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荀彧之死的感受

荀彧之死:性格决定人生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如戏志才、郭嘉等给曹操,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 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我们可以设想,假如没有荀彧支持曹操攻打袁绍,坚定曹操的信心,或许曹操就将永远没有之后的那些赫赫战功,只能永远屈服于袁绍之下,也许也就没了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了;即使有的话,也是袁绍、刘备、孙权的争夺,没了曹操的份。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之后的一系列成功打下了基础,这也是曹操一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荀彧。 然而,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却改变了荀彧的一生。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因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因此荀彧又愁又怕,终于在寿春病亡,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虽然在他死后,得到了如此之多的荣耀,但这些对于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而且,这些与他生前的功劳相比,也是他应该得到的。最重要的是如此功绩显著的人为什么要曹操被害死呢? 是因为他太强了,曹操嫉妒他而要杀了他吗?不会。曹操是一个善于重用贤才的人,就是因为他的强,曹操才会看中他,相信他,重用他,所以,曹操不会因为他能力太强而害死他。关键是他提出的建议损害了曹操的利益,而且是对曹操来讲很重要的利益,不然,他不会为此而害死对他忠心耿耿、为他带来很多利益的荀彧。 其实荀彧的死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的性格造成的:一是太直白,二是太忠心。 先说他的直白。他向曹操提出他的观点太直白,假如他向曹操提建议时,话语能够委婉一点,态度能够和蔼一点,他或许还能幸免一死,或许不能继续做他的官,但至少留下了宝贵的性命,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命是最宝贵的,是应该珍惜的啊。 再说他的忠心。他的忠心一是对汉室,二是对曹操。他既对已经不可挽救的汉室抱有恢复的希望,希望能在他或者说他和曹操的努力下能够得到延续和恢复。其实,这都要怪他太固执,或者他读书太少,不懂得朝代的更替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而且任何人也不能阻止社会的进步,汉王朝的灭亡是必然的,是不会因为他一个人的聪明和努力能够改变的。他太忠于他的汉室,假如他能放弃对汉室的忠心,而不管曹操做什么,那么他的一生又将改写,或许会是一帆风顺的一生,令人羡慕的一生。 他对曹操太忠心,正是为了曹操好,他才表述他的观点,希望曹操能够改变既定策略。可是荀彧没有想到人是会变的,随着曹操的功劳越来越大,他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随着他的权力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对于荀彧的建议,曹操不仅没有采纳,还要干掉手无缚鸡之力的荀彧。哎 ........可怜的荀彧! 性格决定人生,此言不虚。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死的还算有尊严,算得上有士人的骨气。

一因该说他死得其所,飞鸟尽 良弓藏 狡兔死 走狗烹!只有这样才能显示曹操的奸和曹操的枭!二另一种说法代表着汉王朝的灭亡,因为,荀彧他是忠于汉王朝的,我想他的死因该是曹丕和司马懿等人搞的鬼,因为当时曹操还没有想篡朝夺位的心思! 参考资料: 夺位

投错主了··········

狗货

道德品质高尚... 和崔岩 毛玠 一样高尚... 荀彧有自己的政治理想.. 复兴大汉王朝..最后曹操准备称魏王的时候...政治上敏感的荀彧...唉 ....对于一个有理想的人来说.. 没有比理想破灭跟让人难受的事了.. (自己的历史演讲)

对荀彧之死的感受 第1张

以前听老人讲过这个典故,说那个空盒子的意思是汉朝已经没有你吃饭的余地了。同时讥讽荀彧以往所做的一切都是间接帮助曹操谋篡汉位。这比当年杀杨修还坚定,等于公开表示了除掉荀彧的决心。荀彧自知难逃一死,所以才自尽的。另外,7楼说的一人一口酥的故事是杨修,不是荀彧。再就是这个“彧”读“玉”的音。荀彧据说是荀子的后人,他的家族在三国时期十分鼎盛。荀氏是颍川郡颍阴的豪门,前代家主叫荀淑,有八个儿子荀俭、荀绲、荀靖、荀寿、荀汪、荀爽、荀肃、荀敷。人称“荀氏八龙”。这一代子弟中最杰出的是荀彧荀文若和荀谌荀友若,而名声最响的却不是他们,而是年长于他们的侄子荀攸荀公达。

  曹操知道荀彧死后的反应:  曹操得知荀彧去世后,大哭不止,并对属下说:“荀令君啊!德行周备,名重天下。百十年间的贤才也没有人能够赶得上啊!君与我相处二十了余栽,所进奇谋最多。没有荀令君我得不到今天啊!我失去荀令君,既丧良师,又折益友,损伤股肱!”于是亲自扶着灵柩返回许都。天子出城迎接,也是泪流不止。并追谥为敬侯。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荀彧(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对荀彧之死的感受 第2张

曹操得知荀彧去世后,大哭不止,并对属下说:“荀令君啊!德行周备,名重天下。百十年间的贤才也没有人能够赶得上啊!君与我相处二十了余栽,所进奇谋最多。没有荀令君我得不到今天啊!我失去荀令君,既丧良师,又折益友,损伤股肱!”于是亲自扶着灵柩返回许都。天子出城迎接,也是泪流不止。并追谥为敬侯。 追问 我怎么听说是曹操让荀彧死的 追答 正史的记载是荀彧得了病,心情很忧郁地死了。《三国演义》里的描写非常细致,非常精彩。曹操感觉到“不助我也,深恨之”,就要把他弄死,但不是抓起来杀掉,而是送给荀彧一个很漂亮、很讲究的空盒儿,荀彧明白了:这是要他死,所以荀彧就自杀了,当时只有五十岁。 艺术层次上是曹操让荀彧死。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首先是痛惜,然后是伤心,跟了自己多少年怎么能没有感情。后悔有一点但不多,阻碍自己当魏王,不杀他怎么行。一句话:痛并快乐着。

在曹操创业的早期,荀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当董昭建议曹操称“公”时,荀彧却出面阻止。这时候,曹操意识到荀彧已经成为了他政治道路上的绊脚石,所以就立即动了杀心,将荀彧赐死。所以,当曹操得知荀彧去世,表面上装一下忧伤,并且对其进行加封,实际心里还是很高兴的,最起码松了一口气,但绝对不是发自内心的伤感。

伤心呀!!!!!!!!!!!!!!!!!!!!!!!!!!!!!!!!!!!!!!!!!!!!!!!!!!!!!!!!!!!!!!!!!!!!!!!!!!!!!!!!!!!!!!!!!!!!!!!!!!!!!!!!!

荀彧在曹操称公及在建造孔雀台和受封九锡时多有异议,故曹操送给了他一食盒,但是里面什么都没有,荀彧遂服毒自杀。荀彧一直想借曹操之力光复汉朝,但最终对曹操失望,看出曹操有取代之意。曹操也看出其最终会反自己,就暗示其自杀。

建安十七年(212),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荀彧认为:“(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同年,曹操征孙权,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不久忧虑而死,时年五十岁,谥敬侯。

荀彧是聪明人,不可能看不出曹操的用心,我认为他选择死,最重要原因就是放不开汉代以来文人的忠君思想。

  却说曹操在许都,威福日甚。长史董昭进曰:“自古以来,人臣未有如丞相之功者,虽周公、吕望,莫可及也。栉风沐雨,三十余年,扫荡群凶,与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岂可与诸臣宰同列乎?合受魏公之位,加‘九锡’以彰功德。”你道那九锡?一,车马(大辂、戎辂各一。大辂,金车也。戎辂,兵车也。玄牡二驷,黄马八匹);二,衣服(衮冕之服,赤舄副焉。衮冕,王者之服。赤舄,朱履也);三,乐悬(乐悬,王者之乐也);四,朱户(居以朱户,红门也);五,纳陛(纳陛以登。陛,阶也);六,虎贲(虎贲三百人,守门之军也);七,鈇钺(鈇钺各一。鈇,即斧也。钺,斧属);八、弓矢(彤弓一,彤矢百。彤,赤色也。玈矢千。玈,黑色也);九,秬鬯圭瓒(秬鬯一卣,圭瓒副焉。秬,黑黍也。鬯,香酒,灌地以求神于阴。卣,中樽也。圭瓒,宗庙祭器,以祀先王也)。古  侍中荀彧曰:“不可。丞相本兴义兵,匡扶汉室,当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闻言,勃然变色。董昭曰:“岂可以一人而阻众望?”遂上表请尊操为魏公,加九锡。荀彧叹曰:“吾不想今日见此事!”操闻,深恨之,以为不助己也。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兴兵下江南,就命荀彧同行。彧已知操有杀己之心,托病止于寿春。忽曹操使人送饮食一盒至。盒上有操亲笔封记。开盒视之,并无一物。彧会其意,遂服毒而亡。年五十岁。后人有诗叹曰:“文若才华天下闻,可怜失足在权门。后人休把留侯比,临没无颜见汉君。”其子荀恽,发哀书报曹操。操甚懊悔,命厚葬之,谥曰敬侯。

荀,字文若,颍川(今属河南许昌)人,曾经担任过亢父县(今山东济宁市南部)的县令。公元189年,因为董卓当政,荀彧警觉到天下有变,便辞官回归故里,率领宗族投靠了袁绍。两年之后,荀彧离开袁绍,跳槽到时任奋武将军的曹操麾下。在以后刀光剑影的战争岁 月中,荀彧不仅多次挽救过曹操,而且为曹操的成长提供过许多谋略上的支持。他还为曹操物色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人才,例如荀攸、郭嘉、钟繇、杜畿、司马懿等等。 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荀劝说曹操率领义兵救助落难的皇帝。不久,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昌,通过“挟天子而令诸侯”,很快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军事化势力集团。荀也因此被封为万岁亭侯,并担任尚书令。 读者们可能会感到奇怪,荀彧既然是“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建言人,而且又是曹操的大恩人和大功臣,曹操为什么要逼死他呢? 事实上,荀彧当年的建议并非“挟天子而令诸侯”,而是“奉天子而令诸侯”。当年,京城洛阳在战乱中沦为一片废墟,汉献帝和所有的政府官员像难民一样露宿在残垣断壁之中。荀向曹操进言说:“天子蒙尘,将军诚当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他希望曹操在这个国难当头的时刻挺身而出,帮助汉献帝“修复汉室”(恢复正常的国家管理秩序)、“征讨不庭”(征讨那些不服从管理的军阀)。做一个“立德、立功”的大英雄。 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毅然挺身而出,但他的目的不是为国家做贡献,而是为自己谋利益。他来到洛阳,遇见董昭,两人一合计,把汉献帝接回许昌,从此就把皇帝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心里。“奉天子而令诸侯”与“挟天子而令诸侯”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能够立即辨别出曹操的忠奸。可叹的是,荀彧却为此背上了助纣为虐的恶名。 公元212年,汉献帝建安十七年,曹操想当魏国公,立即遭到荀彧的反对。在大汉王朝的历史上,即使是霍去病这样的大功臣,也只是做了一个冠军侯。除此之外,只有汉平帝时期的王莽做过安汉公。曹操的意思莫非是想和王莽一样,做一个篡夺皇位的奸臣?所以,荀严肃地告诉他说:“丞相啊,我当初之所以劝你奉天子而令诸侯,为的是挽救国家的危亡。所以,你应该懂得做一个臣子的忠诚和谦退,而不是利用手中权势来谋取私人的利益。” 曹操此时何等自负,被荀彧一顿教训,不由得恼羞成怒。他再也没有办法信任荀,于是决计铲除之。不久,荀在家中把他所有的兵书、笔记、资料付之于一炬,然后服毒自杀。死时,年仅49岁。 荀彧的道德人品,其实并不亚于与他同时代的诸葛亮。关于他的思想,各位读者可以查阅《三国志·荀传》,以及裴松之的注引《别传》。他曾经多次与曹操谈论“投戈讲艺、息马论道”的管理哲学,他是那样向往太平盛世的美好生活,他也因此那样忠诚地辅佐他的老板曹操。可叹的是,他最终落得的是一个惨死的下场。 我常常想,如果曹操真的能够听从荀彧的话,平定天下的动乱,安抚苦难的百姓,致力于复兴大汉王朝,就不会有刘备的反曹,以及后来的三国鼎立,甚至也不会有后来魏、晋、南北朝长达360多年的乱世。曹操虽然没有正式篡位称帝,但其人其罪,却甚于王莽多矣。

先前荀彧反对曹操受九锡,已经引起了曹操的忌恨。曹操征吴时,命令荀彧去劳军,却把他中途留在寿春。以荀之聪明,当可意识到自己死期将至。据历史记载,曹操送去的是一个食盒。看到空食盒,荀彧这个智多星应当不难猜中曹操的意思:“要继续食我的俸禄,就要支持我,我手下可不白养人。”荀彧忠于汉室,于是自杀。 因为荀彧毕竟有过大功,曹操不想直接杀他,以免别人议论,所以用猜哑谜的方法逼他自杀。荀彧当然也明白这个意思,他也早已了解了曹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为人,两个聪明人就这样演出了一出哑剧——也是一出悲剧。

空食盒,说白了就是空的水果篮子意思是: 篮中无果,请君自采(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