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数据库_消费者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 第1张

文 /曹彦君 编辑/陈晓平

美团最近陷入“杀熟”的风波。

一位名叫“漂移神父”的网友爆料称,他在美团App购买驴肉火烧外卖时发现,在同一家店铺、同一个配送位置、同一个下单时间点的条件下,开通美团会员的账号所需的配送费,比未开通会员的账号所需的配送费高出整整4元。

该网友多次亲身测试后指出,其所在位置附近几乎所有外卖商户,会员账号总是超出非会员账号1-5元不等的配送费。

消费者数据库_消费者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 第2张

换句话说,会员并未享受到平台所承诺的优惠待遇,只要多点几次外卖,额外支付的配送费甚至会超过会员所享的优惠。

这一现象引起热议,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类似的“杀熟”遭遇。

消费者数据库_消费者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 第3张

美团公开回应称,配送费差异与会员身份无关,是软件的定位缓存所导致,用户下单会按照真实配送地址准确计算。该回应未得到该名爆料者及公众的接受和认同。

被指控从事“杀熟”的不仅仅是美团一家。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学者张敏告诉《21CBR》记者,大数据杀熟现象非常普遍,在电商网站、网约车软件、外卖平台、在线旅游服务等平台上尤为突出。

层出不穷

大数据杀熟,狭义上理解,说的是同样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贵过新客户;广义上,就是指企业分析和预测消费者大数据,对不同对象收取不同价格的行为。

2018年开始,“大数据杀熟”即受到广泛关注和报道。

当年,携程遭网友多次爆料,在机票、高铁、酒店价格上进行大数据杀熟,携程回应称平台从未有过该行为,此后依然频繁爆出新老用户价格不对等的情况。

今年10月,澎湃新闻报道,有一位程先生在携程旗下去哪儿App以217元的价格预订一家酒店,他和朋友打开另一部手机搜索同一酒店发现,相同入住日期下的同一房型,价格变成了169元,再换一部手机,又变为175元。

以上涉嫌大数据杀熟的行为在互联网平台层出不穷。

北京市消协的一项调查显示,约56.92%的受访者表示,曾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在对14个App或网站进行的57组模拟消费体验样本中,有23组样本新老账户的价格不完全一致,占比40.35%。

消费者数据库_消费者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 第4张

杀熟机制受益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当大数据技术越发达,智能化程度越高,当平台经营者拥有市场支配地位、数据的收集与运用能力,将会积累起隐性侵害熟客消费者的能力。

张敏解释道,目前大数据杀熟算法主要依托类线性空间算法、类线性时间算法和并行算法等技术。

平台经营者通过支付工具推广、红包发放等方式扩大自己的消费者数据库,在消费者具备一定粘性之后,利用以上算法,根据消费者的习惯、地址、价位选择、所用电子设备型号等特征,有针对性地对新老消费者显示不同的标价,以极其隐蔽得获得更高的利润。

多位专家向《21CBR》记者表示,大数据杀熟对消费者、社会将产生长期危害。

对于消费者个人来说,一次交易中或许仅仅是价格的小数额差异,但当消费者对平台产生依赖,长期而言交易成本不降反升,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对于全社会而言,杀熟行为破坏了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降低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导致全社会交易成本的上升。

维权之难

根据《反垄断法》第17条和第47条,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如果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可对企业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上限10%的罚款。

此外,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中也有针对数据使用行为的类似条文。

多位专家在受访时表示,至今未有互联网企业因大数据杀熟行为受到执法机构的调查和处罚。

原因是多重的。

在法律法规方面,对大数据杀熟行为的规定仍然较为模糊,且该现象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反垄断法》等多部法规的交叉区域,需竞合执法,过程更为复杂。

消费者数据库_消费者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 第5张

相较“二选一”、反竞争并购等垄断行为,大数据杀熟更为直接侵害了消费者的权利,然而,消费者个人维权异常艰难。

华东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翟巍告诉《21CBR》记者,杀熟行为非常隐秘,很多情况下消费者是被蒙蔽的,若不经过仔细比对价格,很难察觉自己是被杀熟的对象。即使发现可疑的现象,个人也很难向执法机关进行举证。

高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姜丽勇表示,消费者个人力量单薄,若以个人名义向平台企业提起诉讼,成本非常高,难以承担;此外,我国的民事诉讼机制要求由原告方做出举证,杀熟机制来自平台内部的算法,消费者方面无法证明算法存在不合理之处。

稍可宽慰的是,市场监管总局在11月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其中第17条首次对大数据杀熟的概念作出细化,明确指出“差别待遇”的表现形式包括:

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根据交易相对人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使用习惯等因素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对新老交易相对人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

消费者数据库_消费者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 第6张

多位专家表示,过去国内对数字经济的监管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征求意讲稿直指大数据杀熟在内的多种垄断行为,是反垄断领域监管归位的标志。

“如果可以促使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不再靠大数据杀熟、不再靠垄断行为获利,实际上会促使他们只靠创新获利,有利于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翟巍说。

算法双刃剑

有互联网分析师表示,利用算法杀熟或许并非企业本意,“杀熟”恰好只是可以捎带的一个能力。

姜丽勇认为,一方面,算法可以基于消费者的个人画像和用户偏好作出更精准的推荐,提高交易的效率;另一方面,当平台使用了算法却不给消费者拒绝使用的选择,是对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的侵害。

由于互联网企业对数据的收集和使用、算法机制的运作不透明,消费者群体非常脆弱。“企业对大数据掌握得非常精确,消费者看不出来企业是否对他们存在歧视,就会对企业的算法产生恐惧。”姜丽勇说。

消费者数据库_消费者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 第7张

美团上搜索酒店价格对比图

姜丽勇认为,除了进一步细化《反垄断法》中的大数据杀熟概念,还要对企业的数据、算法使用能力进行规制。

消费者应拥有拒绝被采集数据、拒绝接受算法服务的权利;即使消费者同意接受算法服务,企业也要对算法进行一定程度的公开,保证不会过分歧视某一类服务人群。

翟巍则表示,执法机构应该实行“科技监管”,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他建议,由于大数据杀熟现象普遍存在,执法机构可对国内大型互联网企业都展开外围调查,再选取具有明显杀熟行为的企业,调取算法数据,进行重点调查。

姜丽勇相信,若执法机构未来对涉事企业进行查处,上一年销售额上限10%的罚款金额具有相当大的威慑力,有望引导互联网企业主动合规。

算法本身并无对错,对于使用其非法获利的企业,监管之剑终将落下。

题图来源:CFP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