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容器内的液体为柱体,才能推导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等于液体重力,所以用P=F/s计算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是有条件的。当金属圆柱体放入后,液体不是柱状,所以不适用。但可以用这种方法解题:金属圆柱体放入后,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会增大,增大量为金属块的浮力,因为浮力是水对金属块向上的作用力,而它的反作用力就是容器底部增大的压力,所以P=(G水+F浮)/s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还是没说清楚。“当金属圆柱体放入后,液体不是柱状,所以不适用。”什么意思?放入金属后液体的液面上升,但还是柱形的啊!难道加入金属块后液体变成非柱形了?那我倒要问了,加入金属块后用rvg的话难道密度r还是液体的密度吗?应该是混合物的密度啊!再有,“浮力是水对金属块向上的作用力,而它的反作用力就是容器底部增大的压力”更不容易理解了啊还有,金属块也不是柱形。 追答 密度均匀的柱状液体要求从上到下的横截面积都相等,现在里面加了个金属块,液体的横截面积怎么相等?浮力是水对金属块向上的作用力,反作用力就是金属块对谁向下的压力,根据帕斯卡定律,这个力力传递到容器底部,所以容器底部压力增大了,增大量为F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追问 横截面积怎么不相等了啊?金属沉进去排开一部分水,水往上涨,横截面不还是一个圆吗?我说了是柱形容器啊!还有,照这样算,浮力反作用力F反=F浮=rvg=mg=G金属块,所以 F反/s=G金属块/s,不还是跟我说的一样吗? 追答 注意横截面积不是每一处都相等,所以放有金属块的液体不是柱体。其次你的错误:金属块的受到的浮力不等于金属块重力,小于重力的。你看看图示。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你可以考虑一下这样的特殊情况:一圆柱形容器内原来水面高度为h,放入一圆柱形金属块后水面高度为h1,当金属块的高度h0分别为大于、等于、或小于水面高度时,金属块对下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否有不同?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没有不同啊。金属块的质量是不变的,那么p=(F水+F金属块)/s算出来液体对下方容器底部的压强也是不变的啊。你大概没理解我意思。我是说,金属块加进去之后算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用p=(F水+F金属块)/s算。跟金属块高度有什么关系? 追答 考虑金属块高出水面的情况下。水体的形状是一个底面为环形面的柱体,此时完全可以认为容器为原来的柱形空间减去金属块的柱形空间(环形容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中央的金属块存在与否对水的压强无任何影响,还能认为P==(F水+F金属块)/s吗?PS:不要纠结于结果,要关注分析的过程,注意不管什么样的结论都有一个前提条件,全面考虑问题。 追问 你这个反例是错误的啊!“这样的特殊情况下,中央的金属块存在与否对水的压强无任何影响”凭什么这样说啊?你放入金属块之后金属块不是排开水了吗?水面不是升高了吗?水面升高了不是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就增大了吗?那么相应的还是可以用固体压强公式P=(F水+F金属块)/s算啊,但我倒要问了,你见过金属漂浮在水面上的吗?再说了,像这种情况即使用标准公式p=rvg/s也很难算的啊。你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那部分体积怎么算啊? 追答 好吧,我说的有歧义。“这样的特殊情况下,中央的金属块存在与否对水的压强无任何影响”意思是说:情况一:圆柱形容器,中央有金属块。情况二:环形容器。中空。(情况一中,金属块只是类似情况二中环形容器内壁的作用,只要金属块的密度大于水,那么不论什么金属,其实它对水的效果是一样的,对水的底部的压强无影响——所以我才那么说的。)p=rvg/s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建议你再看下,看下他的前提条件。“当金属圆柱体放入后,液体不是柱状”这里的液体形状是指液体总的形状:不能有中空(比如有悬浮物时),不能有凹陷(比如有金属块或漂浮物时) 追问 我不知道你要反驳什么。你说“只要金属块的密度大于水,它对水的效果是一样的,对水的底部的压强无影响”这应该是从p=rgh中推导出来的结论吧?那我P=(F水+F金属块)/s算出来也是这样的啊。无论什么金属块,只要质量一样,对底部的压强就一样。难道不对吗?然后,你说非柱形。。书上说的是容器是柱形。就是只要是柱形容器,不管怎么变,都算柱形啊。 追答 我只能说你语文不够好。。。或者是心态不够好。

P=F/S=mg/S=ρvg/s=ρshg/s=ρgh 我认为用公式p=ρgh来算会更好一些 :-D 因为这个公式对任何容器都成立的.液体压强只与深度有关系. 还有F= rVg 不是高中物理中的吗?? 嘻嘻,不过也许是我记错了,随便问问,别介哟 不知道这样的回答你满不满意

因为是液体的压强计算,所以应该用P=ρgh

液体内的压强只与深度有关即和到液面的距离有关系,你可以认为固体中V/S中V和S都是固定的液体内是不固定的。

其实可以换个角度想一下,审题是求的液体对底部的压强,也就是p=rvg/s=rhg 而h=原来水的高度+升高水的高度,而水升高那部分水的质量小于金属的质量。所以不能相加M金属*G=M升高水*G+f容器地面对它的支持力

(1)金属块的重力:G金=m金g=0.08kg×10N/kg=0.8N,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示数F′=0.5N,金属块收到的浮力:F浮=G金-F′=0.8N-0.5N=0.3N;(2)由图1所示图象可知,当h=4cm=4×10-2m时,p=4×102Pa,∵p=ρ液gh,液体密度ρ液=pgh=4×102Pa10N/kg×4×10?2m=1×103kg/m3;(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增大值:△F压=G金-G排=G金-F浮=0.8N-0.3N=0.5N,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值:△p=△F S=0.5N50×10?4m2=100Pa.答:(1)金属块A受到的浮力是0.3N;(2)液体的密度是1.0×103kg/m3;(3)剪断细线,金属块下沉到容器底部,此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比只盛满液体时对桌面的压强增大了100Pa.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你老师没错,是你弄混了。一般说液体压强是液体对容器壁产生的压强,故只与密度和高度有关(即同一液体在同一高度对器壁产生的压力相同)与容器形状无关。固体压强指对接触面(如地面)的压强,两者概念不同。如像你所说,那一圆锥体底与尖朝地压强岂不一样? p=肉gh 是从原来那个压强公式特化出来的,当他被特化后,就对液体普适,而只对规则的固体和用了(这是物理学中的普通规律)。 对于你后面的水中放木块压强大,用p=肉gh 很容易就看出来,这就是对于液体该公式的优点。当用p=f/s时,容易漏一个木块对水的作用力。因为水给了木块一个浮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木块也会给水一个力,所以水队器底的压强为p=(F木+G水)/S=(G木+G水)/S (因为木块处于悬浮状态所以浮力等于重力,所以木块对水的作用力为木块的重力),压强还是增大的。 你学物理思路开阔,值得鼓励!我是清清隽水,有关物理问题我会尽力的给予帮助的。因为我曾经也是这样“钻牛角尖”!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上海教材是定义液体压强为P=肉gh然后由于柱形容器推出P=F/S 液体压强最好用P=肉gh你的问题 另外P=F/S 所谓适用于柱形容器 不是容器是柱形就能用的主要是里面液体的形状要是柱形你把冰块放进去 液体的形状是类似于凹的不能用P=F/S

液体与固体,二者的区别是什么?液体能流动,固体呢?1:求压强中的S是指受力面积,求固体时底面积S情况是指底面积全部受力。也就是如果你把一个底面积是1平方米的物体放在一个顶面积是0.1平方米的支撑物上,那么求压强时用的S就是0.1平方米。2:求的液体的压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基础公式用G/S,但是通过推导,我们可以把S约去,得到一个简单好用的公式,也就是ρgh。在计算时,计算结果只与有关的量有关,所以只考虑密度、深度和g就行了。公式中没有规不规则,计算时就不要再考虑了。3:如果在计算固体的压强时,如果再用液体的公式,当然不合适,因为最初提到的,液体能流动,而固体不能。想想,液体内部如果有一个空间,那么液体会流过去把这个空间充满,如果空间是某物体,流动的趋势不变,所以就挤压物体,有压力也就有了压强。如果固体内部有个空间呢?那么它就永远是个空间了,因为固体不可能主动把这个空间填满,不具有流动性啊!这也就是固体内部没压强。4:如果能约束住液体的流动性,那么再计算压强时完全可以用G/S,如有水的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当然了,在液体内部时你再怎么约束?呵呵~~~PS:说的太啰嗦了,希望你没看晕。初中物理很好学的,明白原理就好。祝学习进步。

老师的意思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普遍适用的。在看见题目时体积公式还是要随着容器的改变而改变的。给楼主个建议,找个题目,液体是装在圆锥形容器中的,看答案它的压强是怎么算的,就可以证明自己的推断了。 之后的问题我觉得没问题,因为液体是放在容器里的,也就是给它加了个形状,所以他的压强才会方便得和固体压强是一样的计算方法。 楼主集思广益吧,我曾经也是一个喜欢物理的人经常这样的问老师,老师就嫌我烦说我钻牛角尖不回答我,只好和同学讨论,后来中考物理满分100考了个95,证明了这样想问题并不是钻牛角尖。

gshs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形变效果)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而命名的),即牛顿/平方米。压强的常用单位有千帕、千克力/平方厘米、托。一般以英文字母「p」表示。(1)定义或解释: ①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②标准大气压为1.013x10^5(10的5次方) Pa,大气压的数值相当于大约76c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就是大气压的大小。 (3)公式:p=F/S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压强—帕斯卡(单位:帕斯卡,符号:Pa) F—压力—牛顿(单位:牛顿,符号:N) S—受力面积—平方米 F=PS (压力=压强×受力面积) S=F/P (受力面积=压力÷压强) ( 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 (4)说明 压力和压强 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损坏。 物体由于外因或内因而形变时,在它内部任一截面的两方即出现相互的作用力,单位截面上的这种作用力叫做压力。 一般地说,对于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将会产生压(或张)形变和切形变。因此,要确切地描述固体的这些形变,我们就必须知道作用在它的三个互相垂直的面上的力的三个分量的效果。这样,对应于每一个分力Fx、Fy、Fz、以作用于Ax、Ay、Az三个互相垂直的面,应力F/A有九个不同的分量,因此严格地说应力是一个张量。 由于流体不能产生切变,不存在切应力。因此对于静止流体,不管力是如何作用,只存在垂直于接触面的力;又因为流体的各向同性,所以不管这些面如何取向,在同一点上,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是相同的。由于理想流体的每一点上,F/A在各个方向是定值,所以应力F/A的方向性也就不存在了,有时称这种应力为压力,在中学物理中叫做压强。压强是一个标量。压强(压力)的这一定义的应用,一般总是被限制在有关流体的问题中。 垂直作用于物体的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若用P表示压强,单位为帕斯卡(1帕斯卡=1牛顿/平方米) 对于压强的定义,应当着重领会四个要点: ⑴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⑵同一压力作用在支承物的表面上,若受力面积不同,所产生的压强大小也有所不同。受力面积小时,压强大;受力面积大时,压强小。 ⑶压力和压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压力是支持面上所受到的并垂直于支持面的作用力,跟支持面面积大小无关。 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 ⑷压力、压强的单位是有区别的。压力的单位是牛顿,踉一般力的单位是相同的。压强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它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的单位组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牛顿/平方米,称“帕斯卡”,简称“帕”。 ③影响压强作用效果的因素 1.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2.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此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5) 1Pa的物理意义:1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1牛顿的力作用在一平方米上) 1Pa大小:两张纸对水平桌面的压强,3粒芝麻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1Pa 注:等密度柱体与接触面的接触面积相等时,可以用 P=ρgh p—液体压强—Pa. ρ—液体密度—千克/立方米(kg/m3) g—9.8N/kg(通常情况下可取g=10N/kg)有时也取10N/kg液体压强 液体容器底、内壁、内部的压强称为液体压强,简称液压。 (一)液体压强原理(帕斯卡定律)的产生帕斯卡发现了液体传递压强的基本规律,这就是著名的帕斯卡定律.所有的液压机械都是根据帕斯卡定律设计的,所以帕斯卡被称为“液压机之父”. 在几百年前,帕斯卡注意到一些生活现象,如没有灌水的水龙带是扁的.水龙带接到自来水龙头上,灌进水,就变成圆柱形了.如果水龙带上有几个眼,就会有水从小眼里喷出来,喷射的方向是向四面八方的.水是往前流的,为什么能把水龙带撑圆? 通过观察,帕斯卡设计了“帕斯卡球”实验,帕斯卡球是一个壁上有许多小孔的空心球,球上连接一个圆筒,筒里有可以移动的活塞.把水灌进球和筒里,向里压活塞,水便从各个小孔里喷射出来了,成了一支“多孔水枪” 帕斯卡球的实验证明,液体能够把它所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通过观察发现每个孔喷出去水的距离差不多,这说明,每个孔所受到的压强都相同 帕斯卡通过“帕斯卡球”实验,得出著名的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液体任一部分的压强,必然按其原来的大小,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二)液体压强(帕斯卡定律)的原理 我们知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压力,而只要某物体对另一物体表面有压力,就存在压强,同理,水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力,因此水对容器底部存在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壁有压力,因此液体对容器壁也存在压强。 在初中阶段,液体压强原理可表述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三)液体内部压强: 一、同种液体 1、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一深度处,压强一致 3、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二、不同液体 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公式:p=ρgh 式中g=9.8N/kg 或g=10N/kg, h的单位是m , ρ的单位是kg/m3 , 压强p的单位是Pa.。 如果题中没有明确提出g等于几,应用g=9.8N/kg,再就是题后边基本上都有括号,括号的内容就是g和ρ的值。 公式推导: 压强公式均可由基础公式:p=F/S推导 p液=F/S=G/S=mg/S=ρ液Vg/S=ρ液Shg/S=ρ液hg=ρ液gh F=ρ液gv排 由于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所以我们只要算出液体竖直向下的压强,也就同时知道了在这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这个公式定量地给出了液体内部压强地规律。 深度是指点到自由液面的距离,液体的压强只与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无关。 (四)什么是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重力的作用。若液体在失重的情况下,将无压强可言。 2.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它所产生的压强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液体除了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外,还对“限制”它流动的侧壁产生压强。固体则只对其支承面产生压强,方向总是与支承面垂直。 (2)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P=ρgh。可见,液体压强的大小只取决于液体的种类(即密度ρ)和深度h,而和液体的质量、体积没有直接的关系。 (4)密闭容器内的液体能把它受到的压强按原来的大小向各个方向传递。 3.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跟液体的重力不一定相等。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F=PS=ρghS,其中“h、S”底面积为S,高度为h的液柱的体积,“ρghS”是这一液柱的重力。因为液体有可能倾斜放置。 所以,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其大小可能等于,也可能大于或小于液体本身的重力。 (五)液U形管压强计体压强的测量 液体压强的测量的仪器叫U形管压强计,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phg,h为两液面的高度差,计算液面差产生的压强就等于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1)大气压的存在:【例1】用吸管吸饮料 【例2】吸盘贴在光滑的墙壁上不脱落 (2)产生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 (3)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①大气压的存在②大气压很大。 (4)托里拆利实验:在长约1m,一段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高度差约为760mm,把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长度变长,但水银柱的高度,即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变。测量结果表明这个高度是由当时的大气压的大小和水银的密度所共同决定的,与玻璃管的粗细、形状、长度(足够长的玻璃管)无关。 (5)标准大气压(standard atmospheric pressure):符号为1atm(非法定单位),1atm*约为1.013×10的5次方Pa。 (6)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空气分子运动的越强烈,压强越大; ②密度:密度越大,表示单位体积内空气质量越大,压强越大; ③海拔高度:海拔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就越小。 PV=nRT 克拉伯龙方程式通常用下式表示:PV=nRT……① P表示压强、V表示气体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T表示绝对温度、R表示气体常数。所有气体R值均相同。如果压强、温度和体积都采用国际单位(SI),R=8.314帕·米3/摩尔·K。如果压强为大气压,体积为升,则R=0.0814大气压·升/摩尔·K。R 为常数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已知标准状况下,1mol理想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把p=101325Pa,T=273.15K,n=1mol,V=22.4L代进去 得到R约为8314 帕·升/摩尔·K 玻尔兹曼常数的定义就是k=R/Na 因为n=m/M、ρ=m/v(n—物质的量,m—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物质的分子量,ρ—气态物质的密度),所以克拉伯龙方程式也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 pv=mRT/M……②和pM=ρRT……③ 以A、B两种气体来进行讨论。 (1)在相同T、P、V时: 根据①式:nA=nB(即阿佛加德罗定律) 摩尔质量之比=分子量之比=密度之比=相对密度)。若mA=mB则MA=MB。 (2)在相同T·P时: 体积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 物质的量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两气体的体积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 (3)在相同T·V时: 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压强之比=气体分子量的反比)。 阿佛加德罗定律推论 一、阿佛加德罗定律推论 我们可以利用阿佛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论: (1)同温同压时:①V1:V2=n1:n2=N1:N2 ②ρ1:ρ2=M1:M2 ③ 同质量时:V1:V2=M2:M1 (2)同温同体积时:④ p1:p2=n1:n2=N1:N2 ⑤ 同质量时: p1:p2=M2:M1 (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 ⑥ ρ1:ρ2=M1:M2=m1:m2 具体的推导过程请大家自己推导一下,以帮助记忆。推理过程简述如下: (1)、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就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因此可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目成正比,也就是与它们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即对任意气体都有V=kn;因此有V1:V2=n1:n2=N1:N2,再根据n=m/M就有式②;若这时气体质量再相同就有式③了。 (2)、从阿佛加德罗定律可知:温度、体积、气体分子数目都相同时,压强也相同,亦即同温同体积下气体压强与分子数目成正比。其余推导同(1)。 (3)、同温同压同体积下,气体的物质的量必同,根据n=m/M和ρ=m/V就有式⑥。当然这些结论不仅仅只适用于两种气体,还适用于多种气体。 二、相对密度 在同温同压下,像在上面结论式②和式⑥中出现的密度比值称为气体的相对密度D=ρ1:ρ2=M1:M2。 注意:①.D称为气体1相对于气体2的相对密度,没有单位。如氧气对氢气的密度为16。 ②.若同时体积也相同,则还等于质量之比,即D=m1:m2。

为了响应“健康重庆”的号召,小林和爸爸周末到郊外去钓鱼,他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还观察到爸爸在钓鱼前要“试漂”来确定铅坠(铅坠由合金制成)的大小,尽量使“浮标”更灵敏(如图17甲所示),图17乙是浮标和铅坠的位置示意图。若球形浮标的体积为15cm,铅坠的密度为11 g/cm3。(取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g=10N/kg) (1)若铅坠在水面下1.2m处,它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大? (1)有经验的钓鱼者会使浮标体积的 浸入水中,此时浮标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3)小林看见爸爸有一种体积为0.5 cm3的铅坠,如果使用这种铅坠,浮标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多大?(铅坠未接触池底,不计浮标的质量,不计钓线、鱼钩和鱼饵的体积及质量)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压强与浮力》单元测试题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的序号填写在下表中,每小题2分,共30分)2、很多动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部位,对此,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骆驼的脚很大,可以减小压力,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自如行走B、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干,捉到虫子C、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从而利用大气压使其在天花板上也不会掉下来D、深水里的海鱼捕到岸上时会死掉,主要原因是水面上的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3、如图是北京奥运会部分运动项目图标,在这些项目中运动员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4、下列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A.用吸管吸饮料    B.用注射针筒抽取药液 C.贴在墙上的吸盘式挂衣钩    D.用高压锅煮饭 5、完全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从运动到静止的过程,其浮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浮力不断变大,但小于重力 B.浮力不变,但浮力大于重力 C.浮力先不变,后变小且始终大于重力,直到最后静止时,浮力等于重力 D.浮力先大于重力,后小于重力6、下列选项中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潜水员潜入深水时要穿潜水服——液体压强 B.用注射器推药液——大气压强C.汽车突然刹车,乘客向前倾倒——惯性现象D.火车进站时,人要站在安全线外——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7、小芳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阿基米德原理)”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四步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F3、F4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Fl=F4、F2=F3 B. F2一F3=F4一F1 C、F1=F2=F3=F4 D.上述结论都不正确8、把一个小球轻轻放入盛有水的杯子里,溢出了50g的水,则小球的质量 A.一定等于50g B.一定大于50g C.小于或等于50g D.大于或等于50g 9、.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分别沿竖直方向截去厚度相等的部分后,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和p乙的关系为 ( )A p甲<p乙。 B p甲>p乙。C p甲=p乙。 D 以上都有可能。10、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外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注射器内有液体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11、如图甲所示,在—只薄塑料袋中装满盐水(盐水的密度为1.2g/cm3),用细线扎紧袋口,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其所受重力为12N;再将这个装水的塑料袋浸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乙所示,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时, (不计塑料袋和细线的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的水面上升,好像多了12N B.水对杯底的压力增加了9N C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比比烧杯中的水面低. D.袋内外水面高低无法判断12、金属箔是由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的。小红取一片金属箔做成中空的筒,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现它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她再将此金属箔揉成团放入水中,金属箔沉入水底。比较前后两种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箔漂浮时受到的重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重力小 B.金属箔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浮力大C.金属箔沉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D.金属箔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与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相等13、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的液体A和B,现从两容器内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后,两容器内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原来未抽出液体前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A、FB和压强pA、pB的关系是A FA>FB,pA>pB。 B FA=FB,pA>pB。C FA<FB,pA<pB。 D FA<FB,pA=pB。14、如图所示,同一物体浸在甲液体中悬浮图(a),浸在乙液体中漂浮图(b)。比较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及两种液体的密度 甲和 乙的大小,可以确定正确的是 A.F甲=F乙  甲= 乙 B.F甲=F乙 甲< 乙 C.F甲<F乙 甲= 乙 D.F甲>F乙 甲> 乙15、甲、乙、丙三个质量相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P丙,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小于它们重力的竖直方向的力,使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则力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是 ( )A 一定是F甲<F乙<F丙。 B 一定是F甲=F乙=F丙。C 可能是F甲>F乙>F丙。 D 可能是F甲=F乙=F丙。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6、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__ ___,意大利科学家__ __第一个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大气压的值.1标准大气压等于___ __Pa,若桌面的面积是2 m2,在标准气压下,大气作用对桌面上的压力是__ ___ N.17、书包的背带做得很宽是为了___ ;汽车轮胎上有花纹是为了__ ___.。18、潜水艇是靠改变它受到的__ _ _来实现潜水和上浮的,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当它从大海进入长江时所受的浮力 ,漂浮在海面上的一艘轮船从海里驶人河里,它受到的浮力 ,它排开水的体积 (三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9、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此过程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水平推力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体A对桌面的压强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用酒精灯给烧瓶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立即停止沸腾.接着就将烧瓶倒立安放到如图所示的铁架台上,再用冷水浇,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 ,这个现象说明 21、如图所示,在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在瓶的a、b(a、b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c处各扎一个小孔,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小明同学的质量为50kg,他的一只平底鞋放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的形状如图所示,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2cm的正方形,数一下鞋底覆盖的方格数(不满一格的都计为半格),可算出这只鞋底的面积约为 cm2,小明穿上这双鞋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 N,以此可以估算出双脚对地面的压强为 Pa。23、图钉帽的面积是1 cm2,图钉尖的面积是0.04 cm2,图钉重0.02 N,用20 N的力沿水平方向压竖直墙上的图钉,则手对图钉帽的压强是___ _,图钉尖对墙的压强是__ ___。24、把重5N、体积为0.6dm3的物体浸没水中.当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 25、现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适量的水和浓盐水。为鉴别这两种液体,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所示,并最终得出了结论。(1)通过方案甲的比较可知(a)图中装的是盐水,判断依据是: 。(2)通过方案乙的比较可知(d)图中装的是盐水,判断依据是: 。三、简答题(44分)26、如图,重力为60N的木箱静止在斜面上,用力的示意图画出木箱所受到的重力和木箱对斜面的压力。(2分)27、将一个鸡蛋轻轻放入烧杯的水中,然后向水中加盐,使鸡蛋上浮.在图中画出鸡蛋上浮时的受力示意图. (2分)28、小明同学将如图所示的玻璃管装置接到水流稳定的自来水管上,当水在玻璃管中流动时,请画出两个竖直管中液面的位置. (2分)29、如图所示,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三个小实验装置:一个充气的气球,一个是弹簧测力计测重力,另一个是装满水的杯子,杯口用塑料薄片履盖并倒置悬挂在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不断抽去罩内空气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3分)①充气的气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玻璃杯中的水和塑料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4分)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 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3)设图b中小桌对海棉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 _ Pc.(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3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5分)(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 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简要说明理由: .32、小明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8分)(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如左下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 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1N.测量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应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3)右下图中,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 cm,计算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cm2.(4)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为 Pa.(5)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而且是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① ;② .33、【探究目的】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分)【提出问题】气体的压强是不是与气体的流速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如图所示,取两张白纸,让其平行地自然下垂,向两纸中间用力吹气;(2)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 【分析和论证】你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评估与交流】请你联系实际,举出两个生产、生活中与此知识有关的实例: 34、小明和小华用图所给器材做“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人相应正确内容。(6分)(1)他们首先探究物体下沉的条件,过程如下:A.将部分螺母放人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浸没水中松手后,观察到小瓶下沉;B.取出小瓶, ;C.将小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见图(a),测出其重力为 N;D.将小瓶浸没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见图(b), 则小瓶受到的浮力为 N;E.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物体下沉的条件。(2)他们接着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过程如下:A.取出小瓶, ;B.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瓶的重力;C.将小瓶浸没水中松手后,观察到小瓶上浮,在小瓶露出水面前,它受到的浮力为 ___________N,依据是: ;D.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物体上浮的条件。35、我国汉代曾发明过一种用做军事信号用的“孔明灯”,“孔明灯”腾空而起的原因是: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____________,从而排出孔明灯中原有空气,使自身重力__________,空气对它的浮力把它托了起来.(2分)36、用一个空可乐瓶、一只口服液玻璃瓶和水制作一只“浮沉子”如图所示。用力捏可乐瓶的两侧,您看到什么现象?松手后,您又看到什么现象?试说明其中的道理(4分)37、将质量为2.7Kg的正方体铝块放在1m2的水平桌面中央,铝块对桌面的压强为多大?(g=10N/Kg,ρ铝=2.7g/cm3)(4分) 追问 有没有答案,不然我不知道对不对

要好、要多、要精,就到“菁优网”,里面不仅有初中的 ,还有高中,对您以后的学业是很有帮助的。 追问 谢谢

建议去菁优网物理找,解析和题目很好

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