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5)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6、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7、比和比例的区别  (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也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8、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9、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10、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就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11、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12、比例尺的分类  (1)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2)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13、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14、应用比例尺画图的步骤:  (1)写出图的名称、  (2)确定比例尺;  (3)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4)画图(画出单位长度)  (5)标出实际距离,写清地点名称  (6)标出比例尺  15、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16、用比例解决问题:  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正确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  17、常见的数量关系式:(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工效×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18、  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可以求比例尺。  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可以求实际距离。  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可以求图上距离。  计算时图距和实距单位必须统一。  19、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答: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天数=播种的总公顷数  已知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就是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的积是一定的,所以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比例的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比例的应用:1、比例尺,2、按比例分配、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用比例解方程。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软公司的演示文稿软件。用户可以在投影仪或者计算机上进行演示,也可以将演示文稿打印出来,制作成胶片,以便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不仅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网上给观众展示演示文稿。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做出来的东西叫演示文稿,其格式后缀名为:ppt、pptx;或者也可以保存为:pdf、图片格式等。2010及以上版本中可保存为视频格式。演示文稿中的每一页就叫幻灯片,每张幻灯片都是演示文稿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内容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我是小学生......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别的版本的不行吗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公式概念班别:姓名: 1、圆柱的 上下两个面叫做底,并且它们是大小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体的高,一个圆柱体有无数条高、无数条对称轴、并且都相等,圆柱的侧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斜着剪是平行四边形,圆柱体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2、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就是正方形,) 3、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把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等于圆柱的高,长方体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宽等于圆柱的底面半径。4、把一个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体积没变,表面积增加了,(增加的面积=圆柱的底面半径×高×2) 5、把一个圆柱沿着一条直径切开,表面积增加了,(增加的面积=圆柱的底面直径×高×2) 6、把一个圆柱体锯成两段,表面积增加了两个底面面积。 7、求圆柱形烟囱、水管、铁皮管等通风管的表面积只求它的侧面积。 8、求圆柱、圆锥的占地面积就是求它们的一个底面面积。 9、求圆柱滚动一周的面积就是求它的侧面面积。 10、圆柱的底面半径(或直径、周长)扩大3倍,高不变,体积应扩大9倍。圆柱的底面半径(或直径、周长)扩大3倍,高也扩大3倍,体积应扩大27倍。 11、圆锥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 12、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或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13、体积和高相等的圆锥与圆柱,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三倍。 体积和底面积相等的圆锥与圆柱圆锥的高是圆柱的三倍。 14、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用字母表示:S=ab15、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用字母表示:S=a x a16、圆的面积=半径х半径х圆周率用字母表示:S= 17、圆的周长=直径х圆周率(或2х半径х圆周率)18、圆的半径=周长÷圆周率÷2(或直径÷2)用字母表示:19、已知周长,求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S侧=Ch21、已知半径,求圆柱的侧面积。 S侧=22、已知直径,求圆柱的侧面积。 S侧=23、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x224、圆环的面积=25、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用字母表示:26、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棱长 x棱长用字母表示:27、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x高” 用字母表示: V=Sh28、已知底面积,求的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V=Sh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229、已知半径,求的圆柱的体积。V=30、已知直径,求的圆柱的体积。V=31、已知周长,求的圆柱的体积。V=32、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高有关。 33、已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求高。 34、圆锥的体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х35、已知底面积,求的圆锥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底面积x高хV=36、已知半径,求的圆锥的体积。 V=37、已知直径,求的圆锥的体积。V=38、已知周长,求的圆锥的体积。V=39、圆锥的底面积=体积÷高÷圆锥的高=体积÷底面积÷ 40、常用的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41、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42、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43、常用的容积单位:升毫升 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44、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4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46、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x棱长x647、如果把铁块、石头等物体放入圆柱形水杯中,上升的水(圆柱形)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48、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关系:大 → 大,小 → 小, 它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49、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关系:大 → 小,小 →大 ,它的图像是一条曲线。 50、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 51、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52、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关系) 53、解方程时要运用的公式: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加数(加法)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法)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因数(乘法) 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法)

某市2012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5000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两成。该市2011年出境旅游人数为多少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