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1,新旧文化的比较2,五四运动与马列主义的传播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特色及当代启示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收集正规史料结合应试教育考试大纲,制作出一个清晰有条理的历史发展路径的课程提高,顺便可以适当的找一些秘史或者有趣的史诗典故来增加学生的记忆

多讲讲历史上的典故,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不妨将那时的文化与现在做对比,激发学生思考及讨论的热情。如果只是单纯的讲新文化文化运动的意义、历史背景还有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的话估计都想睡了。

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李大钊写了几本书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入。1、原因: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2、兴起: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创办的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1916年迁到北京出版。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先后参加了杂志的编辑或撰稿。这个杂志联系了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成为开展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3)思想文化方面:①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4)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扩展资料:马列主义来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使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苏俄,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转向马列主义。他们认为共产主义才是能够令中国独立富强的方式,极力宣传十月革命,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力的思想潮流。他们相信列宁鼓吹的“无产阶级民主比任何资产阶级民主要民主。苏维埃政权比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要民主百万倍。”1924年2月,张太雷在莫斯科《工人日报》上发表了用中文书写的悼念列宁的文章《列宁与中国青年》: “就是中国的青年学生,当他们抛弃了他们的先师孔子的时刻,他们正找着了列宁做他们思想上的指导者。无怪乎在北京大学——学生革命运动的中心——投票谁是世界上的最大人物,结果是列宁当选。”李大钊则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并于1918年7月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认定资本主义文明“当入盛极而衰之运”,“二十世纪初叶以后之文明,必将起绝大之变动”。在同年11月、12月发表的《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两文中,他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确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9月、11月,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且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所以1949年5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吴玉章的《纪念“五四” 30周年应有的认识》和何干之的《五四的两个基本口号》,指出中国共产党与胡适之间革命与改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马列主义与实验主义的分野,认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不是胡适,而是李大钊。于是,中国共产党标榜自己才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部还举行各省市区文化局长会议,确定1955年文化工作的方针任务是:积极地开展文化战线上的反对资产阶级错误思想的斗争,有步骤地整顿文化工作者队伍。要求各地和各个文化部门必须大力继续开展对胡适派、胡风派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批判,逐步深入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入。解释: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在李大钊主持下,胡适等先后参加了杂志的编辑或撰稿,传播马克思主义。他们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陆续刊载马克思著作的译文与介绍马克思生平的文章。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了中国,道德上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在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后,一批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针锋相对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晨报·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轮复习PPT演示课件 第1张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在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后,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搞帝制复辟,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为了捍卫共和、反对倒退,一批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针锋相对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他创办的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1916年迁到北京出版。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先后参加了杂志的编辑或撰稿。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这个杂志联系了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成为开展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宣传民主和科学。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在中国建立起真正的民主政治,因而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坚决反对专制政治,希望以此来争取实现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916年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中国必须抛弃延袭数千年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这又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①。李大钊也认为“民”与“君”、“自由”与“专制”不能两立,“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他强调说,对于“国家之叛逆、国民之公敌”的“复辟之辈”,决不能姑息和优容,必须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永绝其萌,勿使滋蔓”②。这样的主张在当时虽不可能实现,但对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是一个有力的揭露和冲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所提倡的科学,就是要反对迷信、盲从。他们运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来反对鬼神迷信,批判“君权神授”、“祸福天定”等谬论,宣传无神论观点,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陈独秀认为“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表明提倡人权、民主,必须同时提倡科学。他号召人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认识问题,打破“宗教上、政治上、道德上、自古相传的虚荣、欺人、不合理的信仰”,树立“真实的合理的”信仰①。鲁迅也大力宣传科学思想,认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主张用“科学”来救治人们的迷信和愚昧②。其次,批判封建的儒家学说。随着运动的发展,斗争的锋芒指向了被历代儒家不断发展了的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基本内容的儒家学说。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从反对政治专制出发,对思想领域的文化专制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其焦点就是批判三纲五常,反对尊孔复古。针对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以及康有为等要求“以孔子为大教,编入宪法”的鼓噪,他们以进化论阐明了孔子之道已不适应于现代社会生活,不能编入宪法,不能把孔教定为国教。李大钊认为,社会、道德都是进化发展的,“孔子之道,施于今日之社会为不适于生存”,“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③。他们还揭示了维护专制制度的孔教与民权、平等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陈独秀认为民主共和国重在平等精神,孔教重在尊卑阶级,“若一方面既然承认共和国体,一方面又要保存孔教,理论上实在是不通,事实上实在是做不到”50000524_0341_0①。他们还集中批判了封建的三纲五常,指出“儒者以纲常立教,为人子为人妻者,既失个人之独立人格,复无个人独立之财产”②。鲁迅的名著《狂人日记》、《我之节烈观》,吴虞的《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吃人与礼教》等,也都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对封建的伦理道德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在批评旧的封建伦理道德的同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还大力提倡资产阶级的新道德,强调个性解放。他们认为个人是社会、国家的基础,“社会是个人集成的,除去个人,便没有社会;所以个人的意志和快乐,是应该尊重的”③;“集人成国,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④。没有个人的独立人格,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解放,思想的解放,个人的智慧才能便不能释放出来,社会便不能进步,国家也难以达到民主富强。第三,提倡文学革命。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还提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开展了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了“文学改良”的口号,主张以白话文作为中国文学的“正宗”,并提出了“不用典”、“不用套语”、“不作无病之呻吟”等改革文学的八项主张。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进一步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主张用“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取代“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和“山林文学”。他还明确地把文学的革新同政治的变革联系在一起。白话文的写作由来已久,但是,白话文成为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运动,则是以此为开端的。《新青年》从第4卷第1号(1918年1月)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学革命中的主将鲁迅从1918年5月起,开始陆续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小说和多篇杂文,出色地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和现代小说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引起了封建势力的仇视和恐惧。反动军阀诬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一些守旧的文人也对它发起了攻击。1919年1月,刘师培等支持组织了《国故》月刊社,以“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为宗旨”,反对新文化运动。林纾也在报纸上发表影射小说《荆生》、《妖梦》,咒骂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煽动军阀以暴力压制新文化运动。他还公开致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攻击新文化运动是“覆孔孟,铲伦常”。对此,蔡元培公开回信作答,强调他所主张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原则,有力地维护了新文化运动。从1915到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由于领导者的世界观基本上还是资产阶级的,给运动带来了缺点和局限,主要是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跟广大群众相结合,使它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缺少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对待文化问题,存在着片面性等。但是,新文化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鼓舞了人们敢于打破传统束缚的革命精神和勇气,促进了中国人民进一步的觉醒,锻炼、孕育了崭新的一代人物。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正当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了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热烈欢呼,并从中看到了拯救中国的新希望。于是由向西方学习转向研究和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过程中,中国产生了第一批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1918至1919年间,李大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宣传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欢呼“试看将来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①。他还组织了“马客士主义研究会”,团结一些进步青年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1919年4月出版的《每周评论》,摘译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并在按语中称这“是表示新时代的文书”。1919年5月,在李大钊主持下,《晨报·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陆续刊载马克思著作的译文和介绍马克思生平的文章。1919年7月在长沙创刊由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对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也起了重要作用。这样,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迅速发展为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中国革命也迅速地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以1919年5月4日开始发动的五四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这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使国人目光从西向东转移!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一、原因1、十月革命的鼓舞2、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阶级)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4、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革命需要新的指导思想5、共产国际的帮助6、(组织)中国共产党成立二、手段1、发表文章(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2、创办报刊与杂志(1919年5月,《新青年》推出《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3、开设课程(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4、论战(与胡适的“问题主义之争”及与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5、研究会(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轮复习PPT演示课件 第2张

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那么这么说的话,马克思主义肯定是由这一群人带过来传播的,到底是怎么传播的呢?? 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借由新青年这本杂志传播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起到帮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