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处于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因此,我们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自觉强化德育工作,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不断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思想.。如何抓住机遇,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的育人功效呢? 一、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样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二、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让学生逐步培养起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班级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 三、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 小学生最害怕教师批评,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在教育学生时,要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 ,从正面讲清道理,坚持以表扬为主,启发诱导,说服教育。从关心和爱护出发,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苦,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四、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相结合 开展一些有家长参加的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做到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拉近家校距离,密切家校关系,形成德育合力。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因为:德育的一般顺序是从认识开始,但德育又具有多种开端,知、情、意、行都可以作为开端。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一、主题班会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在学校的诸多德育工作形式中,主题班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班集体成员可以进行更广泛的思想交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学生在主题班会上的交流、讨论和对活动的参与,有利于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最后,主题班会可以有效弥补学科素质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大纲里的德育课,受学科本身的局限性和教学目标的需要,缺乏针对性和综合性。而主题班会一般是由班主任主持召开的针对性很强的主题教育,相对于学科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换句话说,具有较强针对性、经过精心设计及妥善组织实施的主题班会的德育功能优于以说教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德育课,它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二、当前学校主题班会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主题班会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从笔者所了解的大多数学校开展的主题班会情况来看,其德育功能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综合起来,当前学校主题班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主题班会存在形式主义倾向  虽然绝大多数学校都将主题班会列入德育工作计划,但内容不具体,针对性较差,甚至相当一部分主题还是沿用过去的方式,主题的确立随意性很大。在抓主题班会的落实上缺乏制度保障,从而导致班主任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主题班会课走形式、走过场,除了布置工作外,往往缺乏一个目的性和针对性强的班会主题,因而常出现无话可说、无事可讲的尴尬局面,这样的主题班会效果与学校的德育目标相差甚远。其次,主题班会主要是由班主任进行指导,学生组织实施。但一些学校的班主任多是年轻教师,存在着经验不足,没有系统学过心理学、教育学的缺陷,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对主题班会的认识模糊,难以对主题班会进行精心设置和科学有效的指导。再次,有些学校生源学习基础较差,纪律性不强,表现欲望较弱,参与积极性不高,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较欠缺。在班主任没有重视,会前没有做过精心准备时,主题班会往往流于形式,效果差强人意。  (二)班会主题缺乏自身特色  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是育人教育。这也就需要有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适应社会和如何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的主题班会。因此,学校的班会主题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如何做人的德育上来,具有符合学校德育特色。但是,一些学校的许多主题班会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设计班会的主题,主题班会没有特色。学生对这样的主题班会是持不欢迎态度的。  (三)教育效果缺乏后续评价  学生德育工作具有长期性特点。学校应周密考虑主题班会的目的性和功效性,把转化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视作主题班会的最终目的。因此,一个主题班会结束后,应该对其进行效果评价。甚至可以说效果评价应该是主题班会最为重要的一环。但目前很多学校的主题班会重视的是班会课的活动过程,对于主题班会的作用和效果缺少应有的评价机制,从而导致主题班会上热热闹闹,会后却平平淡淡。由于没有对主题班会作事后评估,从而也就使得主题班会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三、对策和建议  (一)制订完善的主题班会制度  要使主题班会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抓好制度建设是前提。学校必须结合德育总体目标,制订符合本校实际和中职生实际的主题班会制度,从制度层面来保证主题班会的正常开展和取得实际成效。  1.制定主题班会明确的主题。学校除了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保证有主题班会课的时间,还要在主题班会内容上有明确的主题。应针对学校不同阶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主题的班会。2.制订奖惩分明的主题班会考评制度。一是学校应定期不定期对主题班会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确保主题班会正常开展。二是对主题班会的设计方案或教案进行检查,并评出优秀主题班会方案或教案进行奖励,激发班主任对开好主题班会的积极性。三是对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主题班会效果。  (二)开展精品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班会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内容和组织实施环节。也就是说取决于主题班会内容必须丰富,实施环节必须紧凑,操作必须科学合理。主题班会课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它具有其他课程教学的一些共性,其中包括它具有其他课程一样的可复制性。鉴于当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年轻教师多、兼职班主任多的情况,开展精品主题班会活动是提高主题班会成效的一个可行途径。  1.学校组成以年级为单位课题小组,策划出操作性强、实用性强、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班会,由组织能力好、教学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上示范课,全体班主任进行观摩,然后把它在全校各班推广。实施精品主题班会一是可以提高主题班会质量;二是可以提高班主任组织主题班会能力;三是可以利用集体智慧,减少班主任从找主题到写方案及组织实施过程的精力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组织优质主题班会评比活动。通过组织各年级、全校等各个层级的主题班会评比活动,以评促教,扭转要我上好班会课的局面,营造出我要上好班会课的环境氛围。  3.做好精品主题班会课件的编辑整理。精品主题班会课件是集体或单个班主任教师智慧的结晶。做好精品主题班会的方案或教案或课件的收集和整理,有条件的话尽可能汇编成册,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资源,推动主题班会上水平上台阶。  (三)建立主题班会后续评价机制  主题班会的效果是开展主题班会的根本所在,学校建立主题班会后续评价机制,抓好主题班会的落实。一是通过对主题班会后一段时间内学生的观察,对效果作出评价。二是与家长保持联系,抽样调查学生在家后的表现和反应,通过家长的反馈信息获知班会效果。三是把主题班会奖励与年终考核挂钩,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一、充分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起重视。当然,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引起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与认识的层面,而应该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为德育工作提供保障。班会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场所,因此班主任老师要利用好班会时间,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那么班主任老师应该怎样才能充分的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班主任想要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想要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本人认为班主任老师首先应该对整个学期的班会时间进行设计。很多班主任都认为,班会是处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班会上集中时间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批评,实际上教师如果能够转变思维,不仅能够使学生出现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还能够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学期之始,可以对本学期每周班会的主题进行规划,第一周可以对学生进行以“亲情”为主题的班会,第二周可以对学生进行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这样通过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熏陶较之于班主任在班会上对学生进行批评,更能够使学生改正错误。因此,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班会时间。二、班主任要以自身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德育在于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只有学生的思想情感及言行举止向好的方面发生转变,才真正达到了德育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中,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有特点的途径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然而班主任老师以自身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无疑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生活等多个方面引起重视,以便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集中到学习中来。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也使得班主任较之于其他任课教师,对学生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不管处于哪一阶段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班主任老师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到学生。如果班主任老师言行得体,举止大方,无形中就达到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使学生的行为举止也更加得体。为了通过班主任自身更好的影响学生,需要班主任老师注重提升自身的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好表率。三、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班主任既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重任,同时也是学生的任课教师,因此,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还要对课堂教学引起重视,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管班主任老师讲授哪一门学科,都能够通过学科教学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目的,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班主任老师该如何通过知识点的讲解,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目的呢?本人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能够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感悟,进而使学生的思想境界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除了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渗透,发挥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独立性外,也是有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班主任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为学生留出更多进行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去获取知识,在学生通过个人努力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感悟,进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能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有很多种,除了班主任提高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班主任还要鼓励其他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进而能够收到更好的德育效果。四、注重个别特殊学生的德育教育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个别特殊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际的班级工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班级基本上都有几个思想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或者是厌学,或者是不遵守课堂纪律等,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成长,需要班主任老师能够注重对个别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班主任老师在对个别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方法与技巧,例如:教师在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就对学生进行批评,在指出学生存在问题的同时,要给学生以信任与鼓励,相信学生能够纠正错误。作为一名现代教学中的班主任,一定要能够通过对个别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达到有效提升班级整体德育情况的目的,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思想情操的提升。五、注重情感的投入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是否投入真情实感,直接影响到德育效果。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投入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感触,进而收到更好的德育效果。当然,不管班主任老师在对单个

德育是维系国家、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力量,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任何个人与社会都不能忽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国民道德素质滑坡的现象却越来越明显,并且道德失范的情况正逐渐由成年人向低龄人蔓延,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国民素质的整体下降,使社会道德面临严重冲击。因此,德育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在小学教育阶段重视德育教育,让孩子在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烙印社会道德力量,帮助他们形成最基本的善恶、美丑判断标准,最终提高其理性认知与整体素养。一、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原则小学德育教育与中高等教育阶段的德育教育不同,它更倾向于引导学生对善恶美丑的表层判断,而非对社会现象的深层次理性思考,可以说它是一种感性的思想导向。因此,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我们也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规律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从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小学生在思想上、心智上发育并不成熟,其知识面有限并且对事物的判断大都以自我感受为中心,以感性思想引导个体行为,其对世界的认知是通过在生活中所面对和经历的人与事物而行成的,对善恶的判断无关其道德,而仅仅只是儿童心理认知的基本外在表现之一。知识的传授可以通过理论学习而获得,但道德品质的学习却离不开社会生活的规范,真正的德育教育必须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因而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必须源于其生活。以社会生活为出发点所构建的德育教育课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回归实践本质的新课程改革的必要要求。2.坚持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德育教育并不能一蹴而就,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伴随个人经历的过程,坚持单方面或者短时间的德育教育,并不能真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用。在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其精神世界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和学校,而随着儿童逐步踏入社会,社会因素对其价值观的影响也逐步提升。父母家人的人格因素、职业因素、家庭关系因素,学校教师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学生间的关系,受社会大思潮侵袭等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学校、社会、家庭各方协调一致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3.坚持开放式教育模式德育教育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应该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保持步调一致,教师不能仅仅只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判断事物的对错善恶,还需要使学生懂得去思考,根据现象去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亲身体会,而不是以旁观者去观察,类似于“你在面对这个情景时会如何做?”的教学形式应当成为小学德育教育的主流。因此,小学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开放式的教育教学模式,无论是知识传授形式还是评价体系,都应当通过学生的“参与”与“实践”来作为教学的基石和标准。二、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小学生开德育教育我们可以考虑从理论知识教育、班集体教育、德育氛围创建这三个层面上来组织,以全方位地促进的德育思想对学生的浸染。首先,要结合课堂教学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理论渗透。(1)结合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以及社会热门实例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用文字来烙印道德标语。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最主要的阵地,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充实理论教育,并开展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学生生活,通过社会实例,并结合自身进行比较,在讨论与自我教育中了解其他学生的想法,是否做得比比人好,在比较中发掘德育潜能,逐步产生自我道德意识;(3)转换评价形式与标准,做到自我评价与外物评价相结合。教师要教学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自省),因而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做的好的言行举止,积极赞美诚实、好问、友爱、助人、文明、礼貌、守纪、爱惜公物等的道德习惯,以此来引导学生获得心理体验并调整自己的道德行为。其次,要通过班集体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引导。班集体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十分巨大,教师应抓住班集体建设这个关键点来实施德育教育。(1)通过班级文化建设,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集体荣誉感能够使学生形成合力,激励全班学生向目标奋进,教师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班集体活动,为学生设立奋斗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2)通过班委干部和少先队组织对学生开展而对于教育。最后,创建德育教育氛围,帮助学生适应德育教育思想。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就需要改善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平等、互信、包容的师生互动关系。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做出符合社会文明风范的行为。另外,教师要充分与学生家庭沟通,通过教育期待来表达对学生的关心,使师生在情感上保持一致,为德育教育创建有利的氛围。三、小结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现是任重而道远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对小学生做深入、细致且耐心的工作。德育教育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教给学生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方法,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为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从培养学生道德入手,无私地奉献爱心,组织好各项活动和交往,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动之中,从小处着手,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的一日活动之中,一定能将今天的小学生培养成为明天跨世纪的建设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励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本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让学生从小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只有从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长大后才能不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自己的勉励和期望,坚持周一升国旗仪式,让学生从庄严的国歌声中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鼓舞下增添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课余聘请校外辅导员讲述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体会祖国创业的艰辛不易,让学生从小自觉地崇敬英雄,自觉地向英雄人物靠拢,时刻不忘长大后立志报效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二、对学生进行爱的情感教育 “只要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人间”。从小培养爱的情感,可使同学之间、家庭之间、师生之间充满爱的氛围,增强亲情、友情,增强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平时可以从一件小事做起:让学生做件让父母高兴的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帮助后进生补课、让学生亲手为老师端上一杯热茶。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学之间的真诚,而师生之间的融洽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习惯教育 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造就人才、助人成功;不良的生活习惯则能埋没人才、毁人一生。为了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正确的行为习惯教育,平时要求学生自觉按照《小学生手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具体做法是:一要礼貌待人;二要团结同学;三要尊敬师长;四要助人为乐。一争做好人好事;二争说真话;三争做三好全优。及时开展“四要三争”的行为教育活动,在学生中间引进竞争激励机制,相互监督,互评互学,短期内可使学生行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美好的道德风尚蔚然成风,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对学生进行从小胸怀大志的理想教育 平时让学生阅读张衡、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爱迪生等古今中外名人的书籍画册,从名人的成长经历中汲取力量、感受心灵、时刻对比,从而使自己幼小的心灵受到震撼,得到勉励和启示,平时要教育学生特别注意理想和实际相结合,切不可好高骛远、华而不实。让学生在逐步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大目标中不断设立相应的阶段性的小目标,让他们懂得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去做,才能不断克服许多外在困难,不断战胜自私、骄傲、懦弱等内在“障碍”,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内涵”。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可让学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应如何去做。教育学生只有真正实现了远大理想,才能更多、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那才是真正的英雄。瓦特从茶壶盖上受到启示发明的蒸汽机。告知学生:远大的目标,伟大的理想不是虚无缥缈的,只有从小事物做起,从自己感兴趣的那点事做起,持之以恒,下定决心,踏踏实实的做了,那么你一定能成功。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人类的希望,现在的儿童将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只有从小注重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1.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活动课堂资源是教育内容的核心资源。如何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也是对课堂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形式和主要目标。一方面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课堂,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其他学科丰富的德育资源。其中,社会人文学科较理科类学科是有优势的。如语文课,品德和社会课程,实践课程等学科,在不改变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充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计划。在课堂上进行科学的学习方式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的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科学的逻辑思考,还能促进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情感,磨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不同学科的德育教育渗透中,不仅要依靠传统的黑板粉笔对教育进行形象化,更要有效地利用现代社会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资料快速而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基于小学生想象力丰富但理解能力较为薄弱的特点,教师应 该灵活 而 多 样化 进 行 教学,如使用Flash动画,PPT课件等简单易懂的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科学灌输。如今各类教育网站充斥着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资料,教师都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下来,为德育课堂增添更多的学习资料。通过这些多样化的资料,教师可以快速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多感官认知能力,使用多样的德育资源来避免死板的教条主义。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地课堂导入和学生习惯培养,通过对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和优秀事迹的表彰,增强学生的成就参与感,使优秀的学生继续发扬优秀品质,并激励其他学生向这些榜样们努力学习,从而落实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2.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单纯依靠外界的说服教育,教师要不断进行创新,对好的教育方式进行考究和探讨,努力寻找德育教育事业的新的出路,不仅能够让学生们真正领会到品德教育对其思想带来的有益影响,还能够满足孩子们的意愿,参与一些美好而温暖的活动。比如,学校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参与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活动,可以事先通知学生做一些小礼品带给他们。这样既可以给老年人带去温暖,也可以让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学校也可以在体育课或春游的时机带领学生参与自然环境观察记录活动,让师生共同参与,让同学们切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持续性发展观念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农田劳动,能够让他们认识到粮食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从而让他们养成节约的意识。诸如此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身临其中的切身体验,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3.注重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向来是高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学校应当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站、展报橱窗、班级黑板报以及学习园地等宣传系统,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展示国徽国旗、名人名言、科学楷模、先进教育工作者等体现民族精神的人物事迹,建设校史博物馆、心理咨询室,重视德育室、美育室的开办,通过班级主题班会、课堂互动等途径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八荣八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相关的德育资源,结合传统节日,在"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充分发挥节日本身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结合班会、升旗仪式、国旗下的演讲活动、班级黑板报评比等活动形式,组织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历史和内涵,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参观相关电影资料和书籍文件,对学生进行法制思想等相关方面的德育教育,组织开展传统文化诗词朗诵竞赛,举办传统文化节日文艺演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共产主义教育以及遵纪守法相关的教育内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班主任如何加强德育工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抓起:1 信任学生,真正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班主任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从而赢得学生的爱戴。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为此,班主任教师要改善自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本身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动地、努力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班主任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做些什么,想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产生敬佩,师生关系才会和谐。2 当好“心理医生”,因人施教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笔者的做法是:2.1 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家庭、社会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心理医生”的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2.2 循循善诱: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如本班一同学有一次因与别人打架而使班级失去了学校的“流动红旗”,拖了班级的“后腿”,同学们都责备他。笔者没有训斥,而是帮助他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并指出了努力方向。最后,笔者真挚地对他说:“你因打架而影响了班级荣誉,拖了后腿,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难过。不过,我从你的眼神中发现,你是憋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回荣誉。”笔者接着问他:“你敢不敢向全班同学保证?”回答是肯定的,效果也是理想的。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3 精心策划主题班会主题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笔者注意主题班会内容的系列化,内容丰富,又符合学生实际,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艺术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学期,笔者策划了许多主题班队活动。如《爱护我们可爱的家—地球》,通过本次活动,了解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的生态环境正遭受破坏,危及人类的生存,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从本身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4 多给学生关怀、激励和爱护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为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关爱是基础。一个挚爱学生的班主任,自然会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自然会博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就会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同时,理解与沟通必不可少,还需要无时无刻的激励教育,“多激励、少批评”要求班主任善于发现学生的自身优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激励学生积极上进。总之,班主任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先行者,班主任要经常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培养他们健全的、积极向上的、勇于参与竞争的思想意识。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本身的素质,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真正给学生精神上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