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建立健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制:  4.1.2 设立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  4.1.2.1 法定代表人是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最高责任人,全面负责用人单位的职业  病防治工作。  4.1.2.2 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可在最高决策层任命一名或几名人员作为分管职业卫生工作  的负责人,其职责是:  —建立、实施、定期评审职业卫生管理体系;  —定期向最高管理层报告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绩效;  —组织并推动全体劳动者参加职业卫生管理活动。  4.1.2.3 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由:  法定代表人、管理者代表、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工会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审议职业卫  生工作计划和方案,布置、督查和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  4.1.3 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用人单位应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其相关组织, 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体  系的建立和运行。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其相关组织的责任是:  —组织执行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方针政策;  —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计划,确定明确的目标及量化指标,并组织实施;  —组织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培训以及劳动者之间 (包括劳动者及其代表)的合作与交流,  以全面实施其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要素;  —负责确定职业危害识别、评价及其控制人员的职责、义务和权利,并告知劳动者;  —制定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方案,以识别、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及工作有关疾病;  —监督管理和评估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负责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测和职工职业健康监护。  4.1.4 用人单位应明确相关组织的职能  用人单位应明确工会、人事及劳动工资、企业管理、财务、生产调度、工程技术、职业  卫生管理等相关部门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职责和要求。  4.1.5 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  用人单位应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对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提供技术指  导和管理。用人单位按职工总数的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配备职业卫生专(兼)职人员,职  工人数少于三百人的用人单位至少应配备一名职业卫生专(兼)职人员。应检查职业卫生专  (兼)职人员的书面聘用文件、个人资质(职业卫生专业知识背景、工作经历和执业医师资  格)文件和专业档案。  4.1.6 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  用人单位在制定生产经营整体规划时, 应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定代表人的目标管理  责任制中并通过层层分解的目标使下属机构都有相应的职责、任务、 目标、 进度和考核指标。  4.1.7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用人单位制定的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应包括目的、目标、措施、考核指标、保障条件等  内容。实施方案应包括时间、进度、实施步骤、技术要求,考核内容、验收方法等内容。  用人单位每年应对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估, 并撰写年度  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包括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书面评估报告应送达决策层阅  知,并作为下一年度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参考。  4.1.8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用人单位应根据国家、地方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  规章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应涵盖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作  业场所管理、作业场所职业病有害因素监测、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危害告知等方面。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应包括管理部门、职责、目标,内容、保障措施、评估方法等要素。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先要识别因素 根据风险大小制定实施方案啊

1.为企业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2.有助于推动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  3.使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由被动强制行为转变为主动自愿行为,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  4.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  5.对企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6.将在社会上树立企业良好的品质和形象。

企业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必要途径;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是政府实施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分级监管的重要依据;是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切实增强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强化安全基础管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说得真实点就是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如果客户没要求又能拿到订单,谁吃多了还去推行OHSAS18001啊。说得虚点,就是楼上几位的总结了。

一是采用了国际通用的策划(P.Plan)、实施(D.Do)、检查(C.Check)、改进(A.Act)动态循环的PDCA现代安全管理模式。通过企业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这一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二是对各行业、各领域具有广泛适用性。既适应各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又避免了自成体系的局面。三是体现了企业主体责任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思想。要求企业进行自主评定,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并由监督管理部门对评审进行监督。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英文名:Occupation Health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英文简写为“OHSMS”  1、为企业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2、有助于推动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  3、使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由被动强制行为转变为主动自愿行为,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  4、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  5、对企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6、将在社会上树立企业良好的品质和形象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如何贯彻到企业实际生产中去?谢谢! 第1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 Health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英文简写为“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体系一并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经营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不是必须具备的,但是具备了会对企业有很大的好处。我国已于2000年11月12日转化为国标:GB/T28001-2001 idt OHSAS18001:1999《职业健康安全认证》同年12月20日国家经贸委也推出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并在我国开展起职业健康安全认证体系。ISO体系认证属于企业自愿性认证,由企业决定做与不做。不过通过ISO认证的企业有以下优势:提升企业形象、管理水平和提升品牌价值;一些企业需要参与到投标的,现如今招标方很多都会要求企业通过ISO一系列认证,算是参与投标的准入门槛了,即使没有明确要求,ISO认证也能作为加分项为企业加分。扩展资料:应尽量采用国际标准”。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发展中国家在劳动条件改善方面投入较少使其生产成本降低所造成的不公平是不能被接受的。他们已经开始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和采取限制行为。北美和欧洲都已在自由贸易区协议中规定:“只有采取同一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国家与地区才能参加贸易区的国际贸易活动。”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实行统一职业健康标准的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将不能在北美和欧洲地区销售。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国际贸易中享有与其他成员国相同的待遇,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对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产生潜在和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我国必须大力推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不是必须具备的,但是具备了会对企业有很大的好处。职业健康安全认证简称"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认证是由英国标准协会、挪威船级社等13个组织于1999年联合推出的国际性标准,它起到了准国际标准的作用。我国已于2000年11月12日转化为国标:GB/T28001-2001 idt OHSAS18001:1999《职业健康安全认证》同年12月20日国家经贸委也推出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并在我国开展起职业健康安全认证体系。OHSAS18000认证的益处1、提升公司的企业形象;增强公司凝聚力;2、减少企业经营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达到企业永续经营;3、进行内部管理改善,避免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所造成的直接/间接损失;4、善尽企业的国际/社会责任;5、顺应国际贸易的新潮流,突破贸易壁垒扩展资料组织(企业)建立0HSAS,要依据OHSAS18001标准的要求,结合组织(企业)实际,按照以下六个步骤建立:(1)领导决策与准备:领导决策、提供资源、任命管代、宣贯培训。(2)初始安全评审:识别并判定危险源、识别并获取安全法规、分析现状、找出薄弱环节。(3)体系策划与设计: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管理方案;确定体系结构、职责及文件框架。(4)编制体系文件: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有关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5)体系试运行:各部门、全体员工严格按体系要求规范自己的活动和操作。(6)内审和管理评审:体系运行2个多月后,进行内审和管评,自我完善育改进。组织(企业)获得OHSAS18001认证证书的条件:(1)按OHSAS18001标准要求建立文件化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2)体系运行3个月以上,覆盖标准的全部17个要素。(3)遵守适用的安全法规,事故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接受国家认可委授权的认证机构第三方审核并获通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职业健康安全认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1.传说中的18000么,恩恩2.理论上应该有,14000环境的和18000职康的3.国家强制的生产性企业需要必备的审批资料(评价相关)如下1)环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需要验收审批2)安评(安全评价),需要验收审批3)卫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需要验收审批(控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每三年一次的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4.以上均需每年进行日常检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如何贯彻到企业实际生产中去?谢谢! 第2张

不是强制性的, 但是也看行业的有些行业要求一定要通过的14001和18001的

一般是属于国家推荐性认证。 但是也有例外情况,比如一个安防行业,需要办理电子集成资质,就要求要有ISO9001认证, 这时候ISO9001就是强制性认证。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同理。

(1)总经理的职业健康职责①总经理是企业职业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②认真贯彻执行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③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健康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定年度职业病防制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④根据"三同时"原则,企业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以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方可进行建设,切实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⑤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立职业健康管理网络,配备专业或兼职职业健康监督员,负责本公司的职业健康、职业病防治工作。⑥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职工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本企业职业健康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⑦亲自参加企业内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2)常务副总经理的职业健康职责①协助总经理做好公司全面工作,对分管部门工作承担主要责任。②负责组织和指导公司依照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相关政策规定建立健全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并适时进行持续改进。③负责组织和指导分管部门制定年度职业健康工作计划 。④负责组织和指导对分管部门的情况进行检查及考核,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督促整改。⑤协助主要负责人检查并考核同级副总经理和所属单位正职职业健康责任制的落实情况。⑥负责主管部门搞好职业健康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中法人的职责如下:   (1)公司法定代表人是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2)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 (3)监督公司主管部门将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责任层层落实到主体单位。  (4)主持召开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委员会,研究解决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  (5)建立健全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合理配备专职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6)负责审批公司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公司若发生重大职业及中毒事故,及时组织抢险和善后,及时如实上报职业健康安全生产事故。  (8)督导各有关单位足额提取职业健康安全生产费用,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9)高度重视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加强领导,督促各有关部门履行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主要负责人职责如下:  (1)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劳动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   (2)制定公司年度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方针及工作计划。  (3)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4)负责组织生产环境尘毒和物理因素的监测和分析。  (5)对新入厂职工进行就业前体检,对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职工进行定期职业性体检和职业病普查工作,并进行登记、统计和报告。   (6)参与新、改、扩建项目的职业健康防护设施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提出健康监督建议,协助做好新装置的职业健康预评价。  (7)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8)负责职业健康和职业病防治检查监督工作。  (9)编制年度计划和总结,建立健全尘毒岗位有毒有害物质监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0)组织和编制职业危害防护技术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参考文献:http://wenku.baidu.com/link?url=BHVz99ql8OLaMhEwpq6ylDOxpWn0B4QC-_2RnSXkzIAYSry4Fq_rvj5I3dboOVqD1hy8dW5yT-Do69utBcF5ycmLWF5K-RMlXW7OMGB192q

总负责。 ...哥们,你有安全生产法吗?里面明确规定了,你细化一下就可以了。 ...没有现相关规定,参考安全生产法! ...

为您转载以下资料,供您参考,如有具体问题再进行探讨。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规定的管理体系一并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贯彻这“三个标准”的重要性。目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尚未成为国际标准,我国在参照《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1-1999)的基础上制定、发布了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为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软件基础。 企业建立与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实现事故预防,而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所以危险源是职业健康安全的核心问题,而危险源辨识则是危险源控制的起点。危险源的辨识是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初始评审阶段的一项主要工作,同时也是体系的核心要素。因此危险源的辨识格外重要。下面,笔者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简要谈一下如何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中的危险源辨识工作,以求抛砖引玉。 一、 几个术语1、 危险源。GB/T28001-2001-3.4条规定“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包括职业危险因素和职业危害因素两个方面。职业危险因素是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职业危害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广义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可引起工伤事故的职业性危险因素和可引起职业病变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狭义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指职业性有害因素。2、 危险源辨识。GB/T28001-2001-3.5条规定“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可以理解为从企业的施工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3、 风险和风险评价。GB/T28001-2001-3.14条规定“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3.15规定“风险评价是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4、 可容许风险与安全。GB/T28001-2001-3.17条规定“可容许风险是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3.4条规定“安全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二、 危险源的分类 (一)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安全科学理论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1、 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因此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例如:某工程项目隧道施工涉及爆破工艺,该项目设置炸药库,炸药库中储存的炸药和雷管则是第一类危险源。2、 第二类危险源。正常情况下,施工过程中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一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因素三个方面。上例中如果该项目制定危爆物品管理办法或其他管理制度,规范人的行为、物的状态和环境因素,控制爆炸事故的发生,这些办法或制度则是限制措施。但如果作业人员在炸药库内动火,可能发生爆炸事故,作业人员违规作业就是第二类危险源。3、 事故起因分析。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二) 按导致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GB/T13681-1992)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将危险源分为六类:物理性危险、危险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上例中炸药库(存放的炸药)属于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违规作业则是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中将职业危害因素分为十类: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变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三、 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危险源辨识既要识别危险/危害因素,又要判定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事故在GB/T28001-2001-3.1中被定义为“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关注的是活动和过程的非预期结果,这些非预期的结果可能是负面的、不良的,甚至是恶性的。对于人员来说,这种不良结果可能是死亡、疾病和伤害。我国的劳动、安全、卫生等部门通常将上述情况称为“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对于物质财产来说,事故造成损毁、破坏或其他形式的价值损失。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11-1986)将事故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伤;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职业病目录》(卫生监发〔2002〕108号将职业病分为10大类;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每一大类下又分若干小类,共计10大类115种。 四、 危险源辨识 (一)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基本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这几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局限性,辨识危险源过程中使用一种方法往往还不能全面地识别其所存在的危险源,可以综合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 (二)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三、三、七”的要求 所谓“三、三、七”,是指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七个方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七种类型(安全):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性、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 (三) 危险源辨识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 施工工艺存在的职业危害:通过分析施工工艺构成,了解产生有害因素的作业源点及其散发有害因素的性质、特征等情况。施工工艺的特点不同,所产生的职业危害也有很大差别。例如:铁路工程中的硫磺锚固工艺,公路路面工程中的沥青摊铺工艺,土石方或隧道施工中的爆破工艺,等等。2、 作业方存在的危害:在接触同类有害环境(物质)因素条件下,作业方式对职业危害的风险度有很大影响,我们应尽量考虑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施工,并给作业人员配备专用劳动保护用品,以减少对人员的危害。3、 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在同一种作业方式下,由于采用的物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对人体的危害差别颇大。一方面要识别危害因素的类型,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另一方面要识别各危害因素的存在形态、分布特性、扩散特点、成份、浓度或强度等。此外,还应分析危害因素产生及变化的原因,以便制定防护对策。4、 作业人员接触有害因素的频率或时间:在生产方式类似,环境因素(物质)相同的条件下,职业危害因素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工人接触的时间。5、 劳动组织:有些危害是由于劳动组织不合理引起的,如作业时间过长。通过劳动组织还可了解职业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情况,如接触尘毒的人群数量、性别特征、年龄结构、行为特征等。6、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识别防护设施配置情况,是否配置有劳动卫生防护设备、实施通风、除尘、净化、噪声治理等,多工位作业场有效防护设备的覆盖面;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如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运行参数如何;防护效果,如集尘、毒风罩是否完好有效,闸板是否灵活可靠无泄漏,净化效果、噪声消除、隔离是否有效等。 五、 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 (一) 风险评价 1、 风险评价的基本知识 风险评价是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最先进行的环节,目的是对现阶段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分级,根据评价分级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从而取得良好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矩阵法、预先危害分析(PH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风险概率评价法(PR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故树分析(ETA)、头脑风暴法等等。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最适合的风险评价。笔者推荐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法(LEC)法来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LEC式中:D代表风险值;L代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代表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代表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施工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L、E、C在不同情况/环境的对应值,一般情况下,L在0.1~1之间,E在0.5~10之间,C在1~100之间。按照D=LEC,求出风险值(D),当C≥40或D≥160时(企业自定),可将此风险因素列为重大风险因素。过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的,企业应在不同时期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 (二) 风险控制策划1、 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的因素 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下列因素: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如用安全品取代危险品;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压电;可能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员工,如考虑员工的精神和体能等因素;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引入计划的诸如机构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需求;在其控制方案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方案的需求;预防性测定指标对于监视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计划要求十分必要。2、 制定风险控制计划的注意事项 风险控制计划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行水平;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