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体验?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验是一个过程,是个体亲历某一事件或情境的过程,是形成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产生新行动、新选择的过程。我想,体验的内涵应该是思维的一种重新审视,是心灵的一次重新穿越。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体验理念”要通过学生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内心活动,通过切身的体会与感受,去领悟情感,把握知识,培育行为。数学教学在于体验,它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它希望培养学生具备大胆想象,大胆创新的能力,而且具备正确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数学体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传统的数学课程内容“重结果,轻过程;重证明,轻猜想”。而理解一个命题或概念,不是靠传授和迁移,而是在学生自主参与的推理活动中“领悟”出来的,这是一个体验、探索的“再创造”过程。新课改理论从“数学体验”出发,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定理的发现过程,解题思路的产生过程。经历这些“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在初一“有理数”第一节负数概念这节课,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师:(用投影仪打出12月份某日天气预报)请同学们想一想,从每天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标记中,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议论纷纷,并小组讨论。  学生C回答:每天的温度中,零上3℃,用3℃表示,零下5℃,用-5℃表示。(注:他把“-”读作“减”)  教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请大家讨论一下,是否相反的数都可以这样表示呢?  学生(众):是。  教师:那你们能不能给这些数一个合适的名称呢?  学生(兴奋地讨论):3,2,1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类数,而-3,-2,-1为另一类,叫做减数。  教师:若-3,-2,-1叫减数是否要与减法里的减数混淆,有更棒的名字吗?  学生E:老师叫负数行不行?(他很激动地望着我并等待回答)  教师(肯定地):很棒!那么以前学过的数就可以叫做正数。  之后的学习,学生的情绪都很高涨,他们从天气预报的标记中,创造了新的认识引入了“负数”概念,学生从疑惑到清晰的复杂过程中始终保持了发现、创造的兴趣,并且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兴奋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展开体验教学,给学生思维时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探索知识的好奇心,积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胆猜想,敢于怀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数学直觉思维能力,为创新奠定基础。  二、“数学体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习得  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景,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的知识不是“灌”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  弗赖登塔尔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例如,完成下列计算:  1+3=?  1+3+5=?  1+3+5+7=?  1+3+5+7+9=?  …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应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国共产党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数学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激发  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想象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是有用的,这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初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大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演示、实验等方法理解和掌握教材,在学生手脑并用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讲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课时,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掌握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再让学生讨论怎么让三角形的稳定性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在讨论活动中,学生的求知欲再次被激发,他们不仅能列举出相关的例子来说明,有的还在课后找来木条和工具,应用所学的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修理教室里那几张会摇动的课桌。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地让学生体验和实践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师应该主动地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真正让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体验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四、“数学体验”有利于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教学内容中隐含的美的因素,引发学生相应的美感体验,从而使之具有情感色彩。  谈到美,人们也许更多地想到是自然美和艺术美,数学教学课堂似乎远离美。其实不然,在数学教学中也有许多美的展示之处。如,演示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具、板书等方面可以为某些教学内容赋予美的展示形式。就数学教学内容而言,也内含丰富的数学美。如,数学的简单美、和谐美、对称美等。正如华罗庚教授所说:“就数学本身来说,也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问题是教师是否意识到要突出地展示这种美以及是否具有揭示这种美的“点金术”,以便引导学生欣赏和追求这种美。著名哲学家赵鑫珊说过:“希望我们的教师能在课堂上随时向学生指出数学科学的美,因为那是一种‘点金术’,是阿里巴巴叫开山洞大门的神秘符咒。”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注入数学美的观点,往往会影响和制约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奇、异、妙、趣,这不失为一条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问题中蕴涵着数学美,以数学美的眼光整体地审视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和谐关系,结合问题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利用对称性、整齐性、统一性、不变性等美的特点去解答问题,从而让学生深切地体验到数学问题中的美。  总之,新课程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在教学中注重体验的教学方法,实质上是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做人”。“体验”既是一种活动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过程,指学生亲身经历某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与情感;作为一种活动的结果,指学生从其亲历中获得的认识结果和情感体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让学生在课程中体验,在课程中感悟,在体验中学习,在感悟中成长。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一、确立全新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理念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激励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改进教师的语文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诊断中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历程,帮助中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语文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中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应建立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中学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中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具体地说,中学语文教学评价应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关于中学语文教学评价应加强与削弱方面对照表加强的方面削弱的方面评价的诊断和促进功能评价的甄别功能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评价简化为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知道什么以及如何思考的评价评价学生不知道什么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与他人的比较(分等排序)语文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仅关注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仅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使用多样化的手段仅使用纸笔测验评价主体多元化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只有定量评价二、建立科学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总结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诊断教学的不足,以便更有效地改进教学。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开展教学研究、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1、树立现代的教育质量观是办学理念的核心问题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共同的价值观以及由此演绎的师生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是学校的灵魂。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其核心问题在于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观。 我国人口多,优质教育资源和就业岗位偏少,在现阶段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通过考试相对公平地分配升学、就业机会是合理的存在,优质高中自然应当通过提高升学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一所好的学校,将来拥有更好的就业能力和机会。因此,教育质量包括升学率、就业率,甚至还包括学校的名望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收益。这当然有一定的功利性。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但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人的事业,我们的教育质量应当在承认功利的同时,追求功利的超越,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有机统一起来。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把正当合理的质量追求异化为对学生智力的片面开发,扭曲为对学生身心的极大伤害。优质高中的教育质量,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更是捧出一个个既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又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不仅仅是追求升学率,更是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更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不仅仅是今天培养的合格学生,更是未来市民的素质和城市精神的全面提升。 2、让全面的教育质量管理成为一种文化 一是使用心和尽责成为教师统一认同的职业价值观。有的教师工作按时上下班,既不多做一件事,也不多用半点心,不学习,不钻研,把学校当作栖身之所,生存之地。表面上找不出任何岔子。有的教师,做事只求完成任务,出了岔子不承担相关责任。前者是教师境界问题,后者是学校管理问题。我们认为,教师的工作是一种高智力活动,不动脑不用心就是失职。尽职还要尽责,职责必须分明。那种把教育教学工作当成机械操作的工作态度或方法就是失职,在自己的职业范围内的出现事故就是失责。这样提的目的就是促使教师认真对待这种塑造人类灵魂的重要工作,用心做事,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消除那种“有所事事,无所用心”的非教师职业现象,消除那种“尽职不尽责”的现象。 二是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监督体系。学校应当成立了教科研督导处,专门负责对教育教学的科研调度和督导检查,降低工作重心,由过去的“管理教学”向“引导教学”、“督促教学”转变,建立起“一听、二练、三查、四评”的监督体系。“一听”即推门听课,学校领导和教科研督导处定期深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掌握第一手资料;“二练”即通过周练和月考,了解学生达标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三查”,以考勤为主的工作常规检查;以备课、作业为主的教学常规检查;以教学反思、教后感为主的教师自我提高检查。“四评”即以课堂效率为主的课堂教学评估;以教研活动为主的备课组、教研组评估;以论文、课题研究为主的教科研评估;以大型考试、竞赛成绩为依据的教学质量评估。 3、通过校园环境和校园活动生成“文化” 首先要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通过绿化、净化、园林化、知识化,让校园的一景一物,每堵墙壁,每个角落都在无声地“说话”,赋予校园里的建筑设施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在教学区内张挂学生的美术、书法、文学作品,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校园环境建设不能由学校全部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要发挥集体、个人甚至家长的积极性,大件由学校负责,自己能办的由师生自己地动手完成。 其次是组织丰富多采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充分认识自我,克服心理障碍,施展才华,发展个性。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渴望丰富的精神生活。限制、禁锢他们的兴趣爱好,就不能让他们在分清真、善、美和假、丑、恶中摒弃糟粕,吸取精华。如果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枯燥,那么各种错误的、庸俗低级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校园活动要系列化、特色化、常规化。如升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团仪式系列,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系列,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创新大赛系列,书法、篆刻、摄影、集邮、乐器爱好系列等等。学生的文化素养越高,审美能力越强,就越能抵制庸俗、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精神生活也就越文明健康。 4、以新课程理念引领校本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但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并不是理念而是理念的动作模式和技术路线,真正意义上走进新课程,必须注重实践。开发校本课程如家庭理财、音乐欣赏、心理健康教育、诗词欣赏、书法、英语口语等,要求教师从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变为编制、组织、实施、评价课程的主人,重在不断地开发改进的过程,可以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教师可操作的、规范的动作模式和技术,让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规范的操作过程中既成为参与者,又成为学习者,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本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特色科目,贯彻先进理念,进而形成学校特色。 课堂教学是学生受教育的主渠道,抓住了每堂课的质量也就抓住了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向40分钟要质量。教学是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的互动过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一个早已成为共识的理念,但在教学中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教师角色转换尚未完成,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落后,满堂“主讲”相当普遍;二是教师角色转换出现偏差,教师放弃了主导的责任,在“放手”学生发展的同时放任自流。抓课堂教学质量还必须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会学”上来;突出“思”字,从让学生“学答”转到“学问”上来;突出“乐”字,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上来。教师应少讲、精讲,留下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学会如何自己去获取知识。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一堂课上得好不好,不在于学生提不出疑问,提不出疑问恰恰证明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激活,没能作深入地思考。 本回答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 王婴葳推荐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校的领导者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就会发展壮大,忽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就会逐渐走向衰败。任何领导者都不希望自己的学校败落,所以加强教学质量的建设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根据多年管理学校的经验,笔者认为高中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一、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以校长为首的领导集体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坚定不移地以教学质量提高为首要任务。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要抓住对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素质,创造出一批“名师”,学校的存在和发展,取决于教师能否胜任社会赋予他们的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能够胜任这一职责,学校就能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建名校,必先育名师![1]所以学校要创造条件让教师外出学习,要把教师推向县、市、省级等教师基本功大赛和优质课评比这类活动中。学校要组建适合教师发展的团队,把本校名教师推出去,使他们成为学校发展的品牌。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教学艺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科学有效的提问十分重要,它是促进师生良性沟通的重要纽带,是启发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的重要方式。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懂得课堂提问的技巧,通过智慧的引导、巧妙的提问,来“唤醒”学生的知识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促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 以下是笔者从事高中政治工作多年总结的经验,以供参考。 一、单刀直入,开门见山 单刀直入式的提问,也是开门见山、直接地发问。这种提问方式的优点是简单、直接、直观,不需要太多程序,直奔主题。这种提问方式适合在新课导入、知识小结以及复习测验时使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也离不开单刀直入式的提问,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例如,教学《生活与消费》时,这一课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关性较强,没有过多深奥或学术性强的概念。那么导入新课时,就可以单刀直入地提问:什么是货币?什么叫外汇?经济活动中常用的结算信用工具有哪些?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消费有几种类型?不加修饰、不必委婉,直截了当的问题让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二、精心设计,选好方式 精心设计提问,意思是指在上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选好问点。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挖掘教材的广度、深度,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真正体现激疑的艺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要求来进行。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的问题既要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有典型性,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例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内容时,我使用一次性餐盒和筷子的问题为例,把问题设置为: 1.上述事实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3.请为解决“白色污染”、“资源浪费”出谋划策。 这样的设置既有层次性,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同时又囊括了本课内容的重、难点知识。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能够很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把握时机,讲求艺术 把握恰当的提问时机,讲求课堂艺术,并不是说什么时候提问、提出什么问题都能启迪思维,发展能力,提高智力。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个教师必须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认真研究并把握学情,适时提出问题,巧妙加以引导,因为提问的火候未到,学生难以出现积极反应;错过了良机,也难以发挥提问的最佳效应。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在学生的“愤”、“悱”之时,这时提问定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反复求索。 例如,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中,我先提出问题:“田忌是怎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赢得比赛的最终胜利的?”然后层层诱导启发学生明确“田忌不在意一匹马的比赛结果,而是统筹全局”、“注重整体目标,根据对方的部署,调整马匹的出场次序”、“通过合理安排次序, 使系统结构出现优化调整”,最后使学生认识到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三个要求。但提问不能就此停止,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提问:“三个和尚没水喝”与“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的不同结果,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又如,在学习“市场经济的局限性”时,我向学生展示“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的新闻报导,从感情上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 1.你认为造成惨重后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造成这样的结局,根本原因是什么? 3.我们该怎样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 政治课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 一些时政热点、焦点问题往往是学生的兴趣所在。所以提问要经常与这些问题联系起来。这样既能使课堂充满时代性,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四、疑惑启发,复杂简单化 疑惑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疑惑启发式的提问,简而言之,就是指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多元的问题个体化,用最简单的小问题去启发学生思考、理解,从而解决复杂多元的大问题。高中政治中的“经济知识”是学生们普遍认为较难的部分,那么教学时就可以采取疑惑启发式的提问,用疑惑诱导学生探索,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较难的知识。 例如《财政与税收》这一课,内容比较多而且复杂,还比较有难度,让不少学生深感头疼。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学习,首先教师问学生:我国的经济、教育、文化、军队建设需要经费对吧,那么这些经费从哪儿来?是如何管理与支配的呢?这样,用通俗的语言就将枯燥的理论引出来了,也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启发学生去思考。接着,再通过提问理清知识脉络,如什么是财政?什么是财政收入和支出?国家财政有什么作用?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什么?再接着理解税收的概念、种类、作用等知识时就变得容易了。 五、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层层深入式提问,顾名思义就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由浅至深地提问,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理解,从而掌握政治生活现象及其政治理论的本质。如果说启发诱导式提问是化繁为简,那么层层深入式提问则是由简到繁,同样是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政治理论知识的有效方法。 以学习高中政治哲学部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这一课为例,就可以采取层层深入式的提问,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理解到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哲学实质。首先以学生们耳熟能详的事例入手提问:为何城门失火会殃及池鱼?什么是“蝴蝶效应”?这正是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有直接联系也有间接联系。此外,联系还具有多样性,有必然联系也有偶然联系,有现象上的联系也有本质上的联系,要依据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来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样,以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以最简单的问题开始引导,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促进学生深层次地理解问题。 六、情境体验,活跃课堂 政治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基本政治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理论学科。但理论离不开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采取情境体验式提问,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真实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一课时,就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提问,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思考。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四川地震后,志愿官兵英勇救援、各地志愿者纷纷赶赴前线支援、各学校、单位、社区纷纷发起捐款支援灾区的感人画面。教师再抓住时机,顺势提问:志愿官兵、志愿者及捐款者们他们的行动是否有价值呢?他们的价值是什么?评价他们价值大小的标准又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情境体验和提问,不难得出结论:原来人的真正价值是在无私奉献、履行社会责任中实现的。由于情境体验的提问方式渲染了课堂的教学气氛,让枯燥的政治理论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接下来的教学就显得轻松多了,学生们不仅很快掌握本堂课的要点,还学会发散思维,多角度剖析问题。 七、热情鼓励,及时评价 当代中学生自尊心比较强,不少学生害怕没有很好地回答问题会被同学笑话,会“丢面子”,所以逃避回答问题。笔者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提问后适当运用“谁来晒晒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要总是把成功让给别人”等带有鼓动性的话语,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自主参与课堂问答的意识。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笔者认为,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热情鼓励,充分保护,哪怕学生只答出了一点,也要充分肯定。 第二,评价准确恰当,针对学生的回答,准确地找出“症结”,强化学生的正确认识,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不滥用夸大其辞的评价语言。 第三,教师清晰、简明地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几秒钟的思考时间,然后再要求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后,不论学生回答得怎样,一定要及时进行积极的评价,绝对不能用简单的一句“坐下”了事。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要以适当的方法鼓励、启发、诱导学生作答。如果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将没有激情,得不到鼓励,逐渐失去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应积极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答案。如追问其中某一要点或引导学生回答有关的另一问题;更正学生的回答,就学生的答案提出新见解、补充新信息;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引导其他学生参与对答案的订正和扩展。所以,教师在提问时适当运用“说说看”、“勇敢地谈谈自己的看法”、“说错了没关系”的鼓励性词语,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一些心理障碍,诸如害羞、畏难等。对于后进生还可用一些浅显的问题,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自信会极大地增强,自主参与课堂的意识也将会增强。 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丰富与完善。让我们在实践和反思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和谐互动课堂,问出课堂精彩。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