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具体的卫生保健知识,使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树立了“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从而进一步认识到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心理适应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关键,这就为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园本课程是相对于“幼儿园课程”而言的一个概念。园本课程是幼儿园按照国家与地方政府课程的基本精神而进行的课程选择、重组与整合的适合幼儿园特点的个性化课程体系。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师资条件、幼儿园环境等)对幼儿园的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和新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因此,我园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发、利用本土特有的课程资源,选择其中最适合的教育内容逐步建立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并充分的与幼儿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尝试多渠道、多方位的开发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对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进行整理,在实施的过程随机灵活变动,逐渐建构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我们立足本园实际,在不断的思考和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以促进幼儿和谐健康成长,培养身体、心理健康的幼儿为主要目的,让健康教育融入校园、走出校园、进入社区,运用各种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园本课程。  一、确定幼儿健康教育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生活和卫生保健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能力,逐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2、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能够利用玩具、体育器械或自然物(阳光、水、空气)进行身体锻炼,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同时培养幼儿活泼、开朗、勇敢、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   3、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掌握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懂得爱护自己和他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选择幼儿健康教育内容,寻找实施健康教育园本课程的途径   幼儿健康教育是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为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的态度,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所实施的教育。为此我们认为,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健康教育课程应该与健康教育目标相对应,还要恰当的把握时机,适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活动。例如目标中提出要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生活和卫生保健知识,我们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如盥洗、进餐、睡眠、游戏等进行渗透,实施健康教育策略。在幼儿盥洗时,我们发现幼儿洗手不会洗,有的简单冲一下有的就是在玩水,既浪费了水资源又没有达到清洁的目的,增加了“病从口入”的机会,为此我们结合儿歌《洗手歌》,把洗手的几个步骤编成简单的舞蹈,带领幼儿学习,幼儿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学会了洗手,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玩与乐中逐渐培养起来,终身受益的是我们的孩子。又如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了培养幼儿刷牙漱口的好习惯,我们设置了《保护牙齿》一课,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再如北方的早春时节,气候变化大,患感冒的儿童增多,我们适时的生成了《预防感冒》一课,巧妙的将动画片《巧虎预防感冒》融入到课程中,让幼儿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又懂得了就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冒应该如何预防,这样既能利用幼儿的亲身体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又能面向大多数幼儿进行超前教育,使幼儿健康教育产生良好教学效果。   2、健康教育课程应该与幼儿身心发展及生活经验相关联,同时应与幼儿的接受能力相符合。我们再以《保护牙齿》一课为例,幼儿阶段患龋齿现象比较严重,龋齿是怎样发生的,如何保护,这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幼儿卫生科学知识,幼儿理解比较难,于是我们适时的添加了动画《小红脸和小蓝脸》,短短几分钟动画,让幼儿直观了解龋齿是怎样发生的并且知道了预防龋齿的方法,我们将必要的内容以幼儿可以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再如我们对早操的编排就达到了与幼儿身心发展及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目的。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早操的编排中,我们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想方设法贴近幼儿生活,使早操的编排更具情趣化、游戏化,从而调动幼儿做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如教师自编的小动物模仿操,将各种小动物的动作配上通俗形象的儿歌或童谣,音乐活泼轻快、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给幼儿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深为幼儿喜爱。此套动物模仿操先后被其他社区幼儿园照搬采用,受到了幼教同仁一致好评。   3、健康教育课程应该与幼儿所受的社会影响同步。例如针对社会治安问题,教给幼儿一些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如不随便跟陌生人走;一个人在家,不给陌生人开门以及防火防震等。我园每学期第一个月为安全教育月,进行防火防震等安全演练,每周都安排安全专题学习。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组织专题活动培养幼儿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如室内活动安全,户外活动安全及同伴游戏安全等,这些主题活动在结束后都形成了电子影像和纸质安全册,方便教师作为参考随时调用。   4、走进社区,家园共育,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我们尽量多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首先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家园报,温馨小提示等多种形式向幼儿和家长定期宣传健康教育知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其次走进社区,利用社区资源,开展远足活动。掌握集体外出的规则和自我保护措施,活动中又了解了道路交通标志及行驶、行走安全。春天,万物复苏,带领幼儿走出校园去观赏花草树木的变化;秋天,第一中学植物园菊花盛开,孩子们欢天喜地的去观看菊花展;冬天,雪花飘舞,孩子们在雪地里热热闹闹的展开了堆雪人比赛。让幼儿充分体验、感受到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活动乐趣的同时,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这些健康教育活动既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又增强了幼儿的体质,同时也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勇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另外,幼儿园在题为“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主题下,大量的使用了幼儿感兴趣的体育器械,如球类、滑板车、跳绳,、踢毽子、玩口袋等进行表演比赛;在家长开放日中,开展《小小兵》活动以及队列操比赛。团体与个体结合,锻炼与艺术结合,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参与让体育锻炼不止限于校园,开放的形式让体育锻炼向社区辐射。   几年来,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园坚持科教兴园的原则,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的开发园本课程,构建了“以教研为引领、以一日活动为依托、以家庭社区为合作伙伴”的富有特色的“健康教育”园本课程,提高了我园的办园水平,加快了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在实施健康教育园本课程中我们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有了一些收获和体会。我们将继续深化健康教育园本课程研究,彰显健康教育特色,为幼儿未来的健康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一、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2001年5月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强调:“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确实,在儿童身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心理应激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适当的心理应激可以提高人的生活适应能力,然而,过于突然、强烈和持久的心理应激降低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造成精神躯体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关于人的“全面健康”的三要素,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社会里,不仅仅需要与众不同的智力水平、一技之长,更需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 因此作为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者,已不再仅仅是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安排和护理、身体的保健与保育,以及生长指标的达标。而是需要既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使他们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合理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幼儿阶段,是孩子语言、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其性格情绪、自我意识、社会交往、行为习惯诸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学前儿童正处于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但由于心理不成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水平较低,自我意识处在萌芽状态,周围不良的环境很容易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在这一阶段,是培养他们健康心理行为的大好时机。因此,我园以培养幼儿心理健康为重点,将心理健康融合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融合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通过体验与感受,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他们长成大人之后,能依靠自己的心理素质,立足于社会,成为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正确面对挫折的生活强者。 二、概念界定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的心理辅导,是运用现代化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教学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适时的和适度的心理辅导。而幼儿园活动是指学生活动是指学生主体通过动作操作与一定范围的客观环境(包括人和物)进行交互作用的实践活动。幼儿园活动是指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运动四方面。因此,本课题注重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不同活动中渗透,以幼儿心理健康为出发点,走进童心世界,去关注她,去爱护她,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三、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一)研究目标 利用一切资源,完善幼儿园的环境与教育,构建形成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教育模式。利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幼儿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研究内容 一日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在运动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习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在家园合作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构建与形成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初步构建养成性教育模式和补偿性教育模式 构建模式的基本原则 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三)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以不断的完善研究过程 调查研究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了解家长对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知识水平、教养方式等。 案例记录法:建立幼儿个人档案,对一个或多个幼儿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跟踪记录。 教育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通过认识规律,寻找新方法。 计划跟进法:对一个或多个幼儿情况分析后,尝试不同的指导方式,并及时跟进家长的教育调整自己的方法。 四、研究成果 (一)一日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以前我们总感到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困难,因为心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虚幻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是十分实在的,可以随时随地实现的。在我园,我们以开展适合幼儿年龄他点的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载体,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有机相融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具有本园特色的活动。 1、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主要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之中,就能发挥增效的作用。游戏在合群性和独立性培养中是极好的手段,尤其是角色游戏。幼儿通过对游戏的主题、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主体活动,学会如何与别人友好相处,有利于自我意识,开朗性格,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规则性较强的游戏中,幼儿学会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较好的促进其意志品质的发展,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学具,为他们提供独立思维的空间,通过让他们独立完成某件作品或某项活动,使幼儿从中获得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 教师多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在与同伴交谈、交换玩具、协作等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强化作用下,逐渐掌握交往的技能,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形成。 2、在学习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的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里的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顺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而不是就是论事,“阳春面加交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教材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孩子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因此,我们幼儿园各班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如在小班我们开展了“好朋友”,中班开展了“幼儿园朋友多”,大班开展了“成长中的我”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家长把孩子送入幼儿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其健康成长,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位母亲,这也是我最大的心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健康领域,并且在指导要点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可见健康对幼儿期的孩子乃至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 从事幼儿教育10 年来,我个人对于幼儿健康教育也颇有体会,总的来说,幼儿健康教育要以丰富知识、改进态度、传授方法、训练行为、培养习惯为原则,通过灵活组织形式具体实施。 1.幼儿健康教育要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渗透 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可用来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常常比传统意义上的“上课”来得及时而且更好理解。比如:幼儿一入园,第一件事情或许就是“怎样在幼儿园上厕所”“如何正确使用自己的杯子、毛巾等物品”, 教师就可以在让幼儿参观熟悉新环境的同时适时地进行健康行为指导,而不必等到幼儿正儿八经坐下来时才进行。二、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使幼儿健康教育活动得以延伸,有利于巩固幼儿的健康行为。比如:虽然教师已经专门组织过“不偏食,不挑食”的教育活动,但幼儿只是认识上有了提高,至于态度的转变和行为的确立还有待于就餐时的检验,教师正好结合每日的“两餐两点”进行继续教育。再如,锻炼可通过早操,户外活动实现、冷水浴可通过冷水洗手进行。 2.幼儿健康教育可以结合各科教育活动进行 为实现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落实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可以结合幼儿园的音乐、美术、语言、科学等教育活动形式来实施幼儿健康教育,使幼儿健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比如:将枯燥单调的健康知识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小朋友们都爱我,请你先去洗洗手,要是手脏别碰我”这个儿歌我的儿子(不到3 岁)非常喜欢,我说了两次他就记住了,而且在每次吃东西的时候我都会给他换词,以此来提醒他吃东西前洗手,这个办法非常凑效,过了一段时间,他已养成了主动洗手的好习惯。这样一些教 育形式使幼儿健康教育的知识与道理易教易学,教育效果会很显著。 3.集体健康行为指导与个别健康行为指导相结合 一般来说,幼儿健康教育以集体健康行为指导为主,但是,由于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如针对不同幼儿的个别问题逐一进行集体教育又未免太浪费时间,因此必须在集体健康行为指导的同时对幼儿进行有的放矢的健康行为的个别指导。比如:对某个常尿湿裤子的孩子多些关心和爱护,多提醒他及时入厕,特别是在他尿湿裤子后不要加以责备,否则会让幼儿压力更大,使其产生紧张情绪,不利于健康行为的培养。 4.幼儿健康教育需要得到家庭的积极配合 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家庭生活内容密切相关,在幼儿园有个人与公共卫生的问题、饮食习惯的问题、这些在家庭中同样存在。如果只靠幼儿园的集体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就会让孩子成为“两面人”:在幼儿园是讲卫生、不挑食的乖宝宝,在家里大人娇惯着,仍旧是老样子。这样幼儿健康教育的效果将事倍功半。所以,幼儿健康教育必须得到家庭的积极配合,家长理应成为幼儿健康教育的支持者与合作者。 5.幼儿健康教育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侧重点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不同的,就拿生活卫生习惯里的进餐内容来说吧:小班要求幼儿学会用小勺独立进餐,掌握进餐的基本方法,而中班则要求幼儿学习正确使用筷子进餐,知道与人共餐要文明礼貌。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一定要把握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收到相应的效果。 在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时,不仅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应选择不同的内容、形式和侧重点、同时要了解每个幼儿的健康状况、体质条件、家庭生活条件、营养、运动能力,教师应针对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并进行相应活动,根据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调整。 总之,我们的健康教育要根据幼儿的生长发育和体育活动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等自然因素,锻炼幼儿的身体,增强幼儿的体质,同时给幼儿传授安全保健相关知识,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以实现幼儿身心健康为目标,为提高幼儿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的态度,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所实施的教育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简单的说就是幼儿园教育课程中的健康,可以分为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

幼儿健康教育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也就是既要考虑到幼儿的生长发育,又要照顾到孩子的心理发展。

幼儿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幼儿健康认识、改善幼儿健康态度、培养幼儿健康行为,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的系统的教育活动。幼儿健康教育规律的探寻建立在幼儿的健康认知、健康态度及健康行为特点的把握之上。

一、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1、生活卫生教育。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获得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卫生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逐步学习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2、安全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获得和掌握日程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是幼儿逐步懂得爱护自己和他人,不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3、身体锻炼。利用体育器械或自然物进行身体锻炼,全面协调地发展幼儿的体能,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适应自然的能力;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心理品质。4、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幼儿自身的心理强度,提高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包括:情绪情感的教育;良好个性的培养。二、选择适宜的教育方式和途径。《纲要》要求“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 1、适宜的教育方法。(1)幼儿的亲身感知体验。(2)练习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2、多样化的教育形式。(1)有机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幼儿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游戏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例如,在洗手时让幼儿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在户外活动荡秋千、滑滑梯时,了解保护自己的运动方法。(2)有机融合在各领域教育中。例如:如在绘画时,学习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涂色、画画等;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发展幼儿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健康领域内容的选择 “既适合幼儿身心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健康事件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健康的经验和视野”。 1.生活习惯 (1)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等卫生习惯。 (2)帮助幼儿了解初步的卫生常识和遵守有规律的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 (3)帮助幼儿学会多种讲究卫生的技能, 逐步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2.饮食与营养 (1)帮助幼儿认识常见食物名称、种类及其特点, 知道不同食物有不同的营养。 (2)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3)帮助幼儿了解膳食均衡的简单知识及其意义, 培养幼儿不偏食的良好习惯。 3.人体认识与保护 (1)帮助幼儿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并了解其主要功能。 (2)帮助幼儿获得预防常见病的简单知识, 初步培养幼儿不怕伤痛,乐于接受预防接种和疾病治疗的态 度及行为。 (3)帮助幼儿理解心情愉快对身体有好处。 (4)帮助幼儿学习保护身体主要器官的最基本的方法。 4.保护自身安全 (1)帮助幼儿了解水、火、电、煤气、刀具、 常用药物的使用常识和注意事项。 (2)帮助幼儿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 (3)帮助幼儿获得应付意外事故(尤其是火灾、雷击、地震、 台风等)的常识,懂得要及时避开危险场所。5.运动能力(1)在教师的帮助下,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2)引导幼儿乐意参加尝试着玩各种小型运动器材并能玩出花样,(3)冬季,引导幼儿乐意参与室内热身活动,坚持在户外进行短时间运动。(4)在教师、保育员的提醒,帮助下,注意随时增减衣服,知道用毛巾擦汗。三、幼儿健康教育组织方法幼儿的认知、技能的获得,需要通过操作材料、情景而获得,也需在与人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因此, 幼儿健康教育中“幼儿园的空间、卫生设施、活动材料、体育器材和卫生常规要求等,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对健康活动的探索;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健康的环境和机会,鼓励儿童主动的去思考、去推理和解决问题” 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健康意识,养成健康习惯。健康教育的组织方法、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1.健康生活、健康心理活动的组织方法 (1)行为练习:让幼儿对已经学过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技能反复练习,加深理解,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如盥洗的顺序和方法,衣服的穿脱与整理,持筷的方法等,都必须在教师和家长的具体指导下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2)讲解演示:具体形象地向幼儿讲解粗浅的健康知识,并结合实物或模型加以演示,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这是幼儿健康教育的另一种方法。 (3)情境表演:教师或幼儿就特设的生活情境加以表现,然后让幼儿思考分析情境中所涉及的健康教育问题。由于情境表演的主题来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故能较好地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冲突,了解应该做出的合乎健康要求的行为。 (4)讨论评议:让幼儿参与健康教育评议,为他们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自己得出结论提供机会。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能鼓励幼儿对他人的思想加以评价,从而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例如:夏季,教师就多吃冷饮的害处让幼儿进行讨论,从而提高认识,指导行为。 (5)感知体验:让幼儿通过感觉器官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特性。这种方法能加深幼儿对事物的印象,同时由于加入了身体动作,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2.采取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方法 (1)自由活动。(户外活动、活动区活动常用)由于不同幼儿的身体发育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因此,幼儿园教师不强迫幼儿参加某项活动,而是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活动。 (2)游戏。幼儿园教师一般都给幼儿提供大量的游戏材料,以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使幼儿通过游戏获得身体各方面的发展。体育活动游戏化,激发和培养了幼儿的体育兴趣,提高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游戏活动中,他们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及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也培养了幼儿不怕挫折、勇于竞争、勇于创新的 良好品质。 (3)模仿活动。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模仿力很强,据此,幼儿园教师就把各种动物图片悬挂或张贴在活动室四周,让幼儿任选一种动物作为模仿对象,如模仿正准备跳跃的小袋鼠,正在攀缘的树袋熊等,或模仿同一动物的不同姿势。此外,她们还经常给幼儿讲故事,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某个角色的行为, (4)音乐律动。教师弹奏乐器或播放磁带,让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进行韵律性活动,比如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的树,起伏不定的海浪,暴风雨中的闪电等。通过轻重缓急不同的音乐节奏,使幼儿的动作协调性、优美性都得 到发展。 (5)松弛活动。幼儿神经系统比较柔弱,大脑皮层容易疲劳,机体容易受损伤,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安排体育活动时注意动静交替、合理搭配。此外,她们还注意教给幼儿放松自己身体的办法。(6)感觉训练。感觉统合理论于七十年代,由美国Ayres博士提出后,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特殊的器材:滑板、滑板滑梯、布袋、平衡台、晃动平衡木、独脚椅、蹦蹦床、脚步器、皮球(趴地推球)、羊角球、吊缆插棍、旋转吊缆等,用于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进行临床治疗和行为矫治;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已将感觉统合训练置于幼儿园教育中。我国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一些心理学、医学专家,正在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感觉统合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既顺应幼儿自然发展的天性,有利于其感受环境的刺激,发展、提高感觉的敏锐性及感觉综合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幼儿将来思考、解释事物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水平,促使其行为素质发展打基础的一种有效教育形式。现在,"感觉统合"正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认识和接受,"感觉统合矫治"也正逐渐转变为"感觉统合活动”。(7)想象活动。根据幼儿喜欢想象、富于幻想的特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造性活动。比如,想象自己正在乘电梯,做上升或下降动作,或想象自己正在钉铁钉,做把铁钉钉入木板里然后又拔出来的动作。 “运动教育”——让幼儿自我去探索提倡“让孩子来决定怎样运动”,“做他们想做的事”教师则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加强孩子们对自身运动潜力的了解,培养他们探索事物的旺盛好奇心和最佳的自学能力。 (四)健康领域活动的组织形式按活动场合可将健康领域分为以下活动形式:健康生活活动,健康谈话,体育活动,户外健康区域活动,运动会,远足活动(或短途旅游)等。1.健康生活活动健康生活活动活动的主题可以完全由幼儿自发生成,也可以是师生共同产生,也可以是由教师确定的。但无论是由谁生成,都强调幼儿在活动中主动的参与和探索。强调主题网络的师生共同构建,教师通过各区域环境的创设,情景的创设,如:故事、图片、幼儿生活中的实例、参观等,引起幼儿对环境的关注,引导孩子从被动体验进入主动体验;用环境中各种具有潜在教育意义的、有价值的信息,提供适于幼儿感知的内容,强调的是探索活动的过程;设法将幼儿的新旧知识发生联系,诱发幼儿的认知冲突,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健康生活诸方面的情感体验。注重唤起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引导幼儿从周围的环境中,主动发现一些他人的生活经验、讲卫生安全常识,不仅增强自理能力,也培养了良好习惯。2.体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它是以身体的练习、体验动作为主要的内容,注重幼儿身体的全面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幼儿的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幼儿的体质,同时也包含一定的教学活动,重视促进幼儿智力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因此,幼儿体育课是实现幼儿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体育活动可用尝试法、探索法,需要幼儿身体的直接参与,在幼儿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既要考虑和遵循幼儿认识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还必须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和幼儿在此方面的特点以及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幼儿体育课必须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以游戏作为主要的活动形式,而幼儿活动的目的,则是要增强每个幼儿的体质,愉悦身心,使每个幼儿的体质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一定的提高,没有统一的达标要求。3.户外体育区域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 。因此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组织形式。户外体育活动应提供充足的体育器材,宽阔的体育场地,他以分散的小组或个人活动为主,可以充分考虑和兼顾幼儿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所以在进行户外活动时要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机会即让幼儿自由选择运动项目和运动器械,自由结伴游戏,教师最好不要硬性分组和规定玩法等,这样,幼儿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来选择活动,在自选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动作及身体素质,幼儿也不会感到有什么压力,从而能轻松、愉快、自由的尽情活动。同时,尊重幼儿的选择,也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目的性。幼儿自由结伴游戏,还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全园安排的一个统一的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利用全园的有效活动场地和器材,设置若干个幼儿体育活动区,如球类活动区、投掷区、钻爬区、各种大中型运动器械区等,场地上有秋千、单杠、平梯、山洞、滑梯、荡绳;此外还有一个大型多功能的攀登架,孩子们既可以攀登,滑滑梯,又可以在网绳上爬行。对全园的幼儿开放,各年龄组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活动区的活动,每个活动区都有1-2名教师给予关照或进行必要的帮助与指导。这种活动可以打破幼儿年龄和班级的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广泛接触与交往,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能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同时,也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和愿望。它具有正规体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4.远足活动及短途旅游 远足活动更强调让幼儿徒步行走到某一目的地的过程,更注重幼儿体质的锻炼和增强。在组织远足活动时应注意: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路程和规定行进速度,确定活动量。②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安排内容要丰富多彩,使幼儿在远足活动过程中始终贯穿浓厚的情趣。③远足教育活动中,必须把安全放在首卫位,教幼儿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组织幼儿到一片开阔的草坪上自由玩耍,登一座低矮的小山坡,在附近的小沙滩上追逐游戏,或是到附近的公园、儿童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去游览活动等。,都可称为愉快的短途旅游。走向大自然,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进行体育活动,锻炼幼儿的身体,丰富幼儿的生活,是短途旅游的主要目的。在游览过程中,不仅能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良好的组织纪律性,而且还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对幼儿进行初步的环境教育及科学启蒙教育。短途旅游地点的选择以及路途过程,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安全,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以防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5.运动会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之一。项目新颖、重在参与,娱乐性强,形式多样,如亲子活动、趣味比赛,民族运动会、体育活动展示表演等。丰富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是幼儿园开展运动会的主要目的。一般是以一个幼儿园为基本单位来开展,如果幼儿园较大,也可以分片开展,每片最好包括不同的年龄组。幼儿运动会的形式可以是将表演与小型的比赛活动相结合,也可以开成大型的游戏活动(如有的幼儿扮演运动员,有的幼儿扮演裁判员或场地管理员、服务员等,不管怎样,每个幼儿都应扮演一个相应的角色)。这种小型运动会的特点是:每个幼儿都能参加具体的活动,准备工作简单,不会影响幼儿园正常的生活、教学秩序,幼儿和教师都没有心理压力,轻松和愉快。 6.健康谈话培养幼儿从小喜欢听、谈论有关健康领域的事。利用饭后、睡前或活动间隙,采用集体、小组或个别形式进行谈话活动。谈话的内容大致涉及以下三方面:①介绍粗浅的健康知识,如近来发生的安全事件、预防传染病事件,体育赛事,卫生常识等。②介绍电视新闻、报刊杂志中健康新闻热点、体育名人的有关事迹。经常组织幼儿交流经验。开展谈话活动的目标是:激发幼儿对健康活动话题的兴趣;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健康的粗浅知识及当前世界体育动态;对幼儿经验形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适时地进行诱导和帮助,以促进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健康意识强又是体育运动的爱好者。

体育是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幼儿只有具备健康的体魄,才能顺利地进行其他方面的活动,健康成长。体育活动是幼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它不仅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活动能力,提高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培养幼儿优良品德和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 但是,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差异,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难组织,容易出事故,户外晒太阳容易引起幼儿疲劳等等,诸多原因让老师们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疲于应付,草草了事,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却得不到保证。针对这个现象,我开展了研究,一年多来,经过多次的组织活动和反思分析后,我觉得要组织好体育活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以故事情节为主线贯穿游戏之中 众所周知,幼儿对故事表演非常喜欢,每次要求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时总是跃跃欲试,并且能很顺利地进入角色。而日常的体育活动课,一般都有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内容没有多大联系,就显得枯燥乏味。体育活动的情节化就是寓体育活动于一定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把各个部分串联起来。 首先,从形式上看,体育活动的情节化可以使活动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小班体育活动《帮鸭妈妈找蛋》,准备部分这一环节不是直接让幼儿做上肢、体转等操节式的准备动作,而是以鸭妈妈带孩子们出来做运动引入,幼儿随着音乐《母鸭带小鸭》表演动作,在表演动作中设计了一定运动量的相关动作,幼儿觉得非常有趣,同样能达到锻炼的效果,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锻炼的热情很高,这种形式深受幼儿的喜爱。 其次,从效果上看,体育活动的情节化易于幼儿理解。一般来说,故事都是形象、易懂的,故事中的角色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易于他们模仿。例如,在组织体育活动《帮鸭妈妈找蛋》时,如果只让幼儿练习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幼儿会觉得枯燥、抽象。所以我就编了一个故事这样对孩子们说:“孩子们,妈妈好粗心,一连好几天生的蛋不知丢在哪儿,好孩子帮妈妈找找吧。”孩子们非常乐意也就格外认真,就这样通过情节来练习基本动作从而达到水到渠成了。 最后,从结构上看,情节化的体育活动环节紧凑、有条不紊。故事一般有开端、经过和结果三个部分,而正好跟体育活动的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相吻合。当小鸭们找到蛋后帮妈妈送回家故事也进入尾声。整个活动,看上去层次分明有条有理,而且一环紧扣一环,有利于幼儿的接受。 综上所述,体育活动不是一项纯锻炼的活动,也是幼儿、教师、活动内容多角度和谐统一的整体,教师要根据既定的教育内容,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体育活动的故事化、情节化,不但能提高活动的兴趣,也能帮助幼儿的理解接受,可以使幼儿得到更好地发展。 二、以适当材料为背景促使主动探索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纲要》在社会领域中提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是:“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皮亚杰的“建构论”认为,儿童是天生的主动积极学习者,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并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助跑跨跳”是幼儿园体育基本动作训练之一。助跑跨跳过一定障碍物能使他们获得对自己身体发展的自信心等。为孩子们制定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以及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的活动内容,通过尝试、模仿、练习,可以让他们动作更轻松、自然、协调,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综合素质。在以往的这种学习过程中,一般都通过老师示范、讲解和幼儿反复练习的方式教幼儿学习,我们发现孩子对这种单调枯燥的练习不感兴趣,因此也很少有好的练习效果。我们认为,要让幼儿主动探索,关键是要改变“教师讲解示范——幼儿模仿学习——练习巩固”的传统教学模式。为此,在实践中初步建构了主动探索法教学模式,除了必要的示范外,还要注重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探索和思考,“提出问题——初步探索——交流总结——再次练习——巩固运用”的活动模式在我们的活动中开始尝试,我们以大班体育活动《小小火炬手》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我发现、自我学习,启发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各种玩法。一开始让幼儿自己玩鞋盒,让幼儿自由地玩,有的把鞋盒当砖块垒、有的把它当电脑来打字;有的放在头上顶,或者在鞋盒上跳来跳去,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让幼儿比比谁是“聪明的火炬手”,随后,教师启发幼儿动脑筋:鞋盒还可以怎么玩?要和别人玩得不一样。由此,孩子便会想出各种饶有童趣的玩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出一个问题:“勇敢的火炬手”让幼儿把鞋盒垒得更高并勇敢地跨跳过去,最后再组织幼儿竞赛,这样,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这一次的活动之所以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主要原因一是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所以在活动中始终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学习,随着“鞋盒”的逐渐变宽,孩子们自己发现双脚并拢跳的办法已不能轻松跳过去了,这时就必须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同伴的榜样使孩子们学习新动作的想法成为可能,积极的尝试使得孩子们的愿望成为了现实。二是活动中师幼间的平等互动。从头至尾,老师以“让我也来学一学”和孩子们游戏,没有一句说教,真正把孩子看作是活动的主人。老师的“退后”使孩子们真正体会到老师和小朋友之间是平等的,大家在一起玩,孩子不是在跟老师学本领,而是老师在向小朋友学本领,真正达到了师幼间的平等互动,这使孩子们的主动性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布鲁纳说:“人们只有通过练习解决问题和努力于发现,才能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主动探索就是让幼儿学习发现并努力解决问题的方法,久而久之,它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于其他活动之中。 三、以情感氛围为情境渗透品德教育 斐斯泰洛齐指出:“体育活动得当,有助于品德训练。合理的体育训练能促进儿童的欢乐和健康,培养团体精神和兄弟般的情感,勤奋的习惯及勇敢、吃苦耐劳等品质”。蒙台梭利也曾强调指出:“体育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而且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发展幼儿之间的合作关系”。 首先,教师的“以情动情”是最重要的一个变量,因为“教师的情感,对于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幼儿情绪的好坏影响着其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创设幼儿园良好氛围,对幼儿身心发展也相当重要。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个别幼儿因学不会某一技能而放弃自己的努力”;“在竞赛中,有的幼儿因输给对手而生气不高兴,而有的却因胜利而沾沾自喜”……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要向幼儿及时讲述一些生动的故事,使幼儿懂得正确面对生活的成功与失败。而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更是要加倍关心和帮助,经常用“你真棒!”的话鼓励他,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努力为幼儿创设温馨、轻松、和谐、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不仅使幼儿能轻松开展锻炼,掌握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教师的情绪态度与能否带出高质量的体育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我认为: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最佳情绪应是积极、活泼、充满朝气,而且能调动活动气氛。在体育活动开展前,我们应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点,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出现在孩子面前,穿上最适合运动的服装,动作有力到位,做孩子的玩伴,用自己的活力感染和带动幼儿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如在练习跨跳时,我说:“让我来试试吧。”把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就是在这种欢乐、宽松的活动氛围中,我和孩子的关系更密切了,孩子们“玩”兴更浓了。 最后,对幼儿的品德的教育要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会幼儿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幼儿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利用体育活动常规培养幼儿合作精神。体育教学要靠师生之间的合作,要靠幼儿之间的合作。让幼儿明白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优异成绩,以增强幼儿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同时也教育幼儿关心集体、热爱集体,教会幼儿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善于与人友好相处。比如在体育活动《帮鸭妈妈找蛋》中激发幼儿助人为乐的情感,在《小小火炬手》活动中培养幼儿喜欢与人合作,团结互助精神,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等品质。 四、以开展民间游戏来强健幼儿的体魄 首先,民间游戏大多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而阳光、空气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新鲜空气中有充足的氧和负离子,能促进新陈代谢,使幼儿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的功能得以提高,孩子们感冒咳嗽的少了,免疫力增强了,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其次,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对幼儿的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跳皮筋”“荷花荷花几时开”、“跳路肩”等游戏有跳跃、奔跑的活动,可增强幼儿各器官的生理机能。例如:奔跑可增加心肌收缩力,使脉搏输出量增加,促进幼儿心血管的正常发育。“抓沙包”“跳房子”“抢四角”等游戏,使幼儿的手、脚动作灵活协调。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也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踩高跷”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的发育。民间游戏中的各种动作发展,促进幼儿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增强了他们的体质。 五、以各种信号来训练幼儿的敏捷性 敏捷性即行动迅速、反应灵敏、有强的应付事态变化的能力。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幼儿中枢神经系统与肌肉、韧带紧密联系起来,强化幼儿运动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发展肌体行动的敏捷性,而且能提高幼儿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以及它的分析综合能力,强化感觉功能,发展思维的敏捷性,使幼儿正确而又迅速地接受和反应外界刺激,变得更加聪颖机智。 首先,采用“缓冲信号”活动,训练幼儿的简单反应能力。“缓冲信号”活动只有语言的预告,没有实际角色出现作诱导,且发信号的速度较慢,如:“预备—跑!”齐步—走!“等都有给幼儿短时间预示,可避免幼儿在活动中情绪过分紧张,是适合对小班幼儿进行敏捷性培养的活动。因为小班幼儿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一般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进行进行思维,经过一系列或语言预告,或音响催促,或视物诱导的”缓冲信号“体育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幼儿按信号行动的敏捷性。 其次,通过“急冲信号”活动,训练幼儿的选择反应能力。“急冲信号”活动有两种以上信号一起交替使用,在出现信号前必须预告各种信号对行动的要求,然后让幼儿辨别信号选择行动。如:“信号灯”、“快快拾起来”等体育游戏,都较适合对具体形象思维迅速发展,已经回对具体表象进行判断并按要求采取相应行动的中班幼儿进行敏捷训练。开展“敲铃站住,吹哨转向,摇铃跑步”等缓冲信号活动锻炼幼儿的选择反应能力,同时还经常组织幼儿进行角色单一、情节简单的“老狼老狼几点钟”、“拍手站住”、“看谁做得对”等体育活动,教幼儿学会在静止或慢跑是突然快跑和在快跑中急停、下蹲等动作技能,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再次,开展“多冲信号”活动,训练幼儿的复杂反应能力。“多冲信号”活动有主题,有角色,也有情节,它要求幼儿必须在对角色进行分析、综合之后再按主题、情节作出行动,所以较适合于培养大班幼儿的敏捷性。如“大家都来找朋友”、“小兔找山洞”、“老鹰捉小鸡”等游戏以及球类活动,让幼儿在较多变的情境中进行或追或逃的复杂反应,提高了幼儿行动的敏捷性。 另外,在体育活动的创设中,我们要合理布置场地,要做好放松动作这一环节,比如今天是学习跳跃的,放松动作就要以腿部放松为主,还有我们不可忘记安全性是最主要的,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谈及其他方面的教育和发展。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