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你之前提出的问题时,我推荐按照彭懿老师的图画书七步阅读法来阅读,相信在实践多次后,可以逐渐摸索出具有自家特色的共读方法和共读模式。再简要说一下七步阅读法:第一步封面和封底开始讲故事。第二步藏在环衬里的秘密。第三步文字和图画怎样讲故事。图画书不只是图画讲故事,文字也讲故事。如果只看图画,那只是唤醒了故事的一半生命。同样,只看文字不看图画,也只是唤醒了图画书的一半生命。第四步是什么力量推动翻页。图画书是翻页的艺术,好的图画书,边边角角都渗透着作者的精心设计和安排,需要读者反复研读,用心体会。第五步反复多看几遍。想真正读懂一本图画书,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反反复复地细读文本(包括文字和图画),至少要读到十遍以上。第六步要看版面设计。第七步一起讨论。 彭懿老师的七步阅读法将阅读分解成7个步骤,操作性很强,再次建议参照着来实践一下,你也许会发现原来绘本可以这样读,原来之前忽略了这么多丰富的内容。 另外推荐几个深度阅读的方法:绘本+幻想很多经典绘本都是对极佳想象力的表现,而孩子是拥有最广阔想象力的。所以,有时,我们不妨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或阅读完之后,和孩子一起在想象的王国里信马由缰地漫游。绘本+现实孩子是这世界上唯一能够自由出入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的。除了“绘本+幻想”,绘本与现实的连接也很重要,这会很大程度上丰富孩子的体验,提供给他感受自然和感受世界的方式。可以是“先现实情境,再绘本阅读”,也可以是“先绘本阅读,再到现实场景中去”。绘本+听读有时候,会在正式和孩子共读之前,先“共听”或“共猜”一下。这样能最大限度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也会让孩子对绘本的期待值大大增强。 该回答来自于百度问咖 张丽萍 大咖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很多家庭坚持了两三年的亲子阅读,但仅限于照本宣科,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讲故事,这其实是典型的浅阅读状态。只是阅读的全部内涵的冰山一角。而绘本以及一些经典童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推荐按照彭懿老师的图画书七步阅读法来阅读,在实践多次后,可以逐渐摸索出具有自家特色的共读方法和共读模式。彭懿有几本研究著作,值得关注亲子阅读的父母认真阅读:《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图画书应该这样读》。我推荐给你的七步阅读法,就是《图画书应该这样读》的精华部分。第一步封面和封底开始讲故事。封面,是图画书的脸。好的封面,是一本图画书的灵魂,一眼就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让人产生一种想把它拿在手里,好好看一看的冲动。除了吸引我们的好奇心,帮助我们推测故事,封面还可以把这本书的创作者和出版者介绍给我们。出版者名字写在封面的最底下,一定要看。因为一家优秀的出版社,就是一本好图画书的保证。看完封面,接着看封底。封面看一遍、两遍都行,但是封底至少要看两遍。看故事之前,先看一遍。看完故事之后,再看一遍。因为有极个别调皮的作者,会把故事的结尾画在封底上。 第二步藏在环衬里的秘密。精装图画书一般都有环衬,平装书有的根本就没有环衬,翻开封面,直接就是扉页了。只有当环衬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你才可以想都不想地一下子翻过去。要是环衬有颜色,请你至少花上10秒钟,看看它是什么颜色。作者选择的颜色,一定最贴近故事的主题和氛围。要是环衬上有图案,那就要耐着性子好好看一看了,它们一定与书中的故事有某种联系。记住,打开一本图画书,不要着急往后翻,后面的故事是逃不掉的。请先看前环衬,读完故事,再看后环衬,看看它们都告诉了我们什么。有时,前环衬和后环衬遥相呼应,一个作为故事的开头,一个作为故事的结尾,要是漏看一个,就会说出完全相反的结局。第三步文字和图画怎样讲故事。图画书不只是图画讲故事,文字也讲故事。如果只看图画,那只是唤醒了故事的一半生命。同样,只看文字不看图画,也只是唤醒了图画书的一半生命。一本图画书至少会包括三个故事:第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第二个是图画讲述的故事,第三个是文字与图画相结合而产生的故事。第三个故事,有时与第一个、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同一个故事,有时与第一个、第二个故事讲的不是同一个故事。当它们讲述同一个故事时,文字和图画的关系有点像一对亲密的恋人,它们手拉手,互相补充,一起努力把故事讲好。当第三个故事与第一个、第二个故事讲的不是同一个故事的时候,文字和他画的关系有点像一对即将分手的恋人,乍看上去,它们还在手拉手地讲一个故事,但实际上已经同步不同调,在各说各话了。第四步是什么力量推动翻页。图画书是翻页的艺术,是按照书页的顺序来连续地表现整个故事的,为了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往后翻页,创作者在文字和图画里都做了巧妙的设计。好的图画书,边边角角都渗透着作者的精心设计和安排,需要读者反复研读,用心体会。第五步反复多看几遍。想真正读懂一本图画书,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反反复复地细读文本(包括文字和图画),至少要读到十遍以上。图画书把太多的东西都悄悄隐藏起来了,留待你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只要你多读几遍,就会发现许多你第一遍看时没有发现的东西。第六步要看版面设计。图画书从头到尾都充满了迷人而卓越的版面设计,是一门平面设计的艺术。作为没有学过平面设计的常人来说,怎么看得懂呢?那就是对着图画书的页面版式不停地发问。为什么它的画面一页比一页大,突然来了个跨页大画面呢?为什么它的文字不排在图画里,要排在图画外呢?……只要能把问题问出来,你再带着问题把书看一遍,就一定可以知道平面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了。第七步一起讨论。图画书可以讨论的话题很多,最难的莫过于这本图画书的背后告诉了我们什么。有的图画书的主题、思想、观点藏在一个你看不见的地方,要用思考力才能把它们找出来。关于图画书的主题及思想的讨论,最好是在小学以上的教室进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家长最好不要和他们来讨论一本图画书,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问题太抽象了。看图画书就是一种简单的快乐,绝对不能成为沉重的负担。有了图画书,愿你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彭懿老师的七步阅读法将阅读分解成7个步骤,操作性很强,建议你参照着来实践一下,你也许会发现原来绘本可以这样读,原来之前忽略了这么多丰富的内容。 该回答来自于百度问咖 张丽萍 大咖

首先,孩子已经对绘本阅读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这已经非常棒了。 他现在只喜欢车绘本和男孩子的兴趣以及年龄段有很大的关系。很多男孩子都痴迷车,因此喜欢读车绘本,可以不断引入更多的“车绘本”,好的“车绘本”,讲的并不是简单的车,里面也有很多社会人文知识,图画也十分有美感,比如《开车出发》系列,《汽车嘟嘟嘟》系列等等。 他现在的阅读兴趣集中在车绘本,还和他的年龄有关。孩子三四岁之前的阅读,是喜欢大量重复的,因此接受新绘本的速度会比较慢,他喜欢一段时间内,重复阅读几本甚至只有一本,几十遍甚至几百遍的重复都是有的。 家长要满足孩子重复阅读的要求,重复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与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关系越来越亲密,另外,研究发现,重复还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等孩子过了这个阶段,一般会变得喜欢阅读更多的、不同类型的绘本的。 关于如何引入新绘本给孩子,分享几个小技巧: 1.      给孩子建一个阅读角,给孩子一个专属书架,高度要适合孩子取阅绘本。不要像大人的书架一样把书立在书架上,只留书脊在外面,要把书的封面露出来,把你打算给孩子读的书,放在他专属书架最容易看到、最容易取到的地方(像超市货架摆放主打商品一样),但选择书架时首要考虑安全问题,那种会被孩子扳倒的书架一定要排除在外。2.      不强迫孩子读新的绘本,但父母可以津津有味的、兴致勃勃的、大声朗读绘本内容,孩子会十分好奇妈妈对什么绘本这么感兴趣,而主动跑过来看。该回答来自于百度问咖 张丽萍 大咖

说到绘本推荐,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每个孩子的阅读积累也不一样,而好绘本非常多,所以不好贸然推荐。如果之前读的绘本不多,建议找几本绘本专家的书来看,比如国内著名的图画书研究专家彭懿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图画书应该这样读》、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我的图画书论》、美国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汪珽培的《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粲然的《骑鲸之旅》。(如果不想买这些书,可以直接搜这些书的作者推荐绘本书单,很容易搜到。)这些书籍会帮助你树立正确的“亲子阅读观”,帮助你理解亲子阅读的一些关键问题,也会提供阅读建议、提供一些书单。建议在亲子阅读的最初阶段,可以根据这个专家的书单“按图索骥“地选书给孩子看,当然这要同时结合孩子的年龄、兴趣等因素。我的大女儿六岁半,读过的绘本大概有3千册左右。在亲子共读的最初阶段,也是由上面我推荐的那几本书领进绘本世界的大门,起初就是按照专家推荐的书单买书,之后,自己买的多、读得多了,慢慢的,就会有自己选择绘本的标准了(这其中包括绘本的品质、自己的阅读兴趣、孩子的阅读兴趣、买书当时的阅读需求等等。) 关于学龄前儿童是否需要注音读物,如果这个阶段你正在为小学的拼音做准备,或者孩子正在学习拼音,可以适当准备几套注音读物,在孩子学习拼音及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注音读物还是需要的。孩子上小学后,学校也会推荐一些书目,可以选择这些书的注音版,这可以帮助孩子从听父母讲故事,逐渐过渡到自主阅读。 关于有没有必要指读,个人觉得要根据读物不同来看。如果是绘本,我不建议指读,因为绘本不仅有文字,还有很重要的图画,绘本不是光靠文字来讲故事,也靠图画来讲故事,绘本是文图融合的作品,也不是简单的文+图,是文与图相乘、相融的结果。如果阅读绘本时指读,会让孩子过度关注文字,而忽略对图画的观察和解读。当然如果已经完成了对一本绘本多次阅读后,也可以适当指读来补充。指读的确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汉字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熟悉汉字。如果没有图画的书,尤其是儿歌书、诗词、一些国学读物《三字经》《弟子规》等,可以用指读的方法,这样是可以帮助孩子识字的,尤其是在孩子熟读甚至会背诵这些儿歌、诗词等之后,指读的确可以帮助孩子将字的音和字的形联系起来,然后熟悉和认识这些字。  该回答来自于百度问咖 张丽萍 大咖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发现、思考、表达——绘本教学三要素2009-03-27 10:34:52 来自: 幸福的书虫(追求自由的向度)“一个人的阅读,就是一个人精神的发育史。” ——题记 一、 什么是绘本? 绘本,英文为「picture books」,在日本译为「绘本」,直译为图画书,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是完全没有文字,全是图画的书籍。这一类书籍特别强调视觉传达的效果,所以版面大而精美,不仅具有辅助文字传达的功能,更能增强主题内容的表现。 二、 绘本的历史 绘本表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纪元前16世纪的古埃及文化。草纸的卷轴上绘制的“死亡之书”是死后世界的一种导游书。 在中国,纪元4世纪,东晋时期就出现图文并茂的画卷。9世纪末,在日本就受到中国图卷印象的表现有所成就,江户时代(17世纪~)在民间普及版画制作的绘本。 玛雅文化等,西班牙统治以前的印地欧文化里,用鹿皮或树皮纸上画的叫做“克地斯”(图文书),是记录历史或宗教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亚到西亚在12世纪末以后出现的波斯文学的手抄本插图、细密画与现代绘本一样形状的典型的插画。 欧洲教堂墙壁上的基督教美术是,将耶稣的生涯或圣人传的有故事性的绘画,希腊神话给美术提供大量的主题。佛教美术也用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或其他佛教故事为主题。 如果单纯从儿童娱乐这一角度来看的话,作为儿童文学一部分的儿童绘本,学者们公推1658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编写的《世界图解》为第一本儿童绘本。只是一本拉丁语教科书,用各种动物的响声来介绍24个字母。《世界图解》的出版对西方教科书和儿童读物的影响一直很大。夸美纽斯主张感官教学,认为“告诉孩子什么,不如让孩子亲眼看见什么”。而这也是绘本阅读理论的重要基础。 此后,图画书历经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经典作品。绘本也经历了由儿童诗歌与童谣的说教到人文审美的熏陶。在东方,日本韩国的孩子早就开始阅读绘本,而台湾也早于中国。 2000年,四川少儿出版社引进科普绘本——《神奇校车》,国外绘本正式走入大陆。近两年,我国大陆有一些儿童文学作家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家认识到绘本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开始致力于绘本的推荐与绘本阅读的推广,于是,绘本越来越多地走入学校和家庭。 三、 绘本的特质。 绘本是一种视觉化效果的文字作品类型。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赏心悦目。“悦目”是因为绘本表现形式使人眼前一亮,难以忘怀。“赏心”是指图文互为补充,互相交融,体现了一种既高深又轻浅的儿童哲学,衍生出精神上的享受。因此阅读时只有通过调动人最原始的感觉系统:眼看、耳闻、感同身受,才能给人更为深刻的震撼。 由于绘本是图画的艺术,也是文字的艺术;是视觉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讲究趣味性,也具有教育性;还具有思想的传递性。 四、关于绘本教学。 绘本的特质决定其教学,不仅仅让儿童学会阅读,更让儿童学会观察、想像、推理;不仅仅体现语言的价值,更是美术的欣赏;不仅仅是对画面的认知,更是引发儿童情感的共鸣、呼应,激发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使儿童凭借各自对绘本的理解,对事物的认识以及生活体验和想像,做出种种猜想推测。在这里,孩子的推理也许与故事不谋而合,也许相差悬殊,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去发现,去思考,去表达。更可以让孩子在同一绘本中,根据自身的体验解读出不同的图意,使孩子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如何指导孩子进行绘本阅读呢?本人根据绘本的特质和几年来的尝试,将其归纳成六个字——发现、思考、表达。 五、绘本教学三要素。 (一)发现。 由于绘本的特殊性,所以每一个绘本,从头到尾都隐藏着“神秘”。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为我们的孩子献上了精美的“食品”。这就需要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1.发现封面(包括腰封)。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发现发现作者名,译者名,出版社名,主人公(年龄性别衣着神态动作等),背景(如《爱心树》封面那棵树上写着的英文字母“The Giving  Tree”的含义,《风到哪里去了》封面上月亮群山小鸟房屋雨点代表的世间万物)等都有助于孩子对绘本的理解。腰封上有时会有对作品的评价或对主题思想的提示,(如《爱心树》腰封上有2005年度十佳童书,美国教育部百部最受教师孩子喜爱的书之一。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等),由封面中的图画与文字猜想故事,使整堂课弥漫想象的色彩。。 2.发现环衬。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不过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马上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例如《花点点和鳞片片》环衬是许多不同条纹和颜色袜子,左右可以找寻配对的那只;又如《爷爷一定有办法》环衬是那条神奇的毯子,上面布满了闪烁的星星。) 3.发现会讲故事的扉页。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有时还有作者绘者的简介及本书获奖记录。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有时还会讲故事。(如《活了一万次的猫》扉页的虎斑猫与封面略有不同,仿佛在告诉着什么。又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扉页图画暗示着大小兔子快乐玩耍,在精神得到满足后才有了下面小兔的提问。) 4.发现正文毋庸质疑。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他们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教师不要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儿全盘托出,要积极鼓励孩子边发现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如《爱心树》发现树的姿态语言《彩色的乌鸦》,每只乌鸦色彩的区别和表情的变化,《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中小男孩的表情,《藏起来的礼物》中角落里关注女儿的妈妈,《轱辘轱辘转》每一页都躲起来的米粒大小的金虫子,欣赏图画的同时关注画中画等)一边读文,一边赏图,让思绪随着图文驰骋千里,上天入地。在想象空间大的地方可以先让孩子想象再读故事,情绪色彩浓的图画可以让学生由图画想象人物的心理。 5.发现并未结束的封底。 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有的绘本,就是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为孩子们想象留下了空间。因此绘本的封底不容错过。封底很有“看头”——大部分与封面相呼应,有的甚至需要与封面连在一起欣赏讨论,有的则是故事的结尾与延续。(如《神奇的蓝色水桶》草地上遗留下来的充气鲸鱼,《失落的一角》抬头期盼的一角等) (二)思考 洛克曾说“阅读只是给头脑提供认识的材料;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因此在引导儿童阅读绘本时,不应急着说教,不断地提问、说明,犹如应试教育一般,而应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儿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故事,让他们的体验和感受,经过时间沉淀,再慢慢地转化为知识和智能。 1.思考的内容 (1).对图画语言的思考 (2).对文字语言的思考 (3).对图文结合碰撞产生的新语言的思考。 2.思考的技巧 (1).朗读引发思考的技巧 对孩子而言,听别人朗读故事是一件轻松没有压力的事。在这个倾听与欣赏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的了解书写方式,认识生字新词,并熟悉语法。朗读故事给孩子听,也等于提供孩子欣赏创作风格,了解情节铺陈,认同成功角色的机会,这对于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倾听故事的机会越多,其生活经验与知识领域自然随之扩展,影响所及,形成个人的思考与判断。 有效朗读思考故事的指引: 朗读过程 提示 朗读前 *呈现书的封面并探讨封面插图。 *鼓励孩子预测该书内容。 *与孩子讨论该书的作者及插画家。 朗读中 *呈现书的每一画面。多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认为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鼓励孩子在朗读中积极反应与评论。 *故事的表达及内容详细度配合孩子理解能力的需要。可以伺机变化音量、语调、语气,辅助动作、神态语言、使故事生生入扣。 *故意犯错引起注意,偶尔提问以了解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及诠释。在故事的精彩、关键处、转折处,引导孩子预测即将发生的事情。 *保持眼光的接触并留意反应。当孩子一脸茫然时,改变方式重述故事。 *设计简单的活动使孩子参与其中。如请学生分段朗读(齐读或个别读交互应用)。 *运用孩子的疑问引发思考与讨论。 *比较阅读。可以与其它绘本作比较性阅读;也可前后对照着品味细节。 适合朗读的绘本则为具有以下特征: 1.词句优美。 2.插画内容丰富。 3.具有猜测效果。 以上三点特征,大部分绘本都具有。 (2).讨论故事引发思考的技巧 讨论故事是儿童文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可通过二三人、一小组或整个班级进行。讨论故事可以建立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对老师而言,讨论故事可以了解孩子看了哪些书,对故事的了解程度有多少,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如何。对孩子而言,讨论故事提供一个合作思考的机会,他不仅帮助孩子确认、扩展及修正个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而且在成人的引导下,培养倾听、发问与表达的技巧,学习说理与思考,建立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系统。 讨论内容 讨论技巧 * 可做段落大意的讨论。 * 于进行下个段落阅读之前,可先行预测下段内容。 * 读完全文后,做主旨讨论。 * 学生提出问题。 *语言简洁完整(一至三句话表达) *将学生问题抄写于黑板,写上提问者,将问题性质相近的归在一起讨论,避免讨论时间不足的困扰。(此时宜注意训练学生要能完整表达自己想问的问题) *请学生一一发表对问题的看法。 *老师做归纳与整理 3.引发思考的案例 案例一《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故事梗概:鼠小弟看到大象,长颈鹿,犀牛等动物运用各自的本领摘到了苹果,就很羡慕他们,最后他和海狮合作摘到了苹果。 一、 看图,出示题目,请同学就题目质疑 二、 在老师绘声绘色的故事中出示第一副图(大象摘果),问:如果你就是鼠小弟,看到大象摘苹果的情景,会怎么想?接着让孩子试者拉自己的鼻子,什么感觉?三、 看图。小组猜:长颈鹿,犀牛,袋鼠各自会采用什方法拿到苹果?反馈后出示图,看看谁猜中了,让孩子感受猜的乐趣。 四、 串讲故事。请孩子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按照谁来了,他是怎么摘到苹果的,鼠小弟又是怎么想的?各选一个代表上台即兴串讲。 五、 师生角色分配,老师采访受伤的鼠小弟后,出示图(海狮来了)。同桌分角色念,师生对念绘本中鼠小弟和海狮的6次对话,接着再次猜猜海狮用什么方法帮助鼠小弟摘苹果? 六、 一图多猜,看海狮和鼠小弟最后的快乐情景,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案例二《树逃走了》 故事梗概:一棵住在城市里的行道树,因不堪忍受人们忽视及城市脏乱而逃走。许多人发现后,大家开始意识到树的重要性,于是人们开始营造大树喜欢的环境于是,树回来了,城市变得美丽而有朝气! 利用power point 来说故事。 一、 封面引发的思考:树为什么要逃跑? 二、 正文引发的思考。 1. 这是一个怎样的城市,你是否喜欢。 2. 大树在做什么,它想做什么? 3. 老婆婆为什么等不到鸟来吃饲料?牵狗小孩的梦想是什么? 4. 大树不见了对城市有什么影响?他们想到了什么? 5. 大树为什么不想回来? 6. 你会怎样打扮街道? 比较第一页,那些地方改变了?你想来住吗? 绘本的图画讲究细节,而且往往是前有铺垫后有呼应地暗示读者故事想象的生发点。所以在读文赏图的过程中或者在读完整个故事之后,有必要引导孩子再现情节,通过思考感悟绘本以产生心灵的顿悟。当阅读把思考的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 (三)、表达 人材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如何在挖掘绘本本身的魅力同时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呢?阅读绘本,应该给每个孩子创造表达的舞台,世界上最好的“绘本作家”应该是孩子。 1.表达的内容及形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