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车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  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  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 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三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印、缅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求同存异”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  (3)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改动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  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  二、重大失误  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的表现  (1)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  3、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  一、发动  1、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2、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  二、经过  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  2、最大冤案:刘少奇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  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1964年10月:原子弹 1966年:导弹 1967年:氢弹 1970年: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49年:海军和空军 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第9课 新国中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  二、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  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发展。  三、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广东、福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海南省(1985年);  2、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连(云港)天(津);江(湛江)海(北海、上海)通(南通)南北;宁波三州(广州、温州、福州)。  3、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科技  1、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2、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  二、教育  1、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2、普九: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发展高等教育:1977年底恢复高考。  三、其它: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  2、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3、1991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4、1984年第23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解决港澳问题------一国两制(邓小平):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地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  二、两岸交流  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982年新宪法,又通过《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二、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邯郸钢铁总厂。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了“铁饭碗”。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立,1991年加入。WTO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  1997年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第四单元 人类祖先的基业  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一、我们从哪里来  人类起源于猿;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现代意义上的人---晚期智人出现于三四万年前。  二、种族: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自然环境的不同而产生。  三、女人和男人的权力  母系氏族是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该亚);一万年前出现农业,父系氏族开始。  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一、古代埃及  尼罗河---BC3100年埃及统一-----法老的陵墓金字塔。  二、古代西亚  BC1894年叙利亚草原上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制定一部世界上体系完备的奴隶制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分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三、古代印度  1、种姓制度(等级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  2、佛教:创立时间—BC6世纪;地点----印度;人物---乔达摩•悉达多(后称释迦牟尼);  教义:反对分为等级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人生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佛教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消除欲望避免苦的因果。  分布:东亚、东南亚 传入中国:汉朝  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海洋文明)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希腊与罗马文明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一、海洋文明的特征  经济上:海外贸易频繁;政治上实行民主政治(议会制);侵略成性。  二、雅典(全希腊的学校)  1、民主政治的由来: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及梭伦改革。  2、民主政治的表现: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成为陪审员、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事的公民发放津贴。------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  三、罗马  1、共和国时期(BC510---BC31年)  BC510年建立共和国,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与迦太基爆发了布匿战争。  2、帝国--------BC31年屋大维  第19课 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  一、日本的大化革新  1、时间:646年  2、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3、作用: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基础。  二、阿拉伯  1、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7世纪初;地点---麦加;人物---穆罕默德。教义---安拉为宇宙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和造物主,只有信仰安拉的人死后才能进入天堂,否则坠入地狱,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通称“穆斯林”。  2、穆罕默德建立和统一阿拉伯  3、阿拉伯帝国的建立-------穆罕默德的继承者  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1、封建制的确立(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制---封土制  2、等级制:公、侯、伯、子、男、骑士(有封地的职业武士)  二、基督教  1、创立: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地区;人物---耶稣(基督—救世主);核心教义---宣扬对人类的博爱。  2、教皇国----丕平献土  3、西欧最大的封建主----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上拥有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思想文化上垄断文化。-------基督教文明成为中古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世纪的花朵-----城市  琅城(争取自治权);城市兴起的意义:经济上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集中的地区,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政治上,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并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封建大贵族,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各种大学的建立,反映市民以态的城市文学也逐渐产生,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基础。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  一、强盛的帝国走向灭亡  395年狄奥多西将罗马帝国分为西罗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1453年东罗马帝国为土耳其灭亡。  二、启示:一个不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优秀文明的国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就是因为拜占廷人封闭保守,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之中。  第五单元 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  第23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一、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1、文明冲突的种类:农业文明----游牧文明;区域文明(东方文明----西方文明)  2、文明冲突的表现: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欧几里德、阿基米德)。  3、文明冲突的作用:客观上传播文化、扩展文明,但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二、古代文明的和平交流  意大利马可•波罗在元朝时到中国,写了《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行记》,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24课 昔日的辉煌  一、最早的文字  1、楔形文字:BC4000年前苏美尔人创,是最早的文字。  2、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创,有固定的发音。  二、文学的基石  1、史诗:对祖先英雄业绩的歌颂(含神话传说)《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2、悲剧:古希腊的文学成就代表。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期《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利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妇女》。  3、阿拉伯:《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三、艺术  埃及---金字塔;希腊---帕台农神庙;罗马---圆形竞技场;法国---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沙特阿拉伯----麦加清真寺。  53回答者: qsmm - 二十级 2010-1-26 12:51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北师版 2010-2-13  •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21 2009-7-13  •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华东师大版和苏科版生物复习提纲 69 2009-4-23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420 2008-6-16  •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要全面的不要只到13课!! 2008-6-17  更多关于8年级历史下册的年代表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历史 复习提纲 八年级  等待您来回答  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节目男选女的节目中每次约会成功后的一首女声插曲是什么歌 急求~!!  5月5日 湖南卫视 我们约会吧 第一位女孩的名字?  谁提供个比较祥尽的找女朋友方案,包括初期约会等等,在读大学,最近烦,想找个人一起…  我们约会吧张中媛 胸器 什么意思  我们约会吧20100504为什么没有  5月5日我们约会吧一号女生唱的什么歌  我们约会吧20100504怎么没有  5月5日我们约会吧 满禹萱出场期间,最后男士PK时的一段音乐叫什么?  其他回答 共 4 条  检举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目的:筹备建国任务 P2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4)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P3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内)(2)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国际)P4  4、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P4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  2、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  (1)司令员:彭德怀 (2)目的:保家卫国  (3)出兵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②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P10)  (5)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学习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P9  第3课 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1950年  内容:P12 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意义:P13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基本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重工业成就: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 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交通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  4、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中共八大(1956年):会议内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意义: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2、探索失误: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失误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造成严重后果: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3)吸取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  3、探索时期建设伟大成就:P29  先进人物: 石油工业——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  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及表现:P32 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2、性质:一场由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民主和法制糟到严重践踏的典型事例。  4、文革期间老一辈革命家和人民的抗争:二月逆流和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  5、吸取教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逐步健全民主和法制制度;要坚持实事求是;要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P38 意义: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P39 意义:P39  3、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第四部宪法(1982年)及系列法律的颁布。P40  第9课 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42  2、 城市:国企改革。1985年开始;1992年加快改革步伐。P45  3、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沿海四个经济特区(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  开放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P43  4、开放原因:为了引进和吸收外资、侨资;引进新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5、近现代开放的不同:本质不同:①前者严重地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②前者“开放”中国是被动的,后者“开放”中国是主动的;③前者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则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结果不同:前者开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P48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具体事例: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②改革开放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中共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讲话:内容P49 影响:P49  3、邓小平理论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11课 民族团结  1、民族居住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P56  3、共同发展的典型——20世纪就是年代,西部大开发。 人物:孔繁森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P60-62  1、“一国两制”含义: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提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  2、香港回归: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3、澳门回归: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的原因: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新中国的建立,使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内政和外交权利;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车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 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 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 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三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印、缅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求同存异”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 (3)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改动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 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 二、重大失误 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的表现 (1)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 3、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 一、发动 1、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2、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 二、经过 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 2、最大冤案:刘少奇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 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1964年10月:原子弹 1966年:导弹 1967年:氢

写不下,字太多,只能发先秦的。先秦武王元年(-1046)牧野之战。武王二年(-1045)武王安抚殷民,分封诸侯。武王四年(-1043)武王去世。成王元年(-1042)周公辅政,“三叔”叛乱。成王五年(-1038)平叛成功,二次分封。成王二十二年(-1021)成王去世。康王十九年(-1002)康王讨伐鬼方。昭王元年(-995)昭王即位。穆王元年(-976)穆王即位。共王元年(-922)共王于穆王去世当年改元。懿王元年(-899)4月21日发生日全蚀现象。孝王元年(-892)孝王于懿王去世当年改元。夷王元年(-885)夷王即位。夷王七年(-879)亚述纳西拔二世[-883/-859]将都城由阿苏尔(伊拉克北部舍尔加特堡)迁至卡拉城(尼姆鲁德)。夷王八年(-878)厉王时代开始。厉王十九年(-859)吕尚玄孙齐献公元年共和元年(-841)亦即厉王三十七年宣王二十二年(-806)厉王少子宣王庶弟郑桓公初封于郑。幽王三年(-779)鲁孝公十七年烽火戏诸侯幽王六年十月初一(-776.9.6)鲁孝公二十年希腊纪元,第一次奥林匹克竞技会。幽王七年(-775)西虢国虢石父从山西平陆渡河灭掉同姓焦国(三门峡),地跨黄河南北两岸,建上阳城为南虢国都邑幽王九年(-773)鲁孝公二十三年建新郑国。幽王十一年(-771)申侯联合犬戎攻破镐京,杀幽王于骊山下。平王元年(-770)鲁孝公二十六年平王由郑武公、晋文侯、卫武公、秦襄公夹辅,东徙洛邑。平王东迁,标志着东周的开始。平王四年(-767)东虢(在今河南荥阳)亡于郑,一作-771。平王八年(-763)亚述名年官记录的日蚀日为公元前763年。平王十八年(-753)罗马建城(前1世纪瓦罗推算-754/-753)。平王二十五年(-746)晋文侯之子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曲沃桓叔成师。平王四十二年(-729)亚述帝国占领大马士革。平王五十一年(-720)卫庄公卒,州吁杀卫桓公篡位。桓王元年(-719)州吁之乱。石石昔和陈桓公杀之。周王室罢免了郑庄公卿士的职位,郑庄公[-761,-744/-701]不再朝见天子。四国围郑。桓王二年(-718)周桓王命虢公忌父伐晋之曲沃,并立晋哀侯于翼。桓王三年(-717)从卡拉城(尼姆鲁德)迁都杜尔舍德金(豪尔萨巴德)。桓王八年(-712)郑庄公占领许国,许庄亡卫,后许国南迁,其地为郑所有。颖考叔被公孙子都射杀。桓王十三年(-707)桓王率蔡、卫、陈联军攻郑,于繻葛之战大败。桓王十六年(-704)武王三十七年熊通自立为楚王。桓王二十一年(-699)屈瑕伐罗。庄王三年(-694)周公黑肩欲杀庄王,而立庄王弟姬克,事泄,黑肩被庄王与辛伯所杀,克奔南燕(河南延津)。庄王八年(-689)齐襄公灭纪(潍坊市寿光)。庄王九年(-688)楚灭南阳西申。庄王十年(-687)秦灭西虢故地的小虢。庄王十一年(-686)齐襄公十二年齐前废公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次年被杀。厘王元年(-681)北杏开会,承认宋桓公君位。厘王二年(-680)楚灭息。厘王三年(-679)曲沃武伯(晋武公)统一晋国(曲沃代翼),东周第四代国王周厘王封曲沃武伯为晋国君主,并列为诸侯。厘王四年(-678)楚灭邓厘王五年(-677)晋武公去世,其子献公立。惠王五年(-672)晋献公五年伐骊戎,得骊姬及其妹,二人受到献公宠幸。陈完入齐。惠王六年(-671)亚述帝国占领埃及。惠王九年(-668)虢国两度伐晋国。惠王十一年(-666)楚灭信阳东申。惠王十二年(-665)奚齐出生。惠王十四年(-663)齐败山戎。惠王十五年(-662)白狄攻邢。惠王十六年(-661)晋献公灭掉魏(运城市芮城)、霍(临汾市霍州,霍哀公姬求)、耿(运城市河津)等诸小国,封赵夙、毕万为大夫。惠王十七年(-660)太行山以东的卫国亡于白狄,自黄河北岸的朝歌迁都南岸的帝丘。冬命太子申生统下军进攻太行山以西的赤狄皋落氏(运城市垣曲),皋落败退,往东北迁徙。皋落氏在赤狄中的共主地位被潞氏(长治市潞城)取代。惠王二十一年(-656)鲁僖公四年骊姬之乱,申生被迫自杀,重耳逃走。齐楚召陵之盟惠王二十二年(-655)鲁僖公五年北虢(分裂自西虢)亡于晋,晋国使用假途伐虢之计,占据虞(平陆)和西虢(北虢下阳位于山西平陆东北,南虢上阳位于今河南三门峡,二虢隔河相望)。是年春,重耳奔白狄。惠王二十四年(-652)鲁僖公八年齐桓公主持葵丘之盟,晋献公因病没有赴会。襄王元年(-651)晋献公死去,骊姬之乱结束,晋惠公即位。襄王二年(-650)赤狄攻占晋国东边的骊戎地区,又灭苏氏所据温邑,与周王隔河相望。襄王四年(-648)楚灭黄。襄王六年(-646)韩原之战晋惠公被俘。襄王九年(-643)齐桓公死去,齐失去霸主地位。齐孝公昭靠宋襄公的帮助即位。襄王十三年(-639)齐孝公四年楚成王做盟主。亚述帝国入侵伊朗高原。襄王十四年(-638)楚成王伐宋救郑,宋襄公争霸丧命。襄王十六年(-636)晋文公回国即位。襄王十七年(-635)周襄王废黜隗后(赤狄隗姓女),狄攻周,立太叔带为王,襄王出奔于郑。晋文公打败狄人,杀太叔带,送襄王回周。襄王十八年(-634)楚灭夔。襄王二十二年(-630)郑文公[-673/-628]时期烛之武退秦师。襄王二十四年(-628)齐昭公五年晋文公死去,晋襄公即位。襄王二十八年(-624)秦国打败晋国。襄王二十九年(-623)楚灭江。顷王三年(-616)鲁文公[-626/-609]十一年叔孙得臣俘获北狄鄋瞒国国君侨如匡王元年(-612)亚述帝国(前935-前612)灭亡,其地为米底和新巴比伦所分。尼尼微(尼尼微省摩苏尔城)被米底和巴比伦联军毁灭。匡王二年(-611)楚灭庸。匡王六年(-607)宋郑交战,宋国华元被俘。定王二年(-605)楚庄王平若敖氏之乱,当初楚国令尹若敖氏子良之兄子文要杀侄儿越椒。亚述正式灭亡。定王五年(-602)黄河第一次改道,改道前古道(-2278/-602),改道后(-602/11)。定王十年(-597)邲(郑州)之战。定王十三年(-594)春秋中期晋景公六年荀林父灭赤狄余部潞氏(今晋东南地区潞城)。毕万之孙魏武子死,魏夥长兄悼子立。楚攻宋,伯仲阻晋景公援宋。定王十四年(-593)晋灭甲氏及留吁(长治市屯留)、铎辰(长治市长治)。定王十八年(-589)齐顷公十年鞍(济南)之战。定王十九年(-588)韩献子列为晋卿。又与卫国联军攻打廧咎如氏(山西中部),廧咎如氏溃散。简王元年(-585)晋景公从绛都向西迁都于新田(临汾侯马),之后传位十三世,历时209年(-585/-376)。简王五年(-581)晋景公病死。简王十年(-576)许自叶县南迁,迄-373/-371亡,一作-475亡。简王十四年(-572)晋悼公元年魏庄子(一作魏昭子,魏悼子之子,魏武子犨之孙)魏绛为司马,执掌军法。灵王三年(-569)晋悼公四年白狄在今山西阳泉市盂县建立仇犹国(-457为智襄子荀瑶所灭)。灵王五年(-567)鲁襄公六年莒灭曾,太子巫逃亡至鲁国。齐灵公灭莱。灵王六年(-566)晋悼公七年韩武子万曾孙韩献子厥卒,韩宣子起徙居州(河南焦作温县)。灵王七年(-565)郑简公嘉(-570,-565/-530)元年穆公兰(-649,-627/-606)之子公子发(字子国)率军攻蔡,大胜,郑人皆喜。灵王十年(-562)鲁襄公十一年魏绛自霍迁居安邑(山西运城市夏县),直至-361迁都大梁。灵王十一年(-561)鲁襄公十二年吴王寿梦卒。灵王十四年(-558)晋悼公周十五年晋悼公去世。灵王十五年(-557)晋平公彪元年晋国攻陷临淄(淄博市临淄区)。灵王十八年(-554)郑简公十二年子产(郑穆公之孙,公子发子国之子,-543/-522执政)得立为卿,任少正。晋平公彪四年中行献子荀偃去世,范氏[-593/-490]范宣子士匄[-574/-547]继任中军将,执掌国政。灵王二十二年(-550)齐庄公四年晋平公彪八年范氏[-593/-490]范宣子士匄[-574/-547]杀死栾贞子书之孙栾怀子盈,尽灭了栾氏党族。阿凯米尼德王朝居鲁士[-558/-529]俘虏外公米底国王(前728迪奥塞斯被举为国王)。灵王二十四年(-548)鲁襄公二十五年、齐后庄公六年崔武子杼杀齐灵公之子齐后庄公光,立齐景公。灵王二十六年(-546)晋平公彪十二年、齐景公二年赵文子武主持晋楚弭兵大会。庆封灭崔氏之族。居鲁士[-558/-529]征服吕底亚(-1300/-546)。景王元年(-544)晋平公彪十四年吴国季札访问晋国。景王二年(-543)郑简公二十三年郑国执政伯有被杀,子产在罕虎的支持下出任执政。释迦牟尼逝世。景王四年(-541)晋平公彪十七年赵文子武去世后,其子景叔继位。景王六年(-539)晋平公彪十九年晏婴出使晋国。景王七年(-538)居鲁士[-558/-529]征服新巴比伦(前626-前538年)。景王十五年(-530)秦哀公七年居鲁士[-558/-529]远征中亚,北征马萨革泰人(乌孙、康居、月氏和匈奴)而败亡。景王十八年(-527)托莱多成为凯尔特人首都。景王二十年(-525)秦哀公十二年、楚平王四年冈比西[-529/-522]征服埃及。景王二十三年(-522)秦哀公十五年、楚平王七年高墨塔政变。悼王元年(-520)秦哀公十七年、楚平王九年。敬王二年(-518)秦哀公十九年、楚平王十一年大流士一世[-522/-486]营建波斯波利斯。敬王六年(-514)晋顷公弃疾十二年魏献子舒(魏赢之子,魏绛之孙)代韩宣子起执政。赵简子鞅联合晋国的知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消灭了公族祁氏祁盈、羊舌氏杨食我。晋国实际上被六卿瓜分了。敬王七年(-513)晋顷公弃疾十三年赵简子鞅收全国生铁四百八十斤,把范宣子制定的“刑书”,铭铸于大铁鼎上,成为晋国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史称“铸刑鼎”。鲁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敬王十四年(-506)晋定公午六年、秦哀公三十一年、楚昭王十年蔡灭沈。敬王十五年(-505)晋定公午七年、秦哀公三十二年、楚昭王十一年楚灭唐。敬王十六年(-504)晋定公午八年、秦哀公三十三年、楚昭王十二年郑灭许。敬王十九年(-501)晋定公午十一年、秦哀公三十六年、楚昭王十五年。敬王二十年(-500)鲁定公十年、齐景公四十八年夹谷会议。敬王二十三年(-497)晋定公午十五年赵简子鞅杀赵午,开始了与范氏(范吉射)、中行氏(荀寅)的战争。韩贞子须自沁河下游徙居原羊舌氏之邑平阳(山西临汾西南)。敬王三十年(-490)晋定公午二十二年、楚昭王二十六年赵简子鞅击败范氏、中行氏。大流士一世[-522/-486]马拉松战役。敬王三十一年(-489)鲁哀公六年齐景公[-547/-490]死,田僖子乞发动政变。敬王三十二年(-488)晋定公午二十四年、楚惠王元年曹亡于宋。敬王三十六年(-484)齐简公元年夫差打败齐国。敬王三十八年(-482)鲁哀公十三年晋定公午三十年夫差率3万吴军(红色左军、白色中军、黑色右军)在黄池(新乡市封丘)盟会争为霸主。敬王四十年(-480)温泉关战役、萨拉米海战。敬王四十一年(-479)陈亡于楚,一作-478。薛西斯[-486/-465]米卡尔海战、普拉提亚战役,提洛联盟建立。周元王元年(-475)秦历共公二年越灭吴姑苏之战。周元王二年(-474)考订(八)赵襄子毋恤元年应在这一年。周元王三年(-473)吴亡于越。周元王四年(-472)智襄子荀瑶攻齐。周元王五年(-471)晋、鲁攻齐。周元王六年(-470)盗跖起义。周贞定王元年(-468)晋攻郑。周贞定王五年(-464)晋攻郑。周贞定王八年(-461)秦历共公十六年秦灭大荔之战。周贞定王十二年(-457)秦历共公二十年秦与绵诸之战;晋攻中山;晋赵襄子灭代。周贞定王十四年(-455)晋阳之战。周贞定王十五年(-454)考订(十一)燕成公元年为这一年。周贞定王十六年(-453)三家联合灭智氏,实际掌握了晋国的大权。周贞定王十八年(-451)秦历共公二十六年秦攻楚占南郑。周贞定王二十年(-449)秦历共公二十八年阿黑门尼德王朝的阿塔薛西斯一世在苏撒缔结《卡里阿斯和约》,持续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结束。周贞定王二十二年(-447)蔡亡于楚。周贞定王二十四年(-445)魏文侯元年杞亡于楚。考订(一)魏文侯元年应在这一年。周贞定王二十五年(-444)秦历共公三十三年秦攻义渠。周考王三年(-438)考订(十二)燕文公元年在这一年。周考王十年(-431)莒亡于楚。斯巴达与雅典争夺希腊霸权(-431/-404)。周考王十一年(-430)义渠攻秦。周威烈王三年(-423)韩攻郑。周威烈王六年(-420)魏平晋乱。周威烈王七年(-419)秦、魏少梁之战。周威烈王十二年(-414)越灭滕、郯之战。周威烈王十三年(-413)齐攻魏;魏攻秦;楚攻魏。周威烈王十四年(-412)魏取秦繁庞之战;齐田白攻鲁。周威烈王十八年(-408)魏灭中山之战;魏取秦河西之战,完全占据西河地区。韩攻郑,齐攻鲁。周威烈王十九年(-407)郑攻鲁,齐攻卫。周威烈王二十一年(-405)三晋攻齐禀丘之战。周威烈王二十二年(-404)埃及第28-30本土王朝建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403)魏文侯四十三年赵魏韩分别建都晋阳、安邑(夏县)、阳翟(后为行都)。周安王元年(-401)秦攻魏。周安王二年(-400)赵烈侯籍九年韩、赵、魏攻楚;郑攻韩。周安王四年(-398)楚攻郑。周安王七年(-395)赵烈侯籍十四年秦攻瑶诸。(二)魏武侯元年应在这一年。周安王八年(-394)齐攻鲁。周安王九年(-393)楚攻鲁;魏攻郑;魏攻秦。周安王十一年(-391)齐康公十四年田成子的曾孙田和废掉齐康公。韩、赵、魏联合攻楚;秦攻韩宜阳。周安王十二年(-390)秦、魏武城之战;齐攻魏;鲁与齐战。周安王十三年(-389)秦、魏西河之战。周安王十五年(-387)秦攻蜀。周安王十六年(-386)陈完10世孙太公田和为诸侯,放逐齐康公姜贷于海滨;赵迁都邯郸。周安王十七年(-385)韩攻郑;韩攻宋。周安王十九年(-383)齐康公姜贷二十二年、齐废公田剡元年赵、楚与魏、卫棘蒲之战。周安王二十二年(-380)齐伐燕取桑丘;三晋攻齐。周安王二十三年(-379)赵攻魏;赵攻卫。齐康公姜贷卒,姜齐绝祀。周安王二十四年(-378)狄军攻魏;三晋攻齐。周安王二十五年(-377)蜀攻楚;赵攻中山。周烈王元年(-375)韩灭郑之战,韩(豫中、晋东南)迁都新郑;魏攻楚。周烈王二年(-374)魏武侯二十二年、齐桓公田午元年韩严(韩山坚)弑其君哀侯(-374年卒),子懿侯若山杀死哀侯而自立。赵敬侯章(-375或-374年卒)。周烈王三年(-373)燕攻齐;鲁攻齐;魏攻齐。周烈王四年(-372)赵攻卫;魏攻赵;卫攻齐。周烈王五年(-371)秦献公十四年魏攻楚;秦攻赵。周烈王六年(-370)赵、韩攻魏;魏攻赵;赵攻齐。周烈王七年(-369)四月十一日十三时九分日蚀昼晦(日有环食)。魏惠王元年韩、赵与魏浊泽之战。(三)魏惠王元年应在这一年。周显王元年(-368)赵攻齐;田齐攻魏(-368/-367):齐田寿率师伐赵,围观,观降。周显王二年(-367)赵、韩攻周之战。周显王三年(-366)秦献公十九年韩、魏与秦之战。周显王四年(-365)魏攻韩;魏攻宋;赵攻卫。鲁恭侯、宋桓侯、卫成侯、韩昭侯来朝见魏惠王。周显王五年(364)秦献公二十一年秦、魏石门之战。周显王七年(-362)秦献公二十三年、赵成侯十三年秦、魏少梁(韩城)之战,魏将公孙痤被掳。魏与韩、赵浍水之战。赵成侯与韩昭侯遇上党。考订(十)韩昭侯元年在这一年,不是-358年。周显王八年(-361)秦灭豲攻魏,魏惠王会韩昭侯于巫沙。周显王十年(-359)魏惠王十一年埃及重新为波斯征服。周显王十一年(-358)秦与韩战。周显王十二年(-357)齐桓公田午十八年齐威王始立,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宋攻韩;魏攻韩。周显王十三年(-356)考订(五)齐威王元年在这一年。三晋因齐丧来伐我灵丘。周显王十五年(-354)秦、魏元里之战。庞涓攻邯郸。周显王十六年(-353)齐、魏桂陵之战(-353/-352);韩攻东周。周显王十七年(-352)秦攻魏安邑;宋、齐、卫联合攻魏,王以韩师败诸侯师于襄陵。周显王十八年(-351)秦取魏固阳。鲁伐齐,入阳关。晋伐齐,至博陵。周显王十九年(-350)卫伐齐,取薛陵。周显王二十一年(-348)齐威王九年越伐齐,取甄。周显王二十五年(-344)逢泽之会,魏婴称王。周显王二十六年(-343)齐威王十四年、魏惠王二十七年田盼伐梁,战马陵。十二月齐田闵败梁于马陵。周显王二十七年(-342)齐威王十五年齐以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师,杀其太子,覆其十万大军。周显王二十八年(-341)齐、魏马陵之战。周显王二十九年(-340)秦、魏河西之战,魏迁都大梁(一说于-361),秦封卫鞅于邬,改名曰商。周显王三十一年(-338)秦败魏于岸门。周显王三十三年(-336)亚历山大即位。周显王三十四年(-335)魏惠王三十五年孟轲到魏国,魏惠王举行称王大典;秦攻韩。周显王三十五年(-334)齐威王二十三年魏惠王后元元年魏惠王三十六年改元又称一年。魏惠王因“齐、魏相王”而改元。“徐州相王”之后,秦、韩、赵、燕等才相继称王。周显王三十六年(-333)齐威王威王二十四年魏惠王后元二年齐、楚徐州之战;赵攻魏。周显王三十七年(-332)齐威王二十五年齐、魏第一次联合攻赵;齐攻燕,乘燕文公之丧,夺取燕国十城。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埃及,结束了埃及近3000年的“ 法老时代”。周显王三十八年(-331)秦平义渠。亚历山大灭波斯。周显王三十九年(-330)秦、魏雕阴及河东之战。亚历山大侵入中亚。周显王四十年(-329)秦军渡河攻魏;魏攻楚。周显王四十一年(-328)秦攻魏。周显王四十二年(-327)齐、魏第二次联合攻赵。亚历山大进军印度。周显王四十四年(-325)魏惠王后元十年秦张仪取陕;齐、赵平邑之战;秦惠文王初称王。梁惠王与太子嗣(魏襄王)、韩宣王与太子仓来朝信宫。周显王四十五年(-324)魏惠王后元十一年(-324)楚魏襄陵(睢县)之战。难陀灭亡(-364建),孔雀兴起(-187亡)。周显王四十六年(-323)燕易王十年楚、魏襄陵之战;亚历山大帝国瓦解。周显王四十七年(-322)韩宣惠王十一年秦攻魏。周显王四十八年(-321)齐威王三十六年,约会燕、赵、楚的相国相会,各国也都前往。齐国代替了魏国的地位,称雄关东。周慎靓王元年(-320)秦攻义渠;齐威王卒。周慎靓王二年(-319)秦攻韩;魏惠王卒。(六)齐宣王元年在这一年。周慎靓王三年(-318)合纵攻秦函谷关之战;赵武灵王八年魏襄王元年齐宣王二年徐州诸侯相王,赵独否。(四)魏襄王元年应在这一年。周慎靓王四年(-317)合纵攻秦修鱼之战;齐、宋攻魏;义渠攻秦。周慎靓王五年(-316)秦灭巴、蜀之战;秦攻赵。周慎靓王六年(-315)秦攻赵、韩。周赧王元年(-314)燕子之三年,燕国大乱,齐宣王破燕之战;秦攻义渠;秦攻三晋之战。周赧王三年(-312)秦、楚丹阳、兰田之战。周赧王四年(-311)楚、秦战于召陵。周赧王五年(-310)秦攻少数族。周赧王七年(-308)秦攻韩宜阳之战。周赧王八年(-307)赵攻中山。周赧王九年(-306)越亡于楚;赵攻中山。周赧王十年(-305)魏襄王十四年齐宣王十五年赵攻中山。托勒密(-30亡)、塞琉古(-64亡,约-300为塞琉西王朝纪元元年)、马其顿(-168亡)三国鼎立。周赧王十二年(-303)秦攻韩;秦攻魏;魏、韩联合攻楚。周赧王十三年(-302)希腊印度和约。周赧王十四年(-301)周赧王十四年(-301)齐、楚垂沙之战,齐闵王破楚。齐相田文联合韩、魏,派匡章攻楚的方城,杀楚将唐蔑于批水旁的垂沙。秦攻韩、楚;庄硚起义。周赧王十五年(-300)秦攻楚;赵攻中山。(七)齐闵王元年在这一年。周赧王十六年(-299)赵武灵王二十七年立王子何以为王,自号为主父。周赧王十七年(-298)秦、楚析之战;齐、韩、魏三国攻秦函谷关之战。周赧王十九年(-296)齐、韩、魏攻燕。周赧王二十年(-295)赵灭中山(一作周赧王十九年)。周赧王二十一年(-294)赵国主父饿死。周赧王二十二年(-293)秦与韩、魏伊阙之战。周赧王二十三年(-292)秦攻魏。周赧王二十四年(-291)秦攻韩;秦攻魏、韩。周赧王二十六年(-289)秦攻魏。周赧王二十七年(-288)秦齐称帝。秦攻赵。周赧王二十八年(-287)五国攻秦;秦攻魏。周赧王二十九年(-286)宋灭滕,齐灭宋。秦攻魏;秦攻韩。周赧王三十年(-285)秦攻齐。周赧王三十一年(-284)燕乐毅攻齐之战。周赧王三十二年(-283)秦攻魏,燕、赵救魏;赵攻齐;廉颇为赵将。周赧王三十三年(-282)秦攻赵;赵攻魏。周赧王三十四年(-281)楚灭邾。周赧王三十五年(-280)秦攻赵;秦、楚黔中之战;赵攻齐。周赧王三十六年(-279)楚顷王二十年秦白起攻楚鄢、郢之战,白起拔我西陵,次年拔我郢;楚庄硚攻滇之战齐田单破燕之战。周赧王三十八年(-277)秦攻楚。周赧王三十九年(-276)楚攻秦;秦攻魏;赵攻魏。周赧王四十年(-275)秦魏冉攻魏之战;赵攻魏。周赧王四十一年(-274)赵攻齐;秦攻魏。周赧王四十二年(-273)秦、魏华阳之战。周赧王四十三年(-272)秦灭义渠;韩、魏联合攻燕。周赧王四十四年(-271)赵攻齐。周赧王四十五年(-270)秦昭襄王三十七年秦攻齐。宣太后弟相国穰侯魏冉封地在陶(定陶)。周赧王四十六年(-269)秦、赵阏与之战。周赧王四十七年(-268)秦攻魏。周赧王五十年(-265)秦攻赵;秦攻韩。罗马统一半岛。周赧王五十一年(-264)秦攻韩。周赧王五十二年(-263)秦攻韩。周赧王五十三年(-262)秦攻韩。周赧王五十四年(-261)秦攻韩;楚攻鲁。周赧王五十六年(-259)长平之战(一说周赧王五十五年)。秦攻赵。周赧王五十七年(-258)魏楚解邯郸之围。周赧王五十八年(-257)武安君白起自杀。秦、魏邯郸之战。周赧王五十九年(-256)秦攻韩、赵灭西周之战;刘邦出生。楚灭鲁,以荀子为兰陵令。巴克特里亚(大夏)总督狄奥多图斯一世(约前256-前248在位)宣告独立,并委派其亲属和功臣为各州总督。秦昭襄王五十三年(-254)卫亡于魏,自帝丘迁都野王。第一位著名的罗马历史学家费边·毕克托出身于罗马的名门贵族。秦庄襄王元年(-249)置三川郡。秦庄襄王二年(-248)置太原郡。秦王政五年(-242/-241)置东郡,徙卫君角于野王县。秦王政九年(-238)楚考烈王二十五年李园杀春申君。秦王政十五年(-232)丹亡归燕。秦王政十九年(-228)幽王十年、负刍元年哀王继位二月余,哀王异母弟负刍的门客杀哀王,王太后李美人被杀,李园家满门抄斩。秦王政二十年(-227/-225)王贲攻燕降大梁。秦王政二十二年(-225)在魏的东部设立砀郡,治砀,辖今苏、鲁、皖3省交界地区。又在魏旧地建置泗水郡。秦王政二十三年(-224)取楚之陈以南地区置,治陈,辖今豫东南、皖西北地区。在魏境古泗水流域置,治沛,辖今皖东北、苏西北地区。秦王政二十四年(-223)负刍六年王翦、蒙武灭楚,置楚郡。旋改置九江郡,治寿春(今寿县),辖今皖中、南、豫东南及江南等地区。秦王政二十五年(-222)灭燕、代。王翦等平定楚江南地,降百越君,在楚之原属吴、越地区置,治吴(今苏州市),辖今苏南、皖东南及浙北地区。秦王政二十六年(-221)齐王建四十四年王贲、蒙恬灭齐,设置齐郡和琅邪郡。秦王政二十九年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218/-201)罗马才开始出现堪称为“历史”的著作。秦王政三十六年(-211)刘盈出生于沛郡丰邑阳里。

我有,我今年读8年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书目录: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9课 改革开放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活动课一 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 钢铁长城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活动课二 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8课 科学技术成就(二)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活动课三 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活动课四 家庭的照片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5课 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37 第8课 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第9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第10课 “走向创业年代的英雄”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15课:展示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 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  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第19课 “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  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  第22课 人类三大人种的基本特征  第五单元 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  第23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第24课 昔日的辉煌   第25课 世界古代科学魅力的报告会  附录: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200)  世界上古中古史大事年表(约500万年前至15世纪)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第4课工业化起步 第5课三大改造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 第9课改革开放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839年6月3日---1839年6月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890年洋务运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萌芽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并定为都城)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曾国藩、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福州船政局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架设有线电报1871年俄国出兵占领伊犁1872年《申报》创办1876年清军分批进入新疆1876年第一条投入运营的淞沪铁路通车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收复1870年---1880年洋务派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孙中山创建兴中会1894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春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揭开序幕1898年义和团运动1898年京师大学堂开学1898年6月---1898年9月光绪帝维新变法1898年9月戊戌政变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1905年废除科举制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1911年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什维尔主义的胜利》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凋谢萎缩1918年年底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20世纪20年代侯德榜制出纯碱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中共二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革命运动开始1924年5月黄埔军校创立1926年北伐战争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反革命事变1927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

历史八年级下学期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 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 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五四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 2、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 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1971年9月 1976年10月 :伟大的转折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2、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内容包括:(1)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建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3)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1)新中国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2)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成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4、四项基本原则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5、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6、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指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7、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意义: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把他们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8、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9、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试办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岛也成为了经济特区。10、1984年,我国对外开放了14个港口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1、政治协商制度的作用:发挥了人民当家作主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使民主有了保障。1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79年以来,国家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制度。、13、1982年,宪法赋予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14、1986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5、1985年,中小学开设了法制课。16、在城市和农村设立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措施。17、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8、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见第四项),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概括说,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9、南方谈话的“三个有利于”:(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力。(3)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0、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叫邓小平理论。21、邓小平理论的意义:它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2、中共十四大的内容: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领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23、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答:“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课本上的很好,看课本上的吧!

n 参考资料: http://www.zxls.com/Article/UploadFiles2008/201003/zxls2010031311124215.doc

老师没讲吗?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课标: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1949,北平)①制定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确定了首都(北平→北京)、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这次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⑴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⑵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09年中考已考)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全部获得解放。第2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课标: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⒈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美国入侵朝鲜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了解)。⒉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目的),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英雄人物: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用生命掩护部队完成收复高地的黄继光;为了不暴露目标,被烈火烧死的邱少云(他们发扬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⒊结果:抗美援朝战争的取得胜利(标志:《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⒋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课标: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⒈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①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②土改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③基本内容: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农民。④意义: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⒉国民经济的恢复:①背景: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原因:长期战乱、帝国主义的掠夺、国民党反动派的搜刮)。②政策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统一财政,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等。③结果:到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课标: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⑴背景:①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②国家经济情况有了根本的好转。党和政府参照苏联的建设经验,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⑵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⑶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⑷成就: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一批现代工业企业建成投产,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大为改观;粮、棉连年增产。 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⑴制定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贯穿着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⑵第一届全国人大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经毛泽东提名,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通过农业合作社和手工业合作社的形式走集体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赎买等多种形式进行的。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09中考已考)第6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课标: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①大跃进:是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口号:“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结果: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结果: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原因还有: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背信弃义的行为)⑵失误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⑶教训:正确认识国情,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⑷左倾错误的纠正:①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②结果:从1962年开始,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二、1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1957—1966年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重大成就(如大庆油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等)。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了许多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事迹,激励着人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奋勇前进。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标: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二、十一届三中全会⒈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中,邓小平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底,北京。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⒋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课标: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一、农村和城市改革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发展商品经济。⒉农村的改革: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安徽凤阳县等地农民率先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尝试,实行包产到户。之后,包产到户逐步完善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意义: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乡镇企业的崛起提供了条件。此后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⒊乡镇企业的崛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各地办起了大批乡镇企业,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推动了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⒋城市的改革:①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②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企业责任制,将企业推向市场。目标: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效益。作用:这些改革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了企业的效益。⒌民营企业的勃兴:壮大国民经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12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课标: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兴建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在广东、福建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尤为典型)。1988年海南省建立,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作用和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对外开放,促进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二、对外开放格局形成:⒈(1984年)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⒉(1985年)三个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⒊20世纪90年代,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的长江沿岸城市开放。⒋新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①2001年世贸组织多哈会议批准中国加入。②加入世贸组织,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这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第13课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课标: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一、法制建设的成就⒈法制建设的任务: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护改革成果,切实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⒉1982年新宪法,规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其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⒊1986年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了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⒋1979年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作较大修订。(有效地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二、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⒈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发展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⒉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82年又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⒊新时期又制定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政策(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⒋实行政治体制改革:改革重点是改变现行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在改革中实行政企分开,同时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第15课 民族团结的加强课标: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①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②管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⒉各民族共同繁荣:①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民先后跨入社会主义社会。②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实行因地制宜、放宽政策、搞活经济的方针,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支持。③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扩大内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第16课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课标: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⒈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⑴构想: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后得到全国人大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⑵实践:①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②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③港澳回归洗雪了港澳分别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步骤,港澳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树立了典范,推动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也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一国两制”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途径,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学术、文化、体育等交流日益增多。第18课 国防建设课标: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⒈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的建立(1949年)。建立目的:巩固国家政权,保卫祖国领土和主权不受侵犯,保护人民的和平生活,加强部队的革命化、正规化和现代建设。⒉科技强军:①1956年,根据中央和毛泽东的决策,聂荣臻主管国防尖端武器的研究和生产,尖端武器取得突出成就。②60年代以来,先后研制出导弹、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③1966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创建。10月,首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④80年代以来,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实现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成为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的坚强柱石。第19课 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课标: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⒈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形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等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⒉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意与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在建国的第一年里,新中国就与苏联,印度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①1953年底,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中、印、缅三国总理发表声明,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二、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⒈日内瓦会议: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日内瓦会议,这是中国政府代表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亮相,并对会议做出了积极贡献。⒉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内容:讨论亚非主权国家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出席会议。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谊。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第20课 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课标: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极力阻挠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⒉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中美建交⒈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同毛泽东会见,与周恩来会谈。后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⒉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发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三、新时期的外交成就: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发展和完善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灵活务实地开展外交活动,开创了外交新局面。改善了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改善和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密切和加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③中国的外交不仅在国际斗争中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而且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略)2、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1)成立标志——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周恩来——政务院总理(注意,不是国务院)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2)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A、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结束“两半”社会),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的发展方向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3)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3、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5月(2)谈判的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3)协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4)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创造了条件,给西藏的发展逼视来了光明的前途。第二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巩固新中国政权的措施: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1、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1953年7月)(1)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开始:1950年10月,司令员:彭德怀。(3)结束:1953、7,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4)意义:A、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B、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C、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5)主要英雄人物及事迹: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暴露目标;黄继光——用胸口堵机枪(6)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6月到1952年冬)(1)目的: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内容: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4)意义: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镇压反革命运动(略)第三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1)制度依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地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时间:1953——1957年(3)重要任务: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年项目为中心,以694年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4)取得的成就:①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②重工业从无到有;③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制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2)内容: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3)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4)意义:从根本上区别于中国过去反动阶级制定的宪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3、三大改造(1953——1956)(1)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意义: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优势,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四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两大失误)1、“大跃进”运动(1)原因: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2)表现:农业中的浮夸风和工业中的全民大办钢铁(3)影响:积极:在“大跃进”运动期间,我国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建成了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消极: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大批农村劳动力投入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一些地区农田荒废,生产衰退,国家遭到重大损失;片面强调发展钢铁工业,使轻工业减产,市场供应十分困难,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2、人民公社化运动(性质:政社合一)影响:它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五课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1)“铁人”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打出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2)“两弹元勋”邓稼先——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炸成功(3)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为改变兰考落后面貌献出生命,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4)雷锋——助人为乐的楷模;毛泽东曾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上述人物的共同点:都处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都具有乐于奉献精神。第六课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1966——1976)(1)原因:毛泽东对当时的形势做了错误判断(2)冤案:刘少奇含冤去世(1969年),为共和国历史上的最大冤案。(3)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集团和“四人帮”。 (林彪集团覆灭标志:“九一三”事件; “四人帮”: 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4)“四五”运动:1976、4、5,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百万群众悼念周恩来,拥护邓小平,声讨“四人帮”的运动。“四五”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5)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粉碎“四人帮”(1976.10)(6)文化大革命的性质: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7)影响或后果:A、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打乱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常进程,拉大了同世界经浊发展水平的差距。(8)教训:反对个人崇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第七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1、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2、真理问题标准的讨论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1)时间:1978年12月 (2)地点:北京(3)会议内容: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B、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拨乱反正。(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了入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议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着重理解此次会议的转折意义)4、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邓小平提出)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它的提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整个现代化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第八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1)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四川实行 “包产到组”(2)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3)特点: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4)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5)深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牧、副、渔、工、商、建筑、运输、服务等多种经营);积极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改革所有制结构:国家重新明确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在推进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同时,积极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3)国有企业改革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开始,国家还发展承包经营、合资经营、联合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政策。(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极大的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使大多数企业摆脱了困境,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的经济大厦。第九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1、经济特区的建立(1)建立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2)提出:1979年4月,邓小平(3)建立的过程:1980年,广东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建立经济特区; 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经济特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时间最晚、位置最南的经济特区。)(4)经济特区的意义(作用):经济特区的创办,极大的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着改革开放的大潮。2、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建立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7个经济开放区20世纪90年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1992年起,开放5个沿江城市、18个内陆省会城市和13个边境城市,至此,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3、对外开放的影响:A、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B、给我国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先进的持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C、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第十一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1、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1)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 (直接选举范围:县和县以下)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各级政协)(2)基层民主:居委会和村委会2、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核心:《宪法》;依法治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第十二课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1、中共十二大(1982、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的提出:邓小平2、中共十三大(1987、10)——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1月至2月)内容:A、强调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B、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C、明确提出了判断是非的三条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4、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5、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把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6、中共十六大(200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第十三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1)少数民族分布:少数民族遍布全国,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2)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在区实行彻底的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五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必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要本利益。2、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建立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新型民族关系的内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3、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措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全面进行改革,发展边境贸易,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表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大的改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第十四课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1、“一国两制”的构想(1)提出的目的: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由邓小平提出。(3)提出的依据: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妇,尊重历史和现实。(4)内容(含义):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5)意义:“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的提出,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成为我国的重大国策。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依据: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2)回归时间:香港:1997年7月1日    澳门:1999年12月20日(3)管理:成立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4)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首任行政长官:分别是董建华和何厚铧(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第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盛事,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第二:使香港、澳门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第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作用。3、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1)原因:中国共产党史为了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结束海峡两岸多年来紧张的军事对峙和人力隔绝局面。(2)意义: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感情,加深了台湾人民对日新月异的祖国大陆的了解,还促进了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第十五课 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国防建设)1、人民海军、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1)四个军种:陆军、空军、海军、第二炮兵(2)人民海军:建立——1949年建立了华东军区海军;发展:先后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3)人民空军(共和国的“空中保护神”): 1949年空军司令部成立。 2、科技强军战略的实施——坚持走精兵之路和科技强军之路3、永葆人民军队的本色(1)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职责:保卫祖国、经济建设、抗灾抢险等第十六课 朋友遍天下(我国的外交成就)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万隆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中印双边谈判的代表时提出(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1)召开:1955、4,29年亚非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2)会议内容(性质):团结反帝,反殖民主义(3)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倡议,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2、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1)我国能恢复席位的原因:第一,我国的国际地拉提高(根本原因),第二,联合国要求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呼声日益高涨第三,第三世界国家和其他主持正义的国家的有力支持(2)意义: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定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中美、中日建交(1979;1972)(1)中美建交: 1972年尼克松访华, 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交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也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2)中日建交: 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建交4、全方位的外交政策(1)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两极格局瓦解,我国奉行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2)内容: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两个方面。(参加APEC;加入WTO)第十七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1、“两弹”的成功研制(1)原则: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2)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有核武器的国家。(3)氢弹: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4)导弹: 1980年5月,第一枚洲际导弹试验成功。2、航天技术(1)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用“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世界第五个国家(2)我国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掌握了“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3)2003年5月,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行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飞行员  杨利伟)3、杂交水稻技术和医疗技术袁隆平,培育杂灿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医疗技术:我国的针刺麻醉、断肢再植,大面积烧伤治疗,切除大肿瘤等领先世界4、“863”计划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1)“863”计划(发展高科技的计划):1986年3月,王大珩等四位老科学家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国务院决定实施发展高科技的“863”计划,把生物工程,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海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领域作为重点。(2)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家庭上网工程”第十八课 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教育:(1)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教育改革的重点: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3)教育的法律保障:《义务教育法》、《教育法》(4)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全社会开展了实施“希望工程”活动。(5)提高教师地位:从1985年起,把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2、体育(1)方针:“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2)成就:A、1959年,25届世乒赛上,容国团压得男子单冠军,为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 B、1981年,女排在第三届世界杯赛上七战七捷夺得世界冠军 C、1984年,23届奥运会,夺得32枚牌,突破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为零的纪录。许海峰夺得我国奥运会第一枚金牌。 D、2004年,28届奥运会上,夺得32枚金牌,首次进入奥运会金牌榜前二名。 E、2001年我国申办奥运会成功,2008年成功举办了29届奥运会。第十九课 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1、文艺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优秀影片:《开国大典》等;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第二十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1、改革开放带来了人民生活的巨变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表现: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乡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大变样;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已发生变化(恩格尔系数下降)。2、民族精神风貌发生深刻变化:党和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全国普遍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后,又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手拉手”“心连心”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代表人物:当代焦裕禄孔繁森,新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代表蒋筑英,活雷锋徐虎等出现一些文明城市如唐山,大连,和文明村镇如江苏华西村第二十一课 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就业制度的改革成就:就业渠道拓宽,就业范围扩大,就业的服务体系形成,就业的观念发生改变。2、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低保。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全)2007-08-03 14:47:39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8cc9ba01000aaf.html [查看原文]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1949年9月21日—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是:(1)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3)确定了新中国的国旗、国歌和首都。(4)决定采用公元纪年。(5)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2、国歌的原名叫《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创作于1935年3、祖国大陆的统一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1951年。1951年四月底,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5、“抗美援朝”的主要原因: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6、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司令员是彭德怀。7、我国地主阶级彻底消灭于1952年底。8、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土地改革逐步展开,1953年,土地改革在大陆基本完成。9、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10月,彭德怀司令员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共同抵抗侵略者。10、1953年7月,美国被迫同朝中方面在板门店签定《朝鲜停战协议》。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4)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5)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6)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12、抗美援朝的意义:(1)打乱了帝国主义扩大势力的战略部署。(2)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的独立。(3)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4)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空前提高。(5)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13、新中国巩固权力与统治的措施:(1)收复西藏。(2)抗美援朝(3)土地改革(4)镇压反革命运动。14、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意义: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15.(附):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50—1953:土地改革 1953—1956:三大改造 1953—1957: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由于旧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工业基础极端薄弱,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有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实行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以苏联帮助建设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3)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4)继续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稳步增长。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4年,南昌飞机厂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1956年,中国汽车工业的源头—长春第一制造厂成立,并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使中国基础工业实力大力增强,农业、交通运输业、科技、教育、卫生、文艺等事业都得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三大改造包括: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7、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好快省地建设社会主义”。8、意义:这条总路线规划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雄伟目标,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善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9、大跃进的意义:“大跃进”运动严重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后果。各部门经济关系严重失调、人力物力大量浪费,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10、大公社成立时间为1958年七月,公社的特点是:“一曰大,二曰公”。11、文化大革命的起因:毛泽东对国内外的形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12、文化大革命的标志:(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1966年5月通过。 (2)8月,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13、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叛逃,到蒙古飞机坠毁。14、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 15.(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个历史问题》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1986年9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1996年10月,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个重问题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1982年9月,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确立“三步走”战略,定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科学地概括“邓小平理论”,确立它的领导地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五大:1997年7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确立它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单元:伟大的转折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2、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内容包括:(1)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建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3)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1)新中国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2)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成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4、四项基本原则包括:(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5、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6、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指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7、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意义: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把他们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8、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9、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试办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岛也成为了经济特区。10、1984年,我国对外开放了14个港口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1、政治协商制度的作用:发挥了人民当家作主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使民主有了保障。1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79年以来,国家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制度。、13、1982年,宪法赋予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14、1986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5、1985年,中小学开设了法制课。16、在城市和农村设立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措施。17、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8、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见第四项),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概括说,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9、南方谈话的“三个有利于”:(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力。(3)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0、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叫邓小平理论。21、邓小平理论的意义:它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2、中共十四大的内容: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领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23、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答:“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1. 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一律平等。2.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在国家统一的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由当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3. 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少数民族享有广泛的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4.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1)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抽调内地干部支援建设。5.自治区 成立时间 首府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 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月 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 银川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 拉萨 6一国两制的内容:在祖国统一的领导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7. 一国两制的意义:(1)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2)充分考虑了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3)有利于台湾、澳门、香港的长期稳定。(4)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民族振兴。(5)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1.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成立,是华东军区海军。2.1949年8月,组建了空军第一个飞行中队。3.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成立。4.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成立。5.中国是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6.今天的人民海军拥有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岸防部队、海军陆战队。7.人民空军包括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8.1984年国庆大阅兵,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亮相。9.1953年底,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互相尊重领土主权。(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惠。(5)和平共处。10.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亚非会议,称万隆会议。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11.亚非会议的意义:周恩来在会议上表现出高超的外交艺术,为中国赢得了声誉和朋友,打开了新中国同亚非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12.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同时将台湾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的意义: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一项重大胜利。重返联合国,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够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作出更大的贡献。14.1979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本月底,在上海签定《中美联合公报》。15.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6.2001年6月,中国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共同宣布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意义:各成员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不断增强,在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巩固地区安全与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7.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意义:这次会议是至今在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第六单元: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2、1966年我国核导弹试验成功。3、1967年,我国又成功地爆炸了一颗氢弹。4、1970年4月,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5、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环绕地球14周后,在蒙古安全落地。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第三个完全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6、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东方魔稻”的粘型杂交水稻,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7、1986年3月,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的建议下,我国提出了“863计划”8、1986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我国基本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的策略。9、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的题词10、1989年10月,我国实施“希望工程”。11、1977年冬,恢复了在“文化大革命”中废除的高考制度。12、1999年,我国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3、1956年,我国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14、“双百”方针的成果:《林海雪原》、《红岩》、《青春之歌》、《创业史》、《红旗谱》、《将军三步曲》、《雷锋之歌》。15、1995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促进了群众的体育活动。16、1956年,举重运动员陈镜开打破最轻级双手挺举世界纪录,是我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人。17、1959年,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容国团夺得男子单打冠军,是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18、1981—1986年,中国女排发扬“团结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成为了世界第一支取的“五连冠”的女子排球队。望 采纳

主要是中国近代历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