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出师表ppt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è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先帝创办基业还不到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汉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形式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边疆奋不顾身的原因,都是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在陛下身上报答啊。陛下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皇宫中或朝廷中而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之事,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他们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弥补缺点和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向宠将军,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好的坏的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惋惜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偷生,不谋求在诸侯前扬名做官。先帝不认为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亲自三次到草庐里来看望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激动,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接受使命,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先帝(刘备)知道我做事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先帝之所托不能实现,以至有损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草的地方(作战)。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的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遗留下的诏令。(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我还想问你呢 追问 想问什么呀

中考复习出师表ppt 第1张

留个邮箱我发给你或者去怪人网上下载我在怪人网上看到有出师表PPT课件满意请采纳

出师表》练习题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①涉罚臧否( )②中道崩租( )③以遗陛下( )④行阵和睦(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①以光先帝遗德( )②引喻失义( )③察纳雅言( )④性行淑均(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川。人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______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 b)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23题。(一)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③故五月渡沪()8.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10.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 东和: 收二川:七擒: 北拒: 排八阵:(二)先帝虑汉、贱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贱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j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波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不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条劳,此进趋之时也。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②故托臣以讨贼也( )③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12.对“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的“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通“熟”,形容词 B同“谁”,疑问代词C.同“怎么”,疑问代词D.同“为什么”,疑问代词13.文中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找出有关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14.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写到了哪两层意思?请概括回答。(三)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士何及!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卒中往往语 B非淡泊无以明志C.先帝知臣谨慎D.静以修身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7.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18.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19.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三、写作20.一个人每天都会遇到种种事情,许多事情会对我们的心灵、情感造成冲击、我们就有所感受。请以“感受”为话题作文,自拟题目,写出你与众不同的感受。要求:①文体不限;②字迹要清楚;③字数600字左右。《出师表》答案1.(1)pi3 (2)cu2 (3)wei4 (4)mu42.①发扬光大②适宜、恰当③正④善。3.(1)D (2)B (3)C4.C5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③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6.B二、(一)7.①感动、激动②奔走效劳③所以(因此)8、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9.三顾茅庐 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10.①六出:六出祁山②七擒:七擒益获③东和:东和孙吴④北拒:北拒曹魏⑤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二)11.①可是②托付③睡吃12.C13.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14、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三)15.A16.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17.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18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19非治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 一、①臣本布衣......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份也。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出自(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感慨和激动)         ②遂许先帝以驱(奔走效劳  )  ③故五月渡沪(所以      )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 ⑤深入不毛(草      )         ⑥臣本布衣(  平民    )           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5、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以伤先帝之明  C、悉以咨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6、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划线语句的内容(三顾茅庐)。 7、“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用原文作)。8、"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中的"此"指代什么?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9、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第一段自叙三顾茅庐之恩。第二段追忆白帝托孤并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10、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出先帝"三顾茅庐"的恩德。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能够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帝知道我做事认真小心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二、2008年长春市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持谦卑。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1简拔  :  选拔2裨补阙漏  : : 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4意气扬扬:趾高气扬得意洋5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原文如下臣亮言:先帝(1)创业(2)未半而中道(3)崩殂(4),今(5)天下三分(6),益州疲弊(7),此(8)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9)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10)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11),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13)先帝遗德,恢弘(15)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16),引喻失义(17),以塞忠谏之路也(18)。宫中府中,俱为一体(19);陟罚臧否(20),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21)及为忠善者(22),宜付有司(23)论其刑赏(2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25);不宜偏私(26),使内外异法也(27)。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2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9):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30),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31),有所广益(3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35)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36):愚以为营(37)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38)和睦,优劣得所(39)。亲贤臣,远小人(40),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41)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42)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43)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44),可计日(45)而待也。臣本布衣(46),躬耕于(47)南阳(48),苟全(49)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0)。先帝不以臣卑鄙(51),猥(52)自枉屈,三顾(53)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54),遂许先帝以驱驰(55)。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56)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57)。受命以来,夙夜忧叹(58),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59),深入不毛(60)。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61),当奖率(62)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63),攘除奸凶(64),兴复汉室,还于旧都(6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66)。至于斟酌损益(67),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68),不效,则治臣之罪(69),以告(70)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7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72),以彰其咎(7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74),察纳雅言(75),深追先帝遗诏(76)。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77)远离,临表涕零(78),不知所言(79)。词语注释(1)先帝:指蜀昭烈帝刘备。先,尊称死去的人。(2)创:开创,创立。业:统一天下的大业。(3)中道:中途。(4)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5)今:现在。(6)三分:天下分为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7)益州疲弊:弱,处境艰难;益州:汉代行政区域十三刺史部之一,包括今四川省和陕西省一带。这里指蜀汉。疲弊(pí bì):人力缺乏,物力缺无,民生凋敝。(8)此:这;诚:的确,实在;之:的;秋:时,时候。这里指关键时期;一般多指不好的。(9)然:然而;侍:侍奉;卫:护卫;懈:松懈,懈怠;于:在;内:皇宫中。(10)忘身:舍身忘死,奋不顾身。(11)盖:原来;追:追念;殊遇:优待,厚遇。(12)诚:的确,确实;宜:应该。(13)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中考复习出师表ppt 第2张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庐,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 躬耕于南阳 躬: ②由是感激 感激: ③故五月渡庐 故: 2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夙夜忧叹(早晚) B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答: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答: 3.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 目的是: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5.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答: 答案:1. ①亲自 ②感动,激动 ③所以 2. D 2. ①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②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3. 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临危受命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4.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5. :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

原文及翻译: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陛下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理解默写:当前形势(不利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有利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提出的第一条建议:开张圣听——广开言路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的,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提出的建议二: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 志虑忠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 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然后再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增益实效。将军向宠, 性行淑均, 晓畅军事,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了解通晓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就一定能够使军伍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 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提出的第三条建议: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亲贤远小)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先帝不介意我的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诸葛亮淡泊名利(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写作者临危受命(写尽一生遭际的名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自述身世的目的:感激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指出创业艰难,劝勉后主发愤图强,复兴汉室。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接受遗命以来,早晚忧愁叹息,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充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 北伐平定中原地区,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消灭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至于(处理事情)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董允的责任了。北伐的物质准备: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政治愿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以告先帝之灵。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并取得成效, 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用来上告先帝的神灵。若无兴德之言,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那就责备郭攸之、费、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以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远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今当远离, 临表涕零, 不知所言。如今正当离朝远征, 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 激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话。1.内容和主旨: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2.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远小——亲贤臣,其中“亲贤远小”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小、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小,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3.作者围绕“出师”二字,主要写了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怎样说明出师的理由。4.第六段和第七段作者回顾了“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这两件大事;全文最能概括诸葛亮感情的六个字是“报先帝忠陛下”。5.写作特点:(1)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具体地说,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已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第三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2)质朴、恳切而精练的语言。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请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感,处处不失臣子的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一、掌握句中的实词:1、中道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益州疲弊(贫弱) 3、不懈于内(懈怠)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时期) 5、盖追先帝之殊遇(特别厚待) 6、以光先帝(发扬光大) 7、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引用、譬喻。义,适宜,恰当。 )8、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 9、恢弘志士之气(发扬光大)10、以塞忠谏之路(堵塞) 11、陟罚臧否(陟,奖励。臧,善。否,坏、恶。)12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 13、付(给予,交付)有司论其刑(罚)赏14、以昭(显示)陛下平(公平)明(明察)之理(治) 15、此皆良实 (善良诚实的人)16、是以先帝(因此)简拔(选拔,简,选择[人才])以遗(给予)陛下 17、裨补阙漏(缺点和疏漏,阙通“缺”,过失) 18、悉以咨之(咨询)19、临表涕零 (落泪) 20、性行淑均(性情和品德善良平正。淑,善。均,平)21、晓畅军事(明晓、通达)22、举宠为督(推举) 23、必能使行阵(部队)和睦,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24、此后汉所以(……的缘故)倾颓(轻浮、衰败)25、叹息痛恨(痛心,感到遗憾)于桓灵26、 贞良死节(贞,坚贞。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27、躬耕于南阳(亲自) 28、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 29、不求闻达(显达,有名望)30、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浅陋) 31、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 32、猥自枉屈(辱,枉屈,屈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屈尊就卑) 33、由是感激 (感发,激动) 34、后值倾覆(大败) 35、夙夜忧叹(早,早晨) 36、恐托付不效(奏效)37、尔来(从那以来)二十有(“有”同“又”)一年矣 38、寄臣以大事(托付) 39、以伤先帝之明(损害) 40、深入不毛(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41、奖率三军(鼓励、率领) 44、斟酌损益(损,减少。益,增加)42、庶竭驽钝 (比喻才能平庸。驽,劣马,跑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43、攘除奸凶(排除、铲除) 45、责(责任)攸之、袆、允等之慢(怠慢、疏忽)46、以彰(表明,显扬)其咎 (过失) 47、咨诹(询问)善道 48、察纳(采纳)雅言(正确的话语) 二、一词多义:1、益:有所广益 (好处) 斟酌损益(增加)2、遗: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3、效:恐托付不效(奏效) 讨贼兴复之效(重任) 不效则治臣之罪 (成效)4、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道路) 殂咨诹善道(方法)5、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动词) 每与臣论此事(议论)6、行:然后施行(做,执行) 性行淑均(品德)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7、当:咨臣以当世之事(正在……的时候) 当奖率三军(应当,应该)8、任:受任于败军之际有(任用,委任)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责任,职责)9、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临表涕零(面对)10、言:进尽忠言(话,言论) 不知所言(说)11、以:⑴以光先帝遗德(来,用来)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用来) (3)臣以当世之事(拿,把)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⑸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 ⑹悉以咨之(拿) ⑺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⑻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⑼遂许先帝以驱驰(替、为) ⑽ 此臣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的)⑾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⑿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 ⒀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⒁以伤先帝之明(来) 12、之:⑴危急存亡之秋也(的) ⑵则汉室之隆(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⑶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 ⑷以塞忠谏之路也(的) ⑸悉以咨之(代他们即郭攸之费袆允等)⑹先帝称之曰能(代他,将军向宠)⑺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13、所:有所广益(……的) 优劣得所(地方,处所)三、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1)临表涕零(原意为眼泪,在文中的意思为流泪)(2)亲贤臣(原意为亲切,文中的意思为亲近)(3)以光先帝遗德(原意为光芒,光亮,在文中意思为发扬光大)2、形容词用作名词(1) 攘除奸凶(原意为奸邪凶顽,在文中意思为奸邪凶顽的人)(2)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原意为懈怠,态度冷淡,在文中指怠慢,疏忽)(3)此皆良实(原意为诚实善良,文中意思为诚实善良的人)(4)优劣得所(原意为能力强与能力弱,文中的意思为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5)若有以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原意为邪恶,文中的意思为邪恶分子,这里指邪恶的事情)3、动词用作名词(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原意为效力,文中的意思为效力的机会)4、形容词用作动词(1)陟罚臧否(原意为善恶,在文中意思为奖善惩恶)(2)有所广益(原意为益处,在文中的意思为扩大增多)(3)恢弘志士之气(原意为宏大,文中的意思为发扬光大)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先帝不以臣卑鄙(原意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在文中的意思为认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四、理解填空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语句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诸葛亮分析对益州有利的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出师表》中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的语句是: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4、《出师表》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原因的语句是: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5、为了不堵塞“忠谏之路”,诸葛亮建议后主刘禅应当:开张圣听。开张圣听的目的是: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相反的做法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塞忠谏之路。6、《出师表》作者为刘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广开言路,其原句是:诚宜开张圣听。7、第二段中提出的建议是:严明赏罚,根据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具体的做法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目的是昭陛下平明之理,避免出现的问题是使内外异法也。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示了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9、《出师表》中用对比方法论述汉室兴亡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10《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志趣(或淡泊名利和性情,或作者出山之前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1、“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的内容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12、《出师表》中表现作者报答先产帝知遇之恩的句子是:遂许先帝以驱驰。13、诸葛亮“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14、《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自叙本志和追述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5、《出师表》中高度概括“先帝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同时也表达作者效忠先帝的心愿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6、《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17、表现诸葛亮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的语句有: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8、诸葛亮受命之后,“夙夜忧叹”的原因是: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9、诸葛亮为此次北伐曹操作了哪些准备: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0、《出师表》中表达作者感激先帝知遇之恩,愿效忠刘氏父子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1、诸葛亮的“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出师表》全篇。22、表现诸葛亮对后主刘禅殷切希望的句子是: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2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汉代历史事实为前车之鉴,向后主刘禅“进尽忠言”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4、《诸葛亮文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两句意思一致。2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插入一段对往事的追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他认为只要对“忠贞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语句是: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26、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用西汉“兴隆”的历史经验告诉后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国家才能政治清明,兴旺发达。27、“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在《出师表》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8、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9、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30、“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五、阅读理解1、古之贤才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驱者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答: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2、课文第一自然段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开张圣听 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以塞忠谏之路。3、“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答: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或:白帝城托孤,兴得汉室)。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刘备父子之情。4、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答:主要表达了她报答先帝知遇之恩。(或:“报先帝而忠陛下”“效忠刘氏父子、感恩和感激”)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或“成霸业,兴汉室”)5、从文中看,作者为什么要效忠刘氏王朝? 答: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6、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个志向? 答:出师北伐,复兴汉室。相关知识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相关诗句: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武侯书堂》)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相关故事《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出自本文的成语:三顾茅庐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计日而待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妄自菲薄 :过分地看轻自己。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不知所云:不知道说得是些什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不毛之地 :形容荒凉、贫瘠。 感激涕零: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危急存亡 :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危急存亡之秋:危险至极的紧急关头。临危受命 :形容在紧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亲贤远佞:亲近贤臣.疏远奸邪小人。 斟酌损益:处理事情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下面的这些应该是常考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也苟全性命于乱世,于诸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是要求背诵的

前三段,我们都考过好几次了,前三段主要写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是本文的中点,望采纳

《出师表》是中学阶段最难背文言文之一,很多同学都束手无策。究竟怎样才能更好地被下这篇高难度的古文。今天通过思维导图学习法,帮助大家把《出师表》的记忆。谋全局通过思维导图的主干,我们先记下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以及他们之间的逻辑。当然你也可以结合联想的方法,记下整篇文章的框架。我把整文分为:分析现状、执法公平、知人善用、回忆、出师五大部分。首先得分析一下世局,告诉刘禅要在执法、用人方面要注意的,然后回忆他自己一路走来发生的事情,最后讲的是出师。分析现状分析现状分为两部分,一是谈局势,二是期望和劝勉。局势谈了三个角色,先帝、天下、臣士,这三个角色在导图中用了一张配图帮助记忆,上面是人物代表先帝,云朵代表天下,云朵下面的人物代表臣士,瞬间你就可以把这三个内容记下了。执法公平这里分成两部分,写了执法公平的重要性,也就是为什么。接下来就是写了怎样做到执法公平。知人善用这部分讲用人,用人分了不同的三个岗位,一是侍中侍郎,二是将军,三是其他职位的。每个部分都是围绕如何知人,如何善用展开。回忆最后回忆分为自身做的事和先帝做了的事进行回忆。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以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我给你每段这什么,你自己整理行吗 追问 行 追答 写