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 ②发展生产 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 ②加强南北交通; 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第3课 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 (2)重视吏治 (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城  ①城市布局:  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②人口:百万人  ③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阶段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完善阶段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风俗习惯  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②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③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  2、文成公主入吐蕃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  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  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二、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  民族  活动地区  与唐朝的关系  今何族的祖先  吐番  西北  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  藏族  回纥  西北  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维吾尔族  靺鞨  东北  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车书本一家”。  满族  南诏  西南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彝族白族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对外友好往来  主要的对外友好往来城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  二、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1、遣唐使  2、鉴真东渡  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政治制度、文字、建筑、钱币、习俗等。  二、唐朝与新罗的友好往来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三、玄奘西游     为什么唐朝与世界各国保持频繁的友好往来?  1、唐朝的强盛、繁荣、先进,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较开放的政策和比过去发达的对外交通,给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第7、8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1、赵州桥  设计者:隋朝李春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唐长安城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  2、《金刚经》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诗人  代表作  特点     李白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诗仙  杜甫  “三吏”“三别”  反映社会现实。  诗圣  白居易  《秦中吟》《新乐府》  通俗易懂,反映社会现实。        四、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1、书法  书体  书法家  代表作  颜体  颜真卿  《多宝塔碑》  柳体  柳宗元  《玄秘塔碑》     2、绘画  阎立本  《步辇图》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画圣  五、艺术宝库莫高窟  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六、盛大欢腾的乐舞  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唐太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曲》。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2、隋文帝统治期间,隋朝经济繁荣,在长安、洛阳一带建立起了许多储存粮食、布匹的大仓库。3、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第2课 贞观之治1、隋朝与秦朝很像,只有两位皇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统治后期,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隋王朝瓦解。隋朝:581~618年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3、唐高祖退位后传为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非常注重吸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②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6、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第3课 开元盛世1、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3、唐朝的经济繁荣表现在:(一)农业方面:①水利事业发达;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③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唐朝时,饮茶之风全国范围盛行,江南成为种植水稻和茶叶的重要产地)④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二)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发达;②陶瓷业发达(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三)商业方面: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广州、扬州。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的产生: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②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2、科举制的完善:①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③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3、科举制对隋唐的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第5课 和同为一家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3、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其首领被唐玄宗封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回鹘。4、7世纪末,靺鞨族的一支粟末靺鞨统一各部,建立起政权,后唐玄宗在那里设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5、六诏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后来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6、唐太宗为什么受到各少数民族的尊重?答:他实行的开明的少数民族政策,不分贵贱,平等对待,因此受到各族拥戴。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都称中国人为“唐人”。2、“天竺”指今印度半岛;“大食”指今阿拉伯半岛;“波斯”指今伊朗。3、隋唐,中日两国交往非常频繁。日本为了学习我们唐朝先进的文化,派遣了许多使者来到中国,这些使者被称为“遣唐使”。4、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的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和文化传播作出重大的贡献。5、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来往频繁。新罗盛世以后,派遣世界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6、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高僧玄奘西游取经,并写成《大唐西域记》。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2、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唐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3、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他被成为诗仙。杜甫的诗歌深刻反映,被后人称为“诗史”,代表作是“三吏”“三别”他被称为“诗圣”。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提倡诗歌要更多的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秦中吟》、《新乐府》,讽喻社会,同情人民是这类诗的代表作。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1、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当推颜真卿和柳公权。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颜真卿,他自创“颜体”代表作:《颜氏家庙碑》。柳公权自创“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后人把他们并称为“颜筋柳骨”。2、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大量出现。影响较大的有唐朝的阎立本和吴道子。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是《历代帝王像》和《步辇图》。吴道子开创写意画先河,被后世称为“画圣”,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3、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其中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其内容主要是宣扬佛教,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4、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并加以创新,呈现盛世特色。主要有《霓裳羽衣曲》、《秦王破阵乐》等。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隋唐的建筑已达到相当成熟阶段。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尤其在桥梁工程方面,有突出成就 1.隋朝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是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石拱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赵县古时曾称作赵州,所以安济桥又叫赵州桥。赵州桥设计非常科学,由五拱构成。中间的大拱跨度37.45米,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它既可减轻大拱及桥基的负载,又可分洪和节省建筑材料。同时,小拱对石桥本身也增添了美观、玲珑和生动的姿态。赵州桥坚固耐用,桥面平缓,有利于交通。赵州桥至今基本上保持原貌,车马仍可通行。距今约1400年,在漫长的时间里,历经洪水、地震、风化,至今仍然坚固的屹立着。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出现无疑是由于设计的巧妙。 宋人杜德源有诗赞颂安济桥“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蜇背磨空”;元代刘百熙有诗赞“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明代诗人祝万祉赞美安济桥“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实不过誉。 近代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说赵州桥的结构“所取的方式,对于工程力学方面竟有非常的了解,及极经济极聪明的控制。……真可惊异地表现出一种极近代化的进步的工程精神”。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赵州桥遴选为“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 赵州桥成为桥梁建筑史上难得一现的秀美风景,已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的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无数国内外旅客观光旅游。 2.唐都长安和大明宫含元殿 它东西约九千七百多米,南北长约八千六百多米,是今天西安旧城面积的十倍。长安城规模庞大,“长安百万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长安城市、坊分开,东西对称,城内街道、住宅规划得有如棋盘,全城街道整齐宽直,树木成行,两边有排水设施;这些都是我国城市建筑史上的新创造。 大明宫位于长安城东北的龙首原上,居高临下,唐太宗时开始修建。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皇帝每年元旦、冬至举行大朝会,以及阅兵、献俘等主要仪式,都是在此殿举行,其性质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面积也基本相当。 雄伟的含元殿建筑群,充分显示了一千三百年前我国建筑工匠和设计师们的杰出的创造才能。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发明前,人们用手抄书,这既费时耗力,又易出错。到隋唐时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什么是雕版印刷术呢? 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唐朝雕版印刷的原本,多已失散。现在所看到的《金刚经》,长约488厘米。卷首为佛像画,后为经文。画着释迦牟尼对弟子们说法的神话故事,四周环绕的天神也在静听,大家神色肃穆。画面精美,线条流畅,字体整齐,浑朴厚重,着墨均匀,刀法纯熟,是优美的版画艺术。 即这部《金刚经》是一个叫王玠的人在成通九年即公元868年为他父母祈福消灾而刻印的佛教经书。这样,这部《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但在近代被外国殖民者掠走。 “1900年,丝绸道路上的敦煌千佛洞在整修洞窟时,发现了一个秘密的复窟,里面堆满了古写本和古画。这个自公元366年开窟,共有洞窟469座的千佛洞,每座都充满了自北魏至元代一千多年间画家和雕塑家们留下的艺术杰作。这座文物艺术宝库的发现,很快引起了帝国主义者的注意。1907年,替英国工作的匈牙利人马克·斯坦因风闻此事后,马上带着中国翻译蒋孝琬,跑到千沸洞来。他千方百计诱骗千佛洞住持王道士,拣选了24箱古写本,5箱古画和丝绣品,计1万余件,全部运抵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而他为这些希世奇珍只付给王道人500两银子和交了130镑税金。1914年,斯坦因又从这里骗走5大箱手稿,计有600多卷佛经。其中公元868年的木刻本《金刚经》,是印刷史上极为罕见的瑰宝。斯坦因是一个极为贪婪的所谓“汉学家”,他对我国西域文物进行了三次扫荡,历时16年,盗骗走了足以装满一个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和文书。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唐代遗留下来的诗歌将近五万首,比西周到南北朝遗留下的诗篇数目多出两三倍以上,其中著名诗人人数也大大超过了战国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诗人的总和。 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①初唐诗坛的佼佼者是陈子昂。唐朝建立之初,占据诗坛的依然是南朝那种轻浮绮靡的宫体诗,直至唐高宗年间,生活遭遇、思想感情与宫廷诗人不同的陈子昂,力排梁陈“逶颓靡”的诗风,以复古为号召,主张作诗要有“风骨”,他创作的《登幽州台歌》对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盛唐时期是一个诗星璀璨的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诗体大备。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虽然有时流露出佛老消极思想和政治上失意的情绪,但在艺术上却很有成就。他们的诗使晋宋以来形成的田园、山水诗更加丰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此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初中已学过的王维诗的特点。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人的诗既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了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等,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当属李白、杜甫。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千古绝唱。教师还可向学生朗诵李白的《赠孟浩然》,体会李白诗的风格。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毫发无遗憾”的严肃创作精神,使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③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在中唐时期成为主流。中唐诗人白居易等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掀起新乐府运动,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白居易的讽喻诗《新乐府》50首等就是这类诗的代表。 ④进入晚唐时期,封建统治岌岌可危,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国势的衰微,诗歌的风貌又为之一变。杜牧和李商隐是活跃于晚唐前期的两位成就较高的诗人。杜牧主张在文学创作上“以意为主”,反对单纯追求“文采辞句”,现实性较强。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但一直关心政治,咏史诗在其诗中占的比重较大。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在艺术上,杜牧追求“高绝”,不满“奇丽”;李商隐则形成深情婉曲、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陈子昂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今属四川)人。少年时家庭富裕,慷慨任侠,成年后发愤读书。曾两次从军西北,熟悉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陈子昂的诗,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过巨大影响。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代表作《登幽州台歌》是他随军北征契丹时所作。他在军中参谋军事,屡有建议,都不被采纳,怀才不遇,失意无聊,作此歌以表达深沉的忧愤。幽州台即蓟北楼,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古人,历史上的卓越人物;来者,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后生。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个人站在幽州台上,想着天地宇宙的古往今来,无穷无尽,再想到自己的孤独、壮志不得施展,不禁流下泪来。 孟浩然 孟浩然(约689—约740),唐朝诗人。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四十岁游长安,应试不第。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隐居生活。有《孟浩然集》。 王维 王维(?—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王维存诗近400首。以优美的山水、田园诗闻名。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赞美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雪溪图》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高适 高适(706—765),唐朝诗人。字达夫,渤海(今属河北)人。少贫寒,失意。后任节度使,熟悉军旅生活,作边塞诗著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诗风也相近,气势豪迈。 岑参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中年时曾两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虽未能得志,却使他的诗作题材空前开阔,风格大变。雄奇瑰丽的色彩,悲壮豪迈的风格,成为他边塞诗的基本色调。他的边塞诗既写军中生涯,又写大自然多变的景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全诗如下:“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栏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石窟艺术 石窟寺原指在大山间开凿出来的寺庙和僧舍,是宗教徒顶礼膜拜的神圣殿堂。随着宗教的广泛传播,石窟寺逐渐成为宗教文化传播的一个载体而发展成为融合建筑、雕塑、壁画、装饰等艺术的综合体。我国石窟寺在世界佛教文化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精湛传神的技巧呈现出十六国以来佛教艺术发展清晰完整的脉络。古印度的佛教和佛教艺术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越过帕米尔高原,沿着天山南麓进入玉门关而到达敦煌。随后,佛教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和中国的文化,崇佛的盛况也从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石窟艺术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石窟艺术主要有彩塑、雕塑、壁画、装饰等。敦煌莫高窟由于集中了大量的石窟艺术珍品而被誉为“艺术宝库”。它丰富的唐代遗存,也为人们展示了一部唐代石窟艺术的编年史。敦煌的隋代佛像体现了北朝雕塑向唐代过渡的特色,而唐代佛塑则具有汉民族的特色,造像温和、慈祥、庄严、丰满。敦煌壁画构图严密,色彩富丽,形象生动,反映了大唐帝国的繁荣强盛和勃勃生机。 展子虔和《游春图》 隋朝画家展子虔,历北齐、北周,在隋朝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他擅画人马、山水、台阁。相传他画人物描法细致,画马立者有走动之势,卧者呈起跃之状,写山川远近有咫尺千里之气概。曾在洛阳、长安、江都等地寺院绘佛教壁画。代表作《游春图》,描写贵族游春的情景,是现存最古的卷轴山水画(也有人认为它不是真迹,而是后人的复制品)。这幅画上有宋徽宗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它动人地描绘了明媚春光下,游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神态。湖波粼粼,山青柳绿。山上有骑马的游人,水中有乘船的妇女,瀑布前面有桥。人物虽小如豆点,而动态一一可指。这幅画表现了画家对祖国河山和明媚春光的热爱。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画中人与山的比例适当,远近关系处理合适(两晋南北朝时的山水画往往“人大于山”,表现手法上还不成熟)。这说明隋朝的山水画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萧翼赚兰亭图》 《萧翼赚兰亭图》为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画。萧翼,唐太宗时西台御史。唐太宗特别喜爱王羲之的书法,听说老僧辩才收藏了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于是令萧翼前往取之。萧翼用计得到《兰亭序》,“意气扬扬,有全璧之喜”(《能改斋漫录·辩误》),而老僧辩才则“张颐失色,有遗元珠之色”(《能改斋漫录》)。此画即反映了萧翼得《兰亭序》时的情景,他与辩才截然相反的表情惟妙惟肖。不过后人对此画是否为阎立本的真迹争论较多。 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工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并称为唐初三大书法家。他初学王羲之书,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面目,人称“欧体”。他的书法,以楷书为最佳。他的用笔,方圆兼备而劲险峭拔。由于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构都有十分严格的程式,最便于初学。直到今天,欧体楷书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等。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他继承了王羲之的书法传统。他曾由智永(王羲之七代孙)传授笔法,声誉在欧阳询之上。他的字笔圆而体方,外柔而内刚,锋芒内敛而气宇轩昂,是唐初三大书法家之一。传说唐太宗以虞世南为师,常觉“戈”字难写。有一天,太宗写“戬”字的“晋”,令世南填“戈”,写成后,叫魏征鉴赏,魏征说,惟“戈”法逼真。这个故事未必真实,但说明唐太宗对虞书的推重。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唐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中书令。后受太宗遗诏辅政,高宗即位后,任吏部尚书、左仆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贬职而死。他工书法,是唐初三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学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对魏征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魏征推荐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即王羲之)体。”太宗立即召褚为侍书。唐太宗把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让他鉴定真伪,他一一分辨,无一误断,可见他是真懂王羲之书法的。《唐人书评》说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北宋米芾《续书评》说:“虽临王帖,全是褚法”,在继承中独具个性,对后代书风影响很大。碑刻有《孟法师碑》、《房玄龄碑》、《大雁塔圣教序》等。 唐初三大书法家 指唐初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三人。但也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说。则此三人外,更加上薛稷。薛稷是魏征的外甥。书法学虞世南、褚遂良。是褚的高足。唐人说“买褚得薛,不失其节”,可见他学褚能得形神。 张旭 张旭,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金吾长史。他的书法得之于王羲之,而又能独创新意。他的楷书完全继承虞、欧笔法,而草书则是书法上的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韩愈说:“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大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里写他“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由此可以想见他寄情点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时如醉如痴的狂态。相传他往往在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故称“张颠”。但他的草书貌似颠狂而其实不颠。《宣和书谱》说:“其草字虽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者,或谓张颠不颠是也。”他用传统技法表现自己个性,而在书法上有了创新。他是无愧于自己时代的书法家。博大清新纵逸豪放之处远远超过了前代书法家的作品,有着强烈的盛唐气象。 怀素 怀素(725—785),字藏真,本姓钱,怀素是他的法名。长沙人。他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的草书,以善“狂草”出名。相传怀素勤于练字,秃笔成,又广植芭蕉,以蕉叶代纸练字。因名其所居为“绿天庵”。好饮酒,兴到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虽多变化,而法度俱备。他是唐代继张旭之后的又一草书家。他“以狂继颠”,与张旭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很大。墨迹有《自叙帖》、《苦笋帖》、《千字文》等。 九部乐、十部乐 九部乐和十部乐,都是隋唐宴乐。宴乐在周朝时原不同于庙堂典礼所用的雅乐,一般指来自于民间的音乐。隋唐时期,宴乐在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外来音乐成分而成九部乐、十部乐,为朝廷的庆典及宫廷的娱乐、宴饮服务。隋开皇初制定的九部乐分别为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到杨广时改国伎为西凉伎,并把清乐排列在首位,还增加了康国伎和疏勒伎,共九部乐。唐初的九部乐有所变动。唐太宗统一高昌后又加“高昌伎”而成十部乐。这种宫廷乐舞的演奏,以其规模大小又可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它们一般为宫廷的保留节目,如《秦王破阵乐》,就用以歌颂统治者的功绩,并显示国家的强大。 《秦王破阵乐》 《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最著名的宫廷乐舞之一,为歌颂唐太宗李世民而作。李世民为秦王时,征伐四方,即已流传于军中,即帝位后,由吕才协音律,魏征等制歌辞。633年李世民亲制《破阵舞图》,命吕才依图教乐工120人披甲执戟而舞。舞队摆出各种阵势,“发扬蹈厉,声韵慷慨”(《旧唐书·音乐志》),伴奏音乐“声震百里,动荡山谷”。舞蹈不仅具有浓厚的战阵气息,还有一种威慑力,令观者“凛然震竦”。宣扬皇帝的武舞,既是颂功,又是示威。《破阵乐》不愧为武舞中的成功之作。 《霓裳羽衣曲》 即《霓裳羽衣舞》。唐代著名宫廷乐舞。相传最早由西凉节度使所献,后经唐玄宗润色并制歌词,改用此名。《霓裳羽衣曲》描写唐玄宗响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所以,无论其舞、其乐、其服饰都着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诗,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作了细致的描绘:全曲分散序、中序、曲破三部分。散序为器乐演奏,不舞不歌;中序始有拍,且歌且舞;曲破为全曲高潮,繁音急节,声调铿锵,结束时转慢,舞而不歌。白居易称赞此舞的精美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霓裳羽衣”流传数百年之久,为我国古代音乐舞蹈史上影响较大的一部作品。

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 隋朝建立 建立者:_________ 南北重 都城:__________新统一 南北统一:______年,隋灭______(国家),南北重新统一。隋的统 隋朝的繁荣:_______(皇帝)时,出现“___________”盛世局面。一与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 大运河 大运河 时间:_________年开始 的开通 皇帝:__________ 概况:大运河以_______为中心,北至_______,南到_______,全长_______千米。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 唐朝建立 建立者:_________ 都城:__________唐太宗 治国经验:帝王要________,大臣要________,政府要_______。与贞观 贞观之治 任用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治 政治: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0年称帝,改国号____。 女皇帝 肯定她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史称她的统治为“_______”。 武则天 任用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出现了新的农业工具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手工业 越州的青瓷“________”,邢州的白瓷“__________”。 (陶瓷业) 唐三彩:以____、____、____(颜色)为主。唐玄宗 表现与开元 大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盛世 商业 从事商业活动的场所:在城市的叫“___”,在乡村的叫 “___”或“____”。 __________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 转折点:____________使唐由盛转衰。.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官员选拔主要看_________。 创立 出现:______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科举制 唐太宗:使之成为________制度。.的创立 完善 武则天:开创了________和_________。 唐玄宗:_______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结果: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了________多年。 开明的 皇帝:______,被尊称为“__________”。 民族政策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明 发生在_________(皇帝)时期的民族 与吐蕃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亲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的关系 金城公主入藏:尺带珠丹上表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的关系“_________”了。 _______(皇帝)时,玄奘从______出发,,前往_______寻找佛教真谛,他 玄奘西行 在__________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开放的 ________年,回到长安。对外关系 遣唐使与 早在________朝代,中日就有交往。 鉴真东渡 ________(皇帝)时,鉴真_____次东渡日本.。 中外交往:唐朝时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多达______个。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梳理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一、隋朝的建立与“开皇之治”1.隋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都城—长安,年号—开皇。(2)统一:时间—589年灭陈,意义—结束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2.开皇之治(1)措施: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废除九品中正制,分科举人),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倡导节俭。(2)影响:形成了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局面,史称“开皇之治”。二、贞观之治1.隋的灭亡与唐的建立: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唐高祖),建立唐朝。2.贞观之治:开创者—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1)措施: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他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在三省六部中担任要职②轻徭薄役,减轻农民负担;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制定了《贞观律》;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2)结果:由于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3)影响:“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辉煌的政绩使唐太宗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第2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一、女皇武则天1.称帝:690年,改国号为周。2.措施:(1)打击唐朝皇室和其他贵族集团,多方招揽人才,提拔姚崇、宋璟。(2)亲自组织编写农书,颁行全国,指导农业生产。(3)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4)允许关中等地的无业人口迁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去。(5)减免赋税和徭役。(6)把土地开垦、粮食生产情况作为考查地方官员的重要依据。3.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二、开元盛世:开创者—唐玄宗李隆基1.措施:(1)任用贤能,亲自考核县令。(2)发展生产,鼓励开荒,兴修水利,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3)废除武则天时期的酷刑苛法。(4)倡导节俭。2.结果:唐朝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一、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1)创立: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2)发展:唐朝时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最重要方式。二、科举制的内容:1.基本特征:分科考试,择优录取。2.类别: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3.程序:州府初试—尚书省省试—吏部考查,量才任用。三、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度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变为考试为主。通过较为公正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这一制度,前后沿用了1300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一、唐与吐蕃的关系1.吐蕃概况: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2.建立政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3.唐与吐蕃的关系:(1)通婚: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2)会盟: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建立会盟碑。二、唐与南诏的关系1.概况:生活在云南洱海一带,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2.建立政权:8世纪初,在唐朝扶持下,蒙舍诏统一六诏,建立以太和城(今云南大理)为中心的南诏政权。3.唐与南诏的关系: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三、唐与回纥的关系1.回纥概括:亦称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2.唐与回纥的关系:(1)出兵相助:唐太宗时帮助其灭亡东突厥,安史之乱时帮助唐军收复长安、洛阳;(2)册封: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一、中日关系1.遣唐使:(1)目的:为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2)代表:空海、阿倍仲麻吕(晁衡)、吉备真备。2.鉴真东渡:贡献:讲授佛学理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二、中印关系1. 天竺概况:古称印度半岛,是佛教的发源地。2.玄奘西行:贡献:掌握佛教理论,翻译佛经,编写《大唐西域记》。 第七学习主题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第6课 辽、宋、夏、金的并立一、民族政权的并立国家 民族 建立政权 灭亡辽 契丹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947年,耶律德光改为辽。 1125年,金灭辽北宋 汉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 1127年,金灭北宋西夏 党项 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银川) 蒙古灭西夏金 女真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定都会宁府(黑龙江阿城) 1234年,蒙古灭金南宋 汉 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1276年,元灭南宋二、各政权间的关系1.辽与北宋的战与和:(1)战:澶州之战,1004年(2)和:澶渊之盟,1005年,双方边境稳定,经济文化交往频繁。2.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1044年,双方在交界地带设置贸易市场,互通有无,维持了长时期的和平关系。3.南宋与金的对峙:(1)岳飞抗金(2)宋金和议:1141年,双方战事基本停息,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第7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一、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A南方的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有很大提高,圩田、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B南方水稻产量大幅度增长,苏州、湖州;C原产北方的小麦、粟、豆在南方扩大种植;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2.手工业:A南宋时,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B南方制瓷业发展很快,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业中心;C南方的丝织业、造纸业、造船业都很发达。3.商业:北宋时商业发达,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最大的商业都市。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1.原因: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南方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C南方自然资源得到更多的开发和利用。2.表现:A农业: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苏、湖成为天下粮仓。B手工业:南方的棉纺织业、丝织业、制瓷业、造纸业、造船业在全国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C商业:南方商业发展水平,总体上超过了北方。D财政: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所占比重超过北方,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第8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一、衣食住行的变化衣 两宋时代,麻布仍是主要衣料,南宋时以棉布作衣料的人逐渐多了。不同行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性别的人穿衣有很大区别。妇女服装样式变化最大。食 宋代,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北方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方吃鱼多。宋代时,普遍食用植物油,北方有用麻油煎食物的记载。饮酒之风,已十分盛行。城乡居民蒸煮食物仍以柴草为主,东京等地烧煤已普遍。人们已实用素食。住 宋代农民多住在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住瓦顶平房;贵族官僚住园林式建筑。高脚家具广泛流行,内地人已完全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行 宋代富人外出办事,多乘各式各样的轿子或马车。一般百姓以牛车、驴车为交通工具,南方轻舟小船是最好的代步工具。南宋海外贸易发达,用指南针导航。二、城市生活的剪影1.东京是北宋最繁华的城市。有夜市、晓市,还有专门娱乐的“瓦子”,里面的勾栏还可以进行舞台演出。南宋临安的娱乐场所叫“瓦舍”。市内的摊点叫行或团。2.喝茶品茶是宋代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三、 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1.都市商业繁荣,大街小巷店铺林立;2.经商时间长,夜市刚结束,晓市又开张;3.娱乐活动商业化,瓦子,勾栏出现;4.纸币的出现,方便了商业贸易。 第9课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二、元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1.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2.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南宋残余势力被消灭,元朝统一中国。三、元世祖改革的内容及作用1.内容:(1)政治上:A在中央,设置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增设宣政院,专门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的军政事务。B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台湾)和澎湖列岛。(2)经济上:A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变为牧场,鼓励开荒种粮,推广棉花种植,棉布开始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B主持治理黄河水患,开凿两条新运河。2.作用:巩固了元朝的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大都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大都市。四、元朝的民族关系:融合1.原因:元朝的统一,为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民族融合。元与各蒙古汗国密切,推行开放的政策。2.表现:各民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人与汉族融合,被统称为汉人;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信奉伊斯兰教)。 第八学习主题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一、明的建立和君权的加强1.明的建立: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都城:应天(今南京)2.加强君权的措施:(1)朱元璋时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2)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3)利用厂卫制度实施恐怖专政,以强化君权。二、清朝的建立和军机处的设立1.清朝的建立和入关(1)后金的建立:时间:1616年;建立者:努尔哈赤。(2)清的建立:时间:1636年;建立者:皇太极;都城:盛京。(3)入关:1644年,攻入山海关,迁都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2.军机处的设立(1)设立者:雍正帝(2)职能:跪受皇帝旨意,传达执行。(3)特点: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3)作用: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三、八股取士和文字狱1.八股取士(1)选题范围:《四书五经》(2)行文观点:宋朝朱熹《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观点。(3)实质:是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重要措施。(4)危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2.文字狱(1)目的:为了集权的需要,加强思想控制。(2)含义:是统治者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谓错误而兴起的大狱。(3)危害: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第11课 明朝的对经济文化交流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宣扬国威。2.概况:(1)时间:1405-1433年(2)次数:7次(3)第一次下西洋:时间:1405年;出发地: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境内);路线:从刘家港出发,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最后到达印度古里返回。(4)最远到达的地区: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3.意义: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他的远航比著名的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二、华侨对南洋的开发(1)概况:开始:唐朝;加速:郑和下西洋后;明朝后期超过10万人.(2)贡献:带去了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与当地人一起辛勤劳动,为南洋的开发作出了贡献。 第12课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一、戚继光抗倭1.倭寇的含义:元末明初,日本海盗、武士勾结不法商人,结成武装集团,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走私、劫掠。人们称这些人为“倭寇”。2.背景:明朝中期,朝廷腐败,边防松弛,倭患日益严重,致使东南沿海社会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3.概况:招募当地农民和矿工,组织戚家军;1561年,台州九战九捷,基本扫清浙江倭患;随后扫平广东、福建倭患,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二、郑成功收复台湾1.背景:17世纪20年代,荷兰殖民者霸占了台湾。2.经过:1661年,从金门出发,攻破赤坎城,1662年收复台湾。3.意义: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三、雅克萨之战1.背景:17世纪中叶,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以雅克萨、尼布楚为据点。2.概况:1685和1686年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俄军。3.《尼布楚条约》(1)时间:1689年(2)内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地区是中国的领土。(3)意义:从法律上规定了中俄东段边界,是划定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 第八学习主题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3课 清朝对边疆的统治一、清对西藏地区的治理(1)册封: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五世达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帝)职权: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享有行政、财政、外交等方面大权;督办“金奔巴瓶”制度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清廷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二、清对台湾地区的治理(1)收复台湾:康熙帝,1683年(2)设置台湾府:1684年,隶属福建省,巩固对东南边疆的统治。三、清对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治理(1)对蒙古:平定葛尔丹叛乱,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2)对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四、清朝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抵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达外兴安岭及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至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赤尾屿,南到南海诸岛。 第14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一、康乾盛世(1)形成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的个人才能,人民的辛勤劳动。(2)盛世表现:   农业方面:①水稻等粮食作物大大提高。②棉花种植面积扩大。③明朝中后期引进的甘薯、玉米等作物得到推广。   手工业方面:①制瓷中心景德镇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工艺水平有了新的突破。②南京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③松江等地的棉布畅销各地。   商业方面:商品流通更加广泛,商业更加发达。二、社会危机:土地兼并严重,统治集团奢侈,吏治腐败,军队腐朽,阶级矛盾日益加剧。三、闭关锁国(1)原因:打击沿海抗清力量;抵抗西方国家的侵略。(2)表现:禁止商民出海、限制对外通商并颁布一些条例和章程。(3)变化:由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到放宽海禁,开放广州、宁波作为通商口岸,再到乾隆年间加强限制,只开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最后形成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作用:积极: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作用。消极: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九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下)第15课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一、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1)发明:隋唐。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唐咸通九年)的《金刚经》。(2)发展:唐朝末年,成为新兴的手工业。宋朝时,进入全盛时期。2.活字印刷术(1)发明:北宋中期,平民毕升。(2)传播:传到日本、朝鲜,元朝传至欧洲。二、指南针1.司南的发明:战国时,利用天然磁石发明司南。2.指南针的发明:北宋,发明并应用于航海,是世界上最早把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的国家。3.罗盘的发明:南宋初期,指南针开始装入到刻有度数和方位的圆盘中,近代称之为“罗盘针”或“罗盘”。4.指南针的传播:12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三、火药1.发明:唐朝炼丹家发明。2.应用: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器应用广泛。3.传播: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四、四大发明及意义: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第16课 建筑奇观一、赵州桥(1)朝代:隋朝;(2)设计及建造者:李春(3)特点: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二、大运河(1)隋朝大运河中心:洛阳;两端:东南起余杭(今浙江杭州),北达涿郡(今北京)。四段(从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全长:2000多千米。特点: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2)元朝大运河会通河:山东临清到东平。通惠河:通州到大都。作用:缩短了江南到大都的距离。(3)影响: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加强了南北的交流,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三、明长城(1)目的:加强对蒙古族和女真族的防御。(2)两端: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6000多米。(3)特点: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四、故宫:(紫禁城,宫城)(1)北京城:明成祖在元大都基础上营建,由宫城、皇城和京城组成。(2)故宫:地位:明清的皇宫,北京城的核心。 构成:前朝和内廷。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为主体,两侧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使皇帝举行大典、筵宴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中心,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地方。特点: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杰出成就。 第17课 科技巨著和史学巨著著作 作者 朝代 内容 地位《本草纲目》 李时珍 明朝 图文并茂,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使我国药物学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流传到日英法等国,为世界医药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天工开物》 宋应星 明朝 广泛记载了各地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方法等,着重叙述了纺织、造纸、烧瓷、采矿、冶炼等手工业生产的过程和技艺,全面反映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被誉为“17世纪的百科全书”。《资治通鉴》 司马光 北宋 编年体史学巨著,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史料翔实丰富,为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第18课 唐诗和宋词一、华光万丈的唐诗(1)概况: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2300多位诗人,5万首诗歌。内容丰富,气象万千。包括边塞诗,田园诗,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2)代表人物李白: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白居易: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达到了通俗的最高境界。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二、多彩缤纷的宋词(1)概况:是继唐诗之后中国文学的又一高峰。包括婉约词,豪放词。(2)代表人物: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的代表,并称“苏辛”)第19课 明清小说著作 作者 朝代 特色 主要内容《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长篇小说 描写的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中期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的长篇小说 通过塑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斗争的精神。《红楼梦》 曹雪芹 清朝 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呢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追问 我要的是每单元的,不是每课的,太长了,能不能先结合成单元,最好短些 追答 第一单元 隋唐盛世1、隋唐的建立2、隋唐的科举制3、隋唐的三个太平盛世: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4、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外交关系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1、辽宋夏金元的建立概况2、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和金与南宋的对峙3、经济重心的南移(原因、过程、表现)4、宋朝的社会生活5、元朝的建立与统一6、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意义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1、明清的建立2、明清加强君权的措施3、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4、明清反侵略的斗争5、清朝对边疆的治理6、清朝的盛衰7、清朝前期的疆域第四单元 中国古代文化(下)1、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2、建筑奇观——赵州桥、明长城、故宫、大运河3、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天工开物》、《本草纲目》4、明清小说——《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5、唐诗宋词

金榜学案上有。 追问 可是我没有金榜学案啊,现在要做作业,难道要我去买么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c1MKp6C 密码: 8ihy人教版各年级 、各科目ppt 均有下载   需要请联系wx  : qihezi 备注  ppt课件

有啊,这里不能发链接你自行百度:教学资源社区-44886,在"教案课件"分类,找到7年级,里面有全册所有课件,直接能下载,不用注册

上册全部的课件可能难找

初一历史下册1---14课复习提纲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 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是隋唐时期。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都城长安。589年隋朝统一中国。隋朝与历史上的秦朝最相似。2、 隋文帝统治出现:“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3、 隋朝大运河开通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随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在位皇帝:隋炀帝。概况: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自北而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历史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第2课:“贞观政要”1、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世民就是唐太宗。2、贞观之治的原因(内容)是:⑴、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⑵、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⑶、戒奢从简 ⑷、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⑸、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⑹、大兴学校、发展科举3武则天:历史地位: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绩:⑴、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⑵、破格重用有才能的人⑶、使唐朝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 开元盛世1、开元之治的内容(原因) ⑴、选贤任能⑵、 重视地方吏治⑶、注意节俭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2、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4、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1、背景 : ⑴原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⑵隋朝统一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2、创立⑴隋文帝分科举人⑵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3、科举制的完善 ⑴朝代:唐朝 ⑵人物: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⑶过程:①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② 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 ③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4科举制的影响⑴、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⑵、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⑷⑸、在世界文明史上占重要地位。⑹、科举制有进步作用但也隐含弊端。第5课 和同为一家1、 唐朝时,东北居住着靺鞨,它是今天满族的祖先,唐玄宗时在粟末靺鞨地区设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从此粟末靺鞨以渤海为号,渤海有“海东胜国”之称。2、唐朝时,北部居住着回纥族,它是维吾尔族祖先,8世纪中期回纥建立汗国,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3、唐朝时,北部居住着突厥族,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军事和行政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4、唐朝时,西部居住着吐蕃族,它是藏族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5、唐朝时,西南部居住着六诏,它是彝族和白族祖先。后来,最南边的南诏统一了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6、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因此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和西域首领称为天可汗。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1、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2、 日本派谴唐使和留学生到中国访问和学习,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参考汉字,创造日本文字,社会生活、风俗、饮食、服饰等方面保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3、 唐朝时,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4、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对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他著有《大唐西域记》。第7课 隋唐文化(一)1、 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唐朝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是最宏伟的建筑。3、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4、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是豪放派是人,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人称他为“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人们称他为“诗圣”。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他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等。第8课 隋唐文化(二)1、唐朝书法最著名的当推颜真卿和柳公权,颜真卿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自称“柳体”。2、唐朝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有阎立本和吴道子。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吴道子画技高超,后世成他为“画圣”,他笔下的人物,衣带飘飘若飞,人称“吴带当风”,他开后世写意画先河。3、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最著名的是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又叫千佛洞。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1、10世纪初(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即辽太祖,国号“契丹”,定都上京。辽太宗时,辽夺取了幽云十六州。960年赵匡胤(即宋太祖)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党项族杰出首领元昊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女真族完颜部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1115年,阿骨打称帝, (即金太祖)国号金,定都会宁。金于1125年灭辽,于1127年灭北宋(靖康之变)。1127年,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2、宋辽澶州之战后,宋辽议和,即澶渊之盟,辽撤兵,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1044年,西夏与宋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岳飞班师后,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宋向金交纳“岁币”,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为界,以北归金,以南归宋。3、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在郾城之战中大败金军,最后被秦桧以谋反罪名杀害。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⑴、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⑵、自然环境好,适宜农业发展。⑶、社会环境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2、江南农业发展:新品种:越南的占城稻。产粮区:“苏(州)湖(州)熟,天下足”。 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手工业发展:蜀锦质量最好“号为冠天下”。 北宋出现瓷都景德镇。宋朝广州、泉州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商业的发展:最大城市商业是开封和临安,大商港是广州、泉州,在这里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北宋时期四川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3、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1、衣着的变化:“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妇女缠足的陋习开始传开。2、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并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3、宋朝时,已经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今天的传统节日了。宋朝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第12课 元朝的统治1、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建立蒙古国。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铁木真去世后,忽必烈即元世祖,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灭亡。元朝于1279年统一全国。2、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bc221年秦朝统一、280年西晋统一、589年隋统一、1279年元朝统一。 3、抗元英雄文天祥始终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4、元朝社会经济的表现:⑴、农业①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②治理黄河,③推广植棉。⑵交通运输业①下令开凿两段新运河即会通河、通惠河,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②还开凿了规模空前的海运,粮食运输逐渐以海运为主。⑶商业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⑷对外交往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5、元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⑴、建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⑵、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⑶、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澎湖和琉球的管辖。6、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⑴、汉人开发边疆。⑵、边疆各族内迁。⑶、契丹、女真等族汉化。⑷、回族开始形成。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1、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的司南,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事业。我国最迟于唐朝中期就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1、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一部编年体通史。2、宋朝杰出的词人有北宋的苏轼、两宋之交的李清照和南宋的辛弃疾。苏轼是豪放派词人,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3、元曲有元杂剧和散曲组成,代表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4宋代风俗画的代表作是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元代著名画家是赵孟頫,当时人称他的画属于“神品”。5、宋代著名书法家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即宋四家。元代著名画家是赵孟頫。

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三个知识点:1. 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以及发现的历史意义。2. 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3. 山顶洞人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地点 云南省元谋县 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年代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距今约3万年 意义/特征 揭开我国人类历史的新篇,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 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用火 使用天然火 人工取火 组织 群居生活 氏族生活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三个知识点:1.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存年代、生活地点、生产工具、作物以及生活状况。2.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存年代、生活地点、生产工具、作物以及生活状况,尤其是半坡人的彩陶艺术更是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的瑰宝。3. 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距今年代:约7000年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所处位置:长江流域 使用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作物:水稻 房屋建筑:干栏式 距今年代:约5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所处位置:黄河流域使用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作物:粟房屋建筑:半地穴式淘气制作:彩陶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大汶口原始居民 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所处位置:黄河流域 社会生产:农耕、制陶生活状况: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第三课 华夏之祖三个知识点:1. 涿鹿之战——炎黄战蚩尤2. “人文初祖”——黄帝3. 尧、舜、禹的“禅让” 知识点一: 炎黄战蚩尤1.炎帝、黄帝、蚩尤: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黄帝和炎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帝即传说中教人农耕的神农氏,而蚩尤则是东方九黎族的首领,传说他以铜做兵器,勇猛异常。2.涿鹿之战:传说蚩尤率军队入侵炎帝部落,炎帝向黄帝求救。黄帝立即出兵讨伐蚩尤,最终蚩尤被擒杀,战败的余部因而远去。3.华夏族的形成:涿鹿之战后,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结成了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华夏族。知识点二: 黄帝——“人文初祖”1.黄帝的贡献:黄帝是我国古代传说中最早的一位宗祖,华夏族形成以后公认他为全族的始祖。相传他会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等等。2.地位: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这反映出后人对黄帝的尊敬,对黄帝所做贡献的认可。知识点三:尧舜禹的“禅让”1.尧舜禹的传说: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水有功,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2.“禅让”:是中国远古社会首领推举和继承的一种方法,是原始社会时期部落联盟内部实行的一种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商、西周被称为“上古三代”,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三个朝代。 建立者及都城:禹建立,定都阳城。夏朝的兴亡 家天下: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巩固统治:建立一套国家机制 灭亡:夏桀(jie)实行暴政,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灭亡。商朝的兴亡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盘庚迁殷: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商朝日益强盛。 灭亡:商纣无道,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商朝灭亡。 建立时间、人物、都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镐京西周的灭亡 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 等级制:从周王到奴隶形成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 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知识点一: 夏朝的兴衰⒈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定都阳城)⑴禹在位时,他的儿子启已有强大的势力。禹死后,其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指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⑵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⒉夏朝的统治⑴夏朝的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陕西南部一带,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⑵夏朝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⒊夏桀暴政导致夏朝灭亡桀是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许多豪华的宫殿,无休止地惩罚百姓,压迫他们服劳役。贫民、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被商朝灭亡。夏朝共经历了四百多年。知识点二: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⒈商汤灭夏,商朝建立⑴背景:①夏桀实行暴政,贫民和奴隶不断发动反抗斗争。②商国逐渐强大起来,商的国君团结周围的小国和部落,乘桀失去民心,起兵功夏。⑵商朝的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灭亡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⒉商朝的强盛⑴汤是商朝的第一代国王,也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他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汤统治时期,商朝越来越强盛。⑵汤死后,尽力了多带君主的治理,尤其在盘庚以后,商朝的势力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⒊盘庚迁殷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都城才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叫殷朝。⒋商朝灭亡⑴商纣暴政。纣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和夏桀一样,也是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⑵牧野之战。商朝后期,周武王见商朝的政治腐败,内部混乱,便联合西方和南方的小国、部落进攻商纣。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知识点三: 西周的分封制⒈目的:为了巩固统治。⒉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⒊作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⒋西周灭亡: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终于发生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比较夏、商、西周的兴亡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最后一个国王 灭亡时间 重大事件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 桀 约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亳、殷 纣 公元前1046年 盘庚迁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 周幽王 公元前771年 实行分封制、形成等级制、发生国人暴动夏、商、西周更替大事年表约公元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 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公元前1046年 牧野之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 西周灭亡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器的出现:原始社会末期出现 夏朝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是灿烂时期 青铜艺术的高度发展 西周种类更加丰富灿烂的青铜文明 司母戊鼎(商朝) 代表作品 四羊方尊(商朝) 三星堆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西周的灿烂青铜文明 奴隶的地位低下,命运悲惨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至洛,历史上称为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时间: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等春秋时期 齐桓公称霸:任用管仲改革,国富兵强,打着“尊王攘夷”口号,成为春               秋时期第一霸主          晋楚争霸:城濮之战,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军打败晋军,楚庄王成为霸主战国时期 时间: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影响 消极影响:长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积极影响:诸侯逐渐减少,促进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知识点一: 春秋争霸(你知道:葵丘会盟、退避三舍吗?)⒈春秋争霸的背景 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⒉初秋争霸的目的:争夺土地、人口和霸权 各诸侯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⒊著名的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等。⒋齐桓公称霸⑴称霸原因:第一,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国富兵强。 第二,讲究争霸的政策和策略,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扩充疆界。 第三,齐国地理位置优越,盛产鱼盐,经济富庶,为争霸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⑵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标志: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正式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⒌晋文公称霸⑴晋国地处黄河中下游,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中原的一个大国。⑵晋文公曾经长年在外流亡,比较了解民间疾苦。做国君以后,注重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为确立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⑶晋楚城濮之战:那时,南方的楚国势力已发展到黄河流域,和晋国展开了争霸战争,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展开大战。战役开始时,楚国势力强大,咄咄逼人。晋军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打败了楚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晋文公一跃成为中原霸主。城濮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⒍楚庄王称霸 城濮之战后,楚国不甘失败。楚庄王继位后,采取措施,稳定政局,发展生产,为北上争霸奠定了基础。后来楚军打败了晋军,饮马黄河,建立霸业。⒎诸侯争霸的影响⑴消极影响:长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⑵积极影响:在争霸过程中,诸侯逐渐减少,促进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知识点二: 战国七雄(你知道:三家分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吗?)⒈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 经过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只剩下齐、楚、晋、燕、秦等几个重要的大诸侯国。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⒉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⒊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小国逐步被大国兼并,大国与大国之间为了各自利益,也进行明争暗斗。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就是这一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⒋秦国崛起经过长平之战,秦国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加,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第七课 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封建社会逐步形成。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社会经济 铁农具的使用 牛耕的推广 修建时期 修建人 位置 功能 地位 意义 背景 时间 商鞅变法 内容 作用 意义 各国变法: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封建社会形成知识点一: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⑴铁农具的使用: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农具适用范围扩大。⑵牛耕的推广:我国至迟在春秋末期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⑶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对农业的影响: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⑷人类生产工具不断进步的情况主要使用时期 制作材料 代表性生产工具 优点与缺点 原始社会 木、石、骨、蚌 耒耜、蚌镰等 廉价;硬度不够,不耐用 夏、商、西周 青铜 青铜很少用于农业生产 铜珍贵,质地软 春秋战国及以后 铁 耙、镰、锸、锄、铲等 铁蕴藏丰富,开采方便,质地坚硬⑸生产关系的变革:奴隶主与奴隶变为地主与农民铁农具出现后,奴隶主驱赶奴隶大量开垦荒地,增加财富。在努力制度下,努力毫无人身自由,生产积极性不高。于是一部分开明的奴隶主尝试着改变剥削方式,他们把土地分成小块,租给劳动者,每年收获的时候向劳动者收取大部分收获物作为地租。劳动者可留一小部分收获物供自己支配。在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下,劳动者不再称奴隶而称农民,这些开明的奴隶主也就成为新兴的地主。这样,个体生产就取代了大规模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知识点二: 著名的都江堰⒈修建原因战国时期,岷江上游山谷高深,水流湍急,一到成都平原,流速突然减缓,所夹带的泥沙石子随 即沉积下来,淤塞河道。每年夏季秋季水势骤涨,常常泛滥成灾。雨季过后,又会出现干旱。为了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决定修建都江堰。⒉都江堰的修建(地点、修建时间、修建人、地位、功能) 都江堰位于岷江中游,由战国时期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是闻名世界的防洪工程。⒊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原理⑴结构组成:都江堰由“都江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江中修筑的“都江鱼嘴”,使江水从两边分流。内江用于灌溉,外江供分流。在玉垒山开凿人工通道“宝瓶口”,把内江的水引入支流进行灌溉农田。⑵运作原理:“深淘滩,低作堰”。淘挖内江时,截断流入内江的水,使它通过低堰全部流入外江。然后以相同的方法把水拦入内江而淘挖外江。为确保内江灌溉区的安全,是成都平原免于水患之害,修建飞沙堰,以供洪水期内江的水从堰顶溢入外江之用,因此堰不可修得太高。⒋都江堰的意义 都江堰消除了泯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知识点三:商鞅变法⒈商鞅变法的背景⑴战国时期,由于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著提高,出现了封建地主和农民。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⑵诸侯争霸过程中,秦国还比较落后,迫于现实压力,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图强。⒉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意义等时间 公元前356年开始(秦孝公时期) 目的 富国强兵 指导思想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法家思想) 内容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根据军工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工的旧贵族的特权。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遣官吏治理。 性质 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 意义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制国家。 ⒊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商鞅变法上有国君支持,下有百姓拥护,加上商鞅本人的决心,改革的措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获得极大成功。⒋各国变法的影响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定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请到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找电子课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