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中国教育资源中有很多,我下载了几个挺实用的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之一 一、教学目标 获得有关生物的结构层次,识记动物的主要类群和主要特征。探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方式。区分不同类群的生物。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在自然界和经济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识记动物的行为类型和特点及其意义,知道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知道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和方法。动物行为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二、学情分析 本人所任学科有两个班,在七年级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时学习的兴趣很高,气氛活跃。但期末成绩不是很理想,原因是学生习惯了原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和注入式教学方式,对新课程下的新教学方式还不适应。 应对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村和新课程标准。 2、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3、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4、认真组织好各次探究活动,注重学法指导。 5、认真做好培优辅差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6、加强训练,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 7、成立好合作学习小组,并加强合作学习指导。 三、教研教改举措 1、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其它科学文化知识,不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 2、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研教改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经常和他们交流经验,按安参加本组的集体备课。 四、教学进度安排(按周别\教学内容\时数排列) 1、水中生活的动物12、进行第二次月考并讲评试卷 2、陆地生活的动物13、细菌真菌的分布 3、空中飞行的动物14、细菌、真菌 4、复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15、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5、进行第一次月考并讲评试卷16、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6、“十一”黄金周17、复习第五单元的第三至五章进行第三次月考 7、动物的运动18、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从种到界 8、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9、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9、社会行为20、进行期末考试和期末小结 复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0、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1、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 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6、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_躯干部_和尾鳍_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 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12、水由鱼___口__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氧气_进入鳃丝的__毛细血管__中,而_二氧化碳_____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_氧气_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_的含量增高。13、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_水_中生活;体表被_鳞片_;用_鳃_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_鳍 的协调作用游泳。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_,食物从口_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15、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16、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17、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18、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二、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 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 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2、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固着;支持)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7、蚯蚓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生活习性和食性: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8、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9、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有体表排出。10、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三、陆地生活的动物-------兔1、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2、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3、兔:体表被毛(保温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发达灵活。4、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形式(后退比前腿长且肌肉发达)。5、兔的食性:植物(草)。兔的身体分为:头、躯干、丝织和尾四部分。6、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也用于攻击捕食)。6、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7、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8、兔与人的内部结构相似,说明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接近,同属于哺乳动物,但人的盲肠已退化,因为人是杂食性的。四、空中飞行的动物---家鸽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4、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5、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6、家鸽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五、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2、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3、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2、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六、动物的运动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结而成。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4、双比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5、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6、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8、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9、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六、动物的行为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2、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3、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4、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5、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农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冲之间的通讯,是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即:(1)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2)制造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6、探究性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计划、(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会根据以下实验回答上边问题。课本4页、23页、34页、35页、39页、41页。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如果是生地会考的话 每一届重点自然都不一样 我们那一届重点就是泌尿系统肾小囊什么的那里如果是单纯为了期末考,自然是没什么重点,看你们学校考什么重点,但总的来说,就是拿着提纲或者生物书背一通就保证能过,没什么智商难点,就看你背了。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 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6、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_躯干部_和尾鳍_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 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12、水由鱼___口__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氧气_进入鳃丝的__毛细血管__中,而_二氧化碳_____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_氧气_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_的含量增高。13、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_水_中生活;体表被_鳞片_;用_鳃_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_鳍 的协调作用游泳。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_,食物从口_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15、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16、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17、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18、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二、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 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 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2、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固着;支持)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7、蚯蚓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生活习性和食性: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8、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9、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有体表排出。10、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三、陆地生活的动物-------兔1、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2、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3、兔:体表被毛(保温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发达灵活。4、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形式(后退比前腿长且肌肉发达)。5、兔的食性:植物(草)。兔的身体分为:头、躯干、丝织和尾四部分。6、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也用于攻击捕食)。6、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7、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8、兔与人的内部结构相似,说明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接近,同属于哺乳动物,但人的盲肠已退化,因为人是杂食性的。四、空中飞行的动物---家鸽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4、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5、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6、家鸽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五、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2、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3、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2、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六、动物的运动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结而成。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4、双比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5、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6、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8、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9、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六、动物的行为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2、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3、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4、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5、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农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冲之间的通讯,是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即:(1)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2)制造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6、探究性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计划、(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会根据以下实验回答上边问题。课本4页、23页、34页、35页、39页、41页。 赞同1| 评论

http://wenku.baidu.com/view/f89d431bc281e53a5802ffd6.html 课件

第二学期生命科学第二册练习册 答案 4章1节 一、(一)1、水中 水生 陆生 根、茎、叶 裸露 果皮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2、茎 叶 果实 种子 营养 繁殖 3、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4、叶绿体 阳光 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 氧气 光合作用 5、花丝 花药 柱头 花柱 子房 受精 种子 7、被子 8、自花传粉异花传粉 异花传粉 9.干果 肉果 (二)1、× 2、× 3、× 4、√ 5、√ 6、× (三)1、①互生②对生③轮生 2、①三出复叶②羽状复叶③掌状复叶 (四)1、 比较四大类群植物的主要特征 主要类群 主要特征 常见植物举例 藻类植物 结构简单,单细胞或多细胞叶状体,含叶绿素 衣藻、紫菜 苔藓植物 没有真正的根,没有维管束。由水生向陆生过渡 葫芦藓 蕨类植物 有真正的根茎叶,出现维管束 蕨 种子植物 结构复杂、比较完善,分布最广泛。分为裸子 植物和被子植物 黑松或马尾松、月季 2、风媒花与虫媒花特征比较 比较项目 花冠 气味 花粉粒 蜜腺 虫媒花 有且鲜艳 常有芳香味 粒大,数量少 常有 风媒花 没有或者不鲜艳 没有芳香味 粒小,数量大 没有 3、下列植物属于哪一类群 植物 水稻 银杏 紫菜 白玉兰 葫芦藓 肾蕨 桃树 类群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藻类植物 被子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被子植物 (五)1、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造成的。 2、麻屋子是果实的果皮,红帐子是种子的种皮、白胖子是种子的子叶(或胚)。 (六)连线 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单性花 一朵花中只有雄蕊 ——雄花 一朵花中有雄蕊和雌蕊 ——两性花 一朵花中只有雌蕊 ——雌花 雌花雄花生在同一植株上 ——雌雄同株 雌花雄花分别生在两个植株上 ——雌雄异株 (七)1、花瓣 2、花药 3、花丝 4、雄蕊 5、柱头 6、花柱 7、子房 8、雌蕊 9、萼片 10、花托 11、花柄 二、1、异花传粉是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另一朵花的雌蕊上,从而完成传粉的过程。异花传粉的后代具有上一代两个个体的优势特征,所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2、叶的正面表皮下是栅栏组织,排列紧密,含叶绿体多,所以颜色深。叶背面表皮内是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所以颜色浅。 3、叶表皮细胞外壁加厚,外面有蜡质,生有表皮毛,具有防止水分过度蒸腾的作用;表皮上有气孔,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时,植物体内与外界气体交换、水分蒸腾的门户。 生命科学第二册练习册 答案 4章2节 一、(一)1、异养 食物 2、脊椎骨 脊柱 3、淡水鱼:鲢鱼 鳙鱼或青鱼等 海水鱼:黄鱼 鲳鱼或带鱼等 4、蛔虫 血吸虫 绦虫等 5、向上挑起 6、胸部 前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1、2、3、4、5、6、7、13 8、9、10、11、12 (4)J (5)D E I (6)C (三)1、C 2、C 3、B (四)无脊椎动物:1 2 3 4 5 6 7 13 脊椎动物:8 9 10 11 12 (二)(1)A F G H J (2)B C D E I (3)A B C D E F G H I (五)1、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着鳞片或骨板,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用四肢运动;产羊膜卵。羊膜卵的外层是硬壳,可以防止内部水分的蒸发,以及保护内部免受病害的入侵。膜内有羊水,保证胚胎发育中有一个稳定的水环境 2、蝙蝠的体表覆盖的是体毛,不是羽毛;口中有牙齿;用肺呼吸;胎生,以乳汁哺育幼仔的。所以,它是哺乳动物。 (六)1、1.触角 2.单眼 3.复眼 4.口器 5.前足 6.中足 7.后足 8.气门 9.翅 10.头部 11.胸部 12.腹部 2、从鱼嘴开始顺时针:BCFADEGIJH 3、比较各个类群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特征 生活环境 体表特征 呼吸器官 运动器官 生殖方式 鱼类 水中 身体纺锤形,覆盖鳞片 腮 鳍 卵 两栖类 幼体水中,成体陆地 成体皮肤裸露,有粘液 幼体用腮,成体用肺 幼体用鳍,成体用四肢 卵 爬行类 陆地 覆盖角质鳞片或甲板 肺 四肢 产羊膜卵 鸟类 陆地/空中 覆盖羽毛 肺 四肢 产羊膜卵,孵卵,育雏 哺乳类 陆上 被毛 肺 四肢 胎生,哺乳 二、1、(1)准备两只细颈的瓶子,其内径稍大一些,高度要高于蝗虫的身长; (2)用泡沫塑料板做两个瓶盖,其上各挖一个比蝗虫身体粗细稍大一些的孔; (3)取两只大小、活力相当的蝗虫或其他一些体型稍大一些的昆虫,如蚱蜢; (4)在两个瓶子里灌满水; (5)分别将一只蝗虫的头部和另一只蝗虫的腹部浸入两只瓶的水中,用棉花将两只蝗虫固定; (6)过一段时间后,看哪一只蝗虫还活着,哪一只蝗虫被水淹死,以判断它的呼吸器官所在部位。 2、(1)会流入河蚌体内 (2)会从体内流出来;从尖的一段流出来。 (3)河蚌从水流中获得氧气和食物,并把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水中。 生命科学第二册练习册 答案 4章3节 一、(一)1、真菌 细菌 病毒 2、.寄生 细胞 核酸 蛋白质 3、动植物尸体 活的动植物体 4、酵母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受热膨胀使面团内部形成海绵状 蘑菇 木耳 5、乳酸菌 甲烷细菌 大肠杆菌 根瘤菌 苏云杆菌等 6、真菌 细菌 菌 病原体 (二)1、C C C A B A A A (三)1、B 2、B 3、A 4、C. 5、C. (四)指出下列微生物通常的生殖方式。 孢子生殖:青霉、木耳、黄曲霉菌 出芽生殖:酵母菌 分裂生殖:大肠杆菌、乳酸菌、根瘤菌 (五)1、列表比较细菌和霉菌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细菌 相同点 不同点 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 1、为单细胞生物。 体内一般没有叶绿素,只能进行异养生活。 2、.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霉菌 1、.为多细胞生物。 2、有成形的细胞核。 2、腐生微生物能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尸体,分解成无机物回归到自然界中去,被植物的生命活动所利用。使得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得到循环。否则的话,地球上的动植物尸体将越积越多。这样的话,用不了许多年地球上将全部被动植物尸体所占据,也就是说将没有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空间。 二、(一)冰箱的作用是低温保存食物。在低温下,空气中和食物表面的致病微生物只是活力下降,并没有死去。所以说冰箱不是“保险箱”,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剰菜剩饭),取出来食用前必须加热煮沸。 (二)E C A B C 生命科学第二册练习册 答案 4章4节 一、基础练习 (一) 1、属名,形容词,形容该物种的特征。 2、植物 种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 蔷薇 蔷薇 蔷薇 月季 3、动物 脊索动物 哺乳 灵长 人 人 智人 (二)、1、C、2、B (三)、1、犬 狼 它们的属名相同 犬、狼、虎、黑斑蛙和小麦 它们分别属于动物界和植物界。 2、(1)鸡:卵为羊膜卵,趾间无蹼,身体背部有脊椎; (2)鸭:卵为羊膜卵,趾间有蹼,身体背部有脊椎; (3)鱼:卵为非羊膜卵,身体背部无脊椎; (4)虾:卵为非羊膜卵,身体背部有脊椎。 二、拓展与思考 1、给动物冠以不同的类群名称,说明动物的分类可以在不同层次上进行。 2、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可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生命科学第二册练习册 答案 5章1节 一、(一) 1、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行为 2、环境、保护色 3、拟态 4、种内互助、种内竞争 (二)1、B 2、C 3、D 4、B 5、D 6、B 7、B 8、C 9、D 10、B 11、(1)F(2)E(3)C(4)D(5)B(6)A(7)C 12、A 13、A 二、拓展与思考 1、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2、我国近1000年来人口数量变化具“J”型曲线特征;近100年来我国的人口增长很快,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增加很快;主要措施是实施计划生育。 生命科学第二册练习册 答案 5章2节 一、基础练习 (一)1、所有的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3、太阳的光能、逐级递减、单向的 4、各种元素5、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6、森林、草原、荒漠、淡水、海洋 (二)1、.D 2、C 3、D 4、.D 5、B 6、.B 7、C 8.、A 9、C 10、.D (三)1、(1)草→兔→狐、草→兔→猫头鹰、草→鼠→狐、草→鼠→蛇→猫头鹰、草→昆虫→鸟→猫头鹰、草→昆虫→蜘蛛→鸟→猫头鹰、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草→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2)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能量、分解者 2、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3、⑴生产者;消费者 ⑵草;光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四)(1)上海地区的自然生态类型有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2)填写下表。 上海地区的自然保护区 序号 自然保护区名称 主要保护对象 生态系统类型 1 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 鸟类和河口沙洲地貌 湿地生态系统 2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 候鸟栖息地和水域自然生态环境 湿地生态系统 3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自然保 护区 中华鲟、白鲟幼鱼及其栖息地 湿地生态系统 4 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 护区 自然植被、林木和岛域自然生态环境 海洋生态系统 5 淀山湖自然保护区 淀山湖水体 淡水生态系统 二、拓展与思考 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分解动物的排出物和动植物的遗体,把各种有机物变为简单的元素,返回自然环境中,重新被植物利用。 生命科学第二册练习册 答案 5章3节 一、基础练习 (一)1、阶段性、相对稳定性、动态性 2、稳定性、人类活动 3、自我调节、整个生态系统 (二)1、D 2、C 3、D 4、A (三)1、(1)生物或非生物 (2)自我调节 2、生物检疫 3、(1)能量(2)动态的稳定性(3)氧气、有机物(4)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有机物(5)排泄物、遗体、营养 4、稳定性、自我调节、人类活动 二、拓展与思考 (一)C (二)(1)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2)合理利用生态系统资源,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 (3)①植树造林 ②合理确定放牧量,防止过度放牧 生命科学第二册练习册 答案 6章1节 一、(一)1、人工生态系统、城市人类、生存环境、依赖性、 简化、倒置、不稳定的系统。 2、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美化生活。 3、保护人体免疫病原微生物、有毒化学品等的伤害、不使人受到被污染的空气、水等的刺激和伤害、 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保护自然资源 。 4、垃圾收集、垃圾运输、垃圾转运、垃圾处理 。 (二)1、D 2、B 3、C 4、A 5、D (三)1、A 2、B 3、A C (四)市区中心温度比市郊高的原因是市中心有“热岛效应”,改善的办法是增加市区中心区域城市绿化。 二、1、松树能分泌具有杀菌作用的挥发性物质,尤其是幼松树,所以松树林中空气含菌量很少。 2、例如,利用微生物治理环境污染、污水的生物净化、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白色污染的消除、用基因工程开发能吞食有毒废弃物的细菌、用微生物工程降解农药废水等。每一例都可以上网查找详细的报道。 生命科学第二册练习册 答案 6章2节 一、基础练习 (一)1、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化学性气体、空气 2、噪声、电磁波、放射性物质氡的辐射 3、选择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绿色、室内环境检测、加强居室通风换气 (二)1、C 2、C 3、D (三)下列材料或物品中可能有哪类污染? 化学性污染:杀虫喷雾剂 家具 涂料 大理石 物理性污染:噪声 手机 木地板 瓷砖 电热毯 电视机 生物性污染:蟑螂 螨虫 二、拓展与思考 吸烟能使肺功能受到损害,容易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据统计,吸烟者患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倍~8倍。患肺气肿的病人中有75%是由于长期吸烟所致。长期吸烟者患肺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20倍。吸烟不仅损害肺功能,同时对心脏也有害,患冠心病的人中有25%是由于长期吸烟造成的。此外,长期吸烟还容易诱发口腔、胃、膀胱等器官的癌症。 吸烟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1/3被自己吸收,其余有害物质随烟雾飘逸在空气中。生活在这种烟雾环境中的人,就会被动地吸烟,吸入有害物质。特别是妇女、儿童以及体弱的老年人,吸入烟雾后可能诱发多种疾病。在公共场所吸烟,既害己又害人,是不道德的行为。因此,明令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 实验与实践 5.3 探索某一因子改变对生态瓶的影响结果小生态瓶设计实验方案举例编号 水质 水草(枝)小螺(个)光照 瓶口 1 河水 4 1 + 封闭 2 河水 1 1 + 封闭 3 河水 1 1 + 敞口 4 河水 1 1 + 封闭 5 河水 1 1 - 封闭 6 河水 1 2 + 封闭 7 河水 1 4 + 封闭 8 自来水 4 1 + 封闭 9 自来水 1 1 + 封闭 10 自来水 1 1 + 敞口 11 自来水 1 1 + 封闭 12 自来水 1 1 - 封闭 13 自来水 1 2 + 封闭 14 自来水 1 4 + 封闭注:表中光照栏“+”代表阳面,为可见散射光照射,“-”代表背光面,为背光处。2.编号 1号2号 3号 实验材料 池水小螺1个水草1枝 池水小螺3个水草1枝 自来水小螺1个水草1枝 观察记录 1天后 存活 存活 死亡 2天后 存活 死亡 3天后 存活 结论当生产者、消费者保持适宜的比例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强。讨论1、各小组实验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是由于生态瓶内生产者、消费者、环境(光照、水质)等因素的不同而引起的。2、消费者的比例与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的时间之间有着对应关系。这样可以么?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第五单元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1、腔肠动物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2、变形动物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涡虫、血吸虫、绦虫等。)3、线性动物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蛔虫、钩虫、丝虫、线虫)4、环节动物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代表动物:蚯蚓、沙蚕、水蛭等。蚯蚓是靠体壁进行呼吸。5、软体动物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为足。(河蚌、乌贼、蜗牛)。6、节肢动物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所有昆虫、蜘蛛、蜈蚣、虾、蟹)。7、昆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翅和足都生在胸部。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外骨骼起到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蝗虫是靠气管进行呼吸。8、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9、鱼主要特征:生活水中;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10、鱼身体呈流线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身体表面分泌黏液,起保护作用。 11、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控制前进的方向。12、我国的四大家鱼:青鱼、鲢鱼、草鱼、鳙鱼。13、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 14两栖动物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蝾螈、大鲵、蟾蜍等。 15、爬行动物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卵壳。(蛇、鳄鱼、龟、鳖)16、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17、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18、鸟类的骨骼适于飞行的特点是: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少体重。胸骨上有突出的龙骨突,发达的胸肌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19、鸟类排便频繁,其原因是直肠短,粪便随时排出,有利于减轻体重,适于飞行。20、鸟类、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21、哺乳动物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胎生和哺乳。22、门齿的作用是切断食物;犬齿的作用是撕咬或撕裂食物;臼齿的作用是磨碎食物。23、动物的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24、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狼的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犬齿。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25、动物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26、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其中关节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 27、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一组肌肉总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28、人体的骨骼由206块骨连接而成,人体内骨骼肌有600多块。29、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30、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31、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内滑脱出来的现象,就叫做脱臼。32、使关节牢固的结构:关节囊,及关节内的韧带。使关节灵活的结构:关节软骨、关节囊分泌的滑液。33、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34、按照行为的获得方式可分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①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鸟类的育雏行为、蜜蜂采蜜、老鼠打洞等。②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做算术、海豚表演、猴做花样表演等。 35、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36、社会行为特征:①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群体中形成等级。37、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蝶娥类昆虫可用性外激素通讯。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38、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39、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仿生:薄壳技术—乌龟的背甲、雷达—蝙蝠的回声定位、荧光灯—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宇航服—长颈鹿的脖子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40、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41、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多呈白色。真菌菌落特点: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的还呈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42、细菌和真菌的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有的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43、细菌发现者是列文虎克。“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证实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有的有鞭毛和荚膜。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 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和寄生)。44、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落在适当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45、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引起食物发霉的真菌为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大型真菌有香菇、银耳、木耳、牛肝菌等。霉菌包括青霉(发霉的橘子)和曲霉(面包发霉)。 枯叶杆菌(发霉的梨和香蕉)。46、真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真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真菌的繁殖方式:孢子生殖。47、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营寄生生活);(3)与动植物共生: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根瘤(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能固氮)。48、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酵母菌——无氧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如酿酒。 有氧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如制馒头、包子、面包等。乳酸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制酸奶、泡菜等。49、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他们的生长和繁殖。乳酸菌——制泡菜; 青霉菌——产生青霉素; 苏云金杆菌——细菌杀虫剂; 甲烷菌——净化污水; 酵母菌——制作馒头,面包; 枯草杆菌——引起水果腐烂 ; 链球菌——使人患扁桃体炎; 根瘤菌——固氮作用。50、保存食品的几种方法: 脱水法—干蘑菇; 腌制法—咸肉; 烟熏法—腊肉; 真空包装法—袋装肉肠; 巴斯消毒法—盒装牛奶; 渗透保存法—果脯; 罐藏法—罐头; 冷藏和冷冻—肉类,鱼类。51、净化环境:厌氧菌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好氧菌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第五章 病毒 52、病毒的发现是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53、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将病毒分成:(1)动物病毒;(2)植物病毒;(3)细菌病毒。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的繁殖: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54、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抗生素。第六单元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55、植物的分类比较形态结构,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动物的分类比较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生理功能。56、每个界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57、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58、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59、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60、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乱砍滥伐;(2)乱捕滥杀;(3)环境污染;(4)外来生物入侵。6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62、.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告诉qq号,我传给你 追问 2597453408 传给我哈

  八年级上册资料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  2、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两者的区别在于体内是否有脊柱(注意:不要把脊柱写成脊椎)。  3、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最主要的两个特点是: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4、鲫鱼的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  5、鱼在水中生活,能使鱼体上浮、下潜、停留在一定水层的结构是鳔。  6、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胸鳍、腹鳍和背鳍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决定前进的方向,并产生前进的动力。  7、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做模型,或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8、活鲫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是在进行呼吸。  9、鳃的颜色是鲜红色,因为有丰富的血管。  10、鳃丝既多又细,可以扩大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呼吸。  11、水由鱼的口流入鳃,又从腮盖后缘流出,其间进行了呼吸(即气体交换),其过程是: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丝流出的水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12、鱼鳃有丰富的血管,鳃丝既多又细,这两个特点对于鱼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  13、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躯干部及尾鳍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终生生活在水中。  14、海葵、海蜇、珊瑚等动物属于腔肠动物,其主要特征是: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5、乌贼、章鱼、河蚌、鱿鱼、蛾螺等属于软体动物,其主要特征是:身体柔软,有贝壳(可保护身体)或贝壳退化。  16、虾、蟹,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做甲壳动物。  17、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18、海豚、鲸、海豹属于哺乳动物,龟、鳖属于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  19、动物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点:○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蛇具有鳞,昆虫具有外骨骼;○0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除蚯蚓等动物外,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体内的各种呼吸器官,如蝗虫用气管呼吸,兔用肺呼吸;○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0;观察蚯蚓的实验:○1区别蚯蚓身体前端与后端的结构是环带,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共有13节。○2用手抚摸蚯蚓的腹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刚毛,它的作用是支撑身体,协助运动。○3蚯蚓在糙纸上,运动灵活、快,因为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困难、慢,因为刚毛失去了作用。○4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使蚯蚓的体壁始终保持湿润,因为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呼吸。  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1、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22、蚯蚓的生活习性是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23、大雨过后蚯蚓会爬到地面上,这是因为雨水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24、蚯蚓、水蛭、沙蚕属于环节动物,因为它们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这也是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节可以使躯体运动灵活。  25、家兔体温恒定的原因:○1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2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能力强;○3有完善的循环系统,输送氧气能力强;○4有发达的神经系统,能通过调节维持体温恒定。  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他们都是恒温动物. 其它动物的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  26、兔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  27、哺乳动物和鸟类属于恒温动物,其他动物属于变温动物。  28、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用于切断食物,臼齿用于磨碎食物这与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属于草食动物。  29、虎、狼的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和犬齿,犬齿发达,用于撕裂食物,这与吃动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属于肉食动物。  30、兔的消化管长,还有发达的盲肠,这与兔以植物为食相适应。  31、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3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出现分化。  33、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34、飞行的意义:○1扩大了活动的范围;○2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5、鸟类用于飞翔的羽毛是正羽,分布在身体表面,两翼表面,两翼最多,其结构特点是:羽轴硬,羽片呈平面。  36、鸟的胸肌发达,其作用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37、家鸽的胸骨上有龙骨突,其作用是着生发达的胸肌。  38、鸟类排粪频繁,其原因是:○1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迅速;○2直肠很短,体内不贮藏粪便(有利于减轻体重)。  39、鸟类的身体里有多对发达的气囊,它的一端与肺相通,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里,其作用是暂时贮存气体,帮助呼吸。  40、鸟类每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两次气体交换的场所均为肺。  41、鸟类适于飞翔的特点: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  42、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43、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  44、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45、昆虫的运动能力强,因为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  46、蝗虫体内气体交换的场所在微小气管与细胞间。  47、昆虫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  48、外骨骼的作用:○1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2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9、昆虫、蜘蛛、蜈蚣、虾、蟹都属于节肢动物;共同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0、脊椎动物中的青蛙、蟾蜍属于两栖动物,其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蝌蚪经变态发育成为成蛙,此后成蛙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51、两栖动物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和皮肤。  52、世界水日3月22日  53、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基本的环境条件(陆地生活的动物)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是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3、骨在运动中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在运动中起着支点的作用;骨骼肌在运动中起着动力的作用。  4、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关节面又由关节头和关节窝构成,关节面的表面有一层关节软骨。  5、关节既牢固又灵活,使关节灵活运动的结构是关节软骨和滑液,关节软骨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牢固的结构是关节囊及韧带。  6、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能收缩;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能附着在不同的、两根及以上的骨上。  7、一块骨骼肌必须跨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关节。  8、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9、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10、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两组以上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11、屈肘时,肱二头肌肌群收缩,肱三头肌肌群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肌群收缩,肱二头肌肌群舒张;双手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肌群、肱三头肌肌群都舒张;双手下垂提水,肱二头肌肌群、肱三头肌肌群都收缩。  12、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需要有能量供应,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配合以及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13、运动对于动物的意义: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4、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贮食行为、社会行为等。(结合实例,要会判断属于以上哪种行为。注意:攻击行为是同种动物之间的争斗)。  15、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提供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是学习行为。  16、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育儿袋吃奶、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金鱼,属于先天性行为;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偷喝牛奶、黑猩猩取食物,属于学习行为。  17、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蚂蚁、蜜蜂、白蚁、猴、狒狒、羊、象、鹿等。  18、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有的还形成等级。 19、白蚁群体中有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产卵繁殖后代的是雌蚁;保卫蚁穴的是兵蚁;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兵蚁的是工蚁;专职与雌蚁交配的是雄蚁。  20、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最凶猛强壮的雄狒狒担任首领。  21、作为首领的雄狒狒的权利: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表示顺从,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责任: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22、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传递信息(给出实例,要会判断属于以上哪种情况)。  23、一只蚂蚁找到食物后回到蚁巢,其他蚂蚁可以通过分泌物的气味找到食物。  24、蝶蛾类昆虫的雄虫靠触角上的嗅觉上的感受器感受到同种雌虫分泌的性外激素的气味后,就会飞过来同雌虫交配。因此,用提取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  25、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了《寂寞的春天》一书。  2、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反映了两者吃与被吃的关系。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4、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有增多或减少)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6、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这样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生态系统,破坏生态平衡。  7、在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不能无限增长,因为○1当某种动物数量增多时,以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多;○2生存所需的空间和食物有限。  8、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人们的生产活动一定要按生态规律进行。  9、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1动物以生物为食,在体内消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排出二氧化碳、尿液等,又回到自然界;○2动物的粪便、遗体经分解,形成的二氧化碳等回到自然界。  10、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1维持生态平衡;○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1、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种生物就叫生物反应器。动物中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  12、使某生物成为生物反应器,关键技术是使该生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  13、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的物质的好处是:○1可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2可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3可节省很多建厂的土地资源,可用于绿化、美化环境。  14、仿生就是模仿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如:萤火虫与冷光、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  15、通过对某种动物(如牛,羊)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真菌  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注意:菌落中的所有细菌或者真菌为同种细菌或真菌)。  2、细菌菌落的特征:菌落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3、真菌菌落的特征:菌落一般较大,较疏松,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一般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  4、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首先要配置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将配置好的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后就可以使用了。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的过程叫接种。通常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5、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其目的是将培养皿、培养基内混入的细菌和真菌的孢子等杀死,排出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  6、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外、寒冷的极地、炎热的温泉,都可以找到细菌或真菌,可见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  7、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即营养),有的需要氧,有的不需氧。  8、17世纪后叶,荷兰人 列文?虎克制作了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最早观察到了细菌。  9、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否定了细菌是自然发生的观点。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10、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内容为高温灭菌。  11、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  12、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  13、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菌是独立生活的。  14、细菌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有些细菌还有荚膜或鞭毛,有些细菌则无。  15、细菌的结构特点:具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叶绿体,有遗传物质-DNA。  16、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7、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因为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极少数细菌的营养方式为自养。  18、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所形成的细菌个数是2nm,(m为分裂前的个数,n为细菌连续分裂的次数)。  19、有些细菌能形成芽孢。芽孢的细胞壁增厚,个体小而轻可随风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能萌发成细菌。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一个芽孢只能形成一个细菌。(有些细菌不能形成芽孢)。  20、馒头变质长霉,水果上长“毛毛”,那是真菌中的霉菌。  21、真菌的主要特征:○1有单细胞的(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霉菌、蘑菇);○2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3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发育成新个体,即孢子生殖;○4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属于异养。  22、青霉和曲霉的区别是:青霉呈青绿色(因为孢子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呈扫帚状;曲霉呈黑、黄、褐、绿等颜色,长有孢子的菌丝呈放射状。  23、在夏秋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24、酿酒、做面包、蒸馒头都离不开酵母菌。  25、酵母菌与细菌的区别是有成形的细胞核,  26、蘑菇的孢子长在菌褶表面。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  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无机物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二氧化碳等物质(即绝大部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3、有些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是利用死的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中的腐生。  4、有些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中的寄生,利用活的动植物和人体中的有机物生活,导致动植物和人体患不同的疾病。  5、链球菌可以使人体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疾病。  6、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7、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9、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藻类提供有机物,真菌提供水和无机盐。  10、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有根瘤,根瘤是根瘤菌与植物的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的无机盐(植物所需),植物则提供有机物。  11、细菌也可以与动物共生,如牛、羊等食草动物的胃肠内,有些细菌可以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动物则提供细菌生存的场所和食物。  1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植物共生。  13、小部分细菌和真菌对人体有害,但大部分对人体有益。  14、发酵的演示实验中,冒出的气泡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5、酵母菌能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少量能量,其反应式为(如右)。  16、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而面团中的酒精则在蒸烤中挥发了。  17、乳酸菌能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有酸味),从而使牛奶变成酸奶、蔬菜变成泡菜。  18、制醋要用醋酸菌,制酱要用霉菌。  19、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与繁殖,导致食品腐败,食品保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防腐。  20、保存食品的方法:蘑菇→脱水法;腊肉→晒制与烟熏法;果脯→渗透保存法;咸鱼→腌制法;以上方法依据去水抑菌的原理。 袋装肉肠→真空包装法;冷藏法;冷冻法;以上方法依据抑菌的原理。 牛奶→巴氏消毒法;肉类罐头→罐藏法;以上方法依据高温灭菌的原理。 防腐剂;射线法;依据灭菌的原理。  21、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是抑菌和灭菌。  22、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如:青霉能产生青霉素,可治疗细菌性疾病,如肺炎、脑膜炎、淋病。  23、科学家把合成胰岛索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使之产生胰岛索(这里的转基因的大肠杆菌为生物反应器)。  24、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许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通过发酵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照明、取暖或发电,同时废水得到净化。还有一些细菌在有氧气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得到净化。利用细菌可以净化污水。  25、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可灭菌和抑菌,因此获得若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26、用现代科技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使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1、生物分类主要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属、科、目、纲、门、界七个不同的等级(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2、植物的分类(见下图)。(注意: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分类等级要低于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是同一分类等级。) 按进化的顺序,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排列: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动物的分类(见下图):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排列: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4、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5、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从大的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共同特征是最多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6、种内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界内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  7、分类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等级越小,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种这个等级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界这个等级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  8、分类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分类等级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9、马的分类(从小到大):马种、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动物界。  10、桃的分类(从小到大):桃种、梅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的被子植物亚门、植物界。  11、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提出了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为拉丁文,斜体字。  12、《自然系统》是植物史上划时代的著作,对生物进行了分类,揭示了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对研究生物的进化有很大的帮助。  1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4、我国的裸子植物占世界的百分比最多,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脊椎动物中的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种数位于世界前列。  15、我国的爬行类占世界的百分比最少。  16、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每种生物所有个体的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17、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8、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第五单元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1、腔肠动物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2、变形动物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涡虫、血吸虫、绦虫等。)3、线性动物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蛔虫、钩虫、丝虫、线虫)4、环节动物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代表动物:蚯蚓、沙蚕、水蛭等。蚯蚓是靠体壁进行呼吸。5、软体动物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为足。(河蚌、乌贼、蜗牛)。6、节肢动物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所有昆虫、蜘蛛、蜈蚣、虾、蟹)。7、昆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翅和足都生在胸部。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外骨骼起到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蝗虫是靠气管进行呼吸。8、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9、鱼主要特征:生活水中;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10、鱼身体呈流线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身体表面分泌黏液,起保护作用。

熟悉书本内容你一定会有所提高

1、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西藏自治区。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2、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候因素,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青藏地区与其它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3、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年降水量 少 多主要地形 平原与高原为主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流量 小 大河流结冰期 有 无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油料作物 花生 油菜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传统交通工具 马车 船传统体育项目 滑雪、溜冰 赛龙舟、游泳4、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景观自东向西的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5、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自然特征是“寒”。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7、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天山山麓。青藏地区发展的是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 第六章:1、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2、北京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河流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注入到渤海。 北京皇宫的城市格局是“凸”字形的,这样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3、 北京有着无数名胜古迹,长城、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其中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4、 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5、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港澳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6、 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7、 香港人多地少,“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8、 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很发达,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9、 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其中以香港表现得最为明显。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香港和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10、转口贸易是指从一国购进商品后,不在本地销售,而直接卖到其他国家的贸易形式,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1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12、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岛上约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13、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为主,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从6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雄伟的天山山脉横亘这些新疆中部,南北两侧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15、新疆有大小数千个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的绿洲居民所利用。16、新疆预测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1/3,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西气东输工程起点是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轮南,自西向东经过9个省级行政单位到达终点上海,西气东输的实施将可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并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对于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第七章:1、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沿海开放城市(广州)、经济开放区(整个珠江三角洲)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2、 利用这里的优越条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是港澳地区),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加工制造企业,发展外向型的经济。4、 珠江三角洲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5、 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港澳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6、 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吸纳了数百万外地劳动力。7、 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改变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这些非农用地与尚存的农业用地相邻,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8、 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块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独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观。9、 西双版纳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人们形象地把这里称为“热带动物王国”。10、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11、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政策的鼓励下,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使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第八章: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 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3、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旱涝灾害是黄土 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4、在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5、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为本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区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6、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构成了一个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东启西的纽带。7、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发展成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之一。通过众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其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8、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中下游地区城镇密集,上游地区城市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这四个特大城市的基础上,分别形成了以它们为中心的四个城市群。9、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了四大工业基地。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的雏形。10、在长江沿江地带大规模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水污染和酸雨。11、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华中酸雨区是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西南酸雨区是第二严重的酸雨区,华东酸雨区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第九章:1、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一个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同时还要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2、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世界,我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在世界中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