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病句类型 一 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几乎每年中考都有此类语病题。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例如: ⒈主谓搭配不当 ① 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② 我国钢铁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是“钢铁”而不是“生产”。) ⒉动宾搭配不当 ① 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② 纪念“三八”节的到来,大家认真准备节目。(“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⒊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①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② 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⒋关联词搭配不当 ① 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应将“也”改为“就”。) ② 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二 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例如: ⒈缺主语 ① 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 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多用了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应去掉“通过”或“对”。) ⒉缺谓语 ① 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② 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⒊缺宾语 ① 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② 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⒋缺必要的限制语 ① 细菌是有害的。(应加上“有些”) 三 重复多余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 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 第二,语意堆砌。例如: ① 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谓语重复,应删去“打”) ② 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语意堆砌 ,"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③ 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除一个)。 ④ 欢迎英雄凯旋归来。(“凯旋”就包含“归来”,应删去“归来”。) 四 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如: ① 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 ”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② 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 “生产的棉花”) ③ 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④ 这首歌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倍受欢迎的。(语序不合习惯,应把“倍受”移至“广大的”前面。) ⑤ 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五 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例如: ① 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两句意思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 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把“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与“听了他的报告,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中一种。) 六 句意歧义 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例如: ① 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 (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领导,不明确。) ②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③ 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应把"一种"提到句首。) 七 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是指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造成不合事理。例如: ①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 再就业工程能否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能否”包含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只能说“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而不能说“再就业工程不能顺利实施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四、中考典型题例: 例1.(2005、威海)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 B.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C.在酷热的夏季,雪碧、娃哈哈、农夫山泉等矿泉水是深受考生喜爱的夏季饮品之一。 D.中国珠峰登山队之所以能成功登上珠峰,是因为全体队员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的精神。 [解析]A项将“<<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和“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两句式杂糅,应选取其中一种表达。C项列举的是三种饮品,与“之一”矛盾。D项滥用关联词,应去掉“之所以”。答:B 例2.(2004、潍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使用并研制了禽流感灭活油乳剂疫苗,在实验室检测中,免疫有效率可达100%。 B.经过阿富汗和伊拉克两次战争,美国得出无须依靠大型军事基地也可以打赢一场战争。 C.今年以来,随着国产儿童动画图书《哪吒传奇》的全套上市,《哈利、波特》这部风靡全球的少儿读物在中国少儿图书界的霸主地位被打。 D.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出通知,大幅度降低24种常用药最高零售价,平均降价幅度为30%,降价金额约35亿元左右。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应将“使用”和“研制”交换位置。B项“得出”后缺少了宾 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上“的结论”。D项“约”和“左右”语意重复。答:C 例3(2004、佛山)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 B.一只狗在一只麻雀看来该是多么大的怪物啊! C.通过这次丰富多采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解析]A 同学和团员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C缺少主语。D句式扎糅 答:B 五、技巧突破 辨析及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1)语感法 辨析句子正误,首先得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 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 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 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有无滥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六、拓展延伸 1 、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B.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C.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D.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2、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B.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3、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大家看了赵本山的小品,往往会忍俊不禁地笑。 B、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C、春节晚会上,残节人表演的大型舞蹈《千手观音》,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 A、没有石油工业,交通运输等各种工业的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 B、这样重复的课程当然增加了同学们很大的负担,对于青年的健康问题是个极大的矛盾。 C、就在这时,机器忽然发生故障,锅炉不得不熄火了。 D、老干部和新干部要搞好团结。 5、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集躁不安等。③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一句,修改意见: 第二句,修改意见: 6、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片断,仔细阅读后,请选择4-6处(不得超过6处),用规定的符号(不必全使用)加以修改。(4分) 记得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母亲正拿着一张77分的数学责骂我:“你告诉我,你一年混下来,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办”?没等我开口,她又说:“进普通高中?”我耻辱地点点头。“那要是普通高中也没考取呢?”我想了一会儿,记得当时我信心地回答:“我非普通高中一定能 考 取 不 可。” 拓展延伸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句③中要表达的意思是“防止上网”,结果表达为“防止不上网 ”,应删去“不”;句④语序颠倒,把“有效的”与“寻找”调换。 6、修改参考: ①“母亲正拿着一张77分的数学”后应加上“试卷”一词; ②“责骂”一词不恰当,可改为“责问”、“责备”等词语; ③“‘你告诉我,你一年混下来,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办’?”一句,问号应在引号内;④“我耻辱地点点头。”中“耻辱”一词不恰当,可改为“惭愧”、“羞愧”等词语;⑤“我想了一会儿,记得当时我信心地回答:”中“记得当时我”多余,应删去;⑥“信心地回答”中“信心”一词不恰当,可改为“自信”、“信心百倍”等词语;⑦“我非普通高中一定能 考 取 不 可。”一句句式杂糅,可改为“我非考取普通高中不可。”或“我一定能考取普通高中。”等,如句号改为感叹号亦可。

(一)实词使用不当1、单音词和双音词选用不当。有的地方该用双音词,就不应该用单音词;有的地方该用单音词,就不必硬把单音词加以双音化。例如:这儿的河流,流程都不太长,但水量很丰,流势很急。(“丰” 应改为“丰富”或“大”为好。)大坝拦挡住河水,一个人工湖形成了。(“拦挡”应改为“挡”)2.选错近义词:有些词的意义相近而又有些细微的差别。很容易用错,选词时仔细斟酌。例如:雨滴和汗水混大一起,他们的衣服湿透了。(“雨滴”改为“雨水”)3、代词用错。例如:我们明明知道先进单位的缺点,却不认真地帮助它,反面毫无原则地掩盖它,这是不负责作的表现,(句中第一个“它”指“先进单位”,而第二个“它”却指“先进单位的缺点”,第一个“它”应改为“这些缺点”)(二)虚词使用不当最容易用错的虚词介词连词。1、用错介词(最容易用错的介词是“对”、“把”)例如:谷神星这个名词,可能对我们不太熟悉。(句中的“对”弄错了对象,应当是“我们对谷神星这个名词可能不太熟悉”。)每个介词有自己的范围,“向”表示方向,“对”表示对象,“在"表示时间地点情况等。2、用错连词。例如:你知道我也十分爱好吹笛子,而且吹得很槽。(句中“而且”表示递进关系,但是前两句没有递进内容,应把后句改为“而且知道我吹得很糟。”)3、助词使用小当。助词使用不当,主要是结构助词使用不当,例如:他们是我们乡第一个上名牌的大学的学生。(名中的“的”过多,“名牌”后的“的”可以删去)(三)成分残缺句子成分可以省略、省略总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把省去的词语补出来。但是必要的成分不能欠缺,否则句子结构不完整。1、缺主语。例如:通过学习,使提高了认识。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小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2、缺谓语。例如:我们识别是非的能力。中国人民止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 强国。3、缺宾语。例如:大会提出”情况变了怎么办”北京市百货大楼从市场需要出发,不断矿人商品。4、缺定语,这种语病较为少风,但也还是没有,例如:让大学生自谋职业,让大学生们自己去开拓生活,实在是个好办法。(句中的“开拓”不能直接支配“生活”,中间应加个定语,如“新的”、“自己的”之类,不仅“开拓……生活”是如此,类比一下,”开拓……世界”开拓……境界”、“开拓……局面”、“开拓……天地”、“开拓……领域”等无不如此。)(四)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如:中学则代的那些问学的愉快笑容和爽朗的歌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我的身体、业务水平比一年前提高了许多。2、动宾搭配不当。例如:清明前后,xx部队派了800多人次,参加郊区植树劳动。我们应该接受大家的意见,改进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3、定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4、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5、补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司马文华的立场站得很牢固,感情也表现得很丰满。6、主宾搭配不当。例如:只靠关卡压,而不做思想工作,不给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工作态度。7、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如: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8、一个成分内部的相关成分搭配不当。例如:同时,那些水平优越,译文精美的译本身也成了我国文苑中珍宝。(五)结构混乱1、语序不当 a、成分次序不当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词d、形容词或形容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例如: 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年多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练。多项关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b、表时间或处所的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 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正常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B.分句次序不当。例如: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在勇的革命烈士,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正确次序: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复句中分句之间有先后轻重、缓急、大小、 因果等关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排列分句。C.词序不当。例如:王亲切地走到我跟前。向我说“要当心! ”(“亲切地”应移到“说”前。)思想和语言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改为“内容和形式”)2、前后脱节。例如:《水浒传》,景阳岗上武松打虎的事是大家都知道的。 (句中“《水浒传》”同后面脱节,应把逗号改为“中”)3、格式杂糅。一句话说到半截,又变成另一种说法, 造成两种说法的杂糅。例如:我校同学1991年的人情消费比1988年的平均花费相比,增加了近一倍。(句中“比......相比”是两种格式, 一种是“同.....相比”,一种是“比......增加”,可选用一种格式。)(六)重复多余1、重复。重复大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例如:a.他能评上三好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学习,热心为集体服务而评上的。b.玲玲用不干净、没有消毒的纸擦伤口,结果伤口发炎了。(a的主语里有“评上”,谓语里也有前后重复,后边的“而评上的”可删掉。b的定语“不干净”和“没有”消毒在语意上重复,这里只用一个就行了。)2、成分多余。例如:他举起右手,用手从头上摘下帽子,用手拿在手里, 吹了吹帽子上的尘土。听了小宋的介绍,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李芳。(七)词类误用各类词都有各自的语法功能、规范用法。不按照词类的语法功能和语文习惯乱用词类,叫词类误用。 词类误用有下面几种:1、名词误用。例如:每次查房、会诊之后, 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整、条理,清晰,告诉她怎样诊断疑难疾病, 怎样自理特殊病人。我们永远记忆周总理谆谆教诲。2、动词误用。例如:那是一个多么感动的情景啊!思维这个词,可以分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 (“使用”改为“用法”或“使用方法”。)3、形容词误用。例如:只有迅速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我们才能相称大好形势的要求。他的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增加了我们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改“沉重”为“沉重感”。)(八)不合逻辑1、更替概念。例如:在会上,大家都谈了自己对学校的看法,看来, 大家的希望不一致。 (句子前边用了“看法”后边换成了“希望”包含在“看法”当中,那就应当把“看来”改为“不过”。)2、前后矛盾。例如:我断定他大概会考上大学。夜,寂静无声,只有雨滴在嘀嘀嗒嗒地响着。3、判断不成立。判断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断定, 如果断定不了,判断就不成立,这个判断就不起作用。例如:a.青年从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b.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植物的主要产区。(a的“青年人”不是“时期”,二者不能组成一个判断。“青年人”可改为“青年”,最好改为“青年时期”b的“红壤”是一种土壤,不是“产区”、“红壤”要改为“红壤区”。)4、多次否定引起混乱。例如:难道能否定这次讨论会没有取得很大成功吗?尘土太厚,这又怎能不让卫生检查团的人不皱眉头呢?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鼓舞着画家和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文艺工作者”为大概念不能与小概念“画家”并列。)他的书籍里装满了书。有文艺书、历史书、政治书、画片、杂志等。(“文艺书”为大概念,不能与下面小概念并列。)6、包含正反两方面意义的词语配搭不当。“好坏”、“高低”、“是否”、 “多少”这一类词兼有正反两方面的意思, 这类词语只能和含有正反两方面意义的其它词语搭配,如果只顾一方面,而忽视了加一方面,就会造成判断不当的错误。例如:能否做好教学工作, 决定于老师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前面“能否”为两个方面, 后面“有”只一个方面,不配搭。)对科技人员强调专,是不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呢? 还要不要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呢? 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是不是”“要不要”包含着两个方面, “是肯定的”只是一个方面,前后不配搭。)7、条件关系用错,条件结果关系颠倒。在复合判断中,有充分条件判断、必要条件判断、 充要必要条件判断、相容的和不相容的判断。在使用这些判断中, 要恰当运用,否则就会产生错误。例如:只要刻苦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取得好成绩, “刻苦努力学习”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条件关系用错。)陈小宇同学今天没来上课,一定是病了。 (没来上课的原因较多,不一定是病了判断条件不充足。)只有提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才能提高群众的觉悟, 实行责任制。(条件和结果颠倒)8、强加因果关系一件事的产生,总是有它的前因后果。 如果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那就是强加的。例如:我厂今年重视了产品数量,所以产品质量下降了。 (产品质量下降的原因并不一定是“重视了产品质量”, 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在前一阶段外语学习中,由于我重视了读、写练习, 因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九)复句常见的语病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如:如果作者的想象超出了实有人物的行动,使事情过于夸大,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应把“平常”改为“就”。)缺关联词语。例如:他虽然是个工人,平常喜欢音乐,作曲很在行。 (应把“平常”前加“但是”)错用、滥用关联词语。例如:这本书初版已重印了好几次,因此最近又经过修订再版。(应把“因此”删去。)关联词语位置不对,例如:尽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 却清彻如镜。(应把“却”放在“天池”后。)(十)歧义句歧义就是一句话可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的:1、多义词引起歧义。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 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例如:这本书是黄色的。(“黄色”可指颜色,也可指色情而言。)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望”。)2、多音词引起歧义。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的, 那么在书面表达时就可能有歧义。(口头表达不一定出现歧义。) 例如:这个人好说话。(“好”可读“hào”,指爱好,喜欢; 也可读“hǎo”是“易于、便于”的意思,但书面反映不出来,故存在歧义。)这人头发长得怪。(“长”可读“cháng”,指长度大;也可读“zhǎng3”是“生长”的意思。书面也有歧义。)3、同音词引起歧义。汉语中有许多同音词, 这种同音现象使一些句子在口头表述时可能产生歧义。 (书面表达上没歧义)例如:这是致癌物质。这是治癌物质。(“致、治”都“zhì”听起来有不同理解,口头表达有歧义。)产品全部合格。产品全不合格。(“部、不”都读“bù”,听起来意思正好相反。)4、结构划分不同形成歧义。同一个短语或同一句话, 在语法结构上划分不同就会产生歧义。例如:89全国高考题:“我要炒肉丝”。(“炒肉丝”, 可理解为动宾结构“炒肉丝”也可理解为是一菜名,是一个名词。)咬死了猎人的狗。 (此短语可理解为动宾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也可理解为偏正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5、语义不明引起歧义。说话中某些词或短语语义不明确,也会引起歧义。例如: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加点短语可指章太炎所著的书,也可指章太炎所收藏的书。)开刀的是他父亲。(“开刀的”可指医生,也可指病人。)6、指代不明出现歧义。例如: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 十分高兴。(“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可指孩子们, 也可指李大伯。)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 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提着黑色提包”的可指“张原”,也可指“老人”。)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修改病句 病句的类型 : (一)成分残缺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有的谓语还带有宾语,如果一句话里缺少其中之一,就是成分残缺。车过份残缺的句子结构不完整,意思不清楚。 例如:听了校长的报告,定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 改:我们听了校长的报告,定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 (二)用词不当 我们写文章说话时应当恰当的选用词语,特别要注意分辨一些近义词的细微区别,否则就会犯用词不当的毛病。 例如:我们的教室又宽广又明亮。 改:我们的教室又宽敞又明亮。 (三)搭配不当 句子中的词语要互相搭配正确,主、谓、宾之间,主、宾之间,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之间,都要搭配正确。如果句子中的词语不互相搭配,就翻了搭配不当的毛病。 (四)词序混乱 一个句子在词语的排列上,要有一定次序,这样才能表达明确的意思,如果词序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就会改变,或者使意思表达得不清楚。 例如:我们十个班级里的少先队员一起到军属王奶奶家帮助打扫卫生。 改:我们班级里的十个少先队员一起到军属王奶奶家帮助打扫卫生。 (五)指代不明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常常使用一些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语——代词。但是代词不能滥用,如果不该用的时候也用了,或者用得不正确,就会产生指代不明的毛病。 例如:班会上,李明建议开展读书活动,陈新建议开展影评活动,我同意他的意见。 改:班会上,李明建议开展读书活动,陈新建议开展影评活动,我同意陈新的意见。 (六)重复罗嗦 句子既要完整、正确,又要简洁、明了。不恰当的连续使用几个形容词,或者堆砌一些不必要的附加成分,都会弄巧成拙,造成句子意思重复,罗嗦累赘。 例如:我不禁忍不住 笑出声来。 改: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七)分类不当: 有的时候,人们把有从属关系的概念并列使用,这就发生了不当的错误。 例如:下课以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有的锻炼身体,有的打球,有的翻杠子,有的比赛跳高。 改:下课以后,同学们在操场锻炼身体,有的打球,有的翻杠子,有的比赛跳高。 (八)逻辑错误: 我们说话写文章,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如实地反映,或者作出正确的的判断。如果句子内容不符合实际,前后 存在着矛盾,就会产生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的病句。 例如: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他的健康痊愈了。 改: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他的病痊愈了。 (九)关联词语用错: 复句中我们一般用关联词语把各分句连接起来,表达一定的关系。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乱用,错用关联词语也会造成病句。 例如:弟弟年纪小,因此懂得许多深刻的道理。 改:弟弟年纪小,但是懂得许多深刻的道理。 修改病句的要求: 1 认真读原句:看看说话的人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 2想一想这句话错在哪里,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病句 。 3 确定病因,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病句,用不同的修改方法进修改。 4 修改以后,再读一读,体会一下意思是否符合作者本意,是否正确、明白、简要,语感是否合乎我们的语言习惯。

(一) 常见病句的类型 1、 句子结构不完整:句子结构不完整是指句子成分残缺。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句子必须具备主语、谓语,有的还必须带宾语,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结构才算完整;而缺少了这些句子成分,结构就不完整。 临床表现: (1)缺少主语 例句:通过这次谈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2)缺少谓语 例句:中国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3)缺少宾语 例句:我们积极开展学习雷锋。 归纳明确: 句子结构不完整的表现一般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 2、句子语序不当 修饰语语序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 例句: (1)在这次毕业生家长会上,家长们就学生的升学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2)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3)这是有效的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3、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等. 临床表现: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中学时代的那些同学的愉快笑容和爽朗的歌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2)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只靠关、卡、压,而不做思想工作,不给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3)动宾搭配不当 例如: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科学家的报告。 (4)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大街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5)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你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 (6)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大扫除时 , 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病句类型:1、成分残缺(可能缺少主语、宾语等) 2、搭配不当(词语或主宾语搭配不当) 3、前后矛盾(动宾不当) 4、句子杂糅(句义杂乱,什么都说) 5、语序不当(语句顺序不恰当) 6、句子歧义 7、语意重复(来回说一件事) 8、用词不当

常见的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指颠倒了语言的次序】1、定语位置不当.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又如:在新闻发布中心许多记者昨天都同米卢热情的交谈.(正确)在新闻发布中心许多记者昨天都同米卢热情的交谈.练习:(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3)首汽集团今天上午开通电子商务网站,成为第一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旅游企业. 分析:“第一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旅游”是多项定语,一般情况下,多项定语中,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词语(如“国内”)应放在指称或数量词语的前面(如“第一家”),故“第一家”应与“国内”互换位置.2、状语位置不当.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正常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练习:(1)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2)为了找到充足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分析:多项状语排列,顺序应是先时间后处所.故句子应调整为:为了找到充足 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时间)在阅览室里(处所)如饥似渴地阅读着.3、虚词位置不当.(1)“不”的位置不对.如: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把” 字句,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练习: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①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②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两个分句是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练习: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 (“他”应移至“不但”前) (3)分句次序不当.如: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是拔尖的,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句间关系颠倒,应改为“……不仅在班里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也是拔尖的.”)(4)逻辑顺序:如: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正确)故宫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又如: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正确)我们必须随时发现并认真克服自己的缺点.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如: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1、自相矛盾: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1、成分残缺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去掉“通过”,让“学习”作主语;去掉“使”,让“水平”作主语 ☆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了党的方针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 去掉“从……中” (2)谓语残缺 ☆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行动,要在这个行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在“建立”前加上“完成” ☆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在“吃”前加“过着”,或去掉“的生活”,“吃不饱、穿不暖”作谓语 ☆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好人好事,如雨后春笋似的涌现出来。• 把“全校师生”拿掉。 (3)宾语残缺 ☆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体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在“运动”后加上“的问题” ☆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在“集体化”后加上“的道路” (4)必要的修饰语残缺 ☆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 在“劳动”前加上“艰苦而有效的” ☆在这次全校乒乓球单打比赛中,张强和李丽夺得了男女冠军。• 在“夺得”前加上“分别” (5)关联词语残缺 ☆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枝树枝。•在“体形”前加上“而且” ☆这次学术会,时间并不长,收获很大。• 加上“虽然……但是……” ☆即使你讲得再好,我们(也)不听。 ☆(即使)家大业大,也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2、成分赘余 (1)主语多余 ☆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 去掉“风格” (2)谓语多余 ☆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去掉“进行” ☆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 去掉“打” (3)宾语多余 ☆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史记》的编写。• 去掉“的编写” ☆今天,我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 去掉“的地方” (4)定语多余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当务之急。• 去掉“当前” (5)状语多余 ☆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去掉“可以” ☆我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这些人。• 去掉“在心里” ☆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 去掉“到处” (6)补语多余 ☆为了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修改一些。• 去掉“一些” (7)可有可无 ☆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去掉“的距离” ☆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去掉“离现在” (8)误用“的”字 ☆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去掉“的”,改为“物价下跌” ☆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到毁灭。• 加上“的”,改为“历代的动乱”;去掉“的”,改为“气候潮湿” 3.语序不当 (1)成分次序不当 (2)分局次序不当 (3)次序不当病句——搭配不当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2、动宾搭配不当3、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并列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将“的发电量”改为“发的电” ☆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 去掉“沙沙的浪声” ☆青年学生(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全面关心和严格要求。• 在“学生”后加上“时期” ☆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 去掉“的问题了” ☆秋天的北京是最美的季节。• 把“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在哈尔滨、沈阳两地举办的日本电影周(上映的)以及在我国其它省市陆续上映的五部日本影片,是这几年来日本影片中具有独特风格和民族特色的作品。•在“电影周”后加“上映的” 2、动宾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当动词带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 ☆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违反”改为“干扰” ☆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事迹”改为“形象” ☆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去掉“注视和” ☆最近,济南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此举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去掉“和服务忌语” ☆你可以在因特网上阅读到以前无缘见到的珍贵文件、书籍、录音和影像资料。 去掉“录音和” ☆解放军多次抢险救灾,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去掉“的安全” 3、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1)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去掉“聪明” (2)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把“严肃”改为“认真”或“谨慎” ☆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去掉“新技术、新工艺” (3)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去掉“整整齐齐”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在句首加“能否”,或改成“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把“温暖”改为“冷暖”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 把“就”改为“才” ☆想象不但对于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 把“不但”改为“不仅” ☆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把“也”改为“就” 病句——语序不当1、定语位置不当2、状语位置不当3、多项定语次序不当4、多项状语次序不当5、虚词位置不当6、主客颠倒7、复句内语序不当定语位置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把“棉花的生产”改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两个定语先后语序不当 ☆这次展览会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并在“前”后加“的” 状语位置不当 1.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老师嘨课堂上应该发挥学生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的”调至“发挥”前 2.两个状语前后位置颠倒 ☆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传说中的那位神猎手。• 将“顺利地”与“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位置对调☆李强把张卓不放在眼里。• 把“不”调至“把张卓”前 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范围+数量+动性+形性+名性+中心词多项定语的一般顺序:1.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2.指称或数量的短语3.动词或动词性短语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5.名词或名词短语6.带“的”的短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面 ☆国家队的 一位 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 优秀的 篮球 女 教练• 领属性 数量 动词性短语 形容词 名词 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多项状语的一般次序:1.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2.表时间或处所的3.表范围的4.表情态或程度的5.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许多老师//昨天 在休息室里 都 热情地 同他 交谈• 时间 处所 范围 情态 对象 ☆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世界各大报纸都作了详细报道。 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不”的位置不当 ☆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把”字句否定副词应该放在“把”字前面☆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把“不”放在“趁”前面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中的分句主语一致时,主语应在全句之首;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 ☆不但她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它同学。• 把“她”放在“不但”前面 ☆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一、词序颠倒。1.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2.我把两件新旧毛衣送给灾区的小朋友。3.这个深深有趣的想法印在我心里。4.我们进行了讨论并且听了老红军的报告。5.英法联军侵占了北京,焚毁并洗劫了圆明园。二、用词不当,搭配不当。1.乌云和大雨一起从天空中倾泻下来。2.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3.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算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4.我在区运动会上,为学校争得了名誉。5.有没有好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6.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7.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令。8.“六一”节那天,同学们穿着新艳的衣服和红领巾到学校参加庆祝活动。三、成分残缺。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2.赢了齐威王。3.老师讲了孔繁森救助藏族孤儿。4.战斗英雄邱少云的事迹鼓舞我们。5.战场上短暂的安静。6.经过普法教育,使群众的觉悟普遍提高了。四、指代不明。1.老师把王虹和晓敏喊到跟前,对她说:“上课要积极发言。”2.小丽和小华一起去上学,她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3.张文和王勤约定一起在自己家做作业。4.王晶和潘影约定,星期六下午她到她家去打羽毛球。5.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五、前后矛盾。1.老师详细而又简略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2.春天,稻田上长满了菜、西瓜、大米。3.上星期日休息,我们班全体同学游览了北海公园。4.小明感冒了,昨天发了一夜晚高烧。六、重复罗嗦。1.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2.我们全校师生和校长都参加了拔河比赛。3.我有一条很红的鲜红的红领巾。4.中秋节的晚上,我望着天空中的月亮,天空中的星星。5.春天,路两旁栽上了绿油油的绿树。“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大合唱。七、逻辑混乱。(一)归类不当。1.幼儿园经常给我们吃哈密瓜、西瓜、苹果、西红柿等水果。2.学校的体育室摆满了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体育器材。3.奶奶家养了许多鸡、鸭、鹅、牛、马等家禽。4.昨天,参加国庆节联欢会的有工人、农民、小学生、解放军、青年等。(二)结构混乱。1.我的家乡是广东中山人。2.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3.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坏的作风。4.《海上日出》的作者是巴金写的。常见的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1、定语位置不当。如:(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2、状语位置不当。如:(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3、虚词位置不当<1>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把”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二、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如:(7)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8)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9)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2、动宾搭配不当。如:(10)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闪烁”的应该是“光芒”。)(11)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12)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3、主宾搭配不当。如:(13)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14)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15)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16)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17)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如:(18)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19)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如:(20)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21)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在检查搭配是否得当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并列短语,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22)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三、成绩残缺或赘余1、成分残缺<1>缺主语。如:(23)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24)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2>缺谓语。如:(25)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26)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3>缺宾语。如:(27)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28)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的道路”才合适。)2、赘余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29)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主语多余。)(30)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31)纪念“三•八”节的到来。(宾语后有多余成分。)(32)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多余)(33)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状语堆砌,任删一个。)(34)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补语多余。)四、结构混乱1、句式杂糅。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例如:(35)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36)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曾被……束缚”与“在……束缚下”混用,任选一种即可。)2、句中暗换主语。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例如:(37)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3、层次不清。例如:(38)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强起了强烈的反应。(“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例如:(39)这部影片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经验。(“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五、表意不明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不管“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下面举例说明:1、费解。例如:(40)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2、歧义。例如:(41)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理解产生歧义。)(4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43)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可以理解为“小个人的苹果”和“小个儿的孩子”两种意思。)3、指代不明。例如:(44)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谁陪谁?大概是“二婶陪她”。)(45)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六、不合逻辑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常见的类型有:1、自相矛盾。例如:(46)他是众多死难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47)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凡是”与“不少”矛盾)2、概念并列不当。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例如:(48)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49)游泳券分管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参观券”不属“游戏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3、强拉因果。例如:(50)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51)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前后没有因果关系)4、主客颠倒。例如:(5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应该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53)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5、否定不当。例如:(54)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55)当然,这出戏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消极影响呢?(反问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6、不合事理。例如:(56)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57)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好好学习”不是“考上好大学”的充分条件。)

初中语文病句及类型病句及类型(一)第一部分:单句中的病句类型举例:一、 成分残缺(句子的结构不完整)(一)举例:1、我有一个女孩,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一些。病因:缺主语。造成了歧义。应该在“同”的前面加上主语“我”。2、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病因:缺谓语。因为句中有一个介词“为”,这就使“为建设……强国”成了一个状语,状语是来修饰或限制谓语的,后面却缺少了这个作谓语的成分“而奋斗”或“而工作”。3、边维兰曾在1983年出席了区的五好家庭先进个人。病因:缺宾语。先进个人只是个定语,缺少了被它修饰的宾语中心语“代表大会”。4、它使人们增强改造旧世界的信念,为打碎旧世界而斗争的决心。病因:缺谓语。在后一部分中,“为打碎……而斗争”是宾语“决心”的定语,但是宾语“决心”没有谓语,应当在“为”的前面加上动词“坚定”做谓语。5、杨排长满怀悲愤,情不自禁,双手打在悬挂着的煤油灯上,摆动着,颤动着。病因:缺主语。应在“摆动着”前面加上“煤油灯”。(二)练习试试看:1、从小王明确了参军目的以后,就主动地苦练杀敌本领。2、看了电影《陈毅市长》,使我受到深刻教育。3、老师耐心细致地给我们进行辅导,有不明白的问题就问,学习成绩进步可快了。4、眼看着敌人的暴行,仇恨的怒火在我们的胸中闪烁5、我的家乡虽然不是南昌,但是很熟悉。6、他的普通话很标准。7、他的一生是艰苦奋斗,这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8、人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疾病的抵抗能力,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9、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才被人发现珊瑚是专门生活在海里的吃肉动物。10、我和一些傣族演员觉得这种色香味的饭菜非用手抓住吃不过瘾。11、县政府严肃处理水泥厂擅自提价。12、北京市百货大楼从市场需要出发,不断扩大商品经营。二、搭配不当。(一)举例:1、共产党员罗霄同志的一生,代表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的革命品质。病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干是“一生代表了品质”,可以把“代表”改为“表现”。2、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病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语包含关两项意思,其中“音容笑貌”可以和谓语搭配,而“教导”只能听见,不能看见。应作如下修改: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他那循循善诱的教导又在我耳边回响。3、《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病因:动词“塑造”和宾语不能搭配。可以说“塑造”什么“形象”,不能说“塑造”什么“事迹”。4、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病因:动词“注视”和宾语不能搭配。这个句子的谓语有两个动词,其中“倾听”可以和宾语“报告”搭配,“注视”的对象只能是看得见的东西,而“报告”能听见,不能看见。5、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病因: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一支”和中心词“歌声”不能搭配。应将“歌声”改为“乐曲”或“交响乐”。6、《法门寺》塑造了明朝大太监——“九千岁”刘瑾。此人在戏里有许多生动、深刻、性格鲜明的语言和行动。病因: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生动、深刻、性格鲜明”不能修饰“行动”。可将“行动”删掉。(二)练习试试看:1、中国人民从来就是伟大、勇敢、勤劳的民族。2、一个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高潮正在全国展开。3、三年来,我战胜了不少难题,然而取得了显著的进步。4、学习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功课。5、解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改善。6、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7、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一定要刻苦地学习和战斗。8、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9、在这次战斗中,一共击落敌机一百架,坦克五十辆。10、一个革命者应该具有渊博的革命知识和经验。11、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12、他的家乡是黑龙江省青岗县人。13、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度过了自己闪光的青春。14、这支唱不完的歌声,一直在人们的耳际、心头荡漾着。15、看见了纪念碑,我仿佛看见英雄们把红旗和胜利插上敌人阵地的主峰。三、语序不合理。(一)举例:1、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病因:“听取”和“讨论”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应该是先“听取”,然后才“讨论”,把它们倒过来不合事理。2、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病因:这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前的两个定语排列次序不当,会使人误解为“文物”是2900年前出土的。应该改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3、每一个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病因:这个句子中的“将来”本应用在“成为”前头作状语,却用在“希望”的前头,表达不合事理。(二)练习试试看:1、这次大会对工作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2、我们普遍的学习成绩提高了。3、我校两个初中二年级的篮球队正在进行友谊比赛。4、大庆石油蕴藏量是我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5、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6、对于各科的习题我试题,为了学习方便,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做出了答案和提示。7、那位美国老人在去机场途中才发现遗失在饭店房间三个钻石戒指。8、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运输工作中的缺点。9、正在印度访问的中国文化代表团同印度文化界人士在非正式的、亲切的气氛中交流了经验。10、他多次碰到,年轻力壮的农民,向他伸出血淋淋求援的残手。四、句式杂糅。(有时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把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使意思表达不清。)(一) 举例:1、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病因:这句话是由一个主谓句和一个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的,可以改用下边两种句式中的一种来表达。(1)、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2)、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之手。2、我们的部队一队一队一批一批扛着枪支火药都运在济南城外了。病因:一个意思应该分成两句话来说,却并在一句话里说,思想跳跃得太快,语言表达跟不上,造成句式杂糅。这个句子可以改为“我们的部队一队队都扛着枪支弹药,这些武器都运在济南城外了。”3、正如江姐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坚强勇敢的形象真的使我感动啊!病因:应当用两句话说的,放在一起,使句式杂糅了。这个句子可以改为“江姐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坚强勇敢,她的英雄形象真使我感动啊!”(二)练习试试看:1、这张报纸比任何特效药都好,把夜班后的疲劳,瞌睡,都被赶到九霄云外去了。2、止咳祛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3、我们学校本着节约为原则,自己动手修理课桌椅。4、他们这种崇高的精神,给我留下了以深刻的印象。5、学习究竟为了什么?这是值得每个同学都应该深思的问题。6、我们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充满着信心百倍的希望。7、在旧社会,剥削阶级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人民。五、不合事理。(有的句子从语法结构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意义的表达上不合理,前后矛盾,或者前后不一致,这就是不合事理。(一) 举例:1、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山路》、《搭错车》和根据后一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曲——《酒干淌卖无》。病因:这句话前头说的是两篇“短篇小说”,后边却说“这部影片”,前后不一致。这个句子可以改为: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山路》、《搭错车》和根据后一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曲——《酒干淌卖无》。2、过了一会,汽车忽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病因:“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随时间缓慢地增减,“忽然”表示事情发生得急促而且出人意外,同时用这两个词来作“放慢”的状语,是自相矛盾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删去一个。3、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这句说得尽管严厉了一些,但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病因:评价鲁迅的话,前面说“尽管严厉了一些”,后面再用“恰如其分”,语意就不大一致了。可以改为“这话有人听了可能觉得过分了,但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4、通过上述事实,我懂得了课上与课下的关系——时间要安排得适当,课上充分思考,课下充分学习,这就叫科学地利用时间。世界上伟人珍惜时间的例子不是很多吗?病因:前一句讲的是课上和课下时间的合理安排,后一句却说到“世界上伟人珍惜时间的例子”,意思不连贯。后一句的意思也没有再发挥。应当删掉后一句。(二)练习试试看:1、重建黄鹤楼的工程已经开始二十个月了。2、两天两夜没停的牛毛细雨又下起来了。3、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4、船桨忽上忽下地拍打着水面,发出紊乱的节奏声。5、他噤若寒蝉地告诉记者:……六:重复赘余。(在一个句子里,用不同的词语来重复表达同一个意思,或用了一些可有可无的词语,显得很罗嗦。(一) 举例:1、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病因:这个句子的中心语“学习热潮”前头的两个定语“从来没有过”和“空前”意思是一样的,只用一个就可以了。2、只有在科学的道路上没畏艰险的人,才有希望达到最高的顶点。病因:“顶点”就是山的最高处,再用“最高”去修饰“顶点”,意思就重复了。可以把“最高”改为“光辉”。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认为这才是世界上最最精妙绝伦的一句话。病因:程度副词“最”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用一个就足够了;“绝伦”表示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用了“最”再用“绝伦”,语意重复。“精妙”一词也不准确。4、那个青年猎人没有一点收获,垂头丧气,连精神也没有。病因:“垂头丧气”和“连精神也没有”意思重复。(二) 练习试试看:1、海底锰结核,有的像土豆,有的像皮球,有的呈板状的样子。2、我家里除了父母和我,还有一个年纪比我小的弟弟。3、用不干净的脏手帕擦嘴,很不卫生。4、暑假已过去,一个新的紧张而又愉快的新学期开始了。七、虚词运用不当。(一)举例:1、为了把我国尽早地实现四个现代化,多么需要这种勇敢精神啊!病因:介词“把”使用不当,应该改用“使”。2、我看过许多对我感兴趣的故事片、喜剧片,对我最感兴趣的电影是《神圣的使命》。病因:介词“对”表示对象或者关联,这句话把“我”和“故事片”的关系搞颠倒了,应该是“我对故事片感兴趣”,不是“故事片对我感兴趣”。两个“对”都应该删去。3、小花负了重伤,何翠姑为了救小花,敌人就开枪打到她背后。病因:“为了”表示目的,下一句换了主语,使句意不通。最后一句话应改作“不顾自己,被敌人子弹射中。”(二):练习试试看:1、入春以来,天气回暖,华山雨雪稀少,干旱程度严重,存在广泛的干土层,使风沙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2、关于这部电影的批评的意见既尖锐,又中肯。3、地球在南北两极的半径要比赤道的半径小22公里。4、他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关于多级火箭的研究。

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与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看看叫爸爸看看那你就理解理解

这还不容易,自己上百度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