康教育工作:学校通过授课、版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对师生进行各类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学会勤洗手、勤晒被、多通风、喝开水、吃熟食的十五字防病口决。疫情发生期间同学不互相探望、串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停止集体活动,尽量避免全校或较多人员集会。7、保护易感人群:对未发病学生可建议由家长携带到当地卫生院应急接种相关疫苗或视疫情程度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由当地卫生院组织入校开展疫苗应急接种工作,保护易感人群。学校传染病防控晨检工作规范一、     晨检人:校医/保健老师;无条件者可由各班主任担任;二、     对晨检老师的要求穿工作服、戴帽子、戴口罩三、     晨检需要的用品体温计(医用),消毒液(84消毒液、碘伏消毒液或75%乙醇),消毒容器(脸盆或桶),毛巾四、     晨检流程1、         问:询问是否有身体不适感(如发热、咽痛、流涕等);2、         看:察看儿童精神状况,有无明显异常(如颜面潮红、出疹等);3、         摸:用手触摸儿童额头,是否发热;4、         量:对可疑发热儿童进行体温测量;5、         留验:对有发热、精神差、有相关症状的儿童进行留验,安排在单独留检室;6、         消毒:对体温表每使用一次消毒一次,晨检老师晨检后应进行手消毒,儿童进教室前进行洗手。五、     消毒方法1、消毒对象:手和体温表2、消毒药物:84消毒消毒液;0.5%碘伏消毒液;75%乙醇棉球3、消毒药物的浓度:半脸盆(约5斤)水加84消毒液1盖,形成500mg/L浓度;消毒方法:将手浸泡后再用毛巾擦干六、     留验与报告1、各学校应准备单间留验室,隔离所有疑似病例;将留验儿童晨检结果逐一登记;填写《学生晨检因病缺勤记录登记表》(附表1);2、通知家长接回儿童并带到当地卫生院就诊;留验室应安排一名老师,监护留验儿童,家长未接走儿童前,儿童不得离开留验室。3、将各班晨检结果进行汇总,填写《学校晨检结果汇总表》(附表3),每日上午9时前报告辖区卫生院防疫组;若波及学校多,各校统一将晨检结果汇总表上报给学区,由学区汇总后每日上午9时30分前上报给辖区卫生院防疫组。学校各场所的消毒方案 一、消毒原则 :学校的预防性措施应以清洁为主,平时注意加强通风(每日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好环境卫生,不需专门开展消毒工作,若有传染病疫情存在,按才有针对性消毒。 二、消毒场所 :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音乐室、礼堂、厕所、食堂等公共场所。三、消毒对象与方法: 1.地面:上述各场所地面用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 2.空气:房屋密闭后:①2%过氧乙酸(过氧乙酸A、B液在使用前需混合放置24小时后,方可按比例配制使用)进行喷雾消毒,用量为8毫升/米3 ; ②也可将食醋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底部用装有适量酒精的酒精灯或电磁炉加热蒸发,薰蒸1 小时,开门窗通风。熏蒸消毒时要注意防火。③也可用移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半小时。3.课桌椅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可选用清洗、擦拭、喷雾的方法。一般选择含氯消毒剂,浓度为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4.手与皮肤:可用0.5%碘伏消毒液、或75%乙醇棉球、纱布块擦拭,作用1 分钟~3 分钟,防止手造成的交叉感染。 5、食饮具:首选物理消毒方法:煮沸消毒15-30分钟;使用消毒碗柜,温度达到125℃,维持15 分钟,消毒后温度应降至40℃以下方可使用。对不具备物理消毒的单位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如用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消毒后清水冲洗、风干保存备用。6.垃圾: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 分钟以上。 参考资料: http://qs.huianedu.gov.cn/newsInfo.aspx?pkId=13518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一、注意卫生二、加强管理三、责任到人四、坚持日报五、控制疫情六、隔离救治

请假不去

秋季气温变化大,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同时雨水较多,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走后发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病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和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常见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因为秋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所以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请大家不要麻痹大意。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细菌性(阿米疮痢疾)痢疾、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因为秋季天气仍然炎热,各种细菌、病毒性仍处于旺盛生长繁殖期,食物、水源、环境仍然容易受到传染,所以疾病仍容易发生与流行。病媒生物如苍蝇、蚊子、蟑螂等在秋季繁殖频繁,它们携带各种病源体传染食物、水源、环境。 1、要搞好室内卫生,搞好粪便管理,清除拉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四害; 2、搞好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吃苍蝇、蟑螂等叮爬过的食物,碗、筷等餐具要严格消毒,传染病人和带菌者要暂时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岗位; 3、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五要”、“七不要”。(即“五要”即要按时作息;要睡前刷牙;要饭前、便后洗手;要勤洗澡洗衣服;要勤剪指甲勤理发。“七不要”即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物;不吸烟吸毒;不喝生水;不食不洁食品;不用公共毛巾和未消毒杯碗、筷。) 4、肠道传染病的普通症状,起病急,腹痛,腹泻,排稀便一天可达十次以上,继之脓血便,偶尔伴有轻度发热,四肢无力。严重的有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 5、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及时向医务室报告,做到早隔离、早治疗。

流行性感冒在冬季是高发的季节,所以在冬季一定要注意预防流行性感冒,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防寒保暖,根据天气的变化适当的增减衣服,少去一些公共的场合,日常的生活中要多喝水,多注意休息还有维生素的补充,时刻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情。要适当的加强体育锻炼,可以进行一些类似于慢跑和游泳的体育锻炼,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所帮助。如需获得更多权威医美知识,尽在柠檬爱美柠檬爱美

你好,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1、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2、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3、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秋季常见传染病防治⒈ 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水平⒉做好个人卫生和消毒工作⒊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蝇、鼠、蟑螂等害虫⒋接触过传染病的用品和居室均应严格消毒⒌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到户外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呼吸新如鲜空气,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秋季气温变化大,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同时雨水较多,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走后发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病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和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常见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因为秋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所以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请大家不要麻痹大意。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细菌性(阿米疮痢疾)痢疾、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因为秋季天气仍然炎热,各种细菌、病毒性仍处于旺盛生长繁殖期,食物、水源、环境仍然容易受到传染,所以疾病仍容易发生与流行。病媒生物如苍蝇、蚊子、蟑螂等在秋季繁殖频繁,它们携带各种病源体传染食物、水源、环境。 1、要搞好室内卫生,搞好粪便管理,清除拉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四害; 2、搞好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吃苍蝇、蟑螂等叮爬过的食物,碗、筷等餐具要严格消毒,传染病人和带菌者要暂时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岗位; 3、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五要”、“七不要”。(即“五要”即要按时作息;要睡前刷牙;要饭前、便后洗手;要勤洗澡洗衣服;要勤剪指甲勤理发。“七不要”即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物;不吸烟吸毒;不喝生水;不食不洁食品;不用公共毛巾和未消毒杯碗、筷。) 4、肠道传染病的普通症状,起病急,腹痛,腹泻,排稀便一天可达十次以上,继之脓血便,偶尔伴有轻度发热,四肢无力。严重的有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 5、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及时向医务室报告,做到早隔离、早治疗。

秋季气温变化大,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同时雨水较多,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走后发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病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和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常见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因为秋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所以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请大家不要麻痹大意。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细菌性(阿米疮痢疾)痢疾、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因为秋季天气仍然炎热,各种细菌、病毒性仍处于旺盛生长繁殖期,食物、水源、环境仍然容易受到传染,所以疾病仍容易发生与流行。病媒生物如苍蝇、蚊子、蟑螂等在秋季繁殖频繁,它们携带各种病源体传染食物、水源、环境。 1、要搞好室内卫生,搞好粪便管理,清除拉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四害; 2、搞好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吃苍蝇、蟑螂等叮爬过的食物,碗、筷等餐具要严格消毒,传染病人和带菌者要暂时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岗位; 3、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五要”、“七不要”。(即“五要”即要按时作息;要睡前刷牙;要饭前、便后洗手;要勤洗澡洗衣服;要勤剪指甲勤理发。“七不要”即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物;不吸烟吸毒;不喝生水;不食不洁食品;不用公共毛巾和未消毒杯碗、筷。) 4、肠道传染病的普通症状,起病急,腹痛,腹泻,排稀便一天可达十次以上,继之脓血便,偶尔伴有轻度发热,四肢无力。严重的有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 5、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及时向医务室报告,做到早隔离、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