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内容成果

1、通过ppt讲解,了解元宵的各种知识。老师在讲解过程中适当的提出问题,让孩子们回答,计分。2、包汤圆,由老师手把手教授学生包汤圆。根据表现,计分。3、品尝汤圆,品尝自己包的汤圆。4、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计分。5、根据各个环节,计算总分,按分数发放奖品。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吃元宵、赏花灯、放烟火、看演出、猜灯谜等活动是节日中必不可少的节目。这一天,热闹非凡、快乐无比。正月十五这天上午,我和妈妈一起参加了公司开展的猜谜语活动。我一边看、一边想,从前至后我一共猜对了8个谜语。猜对第一个谜语时,我急忙去领奖品,我一眼就看到了最喜欢的玩具——吹泡泡玩具;第二个奖品,我领了一个大大的红色兔子灯笼;第三个奖品,我领了一对黄色玉兔……8个奖品都是我最喜爱的。晚上,我和好朋友一起去洛浦公园燃放烟花。爸爸抱了一个128发的大礼花,我和妈妈抬了一个80发的礼花,六六和他爸爸也抬了一个80发的礼花,我们一起向公园奔去。此时,公园里已是人山人海,烟火齐鸣。我们迫不及待地找一片空地,把礼花放稳,我拿着火机慢慢地点着,然后迅速跑开。只见礼花冲天而飞,在天空中接连开花。礼花可真漂亮呀!红的如火,黄的如星,粉的如花……朵朵礼花把天空点亮。21时,公园更热闹了。整个洛浦公园成了人的海洋,礼花的世界。放眼望去,远远近近的彩色礼花此起彼伏,娇艳无比。你看王成大桥那边礼花群舞,万朵礼花在空中翩翩,组成一幅壮丽的空中舞链。洛阳桥那边也不示弱,巨大的礼花接连不断,组成各种壮丽的图案,一会是五环相连,一会是彩虹飞天,一会是巨球浮空、一会是椭圆恋恋,一会是花朵开放,一会是祝福的文字出现……太精彩了,所有的人都留连忘返!放眼新区,南湖周围群花争艳,有的像牡丹、有的像彩虹、有的像喷泉……朵朵礼花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现在的洛阳今非昔比,从宽敞的马路到林立的大厦,从迷人的风光到彩虹般的夜景,无不折射出洛阳的巨变。今日的洛阳多么灿烂,今日的洛阳令人赞叹;今宵礼花漫天,今宵令人难眠,九朝古都——洛阳正以矫健的雄姿走向辉煌、走向明天。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民间又称‘正月半’,素有‘正月十五闹元宵’之说。旧时的习俗是:晨起烧香和烧黄元纸敬神,早饭吃圆子,傍晚家家门前张灯结彩。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的欢腾、热烈,也道出了元宵节与其他节日的不同之处。”元宵节“闹”的方式很多,有张灯、观灯、猜谜、舞龙、舞狮、扭秧歌、踩高跷等等。锣鼓喧天,满街鼎沸,游人摩肩接踵,笑逐颜开。所以有人说,元宵节是中国人的狂欢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内容成果 第1张

正月十五闹元宵,“闹”体现在:正月十五晚上,人们点起万盏彩灯,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同庆佳节。元宵节起源于汉代。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戡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道教文化中,这一日是上元天官的生日,传说此日他会下到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所以又名“天官赐福”。汉武帝也会于这一日,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古人常把夜称为“宵”,正月又称元月,故而称“元宵”,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将元宵节定为民间节日之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因为人民群众过元宵节的狂欢、大闹特闹,所以是闹元宵。这个“闹”字的由来,有两段有趣的民间轶事。传说,古代的元宵节,叫做 “金吾不禁夜 ,星桥铁锁开” ,在这一夜,皇帝 “与民同乐” ,老百姓可以肆无忌惮地大闹特闹,前三后四,一共七天七夜,不受拘束。所以叫做 “闹元宵” 。还有另一个传说,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因为这种群众的狂欢,显然体现了这个“闹”字,传达出百姓对于来年的美好期望与热切生活的企盼,所以“闹”元宵的说法便沿袭至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闹元宵是中国节日民俗活动,起源于汉代。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1、放天灯元宵节放天灯也是一大民间习俗。天灯又称孔明灯,为三国时代诸葛亮所发明,放天灯的习俗,据传是由福建惠安的移民传入,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传说天灯能将愿望上达天神,所以施放者均以毛笔在白纸灯上书写姓名、地址和祈求的心愿,并燃放鞭炮助长天灯升高的气势。2、耍龙灯耍龙灯,又称玩龙灯、舞龙灯、龙舞,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备受各民族的崇敬与爱戴,一直被视作中国五大瑞兽之首。每至年末岁尾,或重大节日节气,上至国家庆典,下至民间活动,都要欢欢喜喜耍龙灯,以祈求神龙降瑞,保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业兴旺。3、吃元宵民间过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4、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5、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6、迎紫姑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7、走百病“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这也是人们用来消灾祈健康的一种活动。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在元宵节之夜,很多妇女就会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就样就能祛病延年。元宵节这天单身的朋友利于多走动,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情感运势。8、捏生肖捏生肖是山东荣城的风俗习惯。一般以黄豆细面作材料,生肖的姿态可以即兴发挥,只是都要配上一些蔬菜的种子和叶子,象征“五谷丰登”。生肖背上都背一个灯碗,碗中盛油,再插上一根缠着棉絮的小棍儿,俗称为“要捻”。到元宵夜盛在盘子里一齐点燃,大家围着观看,希望爆出灯花,灯花越大越吉利,预示来年大丰收。并且,谁的生肖灯燃得时间最长,就预示着新的一年将鸿运当头、健康平安。9、偷菜相传元宵“偷青”会带来好运气,特别是偷的过程中,被人发现更是好运连连,一到正月十四或十五的晚上村民就会敲锣打鼓地到彼此的菜地去偷菜,为的就是让别人发现。据说,被人骂得越厉害,来年就越好运气。古时候“偷青”当晚就得把偷回来的青菜吃掉,现在一般都是第二天吃。吃了这些偷来的菜,据说能驱邪祛病,人也会变得聪明、大度、心地善良。10、祈娃娃每到元宵节,人们就可以看到虔诚的香客在送子娘娘前跪拜上香,将一个个形态各异、活泼俊俏的泥娃娃带回家。这就是河洛地区的祈娃娃习俗。祈娃娃的时间不固定,但多在正月十五。祈娃娃习俗其实是父母企盼新人早生贵子,家中人丁兴旺,同时对儿子、儿媳也是一种督促和提醒。11、游灯到了正月十五,乐城人就将城隍爷从庙里抬出来,用轿子抬着城隍爷四处查看民情,城隍爷所到之处,无不鞭炮声声,家家户户纷纷将肥鸡献上,以期来年一切顺利。此外,正月十五游灯也是琼海的一件大喜事。12、看花灯正月十五夜晚的主要活动是看花灯,早年间从正月初十开始人们就行动起来,几乎是人人动手,家家户户扎花灯。到了元宵节之夜的夜晚,人们举烛掌灯,结伴而戏。特别是明清时期,花灯的样式最为繁多,数不胜数,莲花灯、八宝灯、八角灯、高角灯、龙灯等。在今天的灯市口、鼓楼、大栅栏一带,更是花灯荟萃,放花灯、赏花灯,灯火通明,“灯市口”的地名便由此而来。13、听香正月十五有“听香”的习俗。古时后想得到佳偶的少女,先在家中神明前烧香祭拜,诉说心事,祈求神明指示听香的方向,然后依指示方向在路上无意间或偷听到的第一句话,牢记在心,回家再掷茭,判断来解释所占卜事情的吉凶。例如卜占终身大事,而听到的话是吃甜饼或花开、月圆,就表示吉兆,喜事近了,但现今这种听香行占的习俗也已不多见了。14、烧旺火在晋陕蒙区域,正月里均有“烧旺火”的年俗。至于旺火,有些地区烧的是竹枝,有些地区烧的是松枝,还有的地区烧的是煤炭。据老人们讲,烧旺火的目的主要是驱邪祈福,当然也有迎神接福的另一层意思。在晋陕大峡谷一带的山西大宁、吉县,陕西延安府等区域,正月十五晚上,农村有在自家院里烧旺火的习俗。15、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16、抢灯裘在海南,不过正月十五,不算过完年。在文昌,正月十五的“抢灯裘”十分有趣。灯,在海南话中与“丁”同音。在文昌,正月十五晚上,当人们高举着自己所扎的灯笼在村里绕一圈,挂到村里的公庙时,尚未孕育的夫妇就要前去抢得已孕育孩子的父母所扎的灯笼,求得来年能够有孩子。待来年如愿生了孩子之后,自己也要扎灯笼挂到村里的公庙,进行还愿,而这时,别的没有生育的夫妇就可以进行“抢灯裘”的活动了。

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内容成果 第2张

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也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闹花灯,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以吃元宵、逛花市、赏花灯、观礼花、猜灯谜,舞龙舞狮,来寄托对春天最美好的祝福。我们一家刚吃完团圆饭,爸就说带我去看花灯,我非常的高兴。傍晚,一轮明月已早早的升上了天空。几颗星星顽皮的向我眨眼睛。银白色的月儿随我一起逛花灯。我们一家随着热闹的人群来到花市。我认识的“小鱼儿”被爸爸顶在脖子上,她手里拿着荧光棒,头上带着红牛角,穿着红色的外套。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街道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电子花灯,简直叫人目不暇接,随着一阵阵锣鼓喧声,两条蛟龙,在人群中间交叉飞舞。这时,几声巨响,美丽的礼花接二连三地在空中开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满天的星辰,还有的像七彩的花朵。夜深了,赏花灯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幸福,惬意的神情离开了。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等是元宵节里几项重要的民间习俗。在元宵节这一天,我们学校举行了猜灯谜活动。每班选10名同学参加,共分两轮,我被选中了。走进猜谜现场,已经有好多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这瞅瞅那瞅瞅,嘿,还真让我瞅到了一个自己会的。它的谜面是“两个胖子”(打一个城市名),那不就是“合肥”嘛!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急忙跑到领奖的地方,可他们说这个谜语已经被人猜过了。唉,真是让我白高兴一场。我继续瞅,不一会儿又看到了一个。这个谜面是“二小二小头上长草”,我仔细想了想,然后一拍脑袋,不就是“蒜”字嘛!我赶紧兴高采烈地跑过去说出谜底,嘿嘿,这回我总算是第一个猜出来的了!我又四处张望寻找,无意中看到了一个谜面:《聊斋志异》。咦,这是啥意思?也没个提示。我对这道谜语很感兴趣,不觉冥思苦想了很久。哈,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成语——鬼话连篇!这《聊斋志异》岂不就是全篇讲鬼故事的嘛!我过去一试,哈哈,居然又被我答对了!晚上回到家里,我和爸爸、妈妈、奶奶一起吃元宵,特别开心!吃完晚饭,我们在客厅里闲坐,等待电视里直播的元宵焰火晚会。八点到了,晚会准时开场。一会儿,放焰火了,“嘣”,一条巨龙呈现在眼前;接着,鲤鱼跳龙门;再来一个,水上跳芭蕾,看,跳得多欢乐……我兴奋地说:“妈妈,我也想去放焰火。”妈妈说:“去玩吧,别伤着了。”我和爸爸来到后院准备放焰火。爸爸点燃了“变色龙”,红、黄、蓝……霎时间天空里五彩缤纷,真美啊!我们小孩子挥舞着烟花棒走来走去,小烟花像无数美丽的萤火虫在一闪一闪地跳舞。接着爸爸放了“雨花”,金色的“花雨”从天而落,就像仙女散花一样。“小蜜蜂”也来凑热闹,“嗖”一声高高飞上天……夜幕中,家家户户的焰火好像在比美,一家比一家漂亮,一家比一家稀奇,真有趣!放完焰火,四周渐渐安静下来,我依然沉浸在元宵节的热闹与欢乐之中,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睡。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