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响全球的第一所“企业大学”——GE克劳顿学院的成功运作,到宝洁大学等世界500强企业大学的卓越发展,再到国内优秀企业大学的迅速崛起,企业大学正越来越受众多企业的青睐。聚焦企业大学,之所以风靡全球,获得企业的普通认可,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大学体现了最完美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是最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实现手段,更是公司规模与实力的有力证明。 面对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更多的中国企业有必要迅速加入到企业大学的强大阵营中,快速培养自己的人才,以提升整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对于如何构建企业大学,许多管理者面临诸多挑战。本文由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分析员根据多年从事人力资源咨询服务的经验,为您出谋划策。企业大学又称公司大学,是指由企业出资,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一流的商学院教授及专业培训师为师资,通过实战模拟、案例研讨、互动教学等实效性教育手段,以培养企业内部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企业供销合作者为目的,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要的一种新型教育、培训体系。然而,挂牌成立的中国企业大学并没有摆脱传统人才培养理念,仍然陷入困境:员工参训积极性差、培训效果不明显、培训与组织战略链接薄弱、培训功能的价值得不到组织认可……如何使企业大学脱离困境,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企业大学,华恒智信根据多年从事人力资源咨询服务的经验,为您出谋划策。第一,建立完善的企业大学培训体系。一项针对中国企业培训体系现状的调研表明,有67.1%的受访企业尚未建立系统化的培训课程体系。多数培训部门在实施关键人才培训项目时采取“课程拼盘”模式,搭配组合市面“名牌”课程与讲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培训没有针对性更无延续性,培训部门甚至常常因此苦恼:“市场上‘好’的课程都已上完,明年又该如何变出新花样呢?”企业大学强调系统规划培养路径,紧紧围绕员工职业发展与能力要求绘制针对性“学习地图”。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香港国泰航空的做法则是值得提倡:为各线条业务人才绘制完善的学习地图以帮助员工发展。例如针对机场部员工,在其新进公司时将接受公司全体新员工入职培训,之后进入机场部部门入职培训,待员工定岗后会接受岗位技能学习与考核认证,半年见习期结束后员工将获得卓越服务技能的提升培训。如此随着员工的职业晋升,不断针对性地提升和完善员工的能力水平,使人才培养贯穿员工成长的每一个重要环节。紧紧围绕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能力要求的系统化“学习地图”是确保关键人才培养的基础。无论是管理人才还是专业人才,企业大学都会针对性地提供丰富的策略,推动关键人才源源不断地成长与供应。因此,我们说企业大学培训体系可以采取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培训管理体系、知识管理体系以及E-LEARNING系统,进一步整合企业战略系统、绩效管理系统等模块,全新为企业培训学习和持续成长提供体系、平台、内容、应用辅导四位一体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快捷建立和运营起一套规范化的教育培训体系,并帮助基础较好的企业进一步升级为企业大学体系,以帮助企业系统解决战略落地和人才培养的矛盾、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的矛盾,企业学习与绩效提升的脱节的矛盾,最终帮助企业建立起卓越的学习型组织,全面提升组织智商和软实力,实现组织的可持续成长。第二,构建知、行合一的学习模式。大多数的企业培训目前都将培训理解成简单的授课过程。学员们往往听一堂课,再听一堂。这种培训模式虽然可以传递一定量的知识,但却无法对企业的行为产生真正的影响。可谓是只“知”不“行”。其实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人们早就摸索出一套有效的传递知识与技能的方法。我们可以把这种模式称为“知”、“明”、“行”、“习”模式。由于缺乏这种正确的学习模式,即使一家企业投入再多的经费去培训,也只能停留在“知”的层面。如果培训多了,还有可能造成组织内部严重的思想不统一,容易产生落差与冲突。员工们也自然会觉得培训与实际工作脱节。培训也就变成一种巨大的浪费。对此,企业大学为了提高培训的有效性,需要采取“知”“行”合一的学习模式。企业大学可以采用我们熟知的“721定律”,即员工的培养与成长70%依靠岗位实践与锻炼,20%依靠岗位辅导与反馈,仅有10%依赖面授课堂。也就是说,企业大学在培养关键人才方面更应该加强调培养方式的多样化,绝不仅仅是培训,更多提供发展手段的支撑。在此,GE通过测评反馈、课题面授、在线学习、轮岗锻炼和教练辅导等多样化方式科学培养与发展人才的BMC项目值得企业大学借鉴。即为期4周的项目学习,除了第一周在GE克劳顿学院外,剩下3周学员会分成不同小组针对同一个主题,在全球不同国家进行调研访谈。如针对如何通过社会网络提升GE业务的议题,汇集了全球不同国家的观点,最后形成多样化的解决方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效的企业大学的构建不再以学员的满意度为主要评估导向,而是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改善为目标。对于现代的企业大学而言,培训从业人员不仅精通培训,而且精通业务,能够参与战略决策的制定,并清晰阐述组织学习对业务发展的贡献。他们不仅能够运用学习型组织的专业用语,还擅长采用业务术语进行沟通,并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影响力来推动创新及盈利增长。第三,关注企业团体队伍的学习。中国的中小企业参训人员主要是企业的一两个核心人员,但是企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源于组织整体的水平提升,单靠几人去领导一群思想各异的门外汉,再好的管理思想也难以成功。另一方面,中国大型企业虽然参训人员广泛,但是各层级,各部门培训往往是割裂的。除此之外,由于接受的人大多是中低层人员,最终导致许多良好的管理及营销模式,一到上层就被否定,就是因为决策者有权力却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而最可悲的是他们会认为只要拥有权力,就应该是最专业的人士。针对上述现象,要想构建有效的企业大学,需要完成企业家个人学习到企业核心团队学习的转变。企业的成功并非依靠若干高技能的员工,而是需要一支配合默契的优秀团队。企业培训过程中在发展员工个体的基础上,通过相关运营规则的掌握和运用,通过共同目标与价值观的灌输,让团队整体表现出默契与一致,像“一个人”一样思考和行动。从员工个人能力提升,到熟练规则的协作能力提升,再到一致认同的共同理念修炼达成,组织能力实现了逐层的阶梯式发展。因此企业大学在关注员工能力培养的同时,更为关注组织的团队学习,注重在团队间培养默契和一致。例如华润企业大学特别注重多元团队参训,强制要求行动学习小组挑选的项目成员来自不同部门、不同专业领域,确保研讨与建议的多元角度,同时产生团队磨合与文化统一的正面效应;严格的结构化过程,培训过程中依据严格的流程框架设计,提供实用的研讨工具,帮助团队成员统一工作语言与问题解决方法,加速团队建设与管理的提升,强化企业文化的穿透力。在经济全球化潮流愈发汹涌的当下,只有建立有效的企业大学,才能使企业大学在成熟的跨国企业中已成为企业文化竞争力创建的极佳平台的功用。成为即企业大学实施跨文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企业大学成为企业内部沟通的有效平台。企业大学成为帮助跨国公司留住人才的有效方式。除此之外,企业大学还可以在组织变革中对文化整合起着关键作用。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企业大学设计与建设思路ppt课件 第1张

企业大学应该沿着什么样的逻辑来建设?企业大学建设的基本逻辑:使命愿景—发展战略—组织结构—职位体系—任职资格和胜任力—精神、知识和技能要求—培训内容体系(课程、师资)—教学方式(O2O)—积分与考核(任职资格考试)—与薪酬、晋升和发展挂钩。一个企业大多从使命愿景出发,演绎出发展战略,根据发展战略,演绎出一套组织结构。在组织结构的细胞层面上,即最微观的层面上,实际上就体现为一套职位体系或岗位体系。每一个岗位,它都需要某种跟它对应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相匹配,接着就面临任职资格和胜任力的问题。而满足胜任力,就必须具备三大条件:精神、知识和技能。围绕这三个维度,就可以设计出整体培训内容体系。培训内容体系明确之后,就可以据此演绎出一套教学方式。走到今天,非常明确的是,这个教学方式必须是O2O的,必须是E—learnning为主导的,线下为辅的互动。教学方式和运行体系设计出以后,你要给员工形成积分和考核,最后要做成一套任职资格考试。员工的学习积分考核,必须和他的薪酬、晋升及发展机会挂钩。这样,员工就会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通过E—learning的方式,完成自主学习。这就使得员工一直处于学习和提高的状态。由此,企业的人才将源源不断地产生,队伍不断的壮大。所有企业做经营管理的过程,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上讲,都是人才生产过程。也正如松下所讲,先造人后造物。一个真正有志向的企业家,他一定是以他的人才为核心资产的,人成则事业成。整个企业的运营过程,说到底,都是人才不断地生产、更新、改造的过程。企业大学建设的关键要素是什么?1、正确理解组织必须对人群进行准确和有意义的分层分类。对组织理解不到位,就无法完成这样的分层分类,最终建立的培训体系就容易走偏。这也是管理咨询公司比起培训公司的重要优势所在。2、准确把握任职资格和胜任力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具体某一岗位,什么样的人具备任职资格?它的任职资格应该具备哪些要求?它的胜任力包括哪些内涵和外延?都必须有清晰而明确的答案。3、课程体系和师资配置在对组织和胜任力的理解到位之后,你能不能给企业配备出相应的课程体系,能不能找到优秀的、理解准确内容的老师。4、教学方式第一要有效率;第二要有趣,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各种形式,让培训内容便于大家接受。5、IT平台的建设现在思考企业大学问题,必须思考怎么把它IT化,怎么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但一个软件公司、培训公司、大学很难走出这样的格局,只能是有这样逻辑和设计的咨询公司能走出来。企业大学的内容体系应该包括哪些方面?一、通识,如企业共同的文化、制度、纪律、视野、思维、理念等;二、通用技能,如电脑水平、演讲能力、沟通技能等;三、分层分类基础上的各个职务序列、各个层级上员工的任职资格和胜任力的培训;四、一些终极和心灵层面上的内容,如修身和境界升华;五、创新和突破,确保企业活力的内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今天的企业不仅要在本土与本国企业竞争、与国外企业竞争,还要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对企业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短期来看,公司竞争依靠的是价格、产品等;而从长期来看,公司真正的竞争优势在于快速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灵活把握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的核心能力。这些核心能力是组织集体学习的结晶(Prahalad and Hamel, 1990)。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曾说过:“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学习能力的竞争,而竞争唯一的优势是来自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   但在企业都开始重视培训与教育的同时,传统的培训模式又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困惑。例如“请进来,送出去”的传统企业培训模式越来越显现出其严重的局限性。被动式接受知识,缺乏个性化、互动性的学习安排;请进课程及师资不能满足企业全员培训的要求,在时间上无法科学调剂;培训制度游离于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体系之外,与企业业务和实践绩效无法衔接;只能着眼于个人技能的提高,缺乏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的机制设计,尤其是培训投资大等等。 基于以上,更多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家开始致力于内部培训培养力量的建设和知识的内化,因此企业大学便在近30年里,有国外到国内,各国际化知名企业的自有企业内部大学便不断应运而生   首先,基于企业大学建立的意义:   1、通过企业大学系统建设企业大学,一方面使企业在建设企业大学的过程实现企业文化的整合,从而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提高员工忠诚度;另一方面通过配置企业大学系统使学习成为一项关键性的企业业务,而不是一次性的活动,从而实现了企业内部知识的沉淀、管理、传播和创新,使企业员工以更低成本了解更多知识、更快地进行学习,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同时,企业购置企业大学系统后可以通过学习范围的扩大,提高了部门及分支机构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提高了协作能力,并且可以在企业大学系统运作成熟之际,将合作伙伴和终端客户纳入企业学习的范畴,缩短与合作伙伴和终端客户的距离,最终促进企业向学习型企业的转变,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通过配置企业大学系统,可以使企业的培训管理者丰富教学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大幅减轻培训管理者的工作负担;并且可以通过系统中课程分配、学习跟踪,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因人、因岗设置课程,动态调整课程安排,以及量化评估企业培训效果和对于整个培训过程跟踪监控的管理机制等,从而保证高质量的企业培训和企业学习。   3、企业通过配置企业大学系统,可以使集团员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学习任何课程的个性化四A培训(Anytime、Anywhere、Anyone、Anything),可以使集团员工自主地调剂时间,在工作中安排学习,并通过企业大学系统特有的互动交流模块加强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从而实现员工全面发展,价值提升和自我超越的目标。   其二、企业大学的组织构成   1、学员组成:企业大学作为整个公司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部门,应从打造学习型企业的战略高度长期规划企业大学的内涵和外延,所以在学员方面应以企业全体员工为主体,同时将企业的合作伙伴、企业的客户统统纳入企业大学的学员体系中,促使整个企业价值链形成共同的文化特征,联结更加紧密;   2、师资组成:包括社会化师资和企业培训师队伍,前期建立以社会化师资为主的着眼于素质普及教育的学习方式;后期通过自身学习机制的完善和企业培训师队伍的壮大,形成企业培训师队伍为主的着眼于企业自身技能提升、企业新技术和新观念普及的学习方式。  3、培训方式:建设混合培训模式(Blended Training Model),E-learning培训方式是目前国际通行的绩效良好的经济型培训模式,它为现代企业培训提供了全员学习、团队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可能,同时,为现代企业培训提供了科学的调查、交流与评估机制,打破了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人学习任何课程的目标,但是其在培训互动性方面表现一般;而传统面授的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互动性,但是其时效太短,覆盖面狭小的特征不能满足企业知识储存、动态成长的实际需求,并且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总结上述培训方式的基础上,企业大学应该选择混合式培训模式,即以E-learning培训方式为主,补充传统的面授方式,同时,工作现场的即时培训与传授模式也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培训方式,企业大学在执行集中培训的同时,更应将培训的知识与方法普及运用到实际的工作现场中去,实现教育的普及与推广。这样既保证了企业大学的全员性、经济性、效率性,又确保了特殊专题的所必须的互动性。  4、培训场所搭建:E-learning网络平台的搭建,就是建设科学、经济、适用的学习管理平台(LMS),实施E-learning培训,同时,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及电化教室建设;相对固定传统面授的教室以及个人、团队拓展训练的场所。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晋升世界五百强行列,企业领袖和管理者愈加清晰地意识到,企业发展的瓶颈在于人才竞争力的强弱。 “这也是为什么企业大学再次引起高管们关注的原因。”惠普商学院执行院长饶晓芸说,“企业大学建设是一把手工程,与企业的业务变化、战略方向密切相关。” 一流学习体系的四个要素 结合惠普商学院在领导力开发、企业大学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经验,饶晓芸提炼出了构建一流企业大学学习体系应具备的四个要素。 第一,要有清晰的人才战略。公司的业务战略折射出长期的人才战略,企业大学建设者要根据企业人才战略对企业大学功能做出准确定位,以促使战略落地,引领组织学习。 如图表1所示,基于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业务战略的不同,企业大学对标人才战略、引领组织学习的侧重点也会不同。 第二,集中资源推动核心人才培养,实现一体化发展。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时,就需要建立一个规模化的、一体化的平台,集中配置有限的资源,按轻重缓急之别,解决本企业的核心人才培养问题。 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企业大学建设者可以将关键人才分为三类:全球高管、中基层经理及后备人才、销售人员与高级专业人才。根据这些不同的业务线和专业人员学习需求,来构建多元化的学习体系架构,开发不同时期的重点人才培养项目。惠普的全球销售大学就和销售管理体系密切结合,面向销售实施从评价、学习到持续提升的闭环学习计划。 第三,构建多元化的终生学习体系,成功实施核心培养项目。图表2中,企业大学整个管理系统就像是一个棱镜体,建设者们并不是简单地汇总业务需求,再转化成培训需求,更多的需要站在这些业务线上,给对应业务单元的领导以及整个企业的管理层提供一个公司战略角度上的学习架构。比如,企业大学学习管理系统借助业务与层级整合人才管理系统,借助通用能力、核心能力整合内容管理系统,然后开发人员自上而下地设计学习方案和培训项目。 第四,建立最适合的评价体系。评估企业大学的培训成效时,需要建设者们在创建初期就清楚自身的目标和定位。“不过,在新时期的经济环境大背景下,企业成长变化非常快,而不同的企业大学对自身的定位不一样,很难用一个模子来评估。”饶晓芸说。 但整体而言,仍有三个方面要重点考虑:与战略和业务的承接能力、自身的专业能力、基本的运营指标。为此,建设者可以获得领先的学术机构的智慧支持,开发出适合自己的培训评价体系(见图表3),并不断地、及时地调整评估标准。 企业大学建设的三个关键问题 建设企业大学时,除了需要善于整合资源,构建一流的培训与学习体系,建设者还要在战略上协助一把手描绘出企业大学的蓝图和战略目标,在战术上规划和调整实施策略,包括如何执行、如何开发课程体系、应用哪些教学技术等。 饶晓芸建议,建设企业大学需要注意三个关键问题。 一、做好定位和战略规划。明确为什么要建企业大学,短中长期目标是什么,并清楚该如何衡量企业大学的建设成效。 二、整合资源与合作伙伴。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的重要资源,注重学习过程和风险管控,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而不是事事亲力亲为。 三、具体操作与执行。在分阶段、有步骤地建设企业大学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其动态成长过程中的灵活性。 此外,在运营模式上,国外、国内的企业大学对硬件的要求也不一样。“国内一些企业大学的校长可能会花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关注硬件建设,而外企在中国的企业大学,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运营系统、人才机制建设等‘软件’建设上。”饶晓芸说。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过多强调课程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企业大学最初的战略定位和组织发展需求,建设者们更应关注学习的立体化、多元化趋势,并始终要坚持企业大学与公司业务战略互动的理念,才能推动整个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和绩效的提升。

企业大学设计与建设思路ppt课件 第2张

建立企业大学的步骤 为什么企业热衷于筹建专属自己的“企业大学”呢?对此,世界500强之一的摩托罗拉公司算了这样一笔账:企业每投入1美元的培训费就会创造30美元的价值。而且,除了有这样的高回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传统的大学教育体系无法满足企业在实务上的需求,企业想要量身打造自己所需的人才,而不是将此任务完全交给培养传统的大学。所以说,为企业培养人才是企业大学当仁不让的基本使命。不仅如此,企业大学已经悄然“变身”-----他远远超过培训本身,已被赋予更多的内涵。它可以是高层管理人员和员工沟通的最佳空间,也可以是传统企业文化的最佳平台,也可以延伸到供应商或客户那里成为整合战略性资源的秘密武器。那么,企业应如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建立企业大学呢? 一、 构建学习型组织,完善企业文化 建立企业大学首先要改变企业传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环境,导入学习型组织理论,改善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培训既有的心智模式,统一企业员工的认识。 不同企业拥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对于启动企业大学的企业来说,它应该在其企业文化中补充这样一点:提高企业全员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企业应该意识到持续学习是企业发展的潜在动力,但不只是管理层才需要提升工作技能,提高生产力应该基于每一名员工,企业的学习对象应该由定制的特殊群体转向全体员工。同时,致力于提高专业技能的培训已经远远不够,企业应该将培训的焦点从提高个体员工工作技能转向培养全体员工的学习能力。此时,工作和学习从本质上说是一回事,企业大学使传统组织中忙碌的工人转变为忙碌的学习者。在培养全员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企业应注意使之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直接相连,以便切实改进员工的工作绩效,获得全员的认可,并使持续学习的员工自主的行为。 企业在改进企业文化以建立企业大学时,还应意识到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的培训恰恰正是企业大学的核心课程。企业大学须向企业所有层次的员工(而不仅仅是新员工)反复传播企业文化、价值观和愿景。此外,每一所成功的企业大学,组织都为她描绘了清晰的未来景象,这个愿景相对容易沟通,并能够给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愿景陈述应该是鼓舞人心、令人难忘、可信和简明的,而且应该是不断调整、不断发展。 事实证明,这个展望成功的组织愿景有助于企业大学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 二、建立组织机构和重置人员 即在构筑企业文化、统一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开始建设企业大学的组织机构。一般而言,典型的企业大学组织由五个部分构成,即市场开发、产品设计、销售发行、财政和执行,企业大学通常以这五个部分为基础展开架构,各功能板块实行各自的职能,同时又集中在一起工作。而传统的培训中心在组织架构上则仅以产品为基础,我们发现以产品为基础建立培训中心的组织模式,其最大优点是形式简便且易于管理,但缺点较多,如冗余责任带来的费用、企业组织上下难以共享培训资源、培训中心与企业的整个组织缺乏一致性等。 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企业大学实际上就是一个企业,其组织架构也应该像健全的企业一样以各功能部分为基础建立,那么企业很快就会看到它的收益。在建立企业大学时,企业应该改变原有培训中心的内部组织架构,使其以市场开发、产品设计、销售发行、财政和执行这五大核心部分为基础建立完整的组织架构,并保证各功能板块各司其职、良好运作。在这样的企业大学中,人们将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职责,他们将原有培训中心的通才变为专家,更致力于自己角色下的本职工作。 另外,在企业的整体组织架构中,培训中心一般被安排在人力资源部下,向人力资源部汇报工作。活动范围大的企业大学可以改变这一点,同企业的各职能部门并列,直接向企业的最高层汇报工作。当然,不同的企业可以依据自身情况来决定企业大学的执行系统。扁平化、柔性的组织更适合建立企业大学,并且使其直接与组织的不同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 在企业大学基本成形后,肯定会有人提出这样的质疑:“是否需要把所有的培训都安排在企业大学这个平台上?”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使一些培训项目因为关注费用和效率而被集中,而另一些贴近消费者的项目则被逐渐分散。集中还是分散确实是一个两难选择,这里有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测试,即确定在什么地方能够获得最大的成本效益,能够把员工学习和经营目标联系起来。答案是,在员工学习的战略职能上应该集中培训,如全面学习理念的发展、管理,制定和发展核心课程,登记、管理、测定、营销和远程学习的相关方针和程序等;而有关具体培训的责任则适于分散到当地或本地区。 组织架构的改变决定了企业大学的人员设置不同于培训中心,同时企业大学对人员的要求也不同于培训中心。那么,企业应如何为企业大学配置合适的人才呢?首先,要牢记企业的经营战略,保证企业大学的人员完全具备与企业经营目标直接相连的商业敏锐性与工作能力;其次,在已经成形的企业大学组织架构中考虑需要建立的职位,细致描述每个职位的职能和工作要求,再以此来甄选最适合的人才。 另外,对企业大学的培训师资,我们也必须知道他们不再等同于培训中心的原有师资。培训中心在聘用师资时,多寻求于外部,高薪聘请知名的大学教授或培训顾问,但这样做对企业经营的改进效果并不明显。企业大学在寻求教学师资时,应该将目光从外部转向企业内部,让具有实际经验的高层管理者或者专家担任企业大学的培训师资。企业的管理者和专家具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对企业战略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在开展培训时更有的放矢,能够始终保持与组织战略的联系。在进行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培训中,内部培训师的优势更加明显。而且,从财务方面看,用自己的管理人员做兼职师资更具优势。当然,外部师资也不能完全摒弃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大学应建立内部高层管理者、大学教授和培训公司顾问联合组成的培训师资联盟。 三、建立产品和服务 一旦明确企业大学的组织结构和人员,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确定企业大学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这是建立企业大学的核心内容。 (一)建立全方位的课程体系 基于企业大学在企业战略运作中的职责,以及服务对象在横向和纵向的深化,企业大学必须调整原有培训中心的培训课程体系,建立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全方位的课程体系。归纳起来,这一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通用课程 通用课程指基本适用于所有企业的商科及技能类课程。这类课程对于企业全员基本素质的提高和知识结构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营销技能、普通法律知识、商务礼仪等。 2.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指适合于特定行业的专业课程。由于从事的行业不同,企业需要的课程体系也有很大的区别,行业专业课程对于洞察行业先机、提升企业行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专业课程是从事特定行业的企业重要的学习内容,如金融行业、石油行业、煤炭行业、钢铁行业的专业课程等。 3.定制课程 定制课程是根据企业内部资料和实际需求委托专业公司开发的课程。对企业来说,定制课程是对企业要害问题的学习解决方案或是将企业自身积累的宝贵知识进行固化,因此,定制课程对企业的商业价值极高。定制课程的内容包括管理知识技能的培训、新员工培训、技术知识培训、新产品推介、营销队伍培训、各渠道和客户培训、新系统或商业过程培训等。、 4.自主课程 自主课程指企业自主选题、设计、开发的个性化课程。随着现代企业科技水平的进步,企业可以自主制作相关课程,通过针对一些企业急需推广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课件制作,可迅速在企业的特定部门、特定人员中进行普及教育,而它在内容上是专属的,是企业无形资产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 5.辅助资料 辅助资料指对企业学习过程中的辅助工具和类比资料等。通过辅助资料的积累可以深化企业员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员工的学习效率。同时,辅助资料库的建立也是企业知识体系是否完整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包括企业图书馆、企业案例库、行业数据库、行业法规库等。 (二)培训内容的层次 从企业管理层次考虑,企业大学培训内容的层次安排应包含以下内容。 1.高层管理技能培训 高层管理技能培训包括领导艺术培训、高级管理学历课程(MBA)、如何指导下属和在不同部门就职、如何完成特殊委派,以及如何转变管理方式制定战略决策等。 2.中层管理技能培训 中层管理技能培训包括决策计划技能,领导艺术,以及与其他经理交流的技能,如何进行时间管理、项目管理,如何辅导雇员制定工作目标和完成工作计划等的培训。 3.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包括人际交流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其他的相关专业知识(如财务,人事,营销,工程等),以及各种基本技能的培训。 4.技术培训 技术培训包括计算机操作、生产工艺、使用特殊系统和设备、执行有关政策和规程等方面的培训。 5.安全和健康培训 安全和健康培训的主要目的普及在企业安全生产建设方面的常识和身体健康方面的知识,其基本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知识、安全作业流程、如何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人员健康、新员工培训的如何处理工作压力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6.新员工上岗培训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