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月的活动由来

质量月(Quality Month)是指在国家质量工作主管部门的倡导和部署下,由全社会尤其是广大企业积极参与、旨在提高全民族质量意识、提高质量的一年一度的专题活动。我国的质量月活动始于1978年。当时正值十年浩劫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初期,许多企业生产效率低、质量问题严重。为此,原国家经委于1978年6月24日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开展“质量月”活动的通知》,决定每年9月份在全国工交战线开展质量月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质量第一”的思想,树立“生产优质品光荣、生产劣质品可耻”的风尚。为搞好第一次质量月活动,原国家经委于1978年8月31日在北京召开了质量月活动广播电视动员大会,由国务院副总理代表国务院作动员讲话。会后由原国家经委主任及副主任带队、国务院各工业部门的领导参加,分头到全国各地检查产品质量。质量月期间,不仅有厂长、局长,而且还有部长亲自“站柜台”,听取用户及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意见,把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亲自带回来研究解决,这在当时被叫做“背废品”。此后至1984年,质量月活动连续开展了7次,内容一次比一次丰富,规模也一次比一次大。并且从1979年开始,每年质量月期间还颁发国家产品质量奖。到1985年,鉴于质量月活动的各项内容已基本形成广大企业的自觉行动,为了避免在一年里设置过多的专题活动月,停止了质量月的明确称呼,但质量月活动的主要内容仍然进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全社会对质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6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其中提出要继续开展质量月活动。因此,从1997年开始,我国又恢复了一年一度的质量月活动。恢复后的质量月活动仍然定为每年的9月份。为搞好每年的质量月活动,中宣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有关部门每年都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国开展质量月活动的通知,提出当年的活动主题,部署当年的全国质量月活动。一般质量月的主要活动有:召开主题大会、开展大规模咨询服务活动、组织宣讲《质量振兴纲要》、拍摄质量月主题公益电视广告、举办质量知识竞赛、组织开展“五查一访”、表彰质量效益型企业、专项监督检查及打假活动、宣传名牌产品展示名牌战略成果等。质量月活动的实践证明,每年集中一段时间、确定一个主题,围绕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月活动,对提高全民质量意识,推动质量振兴事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质量月活动应当每年坚持下去。近年来,质量月活动正逐步形成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质量月活动不需很大投入,却可产生推进质量振兴的社会效益,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自愿地参与、开展质量月活动,表明重视质量的风气正在我国社会逐渐增强。

“品质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以前,我总对这话感觉不大,品质于我的物流没有直接的关系,是制造与品质部门的事情,造成对品质重要性的认识不够。通过两天的培训和学习,感悟很深,知道品质就是竞争力,就是品牌,就是一个正确信息的延续。 很多时候,我们拼命努力地工作,可到头来,发现我们所做的可能不是客户想要的,我们所付出的,在别人看来可能只是像一群蚂蚁把一块石头搬回巢穴:我们所搬回的,无论如何也只是一块石头。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好并不等于做对。在以往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于怠慢,看着办,总持模棱两可的思想,从而导致一些修修补补的“后续工程”,从没想过工作就是去做对的事情,做对的事情就是做符合要求的事情。 我们天天都在一味地忙,忙的结果却大不一样。奥妙何在?我们心中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错误的侥幸:“第一次就做对是不可能的,修修补补是可以接受的,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作标准问题,因为标准决定结果。故我们公司须逐步形成自己的运行体系: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核心,以零缺陷为灵魂,不断地发展到精细的质量管理,又不断地由质量管理带动公司的质量文化。 推行零缺陷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中庸之道是什么?不是叫我们甘居中游,不好也不坏,而是要遵守客观规律,“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地做事。这与零缺陷对质量要求是完全一致的。高于客户要求是质量的浪费,低于客户要求是质量的不足,二者均为缺陷。当然零缺陷并没有要求我们达到“足赤”的标准,也不可能做到完美。达到客户的需求是我们追求的,更是我们战胜竞争对手的法宝。以上有讲到零缺陷是一种企业文化,当然我希望以这种企业文化实现卓越的管理。真正的零缺陷能做到吗?员工手在做,心里并没有完全解开这个疙瘩。说来似乎简单,零缺陷管理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把正确的事情一次性做对。换句话说:所有的工作都必须达到客户需求的标准。零缺陷是一个动态的符合性要求,不是一个绝对完美无缺的概念。符合客户要求不是能不能做到,而是必须做到的问题。给自己错误的理由就是给自己犯错误的机会。对工作不要产生缺陷,要一次性做对。因为不管解决多复杂的问题都是多余的,不增值的。有价值就是不让缺陷产生,也就是不让解决问题而带来的成本产生。 预防产生质量,检验不能产生质量。检验是不增值的,它是对结果的判定,是告诉我们结果己经产生。所以我们不能把品质提升放在检验这一关,要重在预防控制和过程控制。品质的浪费代价是无限的,但是可以避免。零缺陷质量管理主张企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经营管理,强调预防系统和过程控制。产生品质的方法是预防,工作的标准是零缺陷??零浪费。如果你想让工作做错,它一定会做错,你想让事情做对,它却不一定做对,所以说所有事情都可能出错,出错都可以造成事故,事故都是由微不足道的错误产生。举个小事例:前一阵我们家的冰箱不制冷,负责维护的人员说是温控器坏了,要求更换。换好后依然制冷效果不好,反反复复维修了三次,到第四次时发现所更换的温控器与我们家冰箱型号不匹配。数次的返修产生浪费,而且也大大地降低了客户的满意度,这就是所谓的为错误付出代价。任何工作都只是一个过程,我们要按要求做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做“好”,因为“好”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不一定是客户要求的。所以做质量管理就是按客户要求明确制定标准,并有效地把所制定的标准转达到每个制程点。当然,零缺陷的运行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由最高管理者带头,全员参与,以全面的管理推进,而不是仅靠品质部门来唱独角戏。通过我们这次有效的管理变革,创建新的质量文化,通过提高全员意识去实现品质零缺陷。我们也应当认识到,零缺陷是一个不断发展、持续改进的过程,不能理解为终极圆满,它的实现要运行与监管同步,逐步实现由推动转向自动自发。实现零缺陷应是高品质低成本,其本质就是避免不增值的成本从员工手里产生。质量是免费的,是不产生价值的,凡质量以外产生的费用都是因错误造成的浪费。以“执行力训练”为内容的质量教育,就是实现零缺陷的一种低成本投资,能产生高回报。错误是损耗的根源,任何错误都是可以预防和消除的,实现零缺陷就是让所有过程不产生浪费。 推行零缺陷是一个不断学习、运用、总结、创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以吸收创新精神为先导,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质量文化,推动工作质量不断提升。由个人的“一次性做对”向系统的“次次做对”发展,创建新的零缺陷企业文化。  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们须不断加深认识和实践,摸索出一套改变思维方式和不良习惯的方法,让员工学会做正确的事,对做人与做事或管人与管事的方向和方法进行反思,从而实现提高管理水平和一次做对的能力,长期稳定地实行零缺陷,有效地提升个人价值和企业的竞争力。

我国的全国“质量月”活动始于1978年,第一次全国“质量月”广播电视动员大会于1978年8月31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的,此后,全国每年以多种形式于9月份组织开展的为期一个月并旨在提高全民族质量意识和质量水平的全国范围内的质量专题活动。直至今日,从未间断过

我国的全国质量月活动始于1978年,第一次全国质量月广播电视动员大会于1978年8月31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的,出席会议的有当时国务院领导李先念、余秋里、方毅、陈慕华、王震、谷牧、康世恩等7位副总理。国家质量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在每年的9月都有要召开全国性的相关表彰会,总结质量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以此拉开了每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序幕。

中国石化2015年“质量月”工作要求:要求各企事业单位按照质检总局等要求和集团公司部署,以“迈向质量时代、建设质量强国”为主题,在9月深入扎实开展好全国“质量月”活动。一、各单位要认真学习集团公司年中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毫不放松地抓基层、打基础、强管理”的工作要求,抓好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关注顾客需求,细化落实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的各项工作。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移动平台、宣传栏等工具,宣传“质量月”主题和中国石化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社会责任口号,同时结合本单位“质量月”期间的重点工作、亮点活动和焦点内容进行宣传,营造“质量月”活动的良好氛围。二、要严格实物产品质量管理。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单位的“质量月”活动内容,进一步加强原油、成品油、化工产品、石油工程机械等实物产品质量管理,重点加强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检验分析管理、产品出厂管理,确保生产和销售的各种产品满足标准要求和客户需求。三、要强化全员质量培训,广泛开展国家质量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质量风险管理、产品检验分析方法等专业技术培训,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不断增强全员质量意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四、要通过内部审核、专项检查、岗位互查等多种方式开展一次质量工作自查自纠,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对于管理制度要求与实际不符的问题,要及时修订有关文件;对于未按要求执行的问题,要严格管理考核。总部有关部门要根据2015年质量工作要点安排,通过开展质量管理专项检查、重点工程项目监督检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检查、第二方监督审核,派遣观察员等方式,抽查下属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督促企业不断增强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五、各单位在抓好产品质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研究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充分识别直接客户、间接客户和内部客户、外部客户的明示要求和潜在需求,明确客户信息收集处理的渠道,制定服务规范,通过开展售前、售中、售后技术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迈向质量时代、建设质量强国

迈向质量时代,建设质量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