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绍作者特色然后是文章特点最后是个人感悟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匆匆 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象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边垮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 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却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已发私信

【1】《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写在自己国家电车头等车厢里,受西洋小孩凶恶的目光的逼视而生的屈辱,愤怒和“迫切的国家之念”:“谁也是上帝的骄子;这和昔日的王侯将相一样,是没有种的!”这里,被压迫者的阶级意识升华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的反帝的民族意识,后来朱自清拒领美国救济粮儿贫病以终的中国人的气节,由此可见。【2】《生命的价格——七毛钱》。写了农村底层儿童和妇女的普遍的非人的“人生”:在人口可以买卖的黑暗旧中国,“人货”成了商品的一种,“人货”中,妇女是价格低廉的一种,男女小孩又是价格最低的“生货”,而低廉到七毛钱便可以买一条人的生命,更是超出人的想象。然而,这还不是被卖的女孩飞人生涯的开始,等待她的将是辗转被卖的命运:或卖为婢,或卖为妾,或卖为妓,总之,她将度过的是血与泪的一生。对照祥林嫂和包身工,便可知道这类花七毛钱便可以买到的女孩今后的万劫不复的命运。【3】《阿河》。写的是年轻的阿河被卖,帮佣,逃婚,被绑,再逃,告贷赎身不得,而终于自卖的事,题材有些近似祥林嫂前半生的故事,结局虽不如祥林嫂的悲惨,但在冷酷人群的笑骂声中独自和命运作拼死一搏的阿河,也是欲哭无泪了。对个人家境和生活艰难的描写,也是朱自清写人生的一个重要的侧面。【4】《儿女》。写的是“蜗牛背了壳”的那种“幸福的家庭”,无论自责或自嘲,都透露着艰辛生活得苦涩。【5】《背影》。文中“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的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若非自身也领尝了人生坚信的况味,便不能发此浩叹。儿子从背后看父亲,既扫去了平素父亲面对作者时所作的对一切不如意之事的掩饰,使其喜怒哀乐真实呈现,又暗示了儿子是在一种为父亲所不知的情形下去领会这份爱心的。【6】《荷塘月色》。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以及对未来美好自由的向往。【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秦淮河热闹的景象中夹杂着“被逼以歌为业”的歌伎的卖笑生涯,虽则“卖歌和卖淫不同”,对她们的身世,我们“究竟应该同情的”,所以当听到“一只载妓的板船”经过时传来的响亮而圆转的清歌,清游中的作者,却感到了寂寞。【8】《执政府大屠杀记》。朱自清此文记述的是1926年“三·一八惨案”。朱自清是“三·一八”大游行的参加者,自始至终;也是“三·一八”大屠杀的身历者,亲眼目睹。面对“各报记载多有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他挺身而出了,仗义执言,为了揭露,控诉,谴责。然而统观全文,却甚少横眉怒目、声色俱厉的感情词语。他好像只是作为一个游行示威的参加者,絮絮地述说着一个平凡的人的不平凡的一天。【9】《绿》。通过梅雨潭的绿绿的潭水,抒写作者之情,它是一篇写景散文,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将他对祖国山水的一片“至情”融于对梅雨潭景物的细致刻画之中,“溶景入情”,情景交融;使景物既写得细腻生动,又具有绵密深厚、真挚清幽的情致,抒写出“作者心灵的歌声”,从而使全文充满着诗情画意。【10】《白水漈》。朱自清突出描写白水漈瀑布的细和薄,他写那凌虚而下的瀑布,“只剩一片飞烟”似的“影子... 通过“影子”的轻,“软弧”和“橡皮带儿”的软,精密地描写出了白水漈瀑布在微风中的形态。【11】《匆匆》。《匆匆》所借以抒情的具体物象是极难把握,极难表现的虚无缥渺的时光.然而作者却能赋予这一"无形物"以具体可感、栩栩如生的形象,而且藉此淋漓酣畅地抒发了作者的满腔情怀。【12】《航船中的文明》。作者“因急于来杭”只好乘“很苦的”“精神文明”之夜航船,航船上除了曾读过几年书的“我”以外,满船没有一个士大夫。尽管那些“士大夫虽也搴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但抵挡不住那“物质文明”的引诱,竟“忍心害理的撇了那老相好”全跑到“满身洋油气”的汽油船上去了。那些高唱“昌明国粹”的人都跑到哪儿了?作者为了证明在这“礼义之邦,文明之古国”,“国粹将亡”的事实,抓住了航船上所发生的两件戏剧性的场面,抨击了在这“礼义之邦,文明之古国”竟会有“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13】《给亡妇》。作者的叙述似乎预备由“我”直抵亡妻。“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这是一个从生者导向死者,从思念者导向被悼者的句式,按照惯常的抒情方式,接下来的叙述该是作者在这三年里如何思念亡妻,抑或是没有妻子的日子里自己的寂寞。但是,作者突然转变叙述角度,他从亡妻那一面来打开全文的叙述缺口。先是亡妻死后对“我”和孩子们的不舍与惦记,后是亡妻生前为孩子们和“我”的日夜操劳。明明是作者深怀着亡妻,但通篇所叙的都是亡妻对我们的不舍与爱,几乎没有一件是直接表现“我”投射给妻子的思念与爱。【14】《春》。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优美。【15】《怀魏握青君》。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的时期。这正是作者的绝望期,他感到自己好像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是“寻常人所难堪”的“苦在话外”。正因为处于这样的低潮,所以友情、亲情、师生情中散逸出来的爱成了滋润寂寞、痛苦心灵的玉液琼浆,特别是“玩世不恭”的魏握青,更成了他心中的一丝暖色。“我想,握青也许不那么玩世了吧。”这仍是一种“曲说”,是“明抑暗扬”。更何况,这一时期,也是他审视自己内心的时期,对于自己在人伦关系中表现的粗疏、随便、懈怠,他表示出了深深的自责和无尽的悔恨。达成魏握青的心愿即是例证。【16】《白采》。作者跟白采的交往并不频繁。他们第一次打交道,是为学生诗集的事,双方都有误会。后来平伯在信中屡次谈到他,说他是个有趣的人。待读了一遍白采的诗稿《赢疾者的爱》,觉得大也意思,于是承认他是一个有趣的人。他们仅见过一面,几分钟的匆匆一谈,便握别了。想不到这最初的一面也是最后的一面。去年年底,作者收到一张白采“聊寄伫盼之意”的小照,反复把玩而不忍释手,觉得他真是一个好朋友。当作者得知他最初给白采的那封长信,还留在他的箱子里时,一种惭愧感,使作者喊出鞭挞自己的声音——“我真是小器的人哪!”扩展资料:朱自清的散文,从思想内容说,他散文的核心是一个“真”字。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朱自清的散文,从题材上说比较狭窄,大多为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即使后期那些议论的文字,也很少发空论。但正如当年作家赵景深说的:“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就是因为这样,朱自清的散文才取得了感人的力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里大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在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先生的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都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也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书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25篇散文名篇,如《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背影》、《春》、《绿》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自清散文

  【1】《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写在自己国家电车头等车厢里,受西洋小孩凶恶的目光的逼视而生的屈辱,愤怒和“迫切的国家之念”:“谁也是上帝的骄子;这和昔日的王侯将相一样,是没有种的!”这里,被压迫者的阶级意识升华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的反帝的民族意识,后来朱自清拒领美国救济粮儿贫病以终的中国人的气节,由此可见。  【2】《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写了农村底层儿童和妇女的普遍的非人的“人生”:在人口可以买卖的黑暗旧中国,“人货”成了商品的一种,“人货”中,妇女是价格低廉的一种,男女小孩又是价格最低的“生货”,而低廉到七毛钱便可以买一条人的生命,更是超出人的想象。然而,这还不是被卖的女孩飞人生涯的开始,等待她的将是辗转被卖的命运:或卖为婢,或卖为妾,或卖为妓,总之,她将度过的是血与泪的一生。对照祥林嫂和包身工,便可知道这类花七毛钱便可以买到的女孩今后的万劫不复的命运。  【3】《阿河》  写的是年轻的阿河被卖,帮佣,逃婚,被绑,再逃,告贷赎身不得,而终于自卖的事,题材有些近似祥林嫂前半生的故事,结局虽不如祥林嫂的悲惨,但在冷酷人群的笑骂声中独自和命运作拼死一搏的阿河,也是欲哭无泪了。对个人家境和生活艰难的描写,也是朱自清写人生的一个重要的侧面。  【4】《儿女》  写的是“蜗牛背了壳”的那种“幸福的家庭”,无论自责或自嘲,都透露着艰辛生活得苦涩。  【5】《背影》  文中“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的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若非自身也领尝了人生坚信的况味,便不能发此浩叹。儿子从背后看父亲,既扫去了平素父亲面对作者时所作的对一切不如意之事的掩饰,使其喜怒哀乐真实呈现,又暗示了儿子是在一种为父亲所不知的情形下去领会这份爱心的。  【6】《荷塘月色》  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以及对未来美好自由的向往。  【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秦淮河热闹的景象中夹杂着“被逼以歌为业”的歌伎的卖笑生涯,虽则“卖歌和卖淫不同”,对她们的身世,我们“究竟应该同情的”,所以当听到“一只载妓的板船”经过时传来的响亮而圆转的清歌,清游中的作者,却感到了寂寞。  【8】《执政府大屠杀记》  朱自清此文记述的是1926年“三·一八惨案”。朱自清是“三·一八”大游行的参加者,自始至终;也是“三·一八”大屠杀的身历者,亲眼目睹。面对“各报记载多有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他挺身而出了,仗义执言,为了揭露,控诉,谴责。然而统观全文,却甚少横眉怒目、声色俱厉的感情词语。他好像只是作为一个游行示威的参加者,絮絮地述说着一个平凡的人的不平凡的一天。  【9】《绿》  通过梅雨潭的绿绿的潭水,抒写作者之情,它是一篇写景散文,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将他对祖国山水的一片“至情”融于对梅雨潭景物的细致刻画之中,“溶景入情”,情景交融,使景物既写得细腻生动,又具有绵密深厚、真挚清幽的情致,抒写出“作者心灵的歌声”,从而使全文充满着诗情画意。  【10】《白水漈》  朱自清突出描写白水漈瀑布的细和薄,他写那凌虚而下的瀑布,“只剩一片飞烟”似的“影子... 通过“影子”的轻,“软弧”和“橡皮带儿”的软,精密地描写出了白水漈瀑布在微风中的形态。  【11】《匆匆》  .<匆匆>所借以抒情的具体物象是极难把握,极难表现的虚无缥渺的时光.然而作者却能赋予这一"无形物"以具体可感、栩栩如生的形象,而且藉此淋漓酣畅地抒发了作者的满腔情怀.  【12】《航船中的文明》  作者“因急于来杭”只好乘“很苦的”“精神文明”之夜航船,航船上除了曾读过几年书的“我”以外,满船没有一个士大夫。尽管那些“士大夫虽也搴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但抵挡不住那“物质文明”的引诱,竟“忍心害理的撇了那老相好”全跑到“满身洋油气”的汽油船上去了。那些高唱“昌明国粹”的人都跑到哪儿了?作者为了证明在这“礼义之邦,文明之古国”,“国粹将亡”的事实,抓住了航船上所发生的两件戏剧性的场面,抨击了在这“礼义之邦,文明之古国”竟会有“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  【13】《给亡妇》  作者的叙述似乎预备由“我”直抵亡妻。“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这是一个从生者导向死者,从思念者导向被悼者的句式,按照惯常的抒情方式,接下来的叙述该是作者在这三年里如何思念亡妻,抑或是没有妻子的日子里自己的寂寞。但是,作者突然转变叙述角度,他从亡妻那一面来打开全文的叙述缺口。先是亡妻死后对“我”和孩子们的不舍与惦记,后是亡妻生前为孩子们和“我”的日夜操劳。明明是作者深怀着亡妻,但通篇所叙的都是亡妻对我们的不舍与爱,几乎没有一件是直接表现“我”投射给妻子的思念与爱。  【14】《春》  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优美。  【15】《怀魏握青君》  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的时期。这正是作者的绝望期,他感到自己好像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是“寻常人所难堪”的“苦在话外”。正因为处于这样的低潮,所以友情、亲情、师生情中散逸出来的爱成了滋润寂寞、痛苦心灵的玉液琼浆,特别是“玩世不恭”的魏握青,更成了他心中的一丝暖色。“我想,握青也许不那么玩世了吧。”这仍是一种“曲说”,是“明抑暗扬”。更何况,这一时期,也是他审视自己内心的时期,对于自己在人伦关系中表现的粗疏、随便、懈怠,他表示出了深深的自责和无尽的悔恨。达成魏握青的心愿即是例证。  【16】《白采》  作者跟白采的交往并不频繁。他们第一次打交道,是为学生诗集的事,双方都有误会。后来平伯在信中屡次谈到他,说他是个有趣的人。待读了一遍白采的诗稿《赢疾者的爱》,觉得大也意思,于是承认他是一个有趣的人。他们仅见过一面,几分钟的匆匆一谈,便握别了。想不到这最初的一面也是最后的一面。去年年底,作者收到一张白采“聊寄伫盼之意”的小照,反复把玩而不忍释手,觉得他真是一个好朋友。当作者得知他最初给白采的那封长信,还留在他的箱子里时,一种惭愧感,使作者喊出鞭挞自己的声音——“我真是小器的人哪!”  啊!!!终于给你弄完咯。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前十篇都是我自己看过的,后面的是查的资料!  你们老师真是!!!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1.匆匆 [朱自清] 2.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 3.背影 [朱自清] 4.荷塘月色 [朱自清] 5.圣诞节 [朱自清] 6.序 [朱自清] 7.女人 [朱自清] 8.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朱自清] 9.歌声 [朱自清] 10.阿河 [朱自清] 11.哀韦杰三君 [朱自清] 12.飘零 [朱自清] 13.白采 [朱自清] 14.温州的踪迹 [朱自清] 15.一封信 [朱自清] 16.《梅花》后记 [朱自清] 17.怀魏握青君 [朱自清] 18.儿女 [朱自清] 19.旅行杂记 [朱自清] 20.说梦 [朱自清] 21.海行杂记 [朱自清] 22.扬州的夏日 [朱自清] 23.看花 [朱自清] 24.我所见的叶圣陶 [朱自清] 25.论无话可说 [朱自清] 26.给亡妇 [朱自清] 27.你我 [朱自清] 28.谈抽烟 [朱自清] 29.冬天 [朱自清] 30.择偶记 [朱自清] 31.说扬州 [朱自清] 32.南京 [朱自清] 33.《忆》跋 [朱自清] 34.《山野掇拾》 [朱自清] 35.《子恺漫画》代序 [朱自清] 36.《燕知草》序 [朱自清] 37.叶圣陶的短篇小说 [朱自清] 38.威尼斯 [朱自清] 39.佛罗伦司 [朱自清] 40.罗马 [朱自清] 41.滂卑故城 [朱自清] 42.瑞士 [朱自清] 43.荷兰 [朱自清] 44.柏林 [朱自清] 45.德瑞司登 [朱自清] 46.莱茵河 [朱自清] 47.巴黎 [朱自清] 48.西行通讯 [朱自清] 49.三家书店 [朱自清] 50.文人宅 [朱自清] 51.博物院 [朱自清] 52.公园 [朱自清] 53.加尔东尼市场 [朱自清] 54.吃的 [朱自清] 55.乞丐 [朱自清] 56.航船中的文明 [朱自清] 57.房东太太 [朱自清] 58.动乱时代 [朱自清] 59.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 [朱自清] 60.回来杂记 [朱自清] 61.论严肃 [朱自清] 62.论气节 [朱自清] 63.论吃饭 [朱自清] 64.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 65.论百读不厌 [朱自清] 66.论书生的酸气 [朱自清] 67.论老实话 [朱自清] 68.说话 [朱自清] 69.沉默 [朱自清] 70.撩天儿 [朱自清] 71.如面谈 [朱自清] 72.人话 [朱自清] 73.论废话 [朱自清] 74.很好 [朱自清] 75.是喽嘛 [朱自清] 76.不知道 [朱自清] 77.话中有鬼 [朱自清] 78.正义 [朱自清] 79.论自己 [朱自清] 80.论别人 [朱自清] 81.论诚意 [朱自清] 82.论做作 [朱自清] 83.论青年 [朱自清] 84.论东西 [朱自清] 85.憎 [朱自清] 86.父母的责任 [朱自清] 87.春晖的一月 [朱自清] 88.执政府大屠杀记 [朱自清] 89.哪里走 [朱自清] 90.悼王善瑾君 [朱自清] 91.白马湖 [朱自清] 92.赠言 [朱自清] 93.春 [朱自清] 94.哀互生 [朱自清] 95.论说话的多少 [朱自清] 96.买书 [朱自清] 97.松堂游记 [朱自清] 98.初到清华记 [朱自清] 99.绥行纪略 [朱自清] 100.蒙自杂记 [朱自清] 101.北平沦陷那一天 [朱自清] 102.这一天 [朱自清] 103.重庆一瞥 [朱自清] 104.新中国在望中 [朱自清] 105.外东消夏录 [朱自清] 106.重庆行记 [朱自清] 107.始终如一的茅盾先生 [朱自清] 108.我是扬州人 [朱自清] 109.教育家的夏丏尊先生 [朱自清] 110.我所见的清华精神 [朱自清] 111.论不满现状 [朱自清] 112.论且顾眼前 [朱自清] 113.刘云波女医师 [朱自清] 114.南行通信 [朱自清] 115.南行杂记 [朱自清] 116.文物·旧书·毛笔 [朱自清] 117.悼何一公君① [朱自清] 118.潭柘寺 戒坛寺 [朱自清] 119."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朱自清] 120.前言 [朱自清] 121.欧洲之旅: 带你领略欧洲的文化 [朱自清] 122.潭柘寺戒坛寺 [朱自清] 123.悼何一公君 [朱自清] 124.细雨 [朱自清] 125.赠友 [朱自清] 126.小舱中的现代 [朱自清] 127."海阔天空&4cquot;与"古今中外" [朱自清] 128.文物·旧书·毛笔 [朱自清] 129.全文下载 [朱自清] 130."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朱自清] 131.奖券热 [朱自清] 132.朱自清散文全编 [朱自清]查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1】《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写在自己国家电车头等车厢里,受西洋小孩凶恶的目光的逼视而生的屈辱,愤怒和“迫切的国家之念”:“谁也是上帝的骄子;这和昔日的王侯将相一样,是没有种的!”这里,被压迫者的阶级意识升华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的反帝的民族意识,后来朱自清拒领美国救济粮儿贫病以终的中国人的气节,由此可见。【2】《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写了农村底层儿童和妇女的普遍的非人的“人生”:在人口可以买卖的黑暗旧中国,“人货”成了商品的一种,“人货”中,妇女是价格低廉的一种,男女小孩又是价格最低的“生货”,而低廉到七毛钱便可以买一条人的生命,更是超出人的想象。然而,这还不是被卖的女孩飞人生涯的开始,等待她的将是辗转被卖的命运:或卖为婢,或卖为妾,或卖为妓,总之,她将度过的是血与泪的一生。对照祥林嫂和包身工,便可知道这类花七毛钱便可以买到的女孩今后的万劫不复的命运。【3】《阿河》 写的是年轻的阿河被卖,帮佣,逃婚,被绑,再逃,告贷赎身不得,而终于自卖的事,题材有些近似祥林嫂前半生的故事,结局虽不如祥林嫂的悲惨,但在冷酷人群的笑骂声中独自和命运作拼死一搏的阿河,也是欲哭无泪了。对个人家境和生活艰难的描写,也是朱自清写人生的一个重要的侧面。【4】《儿女》 写的是“蜗牛背了壳”的那种“幸福的家庭”,无论自责或自嘲,都透露着艰辛生活得苦涩。【5】《背影》 文中“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的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若非自身也领尝了人生坚信的况味,便不能发此浩叹。儿子从背后看父亲,既扫去了平素父亲面对作者时所作的对一切不如意之事的掩饰,使其喜怒哀乐真实呈现,又暗示了儿子是在一种为父亲所不知的情形下去领会这份爱心的。【6】《荷塘月色》 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以及对未来美好自由的向往。【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秦淮河热闹的景象中夹杂着“被逼以歌为业”的歌伎的卖笑生涯,虽则“卖歌和卖淫不同”,对她们的身世,我们“究竟应该同情的”,所以当听到“一只载妓的板船”经过时传来的响亮而圆转的清歌,清游中的作者,却感到了寂寞。【8】《执政府大屠杀记》 朱自清此文记述的是1926年“三·一八惨案”。朱自清是“三·一八”大游行的参加者,自始至终;也是“三·一八”大屠杀的身历者,亲眼目睹。面对“各报记载多有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他挺身而出了,仗义执言,为了揭露,控诉,谴责。然而统观全文,却甚少横眉怒目、声色俱厉的感情词语。他好像只是作为一个游行示威的参加者,絮絮地述说着一个平凡的人的不平凡的一天。【9】《绿》 通过梅雨潭的绿绿的潭水,抒写作者之情,它是一篇写景散文,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将他对祖国山水的一片“至情”融于对梅雨潭景物的细致刻画之中,“溶景入情”,情景交融,使景物既写得细腻生动,又具有绵密深厚、真挚清幽的情致,抒写出“作者心灵的歌声”,从而使全文充满着诗情画意。【10】《白水漈》 朱自清突出描写白水漈瀑布的细和薄,他写那凌虚而下的瀑布,“只剩一片飞烟”似的“影子... 通过“影子”的轻,“软弧”和“橡皮带儿”的软,精密地描写出了白水漈瀑布在微风中的形态。【11】《匆匆》 .<匆匆>所借以抒情的具体物象是极难把握,极难表现的虚无缥渺的时光.然而作者却能赋予这一"无形物"以具体可感、栩栩如生的形象,而且藉此淋漓酣畅地抒发了作者的满腔情怀.【12】《航船中的文明》 作者“因急于来杭”只好乘“很苦的”“精神文明”之夜航船,航船上除了曾读过几年书的“我”以外,满船没有一个士大夫。尽管那些“士大夫虽也搴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但抵挡不住那“物质文明”的引诱,竟“忍心害理的撇了那老相好”全跑到“满身洋油气”的汽油船上去了。那些高唱“昌明国粹”的人都跑到哪儿了?作者为了证明在这“礼义之邦,文明之古国”,“国粹将亡”的事实,抓住了航船上所发生的两件戏剧性的场面,抨击了在这“礼义之邦,文明之古国”竟会有“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13】《给亡妇》 作者的叙述似乎预备由“我”直抵亡妻。“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这是一个从生者导向死者,从思念者导向被悼者的句式,按照惯常的抒情方式,接下来的叙述该是作者在这三年里如何思念亡妻,抑或是没有妻子的日子里自己的寂寞。但是,作者突然转变叙述角度,他从亡妻那一面来打开全文的叙述缺口。先是亡妻死后对“我”和孩子们的不舍与惦记,后是亡妻生前为孩子们和“我”的日夜操劳。明明是作者深怀着亡妻,但通篇所叙的都是亡妻对我们的不舍与爱,几乎没有一件是直接表现“我”投射给妻子的思念与爱。【14】《春》 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优美。【15】《怀魏握青君》 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的时期。这正是作者的绝望期,他感到自己好像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是“寻常人所难堪”的“苦在话外”。正因为处于这样的低潮,所以友情、亲情、师生情中散逸出来的爱成了滋润寂寞、痛苦心灵的玉液琼浆,特别是“玩世不恭”的魏握青,更成了他心中的一丝暖色。“我想,握青也许不那么玩世了吧。”这仍是一种“曲说”,是“明抑暗扬”。更何况,这一时期,也是他审视自己内心的时期,对于自己在人伦关系中表现的粗疏、随便、懈怠,他表示出了深深的自责和无尽的悔恨。达成魏握青的心愿即是例证。【16】《白采》 作者跟白采的交往并不频繁。他们第一次打交道,是为学生诗集的事,双方都有误会。后来平伯在信中屡次谈到他,说他是个有趣的人。待读了一遍白采的诗稿《赢疾者的爱》,觉得大也意思,于是承认他是一个有趣的人。他们仅见过一面,几分钟的匆匆一谈,便握别了。想不到这最初的一面也是最后的一面。去年年底,作者收到一张白采“聊寄伫盼之意”的小照,反复把玩而不忍释手,觉得他真是一个好朋友。当作者得知他最初给白采的那封长信,还留在他的箱子里时,一种惭愧感,使作者喊出鞭挞自己的声音——“我真是小器的人哪!”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1]。前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漈》,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

1.匆匆 [朱自清] 2.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 3.背影 [朱自清] 4.荷塘月色 [朱自清] 5.圣诞节 [朱自清] 6.序 [朱自清] 7.哀韦杰三君 [朱自清] 8.飘零 [朱自清] 9.白采 [朱自清] 10.温州的踪迹 [朱自清] 11.一封信 [朱自清] 12.《梅花》后记 [朱自清] 13.怀魏握青君 [朱自清] 14.儿女 [朱自清] 15.旅行杂记 [朱自清] 16.看花 [朱自清]

  背影原指人的背面形象,也指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原型或依据,在古文中也指背景,是不少歌曲、诗歌、散文中的常用题材。《背影》更是朱自清先生的名著。《背影》是记实散文,朱自清作,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写于1925年10月。《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它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  背 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于他相见!  1925年10月在北京

《春》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荷塘月色/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 ,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 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 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 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 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 ,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 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 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 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 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 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 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 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 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 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 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 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 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话:[益鸟]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 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记起《西 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 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 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儿女/朱自清 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十年前刚结婚的时候,在胡适之先生的《藏晖室札记》里,见过一条,说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是不结婚的;文中并引培根的话,“有妻子者,其命定矣。”当时确吃了一惊,仿佛梦醒一般;但是家里已是不由分说给娶了媳妇,又有甚么可说?现在是一个媳妇,跟着来了五个孩子;两个肩头上,加上这么重一副担子,真不知怎样走才好。“命定”是不用说了;从孩子们那一面说,他们该怎样长大,也正是可以忧虑的事。我是个彻头彻尾自私的人,做丈夫已是勉强,做父亲更是不成。自然,“子孙崇拜”,“儿童本位”的哲理或伦理,我也有些知道;既做着父亲,闭了眼抹杀孩子们的权利,知道是不行的。可惜这只是理论,实际上我是仍旧按照古老的传统,在野蛮地对付着,和普通的父亲一样。近来差不多是中年的人了,才渐渐觉得自己的残酷;想着孩子们受过的体罚和叱责,始终不能辩解——像抚摩着旧创痕那样,我的心酸溜溜的。有一回,读了有岛武郎《与幼小者》的译文,对了那种伟大的,沉挚的态度,我竟流下泪来了。去年父亲来信,问起阿九,那时阿九还在白马湖呢;信上说,“我没有耽误你,你也不要耽误他才好。”我为这句话哭了一场;我为什么不像父亲的仁慈?我不该忘记,父亲怎样待我们来着!人性许真是二元的,我是这样地矛盾;我的心像钟摆似的来去。 你读过鲁迅先生的《幸福的家庭》么?我的便是那一类的“幸福的家庭”!每天午饭和晚饭,就如两次潮水一般。先是孩子们你来他去地在厨房与饭间里查看,一面催我或妻发 “开饭”的命令。急促繁碎的脚步,夹着笑和嚷,一阵阵袭来,直到命令发出为止。他们一递一个地跑着喊着,将命令传给厨房里佣人;便立刻抢着回来搬凳子。于是这个说,“我坐这儿!”那个说,“大哥不让我!”大哥却说,“小妹打我!”我给他们调解,说好话。但是他们有时候很固执,我有时候也不耐烦,这便用着叱责了;叱责还不行,不由自主地,我的沉重的手掌便到他们身上了。于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才算定了。接着可又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筷子好;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要茶要汤,要鱼要肉,要豆腐,要萝卜;你说他菜多,他说你菜好。妻是照例安慰着他们,但这显然是太迂缓了。我是个暴躁的人,怎么等得及?不用说,用老法子将他们立刻征服了;虽然有哭的,不久也就抹着泪捧起碗了。吃完了,纷纷爬下凳子,桌上是饭粒呀,汤汁呀,骨头呀,渣滓呀,加上纵横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吃饭而外,他们的大事便是游戏。游戏时,大的有大主意,小的有小主意,各自坚持不下,于是争执起来;或者大的欺负了小的,或者小的竟欺负了大的,被欺负的哭着嚷着,到我或妻的面前诉苦;我大抵仍旧要用老法子来判断的,但不理的时候也有。最为难的,是争夺玩具的时候:这一个的与那一个的是同样的东西,却偏要那一个的;而那一个便偏不答应。在这种情形之下,不论如何,终于是非哭了不可的。这些事件自然不至于天天全有,但大致总有好些起。我若坐在家里看书或写什么东西,管保一点钟里要分几回心,或站起来一两次的。若是雨天或礼拜日,孩子们在家的多,那么,摊开书竟看不下一行,提起笔也写不出一个字的事,也有过的。我常和妻说,“我们家真是成日的千军万马呀!”有时是不但“成日”,连夜里也有兵马在进行着,在有吃乳或生病的孩子的时候! 我结婚那一年,才十九岁。二十一岁,有了阿九;二十三岁,又有了阿菜。那时我正象一匹野马,那能容忍这些累赘的鞍鞯,辔头,和缰绳?摆脱也知是不行的,但不自觉地时时在摆脱着。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日子,真苦了这两个孩子;真是难以宽宥的种种暴行呢!阿九才两岁半的样子,我们住在杭州的学校里。不知怎的,这孩子特别爱哭,又特别怕生人。一不见了母亲,或来了客,就哇哇地哭起来了。学校里住着许多人,我不能让他扰着他们,而客人也总是常有的;我懊恼极了,有一回,特地骗出了妻,关了门,将他按在地下打了一顿。这件事,妻到现在说起来,还觉得有些不忍;她说我的手太辣了,到底还是两岁半的孩子!我近年常想着那时的光景,也觉黯然。阿菜在台州,那是更小了;才过了周岁,还不大会走路。也是为了缠着母亲的缘故吧,我将她紧紧地按在墙角里,直哭喊了三四分钟;因此生了好几天病。妻说,那时真寒心呢!但我的苦痛也是真的。我曾给圣陶写信,说孩子们的磨折,实在无法奈何;有时竟觉着还是自杀的好。这虽是气愤的话,但这样的心情,确也有过的。后来孩子是多起来了,磨折也磨折得久了,少年的锋棱渐渐地钝起来了;加以增长的年岁了理性的裁制力,我能够忍耐了--觉得从前真是个“不成材的父亲”,如我给另一个朋友信里所说。但我的孩子们在幼小时,确比别人的特别不安静,我至今还觉如此。我想这大约还是由于我们抚育不得法;从前只一味地责备孩子,让他们代我们负起责任,却未免是可耻的残酷了! 正面意义的“幸福”,其实也未尝没有。正如谁所说,小的总是可爱,孩子们的小模样,小心眼儿,确有些教人舍不得的。阿毛现在五个月了,你用手指去拨弄她的下巴,或向她做趣脸,她便会张开没牙的嘴格格地笑,笑得象一朵正开的花。她不愿在屋里待着;待久了,便大声儿嚷。妻常说,“姑娘又要出去溜达了。”她说她象鸟儿般,每天总得到外面溜一些时候。润儿上个月刚过了三岁,笨得很,话还没有学好呢。他只能说三四个字的短语或句子,文法错误,发音模糊,又得费气力说出:我们老是要笑他的。他说“好”字,总变成“小”字;问他“好不好”?他便说“小”,或“不小”。我们常常逗着他说这个字玩儿;他似乎有些觉得,近来偶然也能说出正确的“好”字了--特别在我们故意说成“小”字的时候。他有一只搪磁碗,是一毛钱买的;买来时,老妈子教给他,“这是一毛钱。”他便记住“一毛”两个字,管那只碗叫“一毛”,有时竟省称为“毛”。这在新来的老妈子,是必需翻译了才懂的。他不好意思,或见着生客时,便咧着嘴痴笑;我们常用了土话,叫他做“呆瓜”。他是个小胖子,短短的腿,走起路来,蹒跚可笑;若快走或跑,便更“好看”了。他有时学我,将两手叠在背后,一摇一摆的;那是他自己和我们都要乐的。他的大姊便是阿菜,已是七岁多了,在小学里念着书。在饭桌上,一定得罗罗唆唆地报告些同学或他们父母的事情;气喘喘地说着,不管你爱听不爱听。说完了总问我:“爸爸认识么?”“爸爸知道么?”妻常禁止她吃饭时说话,所以她总是问我。她的问题真多:看电影便问电影里的是不是人?是不是真人?怎么不说话?看照相也是一样。不知谁告诉她,兵是要打人的。她回来便问,兵是人么?为什么打人?近来大约听了先生的话,回来又问张作霖的兵是帮谁的?蒋介石的兵是不是帮我们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每天短不了,常常闹得我不知怎样答才行。她和润儿在一处玩儿,一大一小,不很合式,老是吵着哭着。但合式的时候也有:譬如这个往这个床底下躲,那个便钻进去追着;这个钻出来,那个也跟着--这个床到那个床,听见笑着,嚷着,喘着,真如妻所说,象小狗似的。现在在京的,便只有这三个孩子;阿九和转儿是去年北来时,让母亲暂带回扬州去了。

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前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漈》,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编辑本段]编辑推荐 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朱自清是一位文化多面手,他给后人留下了近200万字的文学遗产。然而,他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突出贡献,无疑则是他所擅长的散文小品。他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前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漈》,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主要作品有《寻朝》、《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伦郭杂志》、《国文教学》、《经典常谈》、《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语文拾零》、《论雅俗共赏》。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编辑本段]目录 歌声 匆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温州的踪迹 春晖的一月 航船中的文明 旅行杂记 女人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飘零 背影 阿河 执政府大屠杀记 哀韦杰三君 海行杂坊 白采 荷塘月色 一封信 怀魏握青君 儿女 白马湖 扬州的夏日 看花 我所见的叶圣陶 给亡妇 哀互生 春 冬天 择偶记 说扬州 买书 初到清华记 蒙自杂记 北平沦陷那一天 ……[编辑本段]书摘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漾漾的雨,园里没了秾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阴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白水是个老实人,又是个有趣的人。他能在谈天的时候,滔滔不绝地发出长篇大论。这回听勉子说,日本某杂志上有《女?》一文,是几个文人以“女”为题的桌话的记录。他说,“这倒有趣,我们何不也来一下?”我们说,“你先来!”他搔了搔头发道:“好!就是我先来;你们可别临阵脱逃才好。”我们知道他照例是开口不能自休的。果然,一番话费了这多时候,以致别人只有补充的工夫,没有自叙的余裕。那时我被指定为临时书记,曾将桌上所说,拉杂写下。现在整理出来,便是以下一文。因为十之八是白水的意见,便用了第一人称,作为他自述的模样;我想,白水大概不至于不承认吧?老实说,我是个欢喜女人的人;从国民学校时代直到现在,我总一贯地欢喜着女人。虽然不曾受着什么“女难”,而女人的力量,我确是常常领略到的。女人就是磁石,我就是一块软铁;为了一个虚构的或实际的女人,呆呆的想了一两点钟,乃至想了一两个星期,真有不知肉味光景——这种事是屡屡有的。在路上走,远远的有女人来了,我的眼睛便像蜜蜂们嗅着花香一般,直攫过去。但是我很知足,普通的女人,大概看一两眼也就够了,至多再掉一回头。像我的一位同学那样,遇见了异性,就立正——向左或向右转,仔细用他那两只近视眼,从眼镜下面紧紧追出去半日半日,然后看不见,然后开步走——我是用不着的。我们地方有句土话说:“乖子望一眼,呆子望到晚;”我大约总在“乖子”一边了。我到无论什么地方,第一总是用我的眼睛去寻找女人。在火车里,我必走遍几辆车去发见女人;在轮船里,我必走遍全船去发见女人。我若找不到女人时,我便逛游戏场去,赶庙会去,——我大胆地加一句——参观女学校去;这些都是女人多的地方。于是我的眼睛更忙了!我拖着两只脚跟着她们走,往往直到疲倦为止。我所追寻的女人是什么呢?我所发见的女人是什么呢?这是艺术的女人。从前人将女人比做花,比做鸟,比做羔羊;他们只是说,女人是自然手里创造出来的艺术,使人们欢喜赞叹——正如艺术的儿童是自然的创作,使人们欢喜赞叹一样。不独男人欢喜赞叹,女人也欢喜赞叹;而“妒”便是欢喜赞叹的另一面,正如“爱”是欢喜赞叹的一面一样。受欢喜赞叹的,又不独是女人,男人也有。“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便是好例;而“美丰仪”一语,尤为“史不绝书”。但男人的艺术气分,似乎总要少些;贾宝玉说得好:男人的骨头是泥做的,女人的骨头是水做的。这是天命呢?还是人事呢?我现在还不得而知;只觉得事实是如此罢了。——你看,目下学绘画的“人体习作”的时候,谁不用了女人做他的模特儿呢?这不是因为女人的曲线更为可爱么?我们说,自有历史以来,女人是比男人更其艺术的;这句话总该不会错吧?所以我说,艺术的女人。所谓艺术的女人,有三种意思:是女人中最为艺术的,是女人的艺术的一面,是我们以艺术的眼去看女人。我说女人比男人更其艺术的,是一般的说法;说女人中最为艺术的,是个别的说法。——而“艺术”一词,我用它的狭义,专指眼睛的艺术而言,与绘画,雕刻,跳舞同其范类。艺术的女人便是有着美好的颜色和轮廓和动作的女人,便是她的容貌,身材,姿态,使我们看了感到“自己圆满”的女人。这里有一块天然的界碑,我所说的只是处女,少妇,中年妇人,那些老太太们,为她们的年岁所侵蚀,已上了凋零与枯萎的路途,在这一件上,已是落伍者了。女人的圆满相,只是她的“人的诸相”之一;她可以有大才能,大智慧,大仁慈,大勇毅,大贞洁等等,但都无碍于这一相。诸相可以帮助这一相,使其更臻于充实;这一相也可帮助诸相,分其圆满于它们,有时更能遮盖它们的缺处。我们之看女人,若被她的圆满相所吸引,便会不顾自己,不顾她的一切,而只陶醉于其中;这个陶醉是刹那的,无关心的,而且在沉默之中的。我们之看女人,是欢喜而决不是恋爱。恋爱是全般的,欢喜是部分的。恋爱是整个“自我”与整个“自我”的融合,故坚深而久长;欢喜是“自我”间断片的融合,故轻浅而飘忽。这两者都是生命的趣味,生命的姿态。但恋爱是对人的,欢喜却兼人与物而言。——此外本还有“仁爱”,便是“民胞物与”之怀;再进一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便是“神爱”,“大爱”了。这种无分物我的爱,非我所要论;但在此又须立一界碑,凡伟大庄严之像,无论属人属物,足以吸引人心者,必为这种爱;而优美艳丽的光景则始在“欢喜”的阈中。至于恋爱,以人格的吸引为骨子,有极强的占有性,又与二者不同。Y君以人与物平分恋爱与欢喜,以为“喜”仅属物,“爱”乃属人;若对人言“喜”,便是蔑视他的人格了。现在有许多人也以为将女人比花,比鸟,比羔羊,便是侮辱女人;赞颂女人的体态,也是侮辱女人。所以者何?便是蔑视她们的人格了!但我觉得我们若不能将“体态的美”排斥于人格之外,我们便要慢慢的说这句话!而美若是一种价值,人格若是建筑于价值的基石上,我们又何能排斥那“体态的美”呢?所以我以为只须将女人的艺术的一面作为艺术而鉴赏它,与鉴赏其他优美的自然一样;艺术与自然是“非人格”的,当然便说不上“蔑视”与否。在这样的立场上,将人比物,欢喜赞叹,自与因袭的玩弄的态度相差十万八千里,当可告无罪于天下。——只有将女人看作“玩物”,才真是蔑视呢;即使是在所谓的“恋爱”之中。艺术的女人,是的,艺术的女人!我们要用惊异的眼去看她,那是一种奇迹!我之看女人,十六年于兹了,我发见了一件事,就是将女人作为艺术而鉴赏时,切不可使她知道;无论是生疏的,是较熟悉的。因为这要引起她性的自卫的羞耻心或他种嫌恶心,她的艺术味便要变稀薄了;而我们因她的羞耻或嫌恶而关心,也就不能静观自得了。所以我们只好秘密地鉴赏;艺术原来是秘密的呀,自然的创作原来是秘密的呀。但是我所欢喜的艺术的女人,究竟是怎样的呢?您得问了。让我告诉您:我见过西洋女人,日本女人,江南江北两个女人,城内的女人,名闻浙东西的女人;但我的眼光究竟太狭了,我只见过不到半打的艺术的女人!而且其中只有一个西洋人,没有一个日本人!那西洋的处女是在Y城里一条僻巷的拐角上遇着的,惊鸿一瞥似地便过去了。其余有两个是在两次火车里遇着的,一个看了半天,一个看了两天;还有一个是在乡村里遇着的,足足看了三个月。——我以为艺术的女人第一是有她的温柔的空气;使人如听着箫管的悠扬,如嗅着玫瑰花的芬芳,如躺着在天鹅绒的厚毯上。她是如水的密,如烟的轻,笼罩着我们;我们怎能不欢喜赞叹呢?这是由她的动作而来的;她的一举步,一伸腰,一掠鬓,一转眼,一低头,乃至衣袂的微扬,裙幅的轻舞,都如蜜的流,风的微漾;我们怎能不欢喜赞叹呢?最可爱的是那软软的腰儿;从前人说临风的垂柳,《红楼梦》里说晴雯的“水蛇腰儿”,都是说腰肢的细软的;但我所欢喜的腰呀,简直和苏州的牛皮糖一样,使我满舌头的甜,满牙齿的软呀。腰是这般软了,手足自也有飘逸不凡之概。你瞧她的足胫多么丰满呢!从膝关节以下,渐渐的隆起,像新蒸的面包一样;后来又渐渐渐渐地缓下去了。这足胫上正罩着丝袜,淡青的?或者白的?拉得紧紧的,一些儿绉纹没有,更将那丰满的曲线显得丰满了;而那闪闪的鲜嫩的光,简直可以照出人的影子。你再往上瞧,她的两肩又多么亭匀呢!像双生的小羊似的,又像两座玉峰似的;正是秋山那般瘦,秋水那般平呀。肩以上,便到了一般人讴歌颂赞所集的“面目”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她那双鸽子般的眼睛,伶俐到像要立刻和人说话。在惺忪微倦的时候,尤其可喜,因为正像一对睡了的褐色小鸽子。和那润泽而微红的双颊,苹果般照耀着的,恰如曙色之与夕阳,巧妙的相映衬着。再加上那覆额的,稠密而蓬松的发,像天空的乱云一般,点缀得更有情趣了。而她那甜蜜的微笑也是可爱的东西;微笑是半开的花朵,里面流溢着诗与画与无声的音乐。是的,我说的已多了;我不必将我所见的,一个人一个人分别说给你,我只将她们融合成一个Sketch①给你看——这就是我的惊异的型,就是我所谓艺术的女子的型。但我的眼光究竟太狭了!我的眼光究竟太狭了! ①英文:素描。在女人的聚会里,有时也有一种温柔的空气;但只是笼统的空气,没有详细的节目。所以这是要由远观而鉴赏的,与个别的看法不同;若近观时,那笼统的空气也许会消失了的。说起这艺术的“女人的聚会”,我却想着数年前的事了,云烟一般,好惹人怅惘的。在P城一个礼拜日的早晨,我到一所宏大的教堂里去做礼拜;听说那边女人多,我是礼拜女人去的。那教堂是男女分坐的。我去的时候,女坐还空着,似乎颇遥遥的;我的遐想便去充满了每个空坐里。忽然眼睛有些花了,在薄薄的香泽当中,一群白上衣,黑背心,黑裙子的女人,默默的,远远的走进来了。我现在不曾看见上帝,却看见了带着翼子的这些安琪儿了!另一回在傍晚的湖上,暮霭四合的时候,一只插着小红花的游艇里,坐着八九个雪白雪白的白衣的姑娘;湖风舞弄着她们的衣裳,便成一片浑然的白。我想她们是湖之女神,以游戏三昧,暂现色相于人间的呢!第三回在湖中的一座桥上,淡月微云之下,倚着十来个,也是姑娘,朦朦胧胧的与月一齐白着。在抖荡的歌喉里,我又遇着月姊儿的化身了!——这些是我所发见的又一型。是的,艺术的女人,那是一种奇迹!1925年2月15日,白马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